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中心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
您现在的位置: 无锡市堰桥中学 > 学科资源 > 生物 > 论文 > 正文 今天是:
   最新热门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重教学反思,提高教学效率
生物诗歌
教材使用须慎思           
教材使用须慎思
作者:张加梅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3-5 14:34:48

                   教材使用须慎思  

——观察DNA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的几点思考  

       古人云:三思而后行。同样对于教师在使用新课标教材时须做到三思而后教。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一《分子与细胞》中“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按照教材的要求进行实验,结果并不明显 ,甚至在各个班级中都有出现几例与书上相反的结果(细胞质是蓝色,细胞核是红色)通过多次实验还是相同的结果。由此引发我对本节教学内容的重新认识:下面分为三个方面来谈谈我的思考。  

一、     材料:  

     教材上提供了两张实验结果的照片1、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中DNARNA分布状况2、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中DNARNA分布状况,但课本方法步骤中却只有关于口腔上皮细胞的制作观察过程,而忽略了洋葱鳞片叶的制作过程。动植物细胞的制片观察一样吗?  

     从制片取材的角度比较:口腔上皮细胞的取材要比洋葱鳞片叶的取材难度高,学生的心理因素的影响很大,许多学生不愿在课堂上,面对其他同学刮取;从观察的角度比较:口腔上皮细胞也不是最佳的材料,口腔上皮细胞透明度比较高在学生显微镜操作技术还不熟练的情况下找到细胞比较困难。因此很有必要将洋葱鳞片叶的制备观察过程给予教师和学生供参考。  

     通过大量的实验摸索出洋葱细胞的制作染色观察过程:1、材料的选取: 为了避免洋葱外表皮细胞液的颜色对实验染色结果的影响,建议取内表皮比较好;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取材时要带上些叶肉比较好,容易对细胞质染色,但要控制好不能过多否则在显微镜下细胞叠加现象严重,很难看清细胞核的位置。  

二、试剂:  

  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教材中的配制方案为:(取A20ml,B80ml配成染色剂,使用时现配。A液:取吡罗红甲基绿粉 1g ,加入100ml蒸馏水中溶解,放入棕色瓶中备用。B液:取乙酸钠 16.4g ,用蒸馏水溶解至1000ml。取乙酸12ml,用蒸馏水稀释至1000ml。取稀释的乙酸钠溶液30ml和乙酸20ml,加蒸馏水50ml,配成PH4.8的溶液)。这里指的吡罗红甲基绿没有说明强调。其实是混合粉,而市场上很有可能买不到,或者很容易被订购者忽略。  

     1吡罗红甲基绿分装粉的使用  

     使用分装粉来制备染色剂:取甲基绿 2g 溶于98ml蒸馏水中,取吡罗红G 5g 溶于95ml蒸馏水中,6ml甲基绿溶液和2ml吡罗红溶液加入到16ml蒸馏水中,即为A,放入棕色瓶中备用.(注意用于核酸染色的是吡罗红G,不要错买吡罗红B)如果错买了吡罗红B怎样改进?没有相关资料可以参考,巧合的是我们实验室的药品为广州市华思高化玻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吡罗红B和上海化学试剂公司分装厂分装的进口甲基绿。为了不浪费,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为了在学生实验前找到吡罗红和甲基绿粉的最佳配比达到最好的实验效果,由此引出了新的探究课题。我们通过大量实验,设计不同的配比梯度来摸索实验效果所要求的最佳配比。2%甲基绿染液:称取 2g 去杂质甲基绿粉溶于0.2mol/l的醋酸缓冲液100ml中、5%吡罗红染液:称取 5g 吡罗红溶于100ml 0.2mol/l的醋酸缓冲液中混匀。A液: 5 %吡罗红染液 1ml 2 %甲基绿染液 3.5ml ,蒸馏水 10ml   

