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高中政治探究资源研究》课题中期评估报告
无锡市堰桥中学高中政治课题组
为了适应信息社会发展对未来人才的需要的大形势,解决政治教材相对滞后缺乏时效性的现实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面临学生学习方式陈旧的事实和困惑,本课题成立于2011年6月,我组不断进行课堂探究活动设计以转变本校学生学习方式的思考,并着手思考形成本组的研究课题。本课题于2012年6月成功举行了开题论证会,针对课题主持人谢怡老师的报告,专家们提出了相关问题。针对专家的提问,课题组成员经过简单讨论后,对专家提问逐一进行了回答,专家们对回答表示满意。经过了两年的实践及研究,我课题组收获了阶段性成果,现将课题工作的阶段性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
1、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材料选择与问题设置的研究。
高一,依托每一单元的综合探究课程,选择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材料,材料的选择方式可以分为学生提供,教师选择,教研组推荐,在此基础上进行材料的整合与研究,能够提供适用平时课堂教学的综合探究题,并以此为载体转变高一学生死记硬背式的传统政治课学习方式。高二,上半学期依托高二学业水平测试中最后一题综合探究题进行研讨,主要在复习分析学业水平需要考察的时政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热点的突破与整合,能够提供适合每周模拟测试的综合探究题。学业水平测试结束后在《文化生活》和选修三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按步骤地进行综合探究资源的挖掘与组织,并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问题设置的研讨。高三,第一学期在一轮复习中,根据最新的时政新闻资源组织课堂探究教学,自主探索出适合本校本班学生学习综合探究题。在二轮复习过程中,在熟悉各种设问类型的综合探究题题型基础上进行分类总结,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
2、借助公开课教研活动,展开综合探究活动设计研讨。
探究活动设计是综合探究题研究的核心,只有进行了有效的活动设计才能有探究题设置的源头,才能更好地以探究题为抓手转变学生学习方式。2012.11月课题组成员徐晔、韦晔绮承担了市级公开课教学活动,在活动前进行了集体备课和磨课活动,针对教学课题《收入分配的公平》《人生价值的实现(一轮复习)》组内充分讨论,发挥组内成员智慧,课堂教学过程中分别就如何有效的进行探究活动设计进行探讨。在第二学期,组内开展公开课教学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我们开展微格教学实验,全程录制课堂教学视频,然后组内进行探讨。我组成员注重探究活动的设计,设计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从而引导部分同学由死记硬背式的传统政治课学习方式向自主思考探究式学习方式转变。
3、开设第二课堂,探索综合探究新途径,转变教师教学方式。
课题组成员谢怡、韦晔绮在2012年度第二学期开设了《时事热点聚焦》的社团,2013年度本组成员谢怡、徐福亮、徐晔分别在不同领域依据自身特长爱好开设了不同的社团。特别是与政治课结合相当紧密的《时事热点聚焦》结合最新时政,给予评论分析。社团活动过程中组织多样活动,如就“黄岩岛”一主题开展小组学习,以课件方式报告学习成果;如就“如何理性爱国”展开课堂辩论赛,激发学生思辨热情;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有自由的时间组织自由的内容,教师的教学创新业屡见不鲜。而我们发现学生也拓宽了学习的视野,提高了学习政治课程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更加的主动,乐于探索;在另一方面,本组成员勇于开辟新领域,如徐福亮老师的《书法社》,徐晔老师的《社交礼仪》,在其他领域挖掘思考多样的教学方式,寻求教育教学的普遍性以更好地给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以新的启迪。而作为政治教师自身,专业能够素养和学科能力在此过程中也得到有效的提升。
4、创新政治课探究活动与评价方式,提升学生探究学习能力。
在课堂教学之余,我课题组成员在高一高二还展开了高中政治小论文评比活动,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时事分析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精心组织设计各类论文主题,论文撰写要求及评奖方式,尽量使这一活动正规化以引起学生重视和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同时特地利用一节课时间开展政治小论文赏析与写作技巧指导,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论文撰写的思路与方法。在假期的作业布置中,我组成员布置了实践类作业,如日语班的《我的消费调查报告》《市场鸡蛋价格调查分析》《我身边的经济全球化调查统计》,这类作业要求学生走出校门,融入社会开展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思考探索,然后带着报告回归课堂,形成课堂教学资源或带着困惑回归课堂解决。在暑期的长期作业布置中,我组还为学生设计了堰桥中学高中政治课特制作业,如每天看30分钟新闻,写一句话评论;如出游一处名胜,拍几张照片;学会一项新本领,写出你的心得等等,貌似这些作业与政治课毫无联系,但是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可以很好地生成教学资源,并聚焦学生的思考点,从而进行发散,学生的主动地乐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慢慢呈现。
5、加强校际教研组交流与合作,深度学习“综合探究”相关理论和经验。
