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
《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 教学设计 | |||||||||||||||||||||||||||||||||||||||||||||||||||||||||||||||||||
作者:沈亮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11/22 18:12:32 文章录入:周玉梅 责任编辑:徐宪新 | |||||||||||||||||||||||||||||||||||||||||||||||||||||||||||||||||||
|
|||||||||||||||||||||||||||||||||||||||||||||||||||||||||||||||||||
《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是新版教材选修四第五单元第5课的内容。本单元讲述的5位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前3位分别是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最后一位是邓小平。从无产阶级革命史中可以看出,本课在这一单元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之前讲的都是外国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通过他们的努力,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俄国国情相结合),从而指导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但中国和俄国国情不同,所以也注定了中国走的是一条不同于俄国的革命道路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中国革命史中,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从而带领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另一方面毛泽东实事求是的思想精髓和他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探索,也深深地影响了之后的中国共产党人。从而使得邓小平同志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继续发展毛泽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正确的一面,实行改革开放,并取得了巨大成就。故本文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本课与必修一、三联系比较紧密,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进一步地梳理之前所学内容,所以本课内容在整个高中阶段历史的教学过程中,地位也比较突出,需要重点学习。通过学习,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故依据课标和考纲,我把毛泽东开辟有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艰难过程列为教学重点,而把毛泽东思想理论的自我发展和对毛泽东功过评价列为教学难点。
二、学情分析 由于本课内容通过毛泽东所经历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来揭示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的不断探索过程,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进而展现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从幼稚走向成熟,中国革命由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这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知识整合能力,而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认知特点看,由于本文的部分内容在之前已经学习过,同时有关毛泽东的影视作品也比较多,学生对毛泽东还是比较了解,但全面把握毛泽东尚有一定难度,特别是透过人物、事件看历史本质,对于我们的学生更有一定的难度。由此为了能让学生能更好理解所学内容,本人决定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情境教学法”。一方面由老师在课堂上设置一定的情境,提供相关的图片和史料;另一方面由学生通过对情境的探究进行讨论,让学生自己“动”起来,自己“学”起来,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18luck娱乐城 资料和教师讲述,帮助学生了解中国革命所经历的曲折道路和对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道路的探索,分析中国革命和探索能够取得成功的原因、认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曲折的原因,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研读关于中国革命情境材料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图片,初步掌握对材料研习的方法;研习中国共产党人探索革命道路的曲折过程,学会与前人,今人和未来对话的角度和途径,初步掌握多角度探究历史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与学生一起在学习过程中感悟历史、提升认识;感悟到只有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正确分析国情的前提下,我们的探索才会取得成功;认识到只有以创新的精神,不断追求真理勇气下,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才能不断完善前进!
四、重点难点分析 1.基于对课标和教材的分析将本课的重点定为:毛泽东开辟有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艰难过程 2.基于对学生学情的分析将本课的难点点定为:毛泽东思想理论的自我发展、毛泽东功过评价
五、教学流程设计 (一)、新课导入: 步骤一:(屏幕上展现各地怀念毛泽东的照片,同时多媒体播放《1978年版国歌》音乐及展现歌词,建议学生随着音乐一起轻唱)
前进,各民族英雄的人民! 伟大的共产党领导我们继续长征。 万众一心奔向共产主义明天, 建设祖国保卫祖国英勇地斗争。 前进,前进,前进, 我们千秋万代高举毛泽东旗帜,前进! 高举毛泽东旗帜, 前进,前进,前进,进!
