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理念
将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自主模拟体验和现代化的电教结合起来,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的作用,但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既使学生掌握课本上的知识,又超越课本。体现“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
二、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是宗教信仰自由,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能力目标:
我国的宗教政策遵循了宗教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使学生逐步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处理问题,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帮助学生认识我国宗教政策的正确性,明确宗教信仰自由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我国尊重和保护人权的重要体现。并且懂得要以科学的态度面对宗教,要接受无神论教育,弘扬科学精神,树立科学世界观。
【重点】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难点】怎样贯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与设备】
1、 引导学生对与宗教相关的时政热点,宗教政策,宗教与封建迷信等有关资料的搜集。
2、 多媒体电脑平台
3、【教学方法】问题研讨教学法、合作探究学习法
三、教学过程
导入:清明时节雨纷纷,同学们,清明降至,,每逢清明时节我们都会去祭拜我们已故的长辈。烧上一柱清香,插上一株杨柳,洒上一杯清酒,烧点儿纸钱,那么我们同学如何来看待这种行为呢?
学生:迷信,宗教信仰,悼念
教师:那如果我问你有信仰吗?同学们怎么回答?那你们的父母或爷爷奶奶呢?
学生:信佛,耶稣等等
教师总结: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常常会把封建迷信和宗教信仰相混淆,其实两者是有本质区别的。宗教对于每个同学来说透着既神圣又神秘的色彩,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关于宗教的一些知识。
新课:展示五大宗教的图片和情景,教师进行介绍五大宗教及其思想和教义,从而归纳出我国宗教的性质。
一、我国宗教具有爱国主义传统(板书)
分析:我国宗教具有爱国主义传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既积力量,因此,我们不能忽视宗教的力量。
过渡:我们常在新闻报纸上看到一些国家由于没有处理好宗教事务从而导致宗教冲突和矛盾,引发战争。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我国是如何处理宗教之间的关系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国的宗教政策。
二、全面正确的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板书)
1、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内涵|(板书)
师:自主阅读,归纳出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内涵
生:(1)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2)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3)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4)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阅读,提高学生自学和分析归纳的能力。
深度理解:(1)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包括两个方面:既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是一项全面、完整的政策。
(2)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我国尊重和保护人权的重要体现。
(3)实质: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实质是使宗教信仰问题成为公民个人自由选择的问题。
2、政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板书)
(1)政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原因
(播放视频:拉萨3、14暴力事件中一些不法僧人的打砸抢烧的不法行为)
师: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否意味着宗教活动可以不受任何限制?是否意味着国家对宗教活动可以放任不管?
生:根据视频得出结论:国家必须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
师:看到这些行为,我们不仅要大声质问这些僧人:披着一件袈裟就可以为所欲为吗?打着宗教的旗号就可以不受约束吗?
师总结:在宗教问题上要坚持权利义务的统一,自由与法律的统一,宗教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利用宗教损害国家、社会的利益,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
(2)政府如何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放映幻灯片:拉萨3、14暴力事件中国家对寺庙的保护、对犯罪嫌疑人的司法审理和达赖集团的境外渗透)
生:根据图片和材料得出结论: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打击犯罪、抵制渗透。
师: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与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管理两者是对立的吗?
生:对宗教依法管理是为了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也是为了更好的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图片和材料,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认清拉萨3、14暴力事件的真相和实质,支持政府采取的措施。
3、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板书)
(幻灯片:外交部发言人关于我国与梵蒂冈关系问题答记者问)
师:我国五大宗教有四大宗教从国外传入的。我国的宗教事务必然会涉及与国外宗教的关系。我国的宗教政策也必然会涉及如何处理国内宗教事务与国外宗教关系。请看大屏幕说明我们在这一问题上坚持的原则是什么?材料是如何体现这一原则的?
生:根据图片和材料归纳: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1)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2)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对我国进行渗透(3)坚决打击宗教极端势力。
设计意图:掌握知识和一种题型的答题思路,并培养学生结合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总结过渡: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是鼓励人们信仰宗教;宗教信仰自由是宪法赋予公民的民主权利,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有利于加强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的团结,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宗教还将长期存在,应此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板书)
(合作探究)
(1)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就是要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吗?
(2)为什么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3)如何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生:合作讨论并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两个问题引导学生了解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内容与原因。
过渡: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是鼓励人们去信仰宗教,因为宗教的本质是唯心主义,我们要遵循辩证唯物主义,以科学的态度来对待宗教。
三、弘扬科学精神
(思维撞击)中共党员能信仰宗教吗?
师:组织辩论赛
生:分成正方反方展开辩论。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思辨能力,弘扬科学精神。
(一)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
分析:共产党员不能信仰宗教,不能参加宗教活动,这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原则,也是党的纪律的明确要求,是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的起码条件,共产党员要坚定信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与宗教有神论的唯心主义世界观是根本对立的。共产党员是无神论者,不但自己不信仰宗教,而且有义务向群众宣传无神论。
(二)弘扬科学精神的意义
坚持不懈地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科学世界观和无神论教育,形成文明、健康、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任务。
(三)作为中学生应如何弘扬科学精神?(自主探究能力提升)
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及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来武装自己,弘扬科学精神,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四有”新人。
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宗教政策,明确了国家在对待宗教问题上的立场和态度,我们国家贯彻宗教信仰自由不是鼓励人们信仰宗教,而是应该遵循宗教的发展规律,用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