组织课题研究成员集中培训,学习相关理论,进一步明确课题研究的意义、内容、目标、操作要求和实施办法。围绕课题开展教研和培训活动,集中学习专业理论与相关论文。同时运用外部力量提升本组教研能力,加强与省锡中品牌学科政治教研组联系,观摩了该校国家级别的同课异构活动,增强了本组进行组内合作交流与学习的经验。另外,我组还观摩参加了省锡中的教研活动,深入学习了省锡中开展教研活动的经验,积极努力提升本教研组教研氛围,提升课题组成员教研能力与素养。
二、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成果:
1、探究材料的获得渠道的研究
在实践中本课题组研究认为获得探究材料的途径是多样的。我们可以通过挖掘教材,拓展教材甚至重新整合教材而获得,也可以通过网络媒体而获得,可以从自然领域和社会领域获得,更可以从本地的乡土资源中索取。新课程改革后,政治学科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等方面的知识。经济、文化、政治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对于政治学科来说,社会资源的利用犹为重要。“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所以,关注社会生活是政治课教师的基本职责。只有这样才能拓展政治课程资源的利用渠道,丰富课堂教学。
2、探究资源选择原则的研究
本课题组在研究中总结认为探究材料的选择需要关注以下原则:
(1)探究材料的选择要注意时效性
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要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丰富的课程资源。课本教材上面呈现的探究材料由于时空原因,有的已经是多年前甚至快过时的,虽然具有普遍性的指导意义,但是面对求新、求变的90后学生,明显吸引力和说服力都不够。根据高中政治课与社会热点紧密相关,时效性强的特点,我们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该与时俱进地更新教学资源,使其具有时代感。我们可以按照政治课的内容和特点,站在时代的前沿,及时了解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运用社会生活、新闻时政给我们所提供的丰富的材料开发整合成我们所需要的探究材料。如果我们政治教师及时有效地挖掘这些有利于课堂教学的资源,可以提高学生的时政敏锐性,拓展学生视野和开阔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投入课堂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探究材料的选择要有适用性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课程资源铺天盖地,信手拈来,但这些资料并非都是有助于教学的探究材料,所以我们必须严格地筛选。否则大量资源的堆砌只会造成课堂上看似热闹活泼,学生很感兴趣,而实质上是分散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注意力和思维的集中度,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甚至会影响课程目标的达成。如果将那些与教学内容联系不太密切的资源在课堂上使用,不但无助于学生掌握教学内容,而且浪费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甚至还可能将学生带入迷途。因此,不能体现教学内容的资源无论怎样生动都不能采用。探究材料作为一种课程资源,运用它,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因此,必须和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并力求突出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师在选择课程资源的时候,要明确此次资源的使用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的,做到心中有数,防止无的放矢。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课堂节奏紧凑,流程连贯,简约而不简单。
(3)探究材料的选择注重连续性
我们课堂常用的教学方法就是事例论证法,即情境探究法,有时候我们会发现探究材料选择很好,也很能说明问题,但是,探究材料之间的联系不紧密,有时候甚至毫不相干,这样的课堂教学可能就会显得结构松散,节奏不紧凑,课堂缺乏应有的连贯性,对学生来讲也会导致学生的思维跳跃度大,思维缺乏一定的连续性。其实,任何资源都是有多重价值的,如迁移价值、认知价值、情感价值等。我们在选择网络资源的同时,可以注意挖掘资源的多重价值,并注意资源的前后衔接,保持教学内容的连续性。我们尽可能从同一主题的材料中挖掘整合出多维度的能够起到论证作用的价值来贯穿课堂教学,从而全面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
(4)探究材料的选择应考虑参与性
参与性原则是指尽量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材料的开发与利用。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说:“要让大多数学生在每一门学科中都有少量的高峰体验,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都寻求对自己价值的积极认可。”在课堂教学中,应当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设计,确保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增强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样,在探究材料的选择上,也应当让学生参与进来。一方面是因为学生知道的许多事物、新闻时事,教师不一定知道,学生参与资源的选取可以丰富活动资源;另一方面,学生参与选取,会更适合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会增强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探究资源的应用途径的研究
