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
2014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阅卷评分细则及优秀作文选评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10/14 9:21:36 文章录入:李霞 责任编辑:徐宪新 | ||||||||||||||||||||||||||||||||||||||||||||||||||||
|
||||||||||||||||||||||||||||||||||||||||||||||||||||
作文题目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
也有人说,青年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种感觉其实是天真的,我们自欺欺人地抱有一种像自然一样长存不朽的信念。
一、审题
今年作文材料与去年“烛光﹒蝴蝶”的性质不一样。一为哲思,一为故事。今年重“聚焦”,去年贵在“多元”。
表面看来,这是围绕“青春”、“朽”与“不朽”的两段话语材料,究其本质是关于生命“朽与不朽”的终极拷问,是一道高度聚焦而又颇富有哲学意味的智慧命题。
“有人说”的内容由两个分句组成,其基本价值判断相当明晰,可做如此解读:在物质层面,没有什么是不朽的;而精神层面的青春等是可以不朽的。
“也有人说”的内容由三个分句组成。
第一分句,“青年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是承“有人说”而来的概括和判断,至少有三层含义:一是持“只有青春是不朽的”观点的只是“青年人”;二是“青年人”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他们“不相信”年轻的自己“有朝一日会老去”;三是青年人所说的“青春不朽”是指“容颜”、“身体”等。
第二分句,“这种感觉其实是天真的”,这是建立在前一句概括和判断基础上的进一步引申和推导,青年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只是一种“感觉”,而不是“知觉”和“觉解”;只是一种“天真”,而不是“科学”和“理性”。
第三分句,悄悄转换了对象,变为“我们”。我们抱有一种“像自然一样长存不老”的信念;这种看法是自欺欺人的。
现列简表示意如下:
身体(可朽)
青春﹛
精神(可不朽)
第一句,强调了“精神”,故曰“青春不朽”;
第二句,强调了“身体”,故曰“青春亦朽”。
要之,此题“哲理性材料”的焦点在于:“青春,朽与不朽?!”
考生可以自己“选取角度”,故只要抓住“朽”与“不朽”,从“青春”、“生命”等话题入手,进行记叙或议论,均属切题。
二、判分
1、判分原则
从考场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公正公平,对每一位考生负责;议论文重在评判其理性思辨和分析说理能力,记叙文重在评价其构思、细节、文采、意蕴等写作技巧和智慧。
2、判分等级
一类卷63分以上;二类卷56~62分;三类卷49~55分;四类卷42~48分;五类卷28~41分;六类卷27分以下。
3、特别说明
鉴于许多考生习惯于熟点写作,多以“青春不朽”为题,阅卷时务请关注如下三个方面:
①看“青春”的界定是否恰当。“青春不朽”或者“不朽青春”为题,均建立在精神层面的“青春”之上,因此,必须判断其所写内容是否体现“精神青春”的特质,如“靓丽”、“朝气”、“纯真”、“冲动”、“张扬”、“青涩”、“梦想”、“好奇”等相关特质。如果全文没有关于“青春”精神特质的描述或诠释,则视为概念模糊、判断失当处理。这类文章,原则上不能及格。
②看是否“讲道理”。重点判断是否对“精神青春”、“所以不朽”或“怎样不朽”进行分析和论证,是否言之成理或自圆其说。凡能够在分析与论述中得出“不朽的是沉淀在人类心灵中不会消失的东西,不朽的青春是一种来之于心也存之于心的东西”之类的结论,应该视为见解独到和深刻;虽无深刻独到之见解,但能在常识、常理范围内有分析,有议论层次,说理有一定智慧,写作功底较好,可判为二类卷;如果见解平等陈旧,至于浅表,论证分析比较简单,虽形式上中规中矩,判为三类卷或四类卷;如果仅仅是“青春不朽”的整体打包,或者堆砌熟知的事例故事,原则上判为“五类卷”。
③对于把“青春”理解成一种“记忆”,或者通过“校园青春记忆”等故事进行演绎,务必请关注其“青春记忆”是否刻骨铭心、永志难忘甚至薪火相传。如是,可视为切题;否则,视为偏离题意。
4、个案处理
①确认为抄袭,其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篇幅与原作相同,最高不超过20分;内容基本相同的,最高不超过10分。
②写成诗歌的,一律提交专家组处理。记叙文或议论文文体模糊不明,视为五类卷;文体不伦不类,且语文素养较差者,视为六类卷。
③完篇而字数不足,正常评分之后,再扣字数不足分,每50字扣1分,扣满3分为止;明显未完篇的文章,视篇幅和内容的实际情况而定,但最高不能超过46分(不满100字,0~5分;200字左右,6~10分;300字左右,11~20分;400字左右,21~30分;500字左右,31~40分;600字左右41~46分);未完篇的文章不再扣字数不足分。
④游戏高考、游戏人生、语言格调低下的“问题卷”,评分最高不得超过40分;凡思想感情庸俗低下,即使是切题完篇,评分最高不得超过20分;如果内容恶俗不堪,评分最高不超过10分。
⑤卷面、错别字扣分,每错(别)一字扣1分,扣满5分为止。
⑥不写作文题目的,扣2分。
附评分表解
青春逝去,青春不朽 终评 70分 我想,草籽枕头的青春,姨婆的青春和村庄的青春,大概是一起逝去的。 譬如当姨婆掉落第一颗牙齿,村里倒下第一幢年久失修的老屋;当无人问津的草籽枕头因姨婆的日夜摩挲而终于破裂,村里的人也像枕头里的稗草籽一样哗哗流去,散落四方…… 如果我们就把这叫作老去,那什么能被称为青春? 在姨婆一口健壮整齐的牙齿能干净利落地咬断草茎时,我想她是青春的;在她能每天早上四点半利落地爬起,与村庄里的女人们叽叽咋咋热热闹闹地去收草籽时,我想她是青春的;在我每年都换上的新草籽枕头散发出草木与大地干净而辛辣的气息时,我想它是青春的;在村庄还是鸡鸣狗吠,热闹非凡时,我想它是青春的…… 记忆中最清晰的是姨婆早上出门时的背影。彼时她年轻如斯,活力如斯,蹑手蹑脚地打开那扇老旧的木门。可我每次都会在木门的吱呀声中醒来,然后看到她梳着一个大辫子的挺直的背影和门缝中微露的一条狭长的晨曦。从孟夏到深冬,那天晨曦从微红变作深紫,从二十岁到四十岁,姨婆的背影从挺直变得微躬…… 站在姨婆的墓前,我撒下一把清香的草籽。肝癌夺走了她还不算太老的生命。可我知道,当村子里的人都千方百计地奔向城市,奔向羽绒枕头,姨婆就已不可能回到她的青春了。 