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合作式探究”的有效课堂学习的行动研究》课题结题研究报告 |
★★★ |
《基于“合作式探究”的有效课堂学习的行动研究》课题结题研究报告 |
|
作者:无锡市堰…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11-20 15:40:49 |
江苏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基于“合作式探究”的有效课堂学习的行动研究》
课题结题研究报告
18luck新利PT游戏厅
无锡市堰桥初级中学 课题组
《基于“合作式探究”的有效课堂学习的行动研究》课题于2011年12月30日被确定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课题批号为D/2011/02/540),主持人沈建清,后阶段主持人变更为沈建春、胡建秋。课题经过近五年的研究和实践,达到了预期目标。在此过程中,我们以务实求真的精神深入地研究着课题,思考着课题,发展着课题,推动着课题。我们的工作一直致力于这样的服务宗旨——形成最简明的操作要领,让教师成为最快乐的行动者,让学生成为最直接的受益者。我校的教师和学生都在教科研锻炼中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课题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直接成果主要表现为60余篇研究论文,其中有28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
一、课题内涵及研究定位
(一)问题提出
1、提高合作探究能力,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 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希望,需要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要靠创新教育来培养。目前,我国中小学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主宰课堂教学的状况,仍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教师的主导作用仅仅停留在表面形式上,而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得不到充分发挥,甚至被严重削弱,这就影响了课堂学习质量的提高,同时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被严重抑制。现代社会强调群体工作,需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人的主动进取、合作共处和开拓创新的要求越来越高,而青少年普遍面临的一个新的困境是不适应社会的发展。 要克服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弊端,必须从学生的“学”上着手进行改革,把以“讲”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任何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样一种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就是理想的境界。”合作式探究学习就是遵循这一设想的,它可以由原来的“教”达到不“教”,使学生原先的“学会”达到“会学”,成为一个终身的学习者。 2、打造有效课堂,开展有效学习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关注课堂教学有效性,要求我们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让给学生,让课堂效果好起来。而我们现在的课堂,仍然是教师表述的课堂,甚至是表演的课堂。大部分课堂时间被教师控制,学生参与课堂的方式仅仅以听记为主,单纯的行为参与方式不能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发展。大部分学生没有独立思考,没有实践训练,没有进行自我加工,重复加工或深加工,导致学生知识系统没有建构牢固,技能没有形成,致使课堂学习效率低下。长此以往,使学生养成了“惰思”的怪癖,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不能实现自我发展,使学生丧失了自信心、进取心,求知的火焰也就熄灭了。 3、创新评价机制,促进学生主动和全面发展的需要 在传统课堂教学评价过程中,对学生的主体地位认识不足,过于强调学生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现状仍然存在,在接受与探究的关系上,过分突出接受与掌握,使学习纯粹变成了被动接受和记忆的过程。传统的管理制度和学生观限制和束缚了听课、评课者在教学方法上的多元选择与创造性,造成对学生学习方式的错误认识。建立科学的评课价值观,有利于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加强对学生的监控和指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科学发展。 4、提炼研究成果,深化研究内容的需要 2006年上半年,根据实际情况,经过认真调研,在借鉴南京市溧水县东庐中学“讲学稿”实施经验的基础上,学校确定并成功申报了江苏省“十一·五”规划课题《以“探究方案”为抓手,转变普通中学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几年来,课题研究按部就班,有序开展,取得了丰富的阶段性成果,年检成绩良好,对学校教学工作起到较大助推作用。 2009年10月,根据前阶段“探究方案”的实施情况,学校决定以高中数学、物理学科为主,以行政参与的方式强力推动以“探究方案”为抓手的教学改革。2009年12月,沈建清校长亲自带队,组织数学、物理两科教研组长再次前往上海市曹杨二中,围绕“有效课堂和有效作业设计”进行深层次教学考察,随后启动了以“探究方案”为抓手的二轮教改实验,着力寻找课程改革新的突破口。 在上述背景下,学校决定申报十二·五教育科学省级规划课题,以此为契机,总结十一·五课题实践和研究成果,消化上一轮研究的成功经验,寻找研究盲点,走出研究误区,推动新一轮课程改革,引发“有效课堂学习”大讨论,力求有效课堂教学大发展。 (二)内涵理解
