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中心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
您现在的位置: 无锡市堰桥中学 > 学科资源 > 历史 > 论文 > 正文 今天是:
   最新热门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浅议在高中地理新课程中以案例教学…
有效教学刍议           ★★★
有效教学刍议
作者:陈登峰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1-6 14:04:03

 

伴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有效教学”这一教育命题悄然成为基础教育阶段教育领域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这一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的新理念,在美国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一经提出,就立刻引起了全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普遍关注。而在我国,肖成全等编著的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教材《有效教学》、赵亚夫主编的中小学教师教学智慧丛书《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西南大学心理学院院长张庆林主编的《高效率教学》等研究成果的出现,使广大中小学教师对“有效教学”的认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江苏省教委关于教育教学管理的“五严”政策出台后,其中不允许中小学利用节假日补课的规定,使得教师授课时间被限制在周一至周五,课时量跟平时比有所减少,在此情况下,“有效教学”再次成为各校教育教学管理者提出的口号和要求。

那么,在课程改革和课时又相对减少的情况下,如何实施“有效教学”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提出如下粗浅认识:

什么是“有效教学”?本人认为,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一般情况下指一节课的时间)最大限度地达到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就是有效教学。怎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呢?

一、           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历史课程标准》对新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作了如下说明:“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课程编排上,改变了过去按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为顺序的通史编排形式,改为现在的专题形式的模块编排。

在此课改背景下,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改变过去那种“填鸭式”的“满堂灌”教学模式,教师要由过去的“课堂演员”变为“课堂导演”,学生则要由“课堂观众”变为“课堂演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参与性,还学生真正的“主体”地位,回归教师的“主导地位”,从而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

二、           依托教材,改革教学内容

教材的模块化编排,已让越来越多的老师感觉到自己越来越不会上课了;而近几年的高考历史试题也越来越重视学科能力的考查,落脚点就在对教材的理解深化方面,其答案也不拘泥于教材上的文字表述,而是以教材为依托,渗透着大量引申出的知识和观点,再加上其“第一选修”的“显赫地位”,因而难度也就越来越大,给老师的教学带来很大的挑战。如何对教材知识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发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确实是每一位历史老师正在深思、探索的问题。

1、深刻理解历史概念

历史概念反映了人们对历史事物的本质属性和特征的认识程度,是理解历史知识的起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而深刻地理解其外延、内涵、属种关系、定义等。

2、全面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

任何历史事件的产生和发展都有其原因,但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并非对每件事的原因都作全面分析。在此情况下,教师要教会学生全面分析历史事件的方法,一般可以从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外交等方面进行归纳分析。

3、透过历史现象揭示历史本质

受教材编排限制,课本对众多史实不可能面面俱到揭示本质,从而给历史教学内容改革留下了十分广阔的天地。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还原历史本来面目,揭示出现象掩盖下的本质问题。

4、注意历史知识的整体性

我们所使用的五本教材,三本必修分别讲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两本选修分别讲述人物和改革,其中又古今交叉、中外结合编排,再加上有些知识点在几本书中都有涉及,因此我们在授课中(特别是高三复习课)要注意知识的整体性,同一件事往往是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历史人物共同作用的结果,要引导学生进行大跨度多角度地分析历史问题。

5、因材施教

同样一本教材,面对不同对象或相同对象的不同阶段,要采取不同教法。例如,同样是必修教材,面对高一年级和高三年级,就应采取不同的教材处理方法。我们校长说过这样一句经典的话“会上高三复习课的老师才是老教师”,这句话道出了高三复习课的重要性和艺术性。笔者认为,对于高三复习课(比如一轮复习),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依做题目的形式带动对知识点的复习,就不失为一种较有效的复习方法。

三、           提高驾驭课堂的艺术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受学科地位的影响,历史课往往被排在上午最后一节的“吃饭课”或下午的“睡觉课”,再加上部分学生的不重视,若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真要讲究些策略。

1、以个人魅力“征服”学生

欲让学生对你这门学科感兴趣,必先让学生对你这位教师本人感兴趣。阳刚、诙谐、幽默、大度而又有良好修养、气质的教师是很受学生欢迎的。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历史组教研员袁腾飞老师,被人称为“史上最牛历史老师”。语言幽默是他的一大特色,他曾在课堂上形容拿破仑是一个“很够爷们的人”;以“蛤蟆吞恐龙”来比喻日本偷袭珍珠港;谈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意大利军队,他说他们的最大作用就是为残酷的战争增添了一抹喜剧色彩;他告诉高三学生,有些知识点必须熟记到“被火车撞一下也忘不了”……正因为这一系列“段子”,他的学生总被引得哄堂大笑,历史课成了学生最期待上的课。

2、鼓励学生质疑和创新

现在的学生接触信息渠道多,思维灵活,观念更新快,对有些问题的理解和看法不一定与老师的设想或“标准答案”一致,甚至有时会是荒谬的答案和结论。针对于此,我的态度是“我不赞同你说的每一句话,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鼓励其质疑和创新思维。合理部分充分肯定,谬误之处加以引导,如此,才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

3、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新教改明确规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合作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自己做好“导演”。有些问题可让学生“回归历史”,扮演历史人物,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去演绎当时的历史事件,如此,学生才有可能有更深刻的体会,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四、           苦练“武功”,提高教学效率

现在的学生课业负担很重,让其对课本知识面面俱到、全面掌握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能准确理解课标,大胆取舍,精心备课,准确把握高考方向,将知识化繁为简,精选精编题目,对学生精练精讲,提高教学的针对性而不是靠增加时间搞题海战术。如此,学生学习负担减轻了,成绩提高了,学习的兴趣自然也高了。我听说大桥中学的老师从不使用别人现成的试卷,而是自己编题,所以该校以出色的教育教学质量赢得了极高的社会声誉,以至于市区的学生家长和学生都以能考上大桥中学为荣;我还听说省锡山高中有一位地理教师自编了一套题库,学生练过后,参加江苏省会考,所教的两个班级的成绩全部为A级,这些都是为人师者应该好好学习的。

五、           加强教师合作,优势互补,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一个学科组内,往往是老、中、青都有,通过合作备课、协同施教,使具有不同智慧、水平、知识结构、认知风格的成员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形成巨大合力,实现优势互补,不仅能提高教师整体的教学水平,适应课改需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

今天,教师工资改革了,绩效工资也拿到手了,我们的总体收入提高了,那么,我们的教学质量是否也该提高呢?教无定法,只要我们积极思考,勤于探索,努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定能在课程改革的大潮中有所作为,从而为我们整个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作出突出的贡献!让我们为师者以此共勉吧!

文章录入:michaelxu    责任编辑:michaelxu 
  • 上一篇文章: 没有了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无锡市堰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