回望身后,曾经长满稗草的湿润小径上尘土飞扬。宽阔的水泥路上,新建的小洋楼里新的村里人们,抑或是半个城里人们,开着汽车,枕着羽绒枕头,过着他们不一样的青春。 心中莫名其妙产生一种释然。 没有人永远不会老去,可永远有人正在年轻。我曾经那么固执地想抓住的,不过是我心中姨婆的青春,村庄的青春。他们的青春逝去了,但仍可在我心中不朽;而另一群人,亦在延续属于他们的,村庄新的青春。 再一次枕上姨婆留下的草籽枕头,耳边适时传来窸窸窣窣的声响,仿佛那些草木仍在枕头中拔节生长。经冬历春,枕中却封存一段岁月,永不老去。老旧的棉布轻抚我的脸,一如姨婆温暖的手。外面传来汽车的鸣笛声,新型收割机的轰鸣声,意外地不觉刺耳。 青春逝去,青春不朽。 【说明】这篇文章是专家组在阅卷中印发的简报。一评45分,二评59分,三评45分;专家组终评70分。这显然是一篇极优秀的考场作文。为 何三位 老师中有两位老师给45分?据我们组长说,这篇文章的字真的是太潦草!暂不考虑那两位给45分阅卷老师的责任心,从电脑阅卷角度而言,这篇文章给45分有它必然之处。这篇作文如果不是给专家组或复查组给发现了,不就是45分的命运吗?这个事例虽然是个个案,有点夸张,但它的确是真实的,更应引起我们的思考。2014年江苏省高考优秀作文选 之一 【郑重提示】高中生应当写好记叙文 从1999年考“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起,文体不限已经15年了。就是说,记叙文、议论文在高考作文中一视同仁已经15年了。但是,不知是何缘故,在江苏,乃至全中国,高中作文教学依然严重偏向于议论文。我们接触过不少考生,都说:“老师不教记叙文!”“老师不让写记叙文!”有的同学甚至理直气壮地宣告:“我不会写记叙文!” 一个高中生竟然把“不会写记叙文”视为天经地义,这,就值得中语界高度警觉了! 人的认识总是从“感性”到“理性”,故写作的基础工程是“记叙文”,记叙文写好了一辈子受用,记叙文写不好其他文体必定写不好! 美学大 师朱光潜 先生回忆道:“我从十岁左右起到二十岁左右止,前后至少有十年的光阴都费在这种议论文上面……我自知得不偿失。” 北京师大 刘锡庆 先生曾说:“我主张中学生少作议论文……真正的议论文要到大学里再说。因为人在十八岁以前思想不成熟,逻辑思维很难发展到缜密严谨的程度,对社会的认识也不深刻。” 高中生茅庐未出,对世事人生了解得相当浅,要他们发表议论、剖析事理是“赶鸭子上架”—强人所难。所以,在目前的高考作文中,面广量大的所谓“议论文”几乎千篇一律,均是公理、常理、大道理,甚至“不讲理”。这种作文委实把阅卷人读倦了、读厌了。请想一想:这些作文能获得好的成绩吗? 相反,青春焕发、热情洋溢、正好奇地扫描五彩缤纷的世界的高中生,有着记叙、描写人物和事物的先天优势,只要原原本本地、原汁原味地写下自己的酸甜苦辣和喜怒哀乐,就一定能出彩,一定能动人。电影《城南旧事》借助一个小女孩的瞳孔凝视种种风物人情,拨动了千万人的心灵弦索,鸣响了“大美”之音,至今令人怀想。我们的高中语 文 老师,为什么不能解放一下高中少男少女的天真可爱的眸子呢? 一种颠倒了的“认识论”。 一种颠倒了的“作文教学理念”。 恳请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语 文 老师,把这种颠倒再颠倒过来。 且不论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修养,单从高考“拿分”来看,写记叙文也分明优胜于议论文。今天在6家报纸公布的30篇优秀作文中,记叙文共计17篇,占56%。请读者 诸 君注意,今年高考作文答卷中的记叙文共占15%左右(抽样调查数据),恰恰是这15%的记叙文涌现了如此之多的“拔尖之作”,你说高考作文若想脱颖而出拿高分,舍“此”其谁? 今年得知,《南京晨报》每年均仔细阅读和比较见报的优秀作文,认为那些鲜活的、有情趣的记叙文更好一些,希望能多多发表。所以,本“专家组”决定百分之百地交给他们记叙文。 这4篇中的第1篇《青春万岁》,非常精彩,不再细说,请读者自己品味。特别推荐后面的《不朽的青春》、《青春的那些事》和《致青春》。由“青春”的高中生写自己的烂漫“青春”,本属自然之理,但如今的考生喜欢“手电筒照人”,高度“忘我”,下笔便是“史铁生”等等。这三篇作文实实在在地写高三学生的日常生活,把自己的“青春”摆进去了,故读来特别有滋有味。你看:你们疯啊,闹啊,笑啊,哭啊,调皮啊,捣蛋啊,偷懒啊,奋发啊,沉思啊,冲动啊,简直把学校甚至连街坊都给掀翻天啦!这是多么火热、美丽、令人神往的青春啊,其感染力不言自明。从文学表述上看,三作别有风采,张牙舞爪,不拘一格,新的修辞,新的节奏,新的色调,新的结构,诚可谓“千红万紫进军来”。如若叫三位小作者写同样立意的议论文,我们估计:既讲不出什么深刻的道理来,又会板起面孔大抛生硬冷漠的“套话”!所以,说回来:高中小友们,请多多写记叙文,多多写自己吧! 江苏省高考作文阅卷专家组之二 【评阅者按】“哲理性材料”的给料作文必须准确把握材料的核心含义 2013年的高考作文题,所选“材料”是“故事性”的,简称为“山洞·烛光·蝴蝶”。这种有人有事、有头有尾的记叙性短文,由于“形象大于思想”,故包蕴的含义十分丰富,有时多达几十个。为此,我们不要求考生确定“核心含义”;这种“确定”往往见仁见智,难求共识。但是,我们划定了“含义边界”,即在一个比较宽泛的范围内由考生自主选择某一含义,进行写作。去年的“含义边界”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平衡;美。只要涉及上述某一点,就算切题;如果扯到其它方面去了,就是跑题。打个比方:叫你写江苏人,你可以在苏南、苏中、苏北任写一个人或一些人,但绝对不能写到安徽、上海等省市去。 2014年高考作文备考阶段,绝大多数地区和学校均抱定“故事性”材料来训练,如某公司高管爬雪山、某考古学家看铜镜、一只青蛙被冻在冰上了,等等。几乎没有人想到还有一种“材料”是哲理性的,此乃“刻舟求剑”。教训是:必须细读《考试说明》! 今年的作文试题一亮相,锁定了“哲理”。既然是“哲理”就得“明理”,明理的文章不论多长多短,都不能“多中心”,只能有一个“核心含义”。所以,今年的作文审题不同于去年,不能再指望“含义边界”了! “青春”、“不朽”,是个好题目。十八九岁的高三学生正值风华正茂的青春时期,肯定有话可说。年轻人最相信“青春不朽”了,老年人倒可能产生“青春已逝”之叹,故此次高考作文佳作甚丰。这些优秀作文的共同特点,是紧扣“核心含义”,深入剖析或生动描述。 这里发表的七篇作文中,《青春永不褪色》确立了一个相当好的“中心论点”,而且分析得比较透彻,值得借鉴,特作“简评”如下: 此文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紧扣“青春”、“永恒”展开,完全切题。 引人注目的是,作者提出了一个相当新颖、深刻的中心论点:青春不是生命的一个“阶段”,而是生命的一种“状态”。