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中心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
您现在的位置: 18luck新利PT游戏厅  > 学科资源 > 历史 > 论文 > 正文 今天是:
   最新热门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物质生活与习俗变迁》 教学设计
《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 教学设计
日语课程班历史教学的几点反思
关于我校日语课程班设置的几点分析
普通中学学生历史学习困难成因及对…
浅谈数学题后反思
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由盛转衰的分…
两本书  两场战争
由一道高考题想到的圆锥曲线的一组…
不变量原理在数学解题中的运用
一堂复习课所引发“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争议的思量           
一堂复习课所引发“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争议的思量
作者:沈亮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11-22 18:11:22

高中历史  鸦片战争  

一堂复习课所引发“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争议的思量  

本课选自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0课《鸦片战争》,本文主要分为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两大部分。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进入近代史的开端,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开始,学生对这一课历史内容已经是非常熟悉了。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主要从两方面进行讲授,一方面中国遭受西方殖民势力的一次又一次入侵,被迫签订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从而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遭难;另一方面中华民族面对强敌,不屈不挠,前仆后继,顽强抵抗,展现了一幅反侵略求独立的悲壮画面。可以说,把列强的残暴、贪婪说透;把我们的苦难、悲惨说尽,这似乎成为了我们这一堂课教学的特定模式。特别是去年笔者去听了同组老师的一堂评优课,正逢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50周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这一时期的报刊资源,一而再,再而三的鞭笞侵略者的野蛮行径,为学生展现了一幅苦难中国的形象,在圆明园的火焰中,笔者似乎也看到了学生对侵略者痛恨的火焰在不断燃升,爱国的激情在不断高涨。听课过程中,笔者便在思考:这一堂课除了带给学生对西方列强的痛恨,它还可以带给学生什么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呢?带着这些思考,笔者对材料进行重新的选取,对这一堂课的角度进行了重新的调整。由于这是一堂复习课,所以笔者把这一堂课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设定为:认识到我们国家挨打来自于落后、愚昧和封闭,所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方面要树立民族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另一方面要形成开放和包容的意识,以开放、改革的心态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基于这一思考,笔者以新的史观和新的角度重新审视这一堂课,并在高二一轮复习课时进行了展示。  

本文的思路和线索非常明确,就是以中国的“落后”为主线,以此通过两次鸦片战争来认识到我们落后的表现,及落后的背后揭示什么样的历史信息,最终让学生认识到:要改变“落后就要挨打”的局面,那就要国家的强大,怎么让国家强大呢?那就是我们不再封闭、不再自满,最终的要求就是我们这个国家要进行开放和改革!但这一堂课中,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却出现了“偏差”!  

教学过程中,笔者分析完鸦片战争后,紧接着让学生学习第二次鸦片战争。课堂中笔者设置了两个问题:为什么第二次鸦片战争没有能够避免?英法联军为什么要火烧圆明园?围绕这两个问题的分析,目的仍然是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主要的原因仍是中国人的封闭、愚昧和无知。为了进一步来认识这一观点,笔者让学生来分析英法联军为什么会火烧圆明园:  

初,怡王之擒巴夏里于通州也,并其散夷数十人悉絷送京师,经刑部讯供,监禁大、宛两县狱。至是,以议和释之归,有监毙在狱者十余人,英酋愤甚??夷兵再扰海淀,又焚景山、昆明湖一带,火三昼夜不息,京师内外大恐。1  

                                               ——夏燮《中西纪事》  

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材料分析和相关解释,很清楚地认识到中国官员不顾外交礼节杀戮和虐待英法的外交官员,进而导致英法两国出于报复而抢劫和焚烧了圆明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指出,一方面针对西方侵略者的野蛮行径,我们需要无情的鞭笞和痛诉,但对于以愚昧无知的咸丰皇帝为首的大清官员们,我们是否应该进行批判呢?另一方面,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局,再次看清了封建农耕文明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文明的差距;朝贡体系和现代外交关系的差距。但在分析过程中,问题也随之出现,学生在分析材料及了解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真相”后,有的同学便认为,对于英法联军的行为,是可以同情的。  