在调查教师们利用探究材料的具体方法和途径时,教师们也进行了广泛的交流。现将主要方法整理如下:
(1)利用探究材料进行情景导入新课:运用漫画、视频等手段,设置有关情境的探究问题,并利用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及学习兴趣。
(2)利用探究材料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教师提供围绕教学内容而选择的资料(案例、数据、模型等素材),可以通过印发资料或者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教师进行简捷的提示帮助或设问引导,让学生进行互动的学习和探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利用探究资源巩固知识:让学生运用有关经济、哲学、政治学观点,针对有关事例型资料(资源)谈自己的看法 ,教师做方向性指导,让学生通过这种练习,达到巩固知识、接受教育的目的。这种方法在高三政治课教师中利用的比较普遍。
4、关于探究资源有效开发的制约因素的研究
在平时的课题研究中本组成员初步认为影响课堂探究活动有效开展的因素大概有:
(1)教师对探究资源开发的不足
思想政治课教师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起着主导和决定性的作用。但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与专业素养的限制,再加上教师课务的繁重,许多政治教师没有形成自己开发资源的意识,没有过多的精力与时间去研究、积累、开发、整合探究材料,即使在课堂上有探究行为的进行,也只是在公开教学活动或偶尔为之。作为常态课进行的探究材料的整合与运用还是比较少的。
(2)学生探究资源认识运用盲区
在当前我国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不少这样的现实:即政治教师的教学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把学生当作“容器”来对待。因此,对于政治课,学生普遍的感受就是枯燥、无聊、无用。同时,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差别性与多样性也限制了课堂探究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加上长期的传统教育制度下,学生缺乏探究意识与探究能力,缺乏个性,不能对事件发表自己的想法与看法,缺乏发散性思维,所以很多时候在课堂上是探而不究,只是流于形式上的问题讨论,真正意义上的探究确实无从开展,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真正的发挥。
三、研究取得的间接成果
在为期两年的课题研究过程中,组内成员通力合作积极参与在教师发展与学生学习能力的进步方面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1、学生探究能力与思维习惯有了较大改变
教育的对象是人,我们所进行的的一切教学活动与教育科研其直接目的就是使我们的教学更加有效,使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获得人的成长。学会学习是未来学习型社会、终身学习对人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开展此课题的研究就是指向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目标的。依托本课题的研究,我们深入实践多种综合探究模式,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与探究欲望,我们发现在政治课上学生越来越能发表自己的想法,思维越来越活跃,发散性思维也取得了一定提升,学生在政治课上越来越能收获学习、思考的幸福感。2011年我们开展了校内政治小论文的评比,比赛得出2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2011年高二(5)班王莉同学《滴水穿石》、张岩《同学由一滴水想到的》获无锡市中学生政治小评论文评比三等奖。
2、教师科研能力与专业素养取得一定进步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开展探究活动;在课后作业设计中模仿或采编综合探究题,探索综合探究新题型;作业设计环节,我们寻求新的作业途径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在第二课堂中我们多样化教学手段,采用多种途径寻求探究新模式。在此过程中课题组成员也收获了更大的专业成长与进步,先后有多篇相关论文发表或获奖。组内成员韦晔绮、徐晔连续多年在课题研究指导下开展市级公开课教学活动均受广泛好评,韦晔绮在2012年无锡大市评优课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四、存在问题及展望
1、困境与困惑:
(1)综合探究题的原创少,质量不高。
一道综合探究题的设置,需要整合大量的资料,又要联系书本知识,凸显探究主体,同时也需要教师自身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学科素养,对教师要求相当高。我课题组成员进行综合探究题设置的时候,由于客观时间的局限和主观限制,更多的是模仿学习,自主创新性设问能力不强,难免粗糙。
(2)对综合探究题的研究陷入应试。
针对综合探究题本身,我们是在联系如何回答这种题型,研究的是应试的技巧,而题目本身所承载的实践能力目标往往因为功利而又陷入了应试,往往是为了应试而应试。面对综合探究题真正对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方面的作用挖掘不够,这一抓手作用未充分体现。
(3)教材单元“探究活动”课教学不够深入。
受功利主义影响,在高一、二的探究活动模块教学中,有的教师认为综合探究课没有列入高考或会考考点,就没有必要在单元结束后进行综合探究课的教学;有的教师把它作为单元的复习课,仅根据教材所设的情景把单元知识进行归纳,探究的真正功效没有体现。探究活动课不仅局限于课堂内的活动,更多的体现在课外活动,与社区服务、社会实践是紧密相连的,所以探究活动的开展除了需要课时保障还需要学校、社会力量、周边环境广泛支持,突破这一局限需耗费一定的精力与财力,客观上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的探究活动课开展的实效性。