这种概括和提炼,符合青春的本质特征。的确,青春绝非“驿站”,纯然是怀着不识愁滋味的乡愁、载欣载奔、寻求心灵家园的那种诗意,那种愿景,那种神乎其神的“状态”! 在匆忙答卷的考场上,能机敏地发现和捕捉如此精彩的论点,难能可贵。 此文的又一长处,在于分解出不同视角的“分论点”:要保持青春状态,必须拥有乐观开朗的心;要学会“忘记”;要多一份沉稳。这里的“学会忘记”,相当中肯,颇富东方智慧,估计很少有考生能提出来。 如今的高中生写议论文,多不会“分解”和“剖析”,巷子里扛木头,直通到底:除了中心论点,还是中心论点!此文可以提供有益的借鉴。 作者用朴素平实的语言进行阐释,似缺“文采”但不乏措辞之机智,如;某些人成了“小老儿”;治伤痕的“云南白药”;苏东坡的妙态—“一手美食,一手诗书,口唱大江东去”,等等。 江苏省高考作文阅卷专家组之三:独到的见解 生动的阐释 —— 高考优秀议论文的一个特点 在目前语文教学状态中,高考作文中的“议论文”仍占绝大多数。但,写得好的议论文委实鲜见。 改进,是必须的、必然的。“记叙文”应当引起高度重视,逐步充当主角。解冻,非一日之功;眼下只能“尊重”现实,就事论事,探究一下如何提升议论文的写作水平。 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立意指向“青春•不朽”。相当多的考生,几乎发表同一种空泛的议论:青春就是好,好得很;青春之心就是不朽,万万岁。由于缺乏自己的独到见解,所以抱定了“此是公理,无须论证”的态度。某些答卷很少有自己的言语,不停地引用名人警句。有一篇作文,竟然一口气列举了7位名人的讲话:辛夷坞说……,张爱玲说……,刘伟说……,一位哲人说……,牛汉说……,王右军说……,苏东坡说……,云云,云云,很少有他自己说。 再一个毛病就是:语言干瘪,八股腔,文字缺乏活气,读来令人困倦。须知议论文也是讲求鲜活、讲求灵气、讲求文采的,想想鲁迅吧,他的议论文是何等的精彩啊!当然,他是巍巍高山,高中生无法企及,但当一株高山下的小草,沾一点泥土气息,总是可以的吧? 为此,我们特别推荐本版优秀作文的第一篇:《逝去的永恒》。它的妙处何在?请看以下简评: 这是一篇优雅而凝重的哲理散文。“生命逝去了,留下的当是一份永恒的禅意”,审题正确,立意高远。 带着珍惜的心行走,以梦为马,呼唤“可能”,永远坚持“最初”本心的选择,直到不能,作者诗意地解释了“青春”,“坚持最初”、“直到不能”,说得何等大气,何等潇洒! 作者的剖析,从大自然中几种微小的生命入手,用例精美,慧眼独具: 小蜜蜂,勤劳得没有时间悲哀; 三文鱼,选择“流浪的青春”,以极其悲壮的方式主演着千年梦想的追求,将生命代代延续; 小麦花,只开极其短暂的五分钟,却尽心地开放,安心地凋谢,留下灿烂的果实。 青春的夺目光彩和无限内涵,被三种小生命从不同侧面渲染得淋漓尽致!于是,作者笔锋一转,“人何以堪”?讲到了咨嗟虚叹的“我们”,讲到了海子的“遥远”和“朴素”,讲到了林徽因的“一身诗意”,现实指向如电光泻地! 本版第2篇《心田半亩种青春》,也写得潇潇洒洒,一气呵成,不乏妙语:“他们所畏惧的、急切逃避的,便是现实中的‘青春不再’——不复浪漫,不再强悍”,“以‘流浪者’的心态对待名利,以‘冒险者’的恣态广泛尝试”,“美人会迟暮,但眼神中的光彩不应湮灭”,“抛开童稚、拥抱青春的我们,不妨在心间种下青春吧”,等等。 为了呼唤“记叙文”的更生,本版刊登了3篇优作,均有生活气息,庶几可引发一种风气。 江苏省高考作文阅卷专家组之四:高分作文这样“致青春” 今年,江苏高考语文作文要求考生围绕“青春不朽”等话题写作。阅卷组专家之前接受现代快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考生写议论文的比较多,但大多数千篇一律,相对来说,跟个人经历相结合的记叙文更容易出彩。满分作文比例比往年稍微多一点,其中,有记叙文也有议论文。 阅卷专家为读者们推荐了几篇高分作文。我们来看看这些才子才女是怎么在考场上“致青春”的。要“以论带例”,不能“以例代议” 由于种种原因,当今高考作文中“议论文”占了绝对优势。这“优势”,非指写作质量,而指面广量大。 议论文必须“讲道理”。讲道理就是“分析”,分解和剖析人情事理。一般来说,考生经过审题确立“中心论点”之后,应当在中心论点的下面分解出两到三个“分论点”。分论点之间的关系,可以是“数星拱月”,从几个不同的角度聚焦中心论点;亦可是“层层钻探”,不断递进,深入挺进。前一种不易把握,容易写成“草原上遛马”;后一种逻辑性较强,可以引人入胜,豁然开朗。 但是,如今的考生大多不会分解出环环紧扣、穷追不舍的分论点,往往在亮出了中心论点之后从头至尾就是中心论点,“是这样”,“就是这样”,“的确是这样”……如此云云,其“理”何在? 由于“理”不够,只好“例”来凑。批阅这些所谓的议论文,我们看到的基本上都是“例一”、“例二”、“例三”……有的考生竟然在800余字的短文中一口气抛出五六个事例,令人眼花缭乱,不得其“理”。 这种“以例代议”的现象由于积习太久,一时难以改观。怎么办?我们不得已,只好求其次:考生所用的“例”必须包蕴各自的含义,并且“暗示”某种推理、论证的“逻辑关系”。此次向《现代快报》推荐的第3篇《青春永不朽》在这方面处理得比较好,进入了“优作”行列,为引起今后考生的注意,特作如下简评: 略带抒情的起笔之后,本文一口气列举三个人物的事迹,共同聚焦“青春不朽”。 高中生写议论文切忌“以例代议”,此文似乎有这个毛病。然而,对于那种各例寓义不同、数星拱月或递进关系自现的议论文,我们还是会心颔首的。 此文的三例,分别“点击”三个分论点:判逆而求索的青春不朽;智慧激发智慧的青春不朽;审美有创新的青春不朽。请注意:这里说的“点击”,必须点到事理的“穴位”上,必须“四两拨千斤”,必须由“例”自然生成。这位考生,机智地做到了这几点,所以他从面广量大的罗列相似事例的作文中胜出。 令人眼睛一亮的,是第二例:林徽因。今年作文试卷中的“林徽因”太多了,但至今尚未发现如此 解读林 先生之不朽的议论文!只有天才才能赏识天才,只有智慧才能燃烧智慧,只有青春才能滋养青春,林徽因无疑是这方面的卓越代表,她的青春浆汁默默地流动在根须和叶脉中,最终挺起了两株大树,她当然不朽。 此次推荐的其他议论文,由于文思活跃、文笔洒脱,故各具“亮点”。第4篇《一点青春气,千里快哉风》,聚焦“中国文化”的“青春”,写出了锐气、写出了气派。第5篇《活得像梵高的向日葵》,以梵高名画“向日葵”为由头,略带杂文味,以热烈的色彩、张扬的个性、不老的豪情带动了诸名“人事”,故不显杂芜。 最后,我们要点击一下第1篇《跳水》。这是一篇“微型小说”,紧扣“青春不朽”,写得深沉凝重,动心摇情。既然“除诗歌而外”文体不限,那么,相关的一些文学体裁就自然可以灵活运用了。“记叙文”和“议论文”只是两大门类,它们辖下的多种文体高三学子不妨一试。 江苏省高考作文阅卷专家组之五:什么是不朽?看高考生的最佳回答 今年江苏高考作文题“什么是不朽”被专家点赞,它引发哲思,不仅具有现实意义,也有更深的长远意义。