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学生 创有效课堂
无锡市堰桥中学 朱水强
实行有效教学,创设有效课堂是每一位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有效课堂的形成需要关注影响课堂教学的各种因素,特别要抓住影响全局的关键因素——学生。陶行知先生曾说:“你要教你的学生教你怎样去教他。如果你不肯向你的学生虚心请教,你便不知道他的环境,不知道他的能力,不知道他的需要,那么,你就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能教导他。”对教师来讲,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应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在备课和进行教学时,要处处考虑到自己的学生,包括学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还包括学生物质上和精神上的东西。
怎样心系学生、怎样了解学生才能最大限度地创设一个有效课堂呢?根据本人在准备和实践《抗日战争》的公开课过程中所见所闻所思,个人认为要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去落实。
首先,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
古语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在教学上同样适用。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认真备好学生,特别是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掌握了这一环节,教师在教学时就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可以避免重复教学,避免低效教学。教师对教材中已学内容可以灵活处理,可以简单一带而过;或者索性就不讲,让学生自主学习重新温故。这样教师就可以把更多的时间节省下来放在课文的重点和难点的突破上,设计更多更合理的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和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环节中来,努力引起学生心灵上的共鸣,加强思想上的深度教育,积极创设师生、生生思维上的碰撞,最大限度地来形成有效的教学课堂。
本人在备《抗日战争》这一课时,先对所教班级部分学生进行了简单访谈,得知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到这一段历史,不过只是记住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名称及简单经过。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当前的知识水平,本人还与初中部的历史老师进行交流,询问了相关的一些问题,并且翻阅了初中教材有关抗日战争历史内容。通过对比,学生已了解的只有“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抗战胜利”等有限的几个重要知识点,内容比较浅显且知识容量不大,更缺少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而现在高一历史教材《抗日战争》中增加了“潘家峪惨案”、“细菌战”、“中国远征军”、“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等许多新内容。鉴于此,本人在备课时就可以做到详略得当和取舍自如了,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重点“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和历史地位”与和难点“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的突破上,不断激发学生兴趣,为有效课堂的出现做好相应的铺垫。
其次,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现有的学习兴趣。
陶行知曾说过,“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找到学生学习的兴趣所在,教师在教学上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怎样才能比较快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这需要教师花时间去认真思考的,比如找学生谈心,进行访谈,甚至可以实施问卷调查等。关心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实也就关心到学生的生活、心理和情感。如果教师能够真诚地去关心你的学生,关心他的学习、生活和情感,学生会越来越亲近你,喜欢你,尊重你。“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学生会在课堂表现得更加积极,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有效课堂也将会逐渐地形成。
在准备上《抗日战争》这课之前,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表现自己来活跃整个课堂,本人设计了一个简单的调查问卷来了解学生对抗日战争以及战争后相关的历史哪些方面是感兴趣的。调查结果表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相对集中在这样几个方面,比如:日本这样一个小小的国家为何能够坚持这么长的战争?战后中日关系为何时好时坏,这取决于什么?当今的中日两国存在再次战争的危险吗?作为普通的中学生,我们该怎样去看待和处理当今的中日关系?日本的历史教科书是怎样来描写抗日战争历史的?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的需要,本人有选择地挑了“作为普通的中学生,我们该怎样去看待和处理当今的中日关系?”等话题进行了精心地设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反响很强烈,表现很积极,合作探究很充分,有效生成很明显。
再次,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的恰当评价。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恰当的评价,可以说是很关键和重要的。在某些时候,适当的评价可以看作学生学习的指明灯,给予学生明确的判断。在很多时候,教师在评价这一环节做得并不是很到位。其一就是对学生回答不给于任何评价。这让学生很是疑惑,不知自己回答是错还是对。其二就是对学生所答点评不充分,简单地用“错”与“对”来代替,没有将学生回答的不足和可取之处分开进行点评。这让学生有囫囵吞枣的感觉,不知自己的回答是不是最为完美,是不是还有缺陷。教师对学生表现的评价应努力做到恰如其分,这是一种追求。另外,作为教师,不要太吝啬自己的语言,多给学生一些鼓励性的话语。即使学生在第一时间里不能回答出问题,不要急于结束学生的回答,应多给予学生一些鼓励,让学生有时间去思考,本着“再多给学生十秒钟,他(她)也许就能回答出来”的理念对待回答问题的学生。让学生看到你期待的眼神,从而促进学生更加积极的思考。
在上《抗日战争》这一课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探究问题:“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认为该怎样认识和处理现在的中日关系?”我请一位张姓同学来回答。起初,这位学生有点紧张,没有立即回答。我忙安慰她,“不要紧张,慢慢来,心里怎么想的就怎么说。”她看了看我,欲言又止。我又鼓励她,“自信一点,可能你思考的是别人没有考虑到的。退一步讲,就是说错了,也没有关系啊,这是你的一种锻炼,也是你的一种体验啊。”这位同学在几秒钟后终于说出了自己想说的答案。虽然答案并不是很贴切,但是我给了她这样的点评:首先祝贺你在回答问题时战胜了你自己,你有勇气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是你逐步自信的表现,请你继续保持下去。其次,虽然你的回答还不是很到位,表述上还存在一些漏洞。但你在思维上角度比较有新意,有个性。希望你今后能够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发挥自己的潜能。在点评之后,明显看到那位学生很有精神,眼睛里充满的自信和肯定。
总之,有效课堂的形成需要关注影响课堂教学的各种因素,并且最终组合各种因素产生作用,使课堂达到一种最佳的状态。关注学生,亲近学生,此乃关键之处。了解学生越多越细越好,有效课堂的创设的几率也就越来越高。但教师决不能怀疑学生的能力,也许在某个时候某种环境之下,学生的潜力被挖掘出来,可能连你自己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但它却实实在在,不信也不行。故教师一定要相信学生,相信自己,相信创造。有效课堂的创设离不开学生的身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