2、下一步研究思路与计划
(1)课题研究的培训力度要加强。
今后将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课题培训:一是加强理论学习,依托各科课程标准和江苏省教育厅编制的各科教学要求,进一步学习新课程理论,做好理论上的储备。二是注重专家引领,要求专家教授介绍新课程研究的新动态和新成果,指明课程改革的方向。三是变革常规课题会议形式,以主题探讨式的方式为主组织常规例会,提前下发主题,要求与会者精心准备,简要发言,以期在碰撞中解惑,在摩擦中释疑。
(2)活动设计多样化,搭建学生展示个性的平台。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从事和管理自己的学习活动,而不是在外界的各种压力和要求下被动地从事学习活动;同时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尽可能摆脱对教师或他人的依赖,由自己作出选择和控制,独立地开展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协调好学习系统中的各种因素,采取各种调控措施使自己的学习达到最优化。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与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为主要目标。采用参与式教与学方式,教师应该以学生学习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讨论,积极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可采用合理搭配、恰当的分组来激发学生的合作动机,也可以采取组内合作组间评价的形式,降低了竞争带来的压力,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潜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3)精心设计探究命题,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把具有趣味性、生活化的问题,或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作为学习的载体。设计的问题应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课堂上教师还要深入学生,参与学生的讨论,设法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要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真理、自己去纠正和补充错误的或片面的认识。
3、具体安排
(1)2014.4月组内成员开展市级公开教学活动。
(2)2014.5月加强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与省锡中开展组内科研活动。
(3)2014.3-5月三年学业水平测试综合探究真题,三年高考综合探究题真题整理成册,进行特点,类型归类分析。
(4)2014.6-9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校暑期科研论文评比,撰写论文。
四、阶段性成果(附成果复印件)
名 称 |
姓名 |
成果形式 |
时间 |
发表或获奖情况 |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
韦晔绮 |
教学设计 |
2011.3 |
区二等奖 |
浅谈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的网络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 |
韦晔绮 |
论文 |
2011.9 |
发表《读写算》2011-8(总49期) |
运用心理学规律,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 |
韦晔绮 |
论文 |
2011.11 |
江苏省陶研会三等奖 |
传统文化的继承 |
韦晔绮 |
教学设计 |
2011.12 |
区二等奖 |
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教师情感因素分析 |
韦晔绮 |
论文 |
2012.9 |
省教育学会二等奖 |
《高中政治课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文献综述 |
韦晔绮 |
论文 |
2012.12 |
|
高中政治课探究式教学“整合性”的思考 |
徐福亮 |
论文 |
2011.4 |
发表《惠山教育》2011.2期 |
2012江苏高考政治主观题分析 |
徐福亮 |
论文 |
2012.7 |
发表于《课程教育研究》 |
《价值观》二轮复习教学设计 |
徐福亮 |
教学设计 |
2011.7 |
省教育学会二等奖 |
2010年江苏省高考政治试题评析与启示 |
徐福亮 |
论文 |
2011.9 |
江苏省教育学会一等奖 |
把握三大要素 实施有效教学 |
徐福亮 |
论文 |
2011.12 |
发表《新课程》2011.11 |
基于合作式探究的有效课堂学习的行动研究 |
徐福亮 |
课题研究方案 |
2012.9 |
省陶行知研究会二等奖 |
两堂同题异构课的对比分析 |
徐福亮 |
论文 |
2012.11《新课程》发表 |
|
高中政治“合作式探究学习”的情境创设和问题分析策略 |
徐福亮 |
论文 |
2013.8 |
发表《学子》2013.8 |
传统文化的继承 |
韦晔绮 |
市级公开课 |
2011.12 |
好评 |
《实现人生的价值一轮复习》 |
韦晔绮 |
市级公开课 |
2012.11 |
好评 |
新时代的劳动者 |
韦晔绮 |
市级评优课 |
2012.12 |
一等奖 |
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 |
徐晔 |
市级公开课 |
2011.12 |
好评 |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
徐晔 |
市级公开课 |
2012.11 |
好评 |
(执笔:韦晔绮)
2013.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