设问:虽然1978年版的国歌歌词不再沿用,但三十多年来,毛泽东不仅没有离我们远去,而且毛泽东旗帜我们仍然高举,人们对他的怀念也越来越强烈,大家思考一下,三十多年来,为什么我们仍然高举毛泽东旗帜,为什么他仍然活在人们的心中、受到人们的崇敬? 步骤二:展现课标要求,明确指出这一堂课的学习要求,让学生对本课的学习目标有一个大致的学习方向。 (设计意图:1.以1978年版的国歌作为情景导入,通过1978版的国歌歌词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照片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意在让学生感受伟人的魅力,建立宏观的历史框架,而不是孤立地看待某个历史人物的一生,帮助学生树立较为整体的历史观。 2.通过设问,埋下伏笔,让学生有一定的思考空间,以此和下文的学习建立起联系的桥梁。) (二)、教学过程: 1、了解毛泽东,走近毛泽东(课前让学生按时间线索梳理毛泽东的生平即主要事件,屏幕上及时展现) 1893年:诞生于湖南湘潭县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1913—1918:湖南省第一师范学习 1919年:前往北京,读到《共产党宣言》等书籍 1920年:转变为共产主义者 1921年:参加中共一大 1923年:参加中共三大 1924年:参加国民党一大 1925年起:从事农民问题研究,在广州和武汉举 办农民运动讲习所 1927年:参加八七会议;领导秋收起义;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35年:参加遵义会议,被选为政治局常委 1937年:抗战爆发,与国民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42年:领导整风运动 1945年:抗战胜利后,赴重庆谈判 1949年: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956年:年初发表《论十大关系》;年底三大改造完成,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1957年: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958年: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966年:发动文化大革命 1976年9月9日 :逝世于北京 (设计意图:1.课前让学生进行梳理,起到了课前预习的作用,同时在进行梳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在繁杂的课文中抓住、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 2.通过对毛泽东生平的梳理,让学生从宏观的角度的来把握毛泽东的一生;同时在展现中突出重点部分,让学生有一个初步认识知识的重难点) (过渡导述:毛泽东同志的一生,如同一首诗,值得我们去好好品味,也值得我们去好好思索。他的一生,也折射出了整整一代甚至几代中国人为追求民族的独立和富强所走过的历程,而他人生中的几个重要的决策或经历,在近现代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浓的一笔,影响巨大。接下来,我们就以一个与他所处同一时代旁观者的经历和眼光来感受那几个重要的历程!也来感受毛泽东的伟大一生!) (设计意图:通过叙述,让学生了解主要以情境教学法为主,一方面以情境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解读历史,感知毛泽东 (一)开辟革命新道路 步骤一:(多媒体展现相关情境) 情境一: 黄某某,生于1902年湖南一农民家庭,1922年进入湖南省立第三师范读书,后接受新思想并入党,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他受中共湖南省委派遣到湘南革命活动,准备于1928年初发动起义。 设问:那么,大家根据当时所处的时代,思考一下,如果你是这位黄指挥员,你发动起义攻打的目标将是哪里?结局又将如何?为什么呢? (让学生看情境的同时,老师进行引导,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时间为3分钟左右) (设计意图:1.通过第一个情境设置,让学生以生处当时的特定历史环境来思考问题,迫使学生结合之前所学的知识,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方面进行分析突破,不仅回顾复习了之前的知识,还进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运用。 2.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学习,以此来着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交流的能力;通过学生的回答,来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也进一步来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步骤二:(学生回答上一个问题后,在多媒体上展现毛泽东的《西江月 秋收起义》一词) 西江月 秋收起义 1927.09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 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 霹雳一声暴动。 设问:刚才很多同学提到了当时的环境下,黄某某把攻打的目标放在城市,但我们看毛泽东在这一时期他在发动秋收起义之后,目标放在哪里了呢?