B溶: 0.2mol/L 醋酸缓冲液 ,最后A液和B液于临用前等量混合。   

 2实验结果不明显甚至出现相反的结果,具有普遍性,与染色剂中的杂质有关  

a、用混合粉制备A液时,在溶解后放入棕色瓶之前需要过滤,去除杂质沉淀物避免染色中浮在细胞表面影响核酸的着色。b、用分装粉配制时,甲基绿为绿色粉末,属三苯甲烷染料,这种染料是由氯代甲烷作用于结晶紫而形成的一种化合物。由于甲基化作用,引进后的甲基连接得并不牢固,容易从甲基绿中脱失。另一方面,在甲基化过程中,还有一部分结晶紫并没有生成甲基绿,因此,有人认为甲基绿中,常有少量的甲基紫或结晶紫成份。但,也有人认为甲基紫乃是甲基绿的衰败产物,甲基绿在储存过程中,会不断产生甲基紫。此杂质可影响染色效果,最好预先除去。如果学校条件容许建议:除去甲基紫杂质。去除的方法是:将甲基绿粉溶于蒸馏水中,往分液漏斗中加入足量的氯仿 (三氯甲烷),用力振荡,然后静置,弃去含甲基紫的氯仿,再加入氯仿重复数次,直至氯仿中无甲基紫为止,最后放入40~ 45℃ 温箱中干燥后备用。  

三、步骤  

教材中的步骤1、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需烘干)2、水解3、冲洗涂片4、染色5、观察。水解中8%盐酸的作用 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的跨膜运输; 盐酸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便于DNA与染色剂的结合。 在制片过程中需要烘干,烘干的作用:目的利于细胞贴在载玻片上,而不至于在水解和冲洗装片的过程中滑入溶液中,但同时烘干过程中会杀死细胞,其细胞膜的通透性已经改变,再用盐酸处理意义不大。其次,水解过后要进行染色,虽然中间有用蒸馏水冲洗5s很可能导致细胞内的盐酸清除不彻底而改变了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的PH,使染色效果不明显,同时酸对DNA的结构有一定影响。  

为了找到最佳的实验步骤,我们设计了如下的对照组:  

口腔上皮细胞  

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每组都不进行烘干  

a组盐酸水解后用蒸馏水冲洗10s  

d组盐酸水解后用蒸馏水冲洗10s  

b组盐酸水解后用1%NaHCO3冲洗10s  

e组盐酸水解后用1%NaHCO3冲洗10s  

c组染色前不水解也不冲洗  

f组染色前不水解也不冲洗  

   实验结果:1、对于口腔上皮细胞来讲,比较对细胞核与细胞质的染色效果来看:c组的染色效果显著,a组的染色效果最差。2、对于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来讲,染色效果的显著性大小:e组>f组>d组。  

   实验结论:1、由abc三组实验结果推测:盐酸确实对实验结果有影响,可能作用于DNA使其变性结构改变而不能与甲基绿染料分子结合,也可能影响染色剂作用的最佳PH值,因为PH过低,甲基绿染色效果差;PH偏高,则吡罗红染色效果不良。所以教材中关于口腔上皮细胞中核酸分布实验的步骤完全可以去掉水解这一步。2、由def三组结果可推测对于植物材料比较大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去掉烘干,但需要水解来增大细胞膜的通透性,便于染色剂进入细胞与核酸结合,同时为了防止残留的盐酸对染色剂的染色效果的影响,建议改蒸馏水冲洗为1%NaHCO3冲洗,中和残留的盐酸,避免酸改变PH值对染色效果的影响。  

  通过对本章节内容的教学和思考让我深深地感觉到在新课程的引领下如何用好教材的必要性。首先对教材要进行分析弄懂编者的意图要吃透教材;其次不能照搬照用要进行整合,要融入教师个人的见解,做创新式的解读。  

   

文章录入:张加梅    责任编辑:michaelxu 
  • 上一篇文章: 没有了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无锡市堰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