不同时代的青年人,对这个问题会有不同的回答。当代青年怎么看?他们在高考作文中作了回答。 以下4篇均是在今年高考中取得高分的优秀作文,“满分作文”也在其中。本报集中刊出,与读者共同赏读、品鉴。高考作文阅卷专家组的特别提醒:仍需加强写作基本功训练 本版推荐的4篇高考优秀作文,均展示了较强的写作基本功。 字、词、句、篇章结构等等,从小学至初中至高中都应当紧紧抓住,从严训练。按常理,高考作文中不该出现写作基本功方面的较多问题,书写工整,文从字顺,结构完整,条理清晰,无错别字,无标点失误等等,当是高考作文的基本要求。然而,目前这方面的问题还相当多,值得关注。现以优作,从正面说话。 《来一勺泼油辣子》,是一篇颇有个性色彩的记叙文,全文用词准确,无论是语言描写还是人物动作描写,都切合性格与情景。《绿萝》也是记叙文,写得婉转自如,语言似行云流水,结构也相当紧凑。《青春、衰老、死灭皆为不朽》思路清晰,前呼后应,辩论扎扎实实,逻辑推演严密。《青春不朽》长于灵活引用,能熨帖地将名人话语融入自己的篇章。凡此种种,皆说明强化写作基本功训练之重要。 至于书写,我们无法让金陵晚报读者见到实况。可以告白的是:如今不少高中生的字写得不尽如人意,潦草,随意,不规范,不美观,相当严重地影响了审读效果。尽管已经进入了电脑时代,但钢笔、毛笔仍然不能舍弃,这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传统,应当“青春不朽”,由一代代人发扬光大。 江苏省高考作文阅卷专家组之六:无论记叙文还是议论文,都要下笔有情 今年的高考作文是“新材料作文”,作文材料是“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也有人说,年青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种想法其实是天真的,我们自欺欺人地抱有一种像自然一样长存不朽的信念”,以此为材料写一篇作文。因为去年新材料作文已经考过一次,所以考生并不觉得陌生。但不少考生不管是写记叙文还是议论文,都只泛泛而论地谈青春,说青春如何美好,青春如何不朽,难见真情实感。 江苏高考作文阅卷组表示,高考作文,无论写“记叙文”还是写“议论文”,都得带有自己的情感;否则,难以动人,难出个性。有情感才有张力 高考作文,无论是写记叙文还是写议论文,都得带有自家的情感;否则,难以动人,难出个性。 本版选登作文《桂香中弥漫的青春》是记叙文,作者的情思如馥郁的花香,笼罩了小院,笼罩了阿婆的白发,笼罩了阿婆坚守一生的桂花糕,并由此慨叹:“阿婆的青春多了一份责任”。细细品味,清甜爽口,细腻化渣,余韵无穷。 这位考生敏锐地捕捉了亲情的“雪浪花”,故全文微妙而又深沉,荡气而又回肠。这么说,不是让考生一齐聚焦“好妈妈”、“好外婆”、“好奶奶”,相类的情感——父子父女之情、师生之情、手足之情、同窗之情等等,也是值得高中学子多加关注的。 本版另一篇选登作文《空山新雨后》是议论文。议论文以理服人,但并不意味着笔下可以无情。情和理犹如水乳,永远天然交融。《空山新雨后》的景仰丰碑和扼腕叹息,相辅相成,使议论染上了浓厚的情感色彩,加强了内在张力。干巴巴的议论永远缺乏活气,望今后的考生能有所感悟。 江苏省高考作文阅卷专家组 【优秀作文】青春万岁 搬家的时候,老爸每运完一箱衣服,就得在床沿上坐一下,一言不发地歇。老妈有远视了,细小的东西,她得拿远点,挤着眼看,小扣子,小绳头,都攒着,慢条细理地装进一个素净的小布袋里。 都老了……我叉着腰站在屋中央,悲从中来:青春,终究敌不过生活的,戏要散场,照片要褪色,时间的洪流…… 怎么回事?我面对着两摞一模一样的《简明日语教程》,水蓝色的封面微微打卷儿,我激动得有些颤巍巍地打开扉页,老爸老妈一粗犷一娟秀的署名清晰可辨。 我捧着书,奔进屋里亮给他们看。我能看见他们的眸子“咯噔”一下,那是回忆之门打开的声音。 “当年《排球女将》可真火啊!”老爸伸脚“搓”来他的拖鞋,久别重逢似地摩挲它的底脊。 “小鹿纯子算现在的"女神",当时叫"大众情人"。”老妈笑着补充道。 几十年前的青春火苗,竟把家里气氛“焐暖和”了,我感叹它的魔力。 一发不可收。那堆旧书像个兔子洞,老爸老妈的青春洪水一般从那洞口里涌出,堵都堵不住。 爸爸的《山乡巨变》、《活动变人形》,妈妈的池莉、王安忆、陈丹燕,书里夹着手绘的藏书票。 “找到了!”老爸捧着一本巴掌大泛黄的“工作日志”,就好像捧着一只轻盈的、易碎的、振翅欲飞的蝴蝶。 是一本手抄诗集,是青春的幻梦。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他那声音雄厚,我估计全楼道都听得见。 那是多么动人的一幕:光河里,旧书里的碎屑逆着光纷飞。老爸不知疲倦地,一首一首地读着朦胧诗,像演讲的青年。老妈蜷着腿,抱膝,目不转睛地盯着老爸,像听吉他的姑娘。 他们的赘肉和皱纹,都被光影模糊,我只看见两双清澈闪亮的眸子。这陃室束缚不了他们,这凌乱的鸡毛蒜皮束缚不了他们,门口探头邻居惊奇的目光束缚不了他们。 他们心中的火还没熄,他们从未被生活磨平。 如果时光不能倒流,那么这一幕只能证明青春万岁,青春不朽。 老爸大口喘着气,坐回床沿上歇息,他的老式衬衫彻底汗湿。 他的眼中分明有泪。 [简评]这是一篇较为成功的考场记叙文,主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取材精当。文章另辟蹊径,续写老爸老妈不老的青春,避开了众多就青春说青春的俗套题材。二是构思精巧。起笔欲扬先抑,从老爸老妈“都老了”写起,紧扣材料主旨,叙写“心中的火还没有熄,他们从未被生活磨平”,点出“青春万岁”的题旨。三是描写精妙。老爸摩挲书脊的动作、老妈听老爸朗诵时的神态,惟妙惟肖,细腻传神地写出了他们年轻的心态。四是语言精练。比喻形象生动,信手拈来,不着痕迹;描写简洁凝练,写老爸老妈都老了的动作和神态,“清澈明亮的眸子”等的描写,都只是点到为止,都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表现力强。故判一类卷70分。逝去的永恒迎着晨曦微光印上时间的痕迹,跋涉于人生浅滩的步伐逐渐蹒跚;带着珍惜的心行走,不老的生命会在风浪之后更加通透与慈悲。 自然永恒,年华将逝。纵使万物皆逝,有一种精神独留生命的长河,那就是以梦为马、奋斗不息。 米兰·昆德拉说:“生命是一棵长满可能的树。”人的可贵之处,恰在于坚持最初的选择。时光溜走得那样义无反顾,一味凭栏望月自叹,是一种愚行;任时光悄然而逝无所为,是一种堕落。生命逝去了,留下的当是一份永恒的禅意。 人们说,勤劳的蜜蜂永没有时间悲哀。草木得常理,每时每刻都在拼命生长,决不辜负一颗种子的期望。小小的三文鱼,河流是它今世的家,海洋是它前世的梦。在肉眼不可及的河流深处,它们奔涉万里,不休不止,正以一种极其悲壮的形式主演着一种存在千年的对梦想的坚持。生命如此短暂,却不留私心地将青春消费在回游中。它们选择流浪青春的远离,却将生命代代延续,成为永恒…… 三文鱼,我,向你礼敬! 大家可曾知晓,小麦花一生只开五分钟。