其中“要向潇湘直进”又是什么意思呢? (设计意图:对于这么一个问题,老师不直接告之答案,而是让学生通过对毛泽东诗词的分析得出,从而来培养他们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进而让学生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待学生回答上述问题之后,老师再在多媒体上展现相关的答案:这首词描述了秋收起义中放弃攻打长沙,率领队伍前往反动势力较为薄弱的井冈山地区,由此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和全国政权的崭新革命道路。 步骤三: 设问:大家都知道,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是通过城市包围农村来实现的,十月革命成功之后,作为俄国革命的成功典型,在苏联输出革命过程中,也希望其他各兄弟党走城市包围农村的道路,那为什么毛泽东却选择的是农村包围城市这一道路呢? (学生回答:毛泽东通过国情分析,走了一条不同于俄国的革命道路,这是由两国国情决定的。) 设问:大家再思考下,这又体现了毛泽东具有的什么精神呢? (学生回答:体现了毛泽东实事求是的精神,在理论上有创新) (老师指引,这不仅体现毛泽东的实事求是精神,也体现了他不受束缚的品质,展现了他果敢、自信的一面,而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正是实事求是精神) (设计意图:1.通过问题一步一步进行推进,问题的层次感比较明确,有利于学生进行积极思考,使学生的求知欲逐步激发出来。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认识到,走什么样的革命道路必须要和国情紧密的结合起来,否则注定失败。通过问题的设置来突破这一难点。同时也以这一部分内容来展现毛泽东的精神品质,无论是其实事求是的精神,还是不受束缚的品质,都对其一生产生重要影响,也为学习下一部分内容埋下伏笔。 2.教师通过“情景一”来创设情境,以“《西江月 秋收起义》这首词”引导学生进行史料研习,目的在于让学生感悟毛泽东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艰辛。以此实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体验——探究——感悟”的学习过程。) 教师紧接着上面内容,进一步点出“工农武装割据”的内涵,让学生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有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指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提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步骤四: 设问:同学们,在毛泽东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指导下,中国的革命展现出一幅什么样的局面呢? (多媒体展现毛泽东的词《渔家傲 反第一次大围剿》和红军开辟的革命根据地图片) 渔家傲 反第一次大“围剿” 1931 春 万木霜天红烂漫, 天兵怒气冲霄汉。 雾满龙冈千嶂暗, 齐声唤, 前头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 风烟滚滚来天半。 唤起工农千百万, 同心干, 不周山下红旗乱。
(设计意图:通过词和图片的展示,使得学生进一步加深印象,让学生更为深刻地认识在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指导下,中国的革命焕发了新的生机。) 过渡设问:同学们,在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指导下,中国的革命是不是一帆风顺了呢?接下来,我们来看下第二个情境,从黄某某的经历又将给我们描绘一幅什么样的历史场景。
(二)遵义会议定乾坤 步骤一:(多媒体展现相关情境) 情境二: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挫败后被迫长征,攻占遵义后,黄某某向上级建议:“老根据地已经丧失,主力红军又受到重大打击,剩下的部队已经不多了。当前应保存实力,尽量避免与敌人硬拼,为中国革命保存一点火种和骨干。”结果,他被怀疑对革命悲观失望,缺乏信心,被点名批评为“右倾机会主义”。他被撤职降级。 设问:大家如果站在他当时的立场,想一下他此时的心情是如何呢?造成被迫长征及途中受挫折的原因是什么?面对长征挫折,他又会有什么样的要求呢? (给学生2分钟时间进行讨论,之后由学生自己回答) (设计意图:1.通过第二个情境设置,让学生感受到由于党内左倾错误的影响,红军被迫长征,也正是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黄某某才会被批评撤职,让学生从情境中感受到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 2.通过情境来为以下所学的内容埋下伏笔,做好铺垫) 教师紧接着学生的回答,进一步点出当时的红军将领和士兵普遍要求来改变现状。由此点出了遵义会议召开的相关情况。 步骤二:(多媒体展现遵义会议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设问:同学们,之后的长征路上,怎样体现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呢? (多媒体展现毛泽东的词《忆秦娥 娄山关》)
忆秦娥 娄山关 1935.02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设问:同学们,这首词中“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又是什么意思呢? 长征又将迎来什么样的局面呢? (学生回答:略) (设计意图:通过毛泽东的词来反衬遵义会议所取得的重大作用和意义,让学生最直观的感受的遵义会议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步骤三:(多媒体展现红军的长征图片和毛泽东词《沁园春 雪》)