同组老师听课后,无论从笔者的教学模式,还是学生的听课反应,总体尚好。但就新史观和材料的引入,结合学生在听课表现,也提出了相关的问题。问题涉及最多的,那就是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怎么来把握,关于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焚烧这一材料的分析,我们该如何看待个别学生认为英法出于报复是可以理解的,甚至有的同学对英法联军产生了同情呢?着能否培养学生“树立民族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乃至他们的爱国情感呢?针对这一问题的提出,让笔者再重新审视这一堂课及相关材料,也对中国近代史的一些细节,也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思考后,笔者认为,对于这一堂课,就是我们如何把鸦片战争放在一个历史发展横向和纵向的全局中进行看待、把握和思考。  

首先,明确英法联军来华的目的。针对学生在分析夏燮这一段材料时,学生认为英国人处于报复的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乃至同情英国侵略者。这显然和笔者之前预设的有出入了,课后笔者与部分学生交流,问道在英法联军焚烧我们民族至宝面前怎么会“理解”英国人呢?学生的回答很有意思,以前学的都是英法联军罪恶的一面,他们不是烧杀就是抢掠,没有去思考过他们为什么要火烧圆明园。的确,历史不是我们后人任意来截取和选择的,作为一个整体,它是客观存在的。有的时候,我们选择了历史的某一截段或者某一人的部分一段话,有可能和表述的真实意图就恰恰相反了。但是,无论如何,侵略者毕竟是侵略者,他们来谈判的目的不是来游山玩水,而是为了他们的侵略利益,为了掠夺更多的原料和市场。如果学生不能清晰地明确这一点的话,必然会出现情感上的偏差。而对于那些没有出现情感偏差的同学,也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我们是受害者,而他们是侵略者,他们的行为是非正义的。  

其次,展现这一段材料,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较为全面地去认识这一段历史,知道这一细节的前因后果,使得学生更为深刻的意识到,我们以中世纪的华夷之辨的朝贡思想来应对近现代的外交,碰壁是必然的。有的时候,历史是无情的,在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中,非正义的侵略者同时又往往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2。当我们深深地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比较清晰认识到,面对近代百年的屈辱,一方面我们就是要抵抗侵略,实现国家的独立;另一方面就是要抛弃我们落后的制度、思想,向西方学习,走向进步!  

最后,如何把握“爱国”这一思想。为了更好的让学生认识近代史上“爱国”这一思想,树立学生正确的爱国主义思想。笔者结合之后所复习的《八国联军侵华》这一科目,再来思考讨论“僧格林沁扣留虐杀英国使者”和“义和团排外杀洋人”是否体现了爱国主义的思想呢?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我们首先就需要明确 “爱国的标准”,学生回答的很好,标准就是反抗外来的侵略,维护国家的主权和独立。但是否有了这个标准就行了呢?笔者认为,还有另一个类型的爱国标准,那就是“除旧布新,改造原有的社会运行机制,从困境中挽救国家。3”最终通过讨论,学生们不得不承认,近代中国的爱国主义者,在抵抗外国侵略的这一基本要求下,必须要有了解世界、学习西方的眼光和心思,把外国的好东西作为改造中国的借鉴4。而有些人高喊爱国主义的口号,想以封建农耕文明来抵御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最终只能使得爱国成为误国!  

笔者认为,通过鸦片战争这一课,我们最终的目的还是从历史中得出宝贵的经验和教训,认识到我们的苦难来自于我们的封闭和落后,我们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那便要以开放的胸怀来面对这个世界,以改革的心劲来改造我们这个国家!  

   

   

   

参考文献:  

1夏燮中西纪事M.长沙:岳麓书社,1988  

2]陈旭麓.陈旭麓文集(第一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202  

3]袁伟时.帝国落日晚清大变局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53  

4]陈旭麓.陈旭麓文集(第二卷)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73  

   

文章录入:周玉梅    责任编辑:徐宪新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无锡市堰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