或许,我们认为,五分钟太过短暂,可是小麦花却静静地绽放,尽心地开放,安心地等待生命的凋谢。它没有忘记使命,它要留下那饱满而灿烂的果实,供人享用。这,是小麦花的永恒。 物犹如此,人何以堪?现实世界里的我们,遭遇旅途不顺,常曰尘世苦海,殊不知云白山青,清泉石立,花迎鸟语,大好光阴已在咨嗟虚叹中毫不留情地离去! 不要忘了海子的教诲:“人要有遥远的梦想和朴素的生活,即使明天天寒地冻,路遥马亡。”看林徽因,娇艳的容颜,优雅的风度,倾倒无数名人雅士。她正值青春年华,却与丈夫到乡间寻访古建筑,去补救景泰蓝,践行人生理想,一点无尘自有香,正如金岳霖赠言:“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这一电影感动了无数人。我们没有与万物共生死的能力,我们可以选择尽情地开花,为春意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万物皆逝,唯精神永存!一路向前,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翩翩起舞,直到不能! 【简评】 这是一篇优雅而凝重的哲理散文。“生命逝去了,留下的当是一份永恒的禅意”,审题正确,立意高远。 带着珍惜的心行走,以梦为马,呼唤“可能”,永远坚持“最初”本心的选择,直到不能,作者诗意地阐释了“青春”,“坚持最初”,“直到不能”,说得何等大气,何等潇洒! 作者的剖析,从大自然中几种微小的生命入手,用例精美,慧眼独具: 小蜜蜂,勤劳得没有时间悲哀; 三文鱼,选择“流浪的青春”,以极其悲壮的方式主演着千年梦想的追求,将生命代代延续; 小麦花,只开极其短暂的五分钟,却尽心地开放,安心地凋谢,留下灿烂的果实。 青春的夺目光彩和无限内涵,被三种小生命从不同侧面渲染得淋漓尽致!于是,作者笔锋一转,“人何以堪”?讲到了咨嗟虚叹的“我们”,讲到了海子的“遥远”和“朴素”,讲到了林徽因的“一身诗意”,现实指向如电光泻地! 如果卷面书写清晰些,笔误尽量避免,此文可得一类卷上限分。 一评63分,二评46分,三评50分,终评61分。 青春永不朽 世界繁华如花,人生冷漠如茶。我们都是苍穹下生活的小人物,拥有喜怒哀乐,体验悲欢离合,但这些终会逝去。多少年后,当我们回首往事时,似乎只有那般青春在不断地回放着。因为青春是不朽的,它记录了我们一去不返的年华,书写了我们荒唐的故事,更记载了无数年轻人的梦。 三毛的青春是不朽的。她曾经逃学,离家出走,打架……各种行为都透露着青春叛逆的气息。正是她青春时桀骜不驯的性格,成就了后来在撒哈拉沙漠中勇敢追寻生活的洒脱与随性。就是这个如此刚烈和顽强的女子,写出了许多精彩作品,感动和影响着一个个年轻人,激励着一颗颗追逐梦想的赤子之心。所以,我说三毛的青春永驻。 林徽因的青春是不朽的。她出身名门望族,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年纪轻轻便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十五岁时,她跟随父亲出国,学习期间遇到了徐志摩;她的出现让徐志摩心动,无数的情诗为她而作。后来,她嫁给了梁思成,俩人共同学习建筑,后来参与设计了人民英雄纪念碑。林徽因,这个传奇般的女子,不仅成就了一代诗人徐志摩,更成就了世界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她用自己的青春,浇灌了这两位才子的成长,为中国乃至世界成就了如此“人才工程”,所以林徽因的青春长在。 奈良美智的青春也是不朽的。他自幼热爱绘画,父母的宽容教育使他拥有了自己的创作空间。但初中时代,他还是经常逃学,去野外进行创作。那时候,他创作出极具代表性的卡通作品。现在,他仍不改初衷,继续少年时的风格,用独具特色的大眼娃娃影响着无数的青年人。他把自己对青春的感悟倾注到作品中,那些大眼娃娃的眼神中无不透露着叛逆和搞怪。他用青春成就了极具个性的辉煌与成功,当曰不朽。 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青春。在每个人的心中,青春都是一个美丽的梦。这是一个勇敢、奋斗的时期。这是一道任何事物都无法取代的风景。青春很美,美到不朽,美到让人神往。 【简评】 略带抒情的起笔之后,本文一口气列举三个人物的事迹,共同聚焦“青春不朽”。 高中生写议论文切忌“以例代议”,此文似乎有这个毛病。然而,对于那种各例寓义不同、数星拱月或递进关系自现的议论文,我们还是会心颔首的。 此文的三例,分别“点击”三个分论点:叛逆而求索的青春不朽;智慧激发智慧的青春不朽;审美而创新的青春不朽。请注意:这里说的“点击”,必须点到事理的“穴位”上,必须“四两拨千斤”,必须由“例”自然生成。这位考生,机智地做到了这几点,所以他从面广量大的罗列相似事例的作文中胜出。 令人眼睛一亮的,是第二例:林徽因。今年作文试卷中的“林徽因”太多了,但至今尚未发现如此 解读林 先生之不朽的议论文!只有天才才能赏识天才,只有智慧才能燃烧智慧,只有青春才能滋养青春,林徽因无疑是这方面的卓越代表,她的青春浆汁默默地流动在根须和叶脉中,最终挺起了两株大树,她当然不朽。 此文结构略显平板,故未臻一类卷上限。 一评48分,二评49分;终评63分。 青春永不褪色 有人说:如同生命注定死亡,我们的青春也终将褪色。然而我却说:“我们的青春永不褪色,哪怕是死亡降临的前一秒。” 青春不是生命的一个“阶段”,而是生命的一种“状态”。青春非指青春期,抑或是年轻漂亮的岁月,它是一种昂扬热烈的“生命状态”。它并不会随年龄的增长而衰退。如爱因斯坦,即使年老,却仍能和孩子们天真地打成一片,仍能做出那些让人捧腹大笑的奇怪表情。这样的他,有谁会说是一位暮气沉沉的老人,又有谁能说他的青春已经褪色? 有些人,认为青春只是生命的阶段,终将随着年龄增大而消逝,他们往往更容易在生活的打磨下提前失去青春,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小老儿”。 要保持青春的状态,我们需要拥有乐观开朗的心。生活如同航海,总会有暴风雨的出现。这些可怕的暴风雨,往往会吹落青春的风帆,使青春褪色。而一颗乐观开朗的心,便是最好最完美的雨伞,保护着你的青春。苏轼晚年多次被贬,但乐观豁达的他依旧不改青春昂扬的姿态,一手美食,一手诗书,口唱大江东去。由此可以看出,唯有保持乐观,我们的青春才不会被风雨侵蚀。 青春的不朽更需要我们学会“忘记”。生活中的挫折,他人的是非之语,都会在你的青春上留下一道道伤痕。所受的伤害多了,你的青春也会伤痕累累,最终只能无奈地倒下。而学会忘记,你的手中就有了一瓶“云南白药”,青春上的伤痕也会加速愈合。 青春,并不意味着我们只需要热血和激情,更须难得的一份沉稳。只凭热血和激情的青春,如同流星,虽然绚丽却无法持久;只有多一份沉稳,我们的青春才能如太阳一般,耀眼而且永恒。 当今社会,有多少人因挫折而过早地老成和圆滑,又有多少人因生活的重压而变得暮气沉沉?