沁园春 雪 1936.02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设问:同学们,1936年红军三军会师于甘肃会宁,标志着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但此时蒋介石又率数十万大军前来围剿,面对蒋介石的千万大军,从《沁园春·雪》中,可以看出毛泽东的什么心情呢? (学生:体现了毛泽东自信、豪迈的性格,也体现了他对革命最终能取得胜利的乐观主义的精神。)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史实的了解和对毛泽东诗词的分析,让学生感受到毛泽东的雄才大略,感受的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的活生生的毛泽东,而不是一个书本上硬邦邦的毛泽东!) 过渡语: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的党从一个胜利走向了另一个胜利,不仅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也取得了之后解放战争的胜利。这些胜利,在黄某某的经历中也充分体现出来! (三)敢叫日月换新天 步骤一:(多媒体展现相关情境) 情境三: 抗日战争中,黄某某先后在华北和苏北等地区开辟敌后根据地,沉重打击日本侵略者。解放战争中,积极配合东北战场。1949年,面对全国即将胜利,他感慨万分!内心由衷感叹到:跟着毛主席走是没有错的!只有在毛主席旗帜的领导下,我们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设问:大家思考下,毛主席旗帜是什么?为什么它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伟大的胜利? (学生回答,点出旗帜是毛泽东思想,因为毛泽东思想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指导我们革命取得胜利。之后回顾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历程) (设计意图:再次通过文字材料来创设历史情境,与之前历史情境相呼应,并设计了具体的、有针对性的问题,以“问题”作为驱动、推动教学过程的因素,引导学生一起讨论、分析,使学生感悟到中国革命能够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有毛泽东思想这一正确的理论来指导,进一步点出毛泽东能够取得成功的原因在于遵循了实事求是这一原则!通过对毛泽东思想的回顾,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毛泽东思想发展的印象,认识到毛泽东思想同中国革命实际是紧密结合的,从而来突破毛泽东思想这一重点。) 步骤二:(多媒体展现南京解放的图片和诗词)
设问:同学们,当毛泽东得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后,激情澎湃地写下这一首《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从这首诗中,同学们又可以感到一个怎样的毛泽东呢? (学生:从这首诗中,我们感受到了毛泽东谦虚谨慎的品质。) (设计意图:通过对毛泽东不同历史时期诗词的分析,从而窥探出毛泽东的不同品质和精神,前后串联,作为副板书的一部分,有机的成为本课的一条暗线索,也进一步展现出毛泽东丰富多彩的人生。) 过渡语:面对一穷二白的新中国,毛泽东是否在心中已经有了一个改造、建设新中国的蓝图呢?他又将带领中国人民建设一个怎样的新中国呢?接下来,我们通过情境材料,再来思考一些问题! (四)一穷二白画蓝图 设问:(多媒体展现相关问题) 建国后,黄某某曾一度担任军队的高级指挥官,他后于1986年病逝。那么,大家通过之前所学的内容思考一下,在毛主席的领导下,他能看到新中国建设的哪些成就呢? (老师引导,让学生可以从政治制度的建设、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军事和外交等方面进行回答) (学生 通过 老师引导和相互讨论后,进行回答,政治方面有三大政治制度的建立和1954年宪法的颁布;经济建设方面有实现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初步实现工业化;文化教育方面提出双百方针等;科学技术方面有两弹一星、杂交水稻等;军事是取得抗美援朝、抗美援越的胜利;外交方面打开新局面等)
民主法治建设成就
经济建设成就——南京长江大桥
1971年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设计意图:1.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相互讨论回答问题,并通过图片直观感受这一时期我们国家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受毛泽东的伟大。为下面客观评价毛泽东功过做好铺垫。 2.把展现结果的图片融入到历史教学中,一方面让学生加深印象,另一方面结合照片,进一步全面加深了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认识。 3.通过历史人物学习,来回顾以往所学历史知识的梳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起到了复习知识的作用) 过渡语:面对新中国的日新月异的变化,朝气蓬勃的发展,黄某某也为之兴奋和自豪,他也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新中国的建设中,然而,那个时代又是对他不公的,他在新中国的建设过程中,又有什么样的遭遇呢? (五)功过是非后人评 步骤一:(多媒体展现相关情境) 情境四: 1959年7月彭德怀在庐山会议上因反对“大跃进”等“左”的错误,在大会上受到严厉批判。