· 会员中心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
您现在的位置: 无锡市堰桥中学 > 学科资源 > 综合 > 论文 > 正文 今天是:
   最新热门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抗日战争》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力与直线运动
力与平衡
优化教学策略,成就高效课堂
透视中考作文,谈初高中英语书面表…
信息技术模拟分项练习系统
尊重生命,笑待花开
以爱育爱 奠定生命底色
实践生命教育  绽放生命光彩
润物无声 渐入佳境           
润物无声 渐入佳境
作者:时薛亚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4-17 9:44:23

润物无声 渐入佳境  

——以《雨花石》为例谈有效音乐课堂教学  

无锡市堰桥中学  时薛亚   214174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歌曲《雨花石》就像一场及时的春雨,滋润了每个学生的心田,教师润物细无声的教学风格深深感染了每个学生,使他们既轻松地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应该说,这是一节有所作为、有所突破的成功课例。之所以这样说,本人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做得比较好。  

一、            制定明确而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歌曲《雨花石》旋律纯朴、委婉,以第一人称深情地抒怀许多无名先烈为人民解放事业默默地奉献,恰似小小石子铺起的一条五彩路,让人们去迎接黎明,迎接欢乐。这是一首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歌曲为2/4拍,a小调,二段体结构。第一、二乐句旋律重复,第二、第四乐句“静静地”、“深深地”运用了两个切分节奏,寓意深刻,表现了雨花石朴实无华、默默无闻,脚踏实地而又满怀革命理想的崇高品质;亲切而又感人。第二乐段的乐句采用了同尾换头,四、五度上下音程的大跳,把激扬而又充满乐观的心情推向高潮。尾声在高音区延长结束,把人们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之情深深地埋藏在心中,鼓舞着人们沿着先辈的足迹奋勇向前。  

歌曲本身音区较高,音域较宽,学生演唱起来有些困难。教学中,我从歌曲旋律入手,让学生掌握旋律的基本结构和乐理知识(休止符、前倚音、上波音);从歌曲的演唱风格入手,训练学生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这些目标是根据课程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而确定的,也是为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而确定的。由于目标切实可行,因而在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学生的情感之弦被牢牢地抓住了,他们跟随教师的设计思路在音乐和歌声中畅游,主动积极地学习歌曲,表达自己的感情,感受音乐的魅力,有效达成了教学目标。  

本课重点定位在深入体验歌曲《雨花石》的情感,表现歌曲所要表现的音乐形象方面,教学难点为正确把握歌曲的节奏,掌握倚音的唱法和概念,并能正确演唱切分音、休止符。由于重点突出,难点明确,为实施教学、突破难点提供了选择性很强的教学方法的条件。应该说,这为成功实施本课教学奠定了重要基础。  

二、            遵循“以学生为主、音乐为本”的原则  

优质的音乐教学应充分揭示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音乐中最激动人心和极具表现力的部分,而不是进行枯燥的、单纯的技巧训练和知识灌输;应以整体的方式来体验音乐,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产生情绪反映和情感体验,而不是将音乐的各种构成元素支离破碎地讲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音乐所表达的情感,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和体验;还要善于发现和挖掘音乐教材的审美因素,将自己的音乐审美体验积极地融入对教材的分析、处理之中,形成强烈而浓郁的音乐审美动力和审美渴望,要善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抓住音乐,并充分挖掘音乐,让鲜活的音乐形象走进学生的心里,让音乐情绪感染和熏陶学生。《雨花石》一课,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将休止符、装饰音等基本知识技能训练融于轻松、自然之中,学以致用,以解决歌唱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拓宽了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效果显著。譬如教师范唱时用手势将旋律的起伏做一定的演示,让学生从手势中感知歌曲的高低起伏、强弱表现,对歌曲有个初步的了解;在学生演唱时也用手势作相应提示:学生在轻声哼唱第一遍时,教师将右手握拳敲击左手手心,用这样的手势将曲谱的节奏表现出来;对于歌曲中多处出现的十六分音符,用手势作波浪状来表达四个十六分音符的微妙快速的变化,让学生直观地感觉这个声音应该唱得像波浪一样。学生通过教师的手势提示对歌曲的节奏、强弱表现等一目了然,从而使学生在演唱时更好的把握歌曲的情感,处理好歌曲的音域宽窄,达到表现歌曲的目的。  

三、            深入、透彻地感知、体验和表现音乐。  

本课教学,学生参与音乐艺术实践不是一般的浅尝辄止,而是深入透彻地对音乐进行感知、体验和表现,力求做到精益求精。譬如:学唱歌曲时,不是简单唱会歌曲就算完成任务。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习歌曲时,不仅要求唱会、唱熟歌曲,还要准确把握歌曲的旋律走向、节奏变化所带来的音乐形象与情感变化,把握符号在音乐中的作用,掌握唱法。其中,对于知识点上波音,前倚音,通过对比手法(比较两种装饰音在演唱歌曲上的细微区别)将符号带入旋律中,非常直观地进行讲解和比较,使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符号在音乐中的作用,同时又掌握了唱法,很好地完成了作品,又学到了音乐知识。在一遍遍不同形式和要求的聆听中,学生掌握了歌曲的创作手法、结构特点及歌曲的开始、发展、高潮、结束,而且在演唱上做到字正腔圆,音色优美柔和,情感深切细腻,音乐感觉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课也还存在一些问题,譬如教学语言表达缺乏一定的逻辑性;教学评价手段不够丰富;对学生在课堂上每一次演唱和演唱中出现的问题没有特别地关注和及时解决等等。这些问题还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文章录入:时薛亚    责任编辑:michaelxu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无锡市堰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