如若他们能以乐观为盾,以激情为戈,又怎会青春早逝呢? 我们的青春应是太阳,耀眼,永恒! 【简评】 此文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紧扣“青春”、“永恒”展开,完全切题。 引人注目的是,作者提出了一个相当新颖、深刻的中心论点:青春不是生命的一个“阶段”,而是生命的一种“状态”。这种概括和提炼,符合青春的本质特征。的确,青春绝非“驿站”,纯然是怀着不识愁滋味的乡愁、载欣载奔、寻求心灵家园的那种诗意,那种愿景,那种神乎其神的“状态”! 在匆忙答卷的考场上,能机敏第发现和捕捉如此精彩的论点,难能可贵。 此文的又一长处,在于分解出不同视角的“分论点”:要保持青春状态,必须拥有乐观开朗的心;要学会“忘记”;要多一份沉稳。这里的“学会忘记”,相当中肯,颇富东方智慧,估计很少有考生能提出来。 如今的高中生写议论文,多不会“分解”和“剖析”,巷子里扛木头,直通到底:除了中心论点,还是中心论点!此文可以提供有益的借鉴。 作者用朴素平实的语言进行阐释,似缺“文采”,但不乏措辞之机智,如:某些人成了“小老儿”;治伤痕的“云南白药”;苏东坡的妙态——“一手美食,一手诗书,口唱大江东去”,等等。 临场急就,有些字句欠锤炼,故适当控制得分。 一评49分,二评54分;终评65分。 样卷五
有一种青春,可以不朽 有一种青春,是拜伦《我愿永远做个孩子》中奔跑于山头溪上的火样青春,这样的青春,可以不朽;有另外一种青春,是萧伯纳所言“只有年轻的时候拥有青春”的可悲青春,这样的青春,注定腐朽。 为何不做一个常怀青春之心的人?用心灵的不朽抵抗生命的垂老矣。即使行将就木,青春如此不朽,风景依旧如故。 如果说青丝红颜是外表青春的声势,那么心灵之中的青春则恰若洵为异数的一树好花,是一种人生态度,一种生命深度,引领我们迎接苦难,跨越挫折,走向心灵的福地。季羡林谈起他的好友吴组缃说:“那个戴着儿童遮阳帽的老人,坐在湖畔树下,静赏湖光日影。”其实,吴组缃的青春早已腐朽,岁月悠悠,红尘素居,落尽了发间的青黛,鹤发鸡皮,光阴无情地刻下了烙印。然而,他的岁月却也不朽,因他心之青春。在那段黑暗青春,住牛棚,受打压,物资匮乏,他也能笑谈“笋干长寿论”。捱过苦难岁月的吴组缃用心灵的青春谱写人生一曲赞歌——心灵的青春可以作为困难的抵御存在。 这样一种不朽的青春,是一种澄清心怀的力量,恰似静水流深,波澜不起之间人生却得到了满足与升华,甚而为世人带去青春的雨露润泽与内心的激荡起伏。东山魁夷曾言,风景是每个人的心中所愿。怀有一颗青春之心去看待世界对待世人,世间也将弥漫青春的三昧。大师丰子恺就曾作《护生画集》感化世人,不仅将自己的青春之心剖于人前,更将世人一同带入到对自然对生命的永恒思考中去。这样的青春,怎会衰朽,这样的青春注定为世界带来一场春风化雨。 的确,“岁岁年年人不同”,有的人一辈子侘傺无聊,少年子弟江湖老,青春便已矣。然而,有的人,却常怀一颗赤子之心,“白眼看他世上人”。以最青春的姿态拥抱生命。青春是否朽矣,不在水不在山,亦不在人情反覆间,而在你心。 那么,何必要做阿多尼斯诗中那个妄图留住青春的人,做自己内心的不老顽童不更妙哉吗? 其实,有一种青春,可以不朽。 【评语】 本文开头运用了引用对比手法,提出青春可朽可不朽。然后亮出自己的观点:用心灵的不朽对抗生命的垂老。观点鲜明,切合材料的内容含义。 文章在论述过程中,最大的特色是所举事例典型,生动,不落俗套。不仅围绕心灵不朽来进行论证,而且能从“心灵的青春可以作为苦难的抵御”和“青春之心能将世人带入对自然对生命的永恒思考”的不同层面来深刻阐述事例的深刻含义,有较强的理性思辨深度。 文章围绕中心进行论述,不枝不蔓,结构紧凑、完整。语言通顺。评为二类卷中上。 样卷6没有不朽,只有高飞 可曾记得,那对抱着木吉他满含热泪吟唱《老男孩》的筷子兄弟?我一直心存疑惑,为什么男孩前要加一个“老”字。 原来孩提也会变老,原来青春并不如我们所想,青春,不是常青树。 但我想,青春虽然终将逝去,可是她也能成为永恒。去年夏天,一位年满六十的老人登上了《中国好声音》的舞台,他——钟伟强,身着印着摇滚手势的T恤,牛仔裤再加上跑鞋,为我们奉献了一场与众不同的视听盛宴。钟伟强刚登上台时便引起一阵骚动,可他完美地完成了一首经典摇滚乐的演唱,直引得以摇滚为生命的庾澄庆导师抚掌称快。 试想,如若钟老身着长衫,带着老式的礼帽深情款款地献唱《上海滩》,恐怕没有导师会为其转身,也无法将自己的歌声镌刻在舞台之上吧。钟伟强证明了自己,证明了自己的高飞。时间会吞噬青春,但,钟老的青春早已高飞云霄。 八零后乃至九零后的年轻人,终日对着镜子无病呻吟。什么“感觉不会再爱了”之类的怨念,抑或是“哥只是个传说”这样沧桑的言辞。在我看来,现在部分年轻人吃着青春饭,甚至于啃老苟且偷生,真的是“青春都被狗吃了”。 狄更斯曾言:“世上能为别人排忧解难的绝不是庸庸碌碌之徒。”纵使年华易老去,但那些内在的精神却可长存于世,得以永生。 特斯拉的总裁马斯克,也是年过半百的不朽之徒。他放荡不羁,他赌博,沉迷色欲,可这些都不重要,他的名字早已名垂千史。坚持开拓创新的马斯克以他超凡的胆识成为新时代的宠儿。他仿佛有着使不完的精力,天马行空的想象。马斯克,注定永垂不朽的灵魂。 “生如夏花之灿烂,去如秋叶般静美。”如泰戈尔所言,既然衰老无可避免,何不尽情感受它的绚丽,去跋涉,去翱翔;让高飞,成为青春的破茧之蝶? 他们对我说:“只有青春,才是不朽的。”也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 可我要说,青春不是不朽,只是高飞! 【评语】 这是篇议论文。观点明确,表述恰当。作者没有讲“只有高飞的青春才会不朽”,但他明扣了“朽”,暗扣了“不朽”,认为青春逝去是一个不可改变的事实,人生应当高飞。论证的基本结构是对比,六十岁的钟伟强仍唱着青春的歌,活力四射;五十岁的特斯拉仍然有使不完的劲与天马行空的想象,而年轻人却在“对着镜子无病呻吟”。引用丰富了论证的内容,强化了论证的力度。对事例的评述,对引文内涵的揭示,不够明确,缺少针对性。最后两节多余。判为三类卷,55分。(蔡建明)红头绳 “丫头,给我拿一根红头绳!” 奶奶的呼声急切地传来,我忙不迭递上一根,瞬时惊住了:早已苍白的头发稀稀疏疏,半长的头发扎起小辫,只有寸把长,再绕上红头绳整个一个“冲天炮”,我忍不住抽搐嘴角。 “丫头,好看吗?” “好看……”奶奶顿时笑得像个小姑娘,竟有些害羞,动作也不似平时泼辣,有几分忸怩,突然听见有人唤,顿时眼神一亮,小碎步迈得生风。 看着远去的奶奶,早已发福的身躯,斑白的头发,却扎着红头绳,裹着短裙,迈着小碎步,顿时脑海里闪过两个字:青春。 带着好奇,尾随着奶奶一路走到公园广场,到底什么让奶奶如此兴奋?当夜晚的灯光亮起,高亢的音乐响起,原本零散的人群神奇地“列队”,有模有样地摆出几个方阵,竟似训练有素。 周围花花绿绿的服饰,有的亮片光芒四射,各种吊带连衣裙,热裤,黑丝袜,定睛一看,却几乎个个头发花白,都是些退休的老头老太。 我突然想起以前同学过生日开个小舞会,十几岁青春四溢的孩子也不过如此。