黄某某却在会上公开表示同意彭德怀的看法。中央要求他与彭德怀划清界限,但他仍“执迷不悟”。这让毛泽东深感失望。结果,黄某某被撤销总参谋长等职务,打入“彭德怀反党集团”,又在“文革”中遭到严重的迫害。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担任中共中央纪委常务书记、第二书记 。 设问:而文革结束后,在如何评价毛泽东时,社会上也出现了两种极端的表现,一种是全面肯定毛泽东(包括其晚期的错误);另一种是全面否定毛泽东。思考一下,如果你是黄某某,你又将如何评价毛泽东呢? (老师在提出问题后,在学生思考讨论的同时,指出评价历史人物应该遵循的基本方法: 1、基本标准:是否推动生产力(经济)的发展;是否顺应历史潮流(趋势)的发展;否符合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愿望; 2、注意要点:时代性(特定背景)、利益性 、全面性; 3、基本方法:采取一分为二的辩证法观点;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回答后,再在多媒体上再展现黄某某原型黄克诚大将对毛泽东评价的观点)
“如果把建国以来党所犯的错误都算在毛泽东身上,让他一个人承担责任,这样做不符合历史事实。过去解放新中国,建设新中国,这些老共产党员都尽了一份责任,功劳大家有份。现在把错误都算在一个人身上,好像大家没有份,这是不公平的。大家应当来分担应当分担的责任,那才符合历史事实,符合唯物主义。” “我们这一代人对毛主席的感情是非常深厚的,是超出个人恩怨的。”
(设计意图:1、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学习,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交流的能力; 2、在分析毛泽东功过的过程中,再以黄克诚的个人经历为历史背景,让学生代黄某某思考,进而在“二难”中思考分析,加深了学生对这一难点和重点的思考程度,让学生在把握上有种“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感; 3、老师展现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观点,让学生豁然开朗,起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功效,进而以此来突破本文的重点难点。提高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也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4、最后点出黄某某是真实的历史人物,打开了大家心中的悬念,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习中的兴奋度。) 设问:对于黄克诚大将说“我们这一代人对毛主席的感情是非常深厚的,是超出个人恩怨的。”大家思考下,那一代人为什么对毛主席的感情是非常深厚的的? (学生回答:略) 老师进一步指出,在革命年代,正是由于毛泽东以实事求是的精神为原则,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而他们也在革命中感受到这一毛泽东思想精髓的伟大,从而对毛主席的感情是发自内心的;而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也正是他脱离实事求是这一重要原则,在建设的道路中产生了骄傲、自满的情绪,最终犯下了严重的错误。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知毛泽东犯错的主要因素,便是晚年脱离实事求是的原则,这同前文相呼应,使得实事求是思想成为贯穿本文的一条主要线索。) 步骤二:(通过学生的回答,进一步归纳毛泽东的功过,以及中央对毛泽东历史评价,多媒体展现) (设计意图:一方面展现老师对功过的归纳,让学生认识到从那几个方面来着手历史人物的功过归纳;另一方面再次让学生认识到,毛泽东的历史功绩是主要的,错误是次要的。) 步骤三: 设问:毛泽东的一生,给了我们很多宝贵的财富,从毛泽东的历史功过中,又能给当今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留下哪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呢? (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归纳方法,进行回答) (设计意图:学习历史,便是为了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通过对毛泽东这一课的学习,从毛泽东一生的功过中,来感悟他给我们留下的经验和教训,从而让我们在当今的建设过程中,少走弯路,在发展中不断前行。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历史的作用何在,魅力何在!)) 六、课堂小结: 毛泽东同志的一生是为中国人民服务的一生,毛泽东同志的一生是为中华民族奋斗的一生,为了探求救国的真理,他不断前行,为了探求建国的道路,他不断奋进,虽然他的一生不是完美的,但无论如何,他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设计意图:知识总结,再次点出本课的重点所在。) 七:巩固练习 八、附板书设计:
实 事 求 是 敢叫日月换新天——谦虚、谨慎 是非功过后人评——一分为二 一穷二白画蓝图——豪迈、骄傲、自满 遵义会议定乾坤——雄才大略、乐观 |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