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涵咏诗情,感受辛弃疾词豪放苍凉的风貌;
2、文本研读,理解词中典故的含义及用典的作用;
3、欣赏品读,体味词人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及壮志未酬的苦闷愤慨。
【教学重难点】
把握词中用典的艺术特色,通过对典故的解读领悟词人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导入
豪放词家素来以“苏辛”并称,苏轼才华横溢,所以苏词被称之为“文士之词”,而辛弃疾的词通常被称为“英雄之词”
结合你对辛弃疾其人其词的了解,谈一谈辛弃疾的词为什么被称为“英雄之词”?
明确:辛弃疾生在金统治下的山东,二十一岁时率领千人参加起义军反抗金朝统治,后来,起义军首领被叛徒所杀,他便领着五十多人奇袭几万人的敌营,擒获叛徒并押往南宋处决,可以说是少年英雄。
辛弃疾的词,如《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描写军旅生活,抒发豪情壮志,有英雄的气势。
今天,我们通过他的代表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再次走进这位豪情万丈的英雄词人。
二、诵读感知
1、学生自读,注意字音;
2、请学生说一说读之后的感受,思考,怎样读才能体现词的风格,再指名读;
3、诵读指导:音调放缓,韵脚读重音,过后稍一停顿;
4、配乐,学生试诵读;
5、学生诵读展示,由同学进行评价
三、品读欣赏
1、解题:词牌“永遇乐”,慢词词牌,词题“京口北固亭怀古”,介绍本次写作背景: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 ,辛弃疾已经六十六岁。当时韩侂胄执政,正积极筹划北伐,在家闲居多年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这年春初,又受命担任镇江知府,戍守江防要地京口。
就词题提问:北固亭的“北固”有“北顾”之意,辛弃疾登上北固亭,向北远望,会望见什么?又兴起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望见已经沦陷的大好河山,“千古江山”,兴起收复中原的豪情壮志。
2、但是,辛弃疾登上北固亭,首先想到的,是几位古人,请找出词中的历史人物?
上阕:孙权、寄奴(刘裕)
下阕:刘义隆、佛狸祠(拓跋焘)、廉颇
辛弃疾词中常常会引用历史人物或者历史故事,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3、 京口曾是三国时期吴国的首都,孙权曾在这里抵御曹操大军的南侵,成就一番霸业,连曹操因为忍不住赞叹:“生子当如孙仲谋!”但是,这样的英雄,在今日,终究难以寻觅了。
词人用孙权的典故入词,是想表达什么?
明确:孙权也是少年英豪,曾经守住国土,抵御敌人入侵,但是,宋朝却没有像孙仲谋这样的君主,半壁江山终究落入金人手中。
正是因为如此,曾经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宋朝终究江山残破,偏安一隅。
4、而历史上,即使江山残破,也有人能够励精图治,收复河山,那就是南朝宋的开国君主刘裕。刘裕曾经也是在京口起兵,出兵消灭了北方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南燕、后秦政权,收复北方的大片土地。
但是,那毕竟是“想当年”,而如今,南宋的统治者再难有刘裕的雄心壮志,辛弃疾正是因为主张和金人开战,在朝廷中备受排挤,闲置二十年。
词人写到孙权、刘裕典故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 抚今追昔
5、辛弃疾终于等到了朝廷立志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他也被重新启用,有机会报效国家,建功立业。但是,这时,他却想起了历史上另一个北伐的人——
刘义隆。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反而让北魏主拓跋焘抓住机会,以骑兵集团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
辛弃疾用刘义隆的典故,说明他支不支持韩侂胄北伐,为什么?
明确:不支持,刘义隆北伐的决策太过草率,最终大败,而如今韩侂胄仓促北伐,必将重蹈刘义隆的覆辙。
6、此时的辛弃疾,已经能够预见韩侂胄的失败,但又无力阻止,曾经金兵南下,一路烧杀的烽烟仿佛还在眼前,但是已经过去了四十三年,几乎是半个世纪,想到这些,词人有了更深刻的忧虑,请结合“佛狸祠”的典故进行说明。
明确: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小名佛狸。公元450年,他曾反击刘宋,两个月的时间里,兵锋南下,五路远征军分道并进,从黄河北岸一路穿插到长江北岸。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而曾经的南朝百姓,忘却了国土沦陷的痛苦,在佛狸祠祭拜,词人由古思今,想到现在的北方百姓在金朝统治之下,也会渐渐地忘却国耻,“可堪回首”四字表达了他的深深忧虑。
7、辛弃疾以谁自比,意义何在?
明确:辛弃疾以廉颇自比,表达自己虽然老去,但依然有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
但是,老去的廉颇还能等到赵王使者的探问,而辛弃疾,他从北方归来,却一直被南宋朝廷视为有间谍嫌疑的“归正人”,不受重用。
8、总结:刘义隆—劝诫朝廷不要仓促北伐
佛狸祠—忧虑百姓渐渐忘却国耻
廉颇——感叹自己年岁迟暮,壮志难酬
9、品味词人的思想感情
上阕:惋惜(世间已无孙仲谋那样的英雄)痛心(统治者没有北伐的雄心)
下阕:愤慨(仓促北伐)忧虑(北方百姓离心)苦闷(壮志难酬)
补充:在写下这首词之后,辛弃疾又遭受打击,因为反对仓促北伐,他在一些谏官的攻击下被迫离职,怀着满腔忧愤回瓢泉。两年后,68岁的辛弃疾,身染重病,朝廷再次起用他,任他为枢密都承旨,令他速到临安(杭州)赴任。诏令到铅山,辛弃疾已病重卧床不起,只得上奏请辞。秋天,农历九月初十,辛弃疾离开人世,享年68岁。据说他临终时还大呼“杀贼!杀贼!”
著名诗人臧克家题济南辛弃疾纪念馆对联:
力挽河山,浩气贯日月,空余英雄心一颗;
名垂宇宙,文光射斗牛,剩有悲壮词千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