五六十岁的老头老太竟不输一分,若不注意,竟是一个青春派对。 不,这就是青春派对,看,音乐响起,那一致的步伐,飘舞的裙摆,飞扬的头发,伸展到极致的身体,额上亮亮的汗水,脸上灿烂的微笑,这就是青春! 偶然看到一个穿背心的老头也在跳着舞,不禁想问问:“大爷,跳舞好玩么?”“好玩,锻炼啊!年轻时跳过,现在还能跳,多好啊!”是啊,年龄不会停止增长,人不可能不会老,但心却可以不老,心永远可以装着青春,活得青春。 看到这样的青春热血,又想起正值青春的我们,突然觉得是否少了几分激情,竟不如这些老人,陪伴着身边的老人,伴着他们的舞步,踩着青春的舞步,学着他们扬起灿烂的笑容,夜色下格外美丽动人。 青春是一朵永不凋谢的花,正如人所言,没有什么是不朽的,是有青春是不朽的。 看,那红头绳上下翻飞,是舞动的青春,是不朽的青春。 【评语】 这是一篇构思较佳的记叙文。奶奶花白头发上扎着的“红头绳”,既是贯穿文章的线索,是抽象青春的具象。它把我们好奇的视线,吸引到一群跳广场舞的老人身上。老人的追逐年轻之梦的激情,让正处于生理青春的“我们”相形见绌,也使我感悟到“人不可能不会老,但心却可以不老”的道路。文章对返老还童的奶奶开心、害羞的神态动作描写细腻传神;把广场舞比作青春派对,勾连“老年”与“青春”,亦颇出彩。 当然,文章也有瑕疵:语言表达偶然有不够准确之处;“红头绳”意象还可展现的更充分。 综上,该文判为二类卷中上60分。 样卷7我家的“老顽童” “妮子,快来帮爷爷瞧瞧这个词儿怎么读!”亮如洪钟声音第十次传来。 “来了来了!”我高声应和。无奈地地瞥了眼桌旁白得晃眼的试卷,我只得先搁下手中微微汗湿的笔。 “真不知道老爷子这次又玩什么花样,唉。”我嘟哝着,一步一拖地朝书房走去。 说起我们家老爷子,偏是个“老不正经”。快七十岁的人了,好歹也是个退休教师,他放着“养鱼晒太阳”的老年生活不享受,偏要赶时髦。穿鲜亮的大红色T恤,穿宽松的萝卜裤,要不是那银光闪闪的白发,还真把他当花季少年呢! 这不,前陈子老爷子又一腔热情的学电脑,说什么要“与时俱进”。这可苦了我哟!从识键盘,到打字再到上网都得手把手教。一遍不行,得十遍二十遍。老爷子戴着老花镜,小鸡啄米似得学得还真上心。怎么着,算是出徒了。 “妮子,你快点儿!干嘛呢!” “来了来了,别急。”我加快了脚步。 “妮子,你看这英文单词怎么读啊?这么多年不操弄,老底子散得差不多了。”只见爷爷眯着眼,用粗大的手指戳着词急切地望着我。微黄的暖阳透过窗户洒在爷爷镶金边的老花眼镜上,折射出灿然的光星。 “好了,我看看。”接过带着爷爷大手余温的词汇书,一眼便看到了那个用红笔圈出的单词,“听好了,sunshine——阳光,您来一遍。” 接着,爷爷微点着头,嘴唇一下一下地默记了几次,仿佛回到学生时代,那个勒学的少年隐隐可见。 “爷爷,你怎么学起了英文啊?”奈不住好奇,我问道。 爷爷的脸微红了一下,挠了挠头道:“这不咱城市外国人越来越多了,见着他们,一句话不说多没礼貌。爷爷学会了,了好给咱中国人长长脸啊。” 我愣了,只听爷爷继续道:“你们这些小辈常说我‘老不正经’。可老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早早地服老了,日子多没滋味!别看我爷爷年纪大了,可心却越活越年轻。保持年轻的心,生活才更有动力嘛。妮子,你说是不?” 望着爷爷,我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心永远年轻?对。 “糟了,忘了偷菜了!”爷爷一拍脑袋,忙碌起来。 看着我们家的“老顽童”,我的嘴角自然地上扬了…… 【评语】 这是一篇极富生活气息的记叙文。作得紧扣“心永远年轻”这个主题,选取了“学电脑”“学单词”“偷菜”等几个事例,刻画了一个“朝气蓬勃,充满活力,人老心不老” 的“老顽童”形象。文中几处描写颇为传神,其中,肖像描写以“亮丽”的色彩突显出爷爷外在的年轻活力,而文中对“微黄暖阳”的环境描写则意蕴深刻,令人回味。不足之处在于行文较平淡,内容略显单薄,对话稍显生硬。综合判为三类卷54分。(王倩影) 样卷10青春不朽 世间万物到了最后都会腐朽,但我认为青春不朽。 青春是一个人年华最好的时候,同样了是精力最充沛的时候。在这期间你会觉得世间万物都只是浮云,唯有青春才是我最要的财富,有了它你就可无限的可能性。也许你会问: 那为什么青春具有如此强大的功能呢?因为它是世间万物中唯一一个不会腐朽的,即青春不朽。 也许有人会反对,他们认为青春怎么不朽,我们每一个不都会随着年龄而变老吗?确实他们说得没错,我们确实会随着光阴的流逝而变老,但是我们的青春却永在自己的心中,它不生不灭,它不是一种年龄上的事物,而是一种来之于心,也存之于的东西。 在他的帮助下我们会完成许多让我们自己都刻骨铭心的事件,同时它也可以让我们燃烧我们的激情,挥洒着心中的酸甜苦辣,但是我们却不会后悔,因为青春它留给我们的记记是不朽的,它留给我们的东西即使当我们年迈色衰也可拿出来细细口味,也可让我们在体验一次青春的激情和热血,所以我认为青春不朽,因为它会给我们留下美好的记记,然而记忆是像青春一样不朽的。 青春不朽,它不仅仅是因为为我们留下了青春的记记,同样也还因为青春是让人更加茁壮成长的时候。 也许你已不是当初那个嗷嗷待哺的,且只能用双手爬行的柔弱的小婴儿了,也许现在你已进入了青春期,在这时刻你会快速成长,你也许会成为一个花季少年,也有可能会是一个美丽而善良的大姑娘。当你回忆当初那个稚嫩的男孩童时,你是否感谢青春,感谢它带给你如此大的财富,让你有了强壮的体魄并且为你人生的大门打开了属于你自己的一条阳光大道。你的青春不朽,因为它给了你一个茁壮的身体,因为它给了你一条人生之路。所以我认为你会感谢它的,同时也会时刻把握着它,不让它从我们的手中逃脱,并且一直珍惜着它。 所以在此,我认为青春不朽,它带给我们很多的好处,因为有了这不朽的青春,才有如今的我们。 我说:青春不朽。 【评语】 本文前两节就材料一述评,第三节就材料二述评,第四节往后开始散议。从全篇看,立意上就材料说材料,语言表达稚嫩,文体感不强。但全文还能扣住“青春”、“不朽”等关键词语阐述,故综合判为四类卷43分。 (朱万成)青春礼赞 “不怕黑不怕冷不怕路远,只怕虚度了韵光,枉费了年华”我想伊心的这句话说出了我们的心愿。 当命运张开手心公布我们对青春最终的答案。高三的生活已经远去,正值青春年少的我们,不计一切好似用尽了一生的热血去拼搏奋斗。“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骄傲地唱响对那青春无悔的礼赞。 此时此刻只是众考生中的一粒粟,一帆舟。别人唾手可得的东西,自己却要拼了命才能得到,但这样的富足感是如此惹人回味。这样的青春无悔。 你们可曾记得那个为你东奔西跑准备材料早已被汗浸透的老师;那为你放弃工作家里学校两头跑的父亲;那个不管怎样依然保持温柔的微笑手中始终捧着温一碗汤的母亲;还有不计前嫌在身旁,在背后紧紧陪伴你的朋友。这样的青春我消受不起,而我却只能在这里拼搏去给老师,家人朋友一个答案,给青春一个温暖的拥抱。 这段岁月里我依旧感激之至,岁月飘忽如扁,就这样同同学们一起走完了这段艰苦的岁月,当青春带着他那浩浩荡荡的气势一路走远,留下的只有庸常生活的冗繁,琐碎与回忆,而带着期望去向那坎坷的命运讨个说想与曲折的命运勇敢单挑。做到青春无悔。 “我们去最美好的年华做抵押,去担保一个说出来就会被别人嘲笑的梦想”伊心。面对未来我的一腔热血早已沸腾,未来于期,所有的梦想都被希望照亮充盈。感谢青春的奔走于拼搏营造了一个灯火阑珊充满温情只属于我的世界。一个壮阔的未来等待着我去检阅。这样的青春是充满希望。 这样的拼搏大概只有一次好似耗尽了一生的热泪与热血,去给青春做一个外衣。让它能够在众人面前抬头做高傲的自己。 梅用尽一生的等待在冬季傲雪凌风; 蝉用尽一生的拼搏钻出地面高唱一夏; 麦忍耐一生的寂寞点亮秋季萧条的土地; 蝶低调一生的舞姿在春翩翩起舞; 而我耗尽青春的热血与那汩汩流动的热泪换一个晴朗透亮的未来。 做到青春无悔,唱响对它的礼赞。 评语: 本文只谈“青春”,述说为“青春的冲动”而付出了代价,受到了惩罚,未谈及“朽”与“不朽”。行文思维混乱,认知较浅。如文中反复渲染“用尽了一生的热血去拼搏高考”,这种观念就不“青春”,文章第四节所举事例与题目也无大关联。此外,本文书写潦草,多处字体难以辨认。故综合判为五类卷38分。 (陈淮高) 样卷9 不朽的青春 有句歌词唱道:“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其实不然,青春便是不朽的。 对老年人来说,青春的不朽是摇摆的舞姿。 上世纪八十年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穿着千奇百怪的服装,男性将头发留的很长,他们不顾父母的反对独自在外打拼,他们不顾世俗的眼光,跳着各种各样的舞蹈。现在,则有一群老人,神采飞扬的在广场上跳着舞,他们依旧不管世俗的眼光,尽情的摇摆腰肢。他们就是那群年轻人,他们的青春还在,他们的舞蹈还在,他们的青春是不朽的。 对高凌风来说,青春的不朽便是耀眼的舞台。 穿着紧身衣,留着长发,有一缕是挑染成红色,戴着墨镜,这便是高凌风。有传言他家里很有钱,也有传言他曾一夜豪赌输掉了五百万。为了还债,他不得不重返舞台。在他被检查出患有血癌后,他依然忘我的在舞台上歌唱。不能站立,他只能坐在轮椅上,为了支持儿子的事业,他不顾医生的劝告,毅然决然的来帮助儿子。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牵挂的依旧是他的舞台。高凌风虽然去世了,但那个尽情扭动腰肢的年轻人却永远的活在了我们心中。他那不朽的青春永远地留了下来。 对金岳霖来说,青春的不朽便是那德才兼备的林徽因。 没有俊秀的外貌,但他拥有一腔热忱,拥有对林徽因满满的爱慕。著名学者金岳霖不论到哪儿出差都会带着一只牛皮箱子。据他的朋友透露,这是一位他爱 慕的 女士写给他的信,即林徽因。金岳霖非常爱惜这些信,有时会拿出其中一两封当着大家的面读给他们听。林徽因非常有才华,即使信中交代的只是生活中的一些琐事,但她依然能够将这封信写得让人赏心悦目,我想这也是金岳霖爱慕她的原因之一吧。在林徽因死后的第二年,梁思成便娶了他的第二任妻子,而金岳霖却一生都没有步入婚姻的殿堂。在他心中,那个巧笑倩兮的女子一直都在。于金岳霖来说,林徽因便是他不朽的青春。 所以青春是不朽的,它可以是摇摆的舞姿,可以是耀眼的舞台,也可以是浓浓的爱慕。 对我来说,青春是巨浪中的“直挂云帆济沧海”;青春是天空中的“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青春是绝境中的“柳暗花明又一村”。 年月把拥有变作逝去,青春便是那一个例外。 【评语】 文章角度一般,立意一般,结构一般。观点“青春不朽”来自材料中的第一句话,是材料中最显性的角度,也是本次考试出现频率最高的立意。全文采用事实论证,三个例子,一个群体,两个个体。前两例相对明确,意为老年人尚有青春活力,金岳霖一例则与观点无关,或者说未能阐释明白,且爱情并非青春的固有特质。三例未能形成应有的角度,舞姿、舞台、林徽因之间缺少关联,文章也没有阐述三者关联,导致结构不完整。故判为四类卷,47分。 (蔡建明) 实事求是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说过:“我们要实事求是的谋发展。”这看似一句平淡的话。但其中蕴含的道理和能量是巨大的。 有些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种感觉是天真的,在如今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物语横流的年代,我们渐渐的已经被金钱这个恶魔吞噬了,以为人只要有了钱就可以为所欲为,就能够一手遮天,其实,他错了,正是由于他有那种异想天开的想法,所以有时候在面对残酷的现实的时候,他们还在自欺欺人的逃避现实,不肯回归现实,依然畅游于内心所想象的美好画面之中。 面对现实,实事求是的做好每一件事,这样,我们才能摆脱束缚翱翔在世界的尽头。李健熙,韩国首富,三星集团的会长,有一次去出国调查三星手机的市场销售状况时,发现三星手机被摆在不显眼的角落,看到这一幕他感到十分痛心,立即召开紧急会议查明原由。原来,他身边所有的人都欺骗了她,因为三星是韩国的龙头企业,所以不免有些自满在面对每况愈下的经济销售时总不断地欺骗自己:“这不是大问题,以后会好的。”李健熙的手下不但欺骗了他们自己也欺骗了李健熙,幸好李健熙发现及时,不然可想而知,哪来今天三星这般辉皇腾达的业绩。 所以,在面对残酷现实的时候我们不能坐视不管,自欺欺人,认为这根本不没什么大不了的话,那么结局必然会以失败告终。当然,如果我们能够实事求是的看问题,相信所有的问题将不再会成为问题,所有的疑虑将一并消除。 但是反观当下,我们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这一点呢?由于财迷心窍,不法商家总是自欺欺人,认为自己生产的产品不可能被检测出毒物质,于是,我们的餐桌上便多了染色罐头,多了些注水猪肉,多了些加有三聚氰胺的奶粉……试想,如果当初这些商家能够事实就是一点,那么他们还能够面临破产的境遇吗? 因此事实就是是我们成功的关键因素,当我们面对人生的坎坷的时候,不妨面对现实,事实就是一点,相信一定会度过难关的。 【评语】 试题是“哲理性材料”,焦点含义在于“青春朽与不朽”。要求对这两种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 本文忽视了两则材料的基本含义是青春朽与不朽,而只是从材料中任意提取“天真”和“自欺欺人”两个词语大发议论,归结出要“实事就是”的中心论点。论述过程唯一例证“韩国三星企业”也只是为了证明“自欺欺人”,与中心脱钩。 审题不清,思路混乱,语言表达能力差,实属典型的走题作文。评为六类卷27分。 (王涛)
|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