1、“合作式探究学习”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以互动、质疑、探究、讨论为主要特征,以个人、小组、集体为主要形式开展解难释疑活动,用自己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 2、“有效课堂学习”的内涵:“有效”是指课堂学习要有效果、有效用、有效率。有效果是指课堂学习要有效掌握知识达成教学目标,努力追求学习效果;所谓有效用,指当下的学习应该对后续的学习、终身学习有用;有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一定量的学习任务。我们要把追求学习的效果、效用和效率统一起来,实现“减负增效”,实现中小学生的全面主动多样发展,实现基础教育的良性循环。 3、行动研究法:指的是“教育行动研究法”,就是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行动与研究的结合,创造性地应用教育理论去研究与解决不断变化的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及自身专业化水平的一种研究活动。它既是一种方法技术,也是一种新的科研理念、研究类型。用三句话概括行动研究的特点,即:为行动而研究,在行动中研究,由行动者研究。 基于合作式探究的有效课堂学习的行动研究,就是以学习共同体为组织形式,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式探究,通过同伴互助、深度探究,达成有效课堂学习目的实践研究,属于应用型研究。 (三)目标内容和方法
1、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研究,在实施研究过程中指导学生养成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逐步缩小学生差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通过本课题研究,编制和优化“探究方案”,进一步探索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模式,促进教师转变角色,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 (3)通过本课题研究,构建学习型、科研型、专家型教师队伍,缩小班级差异,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发挥“科研兴校”的作用,推动学校全面发展。 2、研究内容 (1)开展合作式探究学习的学生因素的研究 研究要点:合作式探究学习的学生基础(知识、习惯和能力)研究;合作式探究学习的机制(学习小组、学习共同体创建)研究;合作式探究学习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开发学习潜能;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的研究。 (2)开展合作式探究学习的教师素养的研究 研究要点:适于课堂合作探究的学习资源选择和开发的研究;合作式探究学习的情境创设和问题设计的研究;提升教师课堂组织与管理能力的研究;教师课堂教学方式转变的研究;教师角色转变和定位的研究。 (3)合作式探究的课堂研究 研究要点:合作式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有效教学”的策略和学生“有效学习”的策略及其关系的研究;合作式探究学习的课堂学习模式的研究;基于合作式探究的有效课堂学习的课型研究;有效课堂学习的评价研究。 3、研究重点 (1)学生合作式探究学习的机制(学习小组、学习共同体创建)研究 (2)适于课堂合作式探究的资源选择和开发、情境创设和问题设计、课堂组织与管理策略的研究 (3)合作式探究学习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4、研究方法
文献法、行动研究法、咨询法、经验总结法 二、课题实施
自2011年秋学期始,课题组每学期围绕课题研究内容开展两次教育研讨,分阶段、全方位、立体式地开展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梳理前期实践,整理初期成果
2011年10月,以“合作探究,有效生成”为主题开展了教学论坛,主要围绕以下小问题展开:①如何确定探究内容,整合探究资源,把握探究深度;②如何处理学习知识的较大容量与探究活动的有限时间之间的矛盾;③如何正确处理合作式探究学习中的预设与生成的关系;④在探究问题的设置,合作探究后的展示、反馈中,如何兼顾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⑤如何科学评价学生的合作式探究的有效性?
上述问题涉及合作式探究学习中教师素养的研究:适合课堂合作探究的学习资源选择和开发的研究;合作式探究学习的情境创设和问题设计的研究;提升教师课堂组织与管理能力的研究;教师课堂教学方式转变的研究;教师角色转变和定位的研究。
针对上述问题,高中物理教研组的周维新老师以《如何确定探究知识,整合探究资源,把握探究深度》为题,从以下三点进行了分析:关于探究内容的选择;正确把握探究的广度和深度;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我们应如何进行探究教学。初中化学教研组的谢晓月老师以《充分发挥探究方案的有效性》为题,从加强集体备课,确定探究内容;多种探究方法并用,整合探究资源;重点难点突破,把握探究深度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初中物理教研组的顾益芳老师以《如何保证有限时间内的科学探究活动—关于探究活动的几点想法》为题,说明了初中物理教研组群策群力选用的三种方法:充分利用教材、充分利用小组合作模式、积极开展课外小实验。高中数学组的华燕萍老师以《课堂教学中怎样节约探究时间》为题,从正确认识探究教学中存在的误区;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合理安排教学环节;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方面具体论述。高中地理教研组的王敏老师以《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为题,从正确认识预设与生成、“预设”与“生成”共同演绎课堂教学的精彩、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是和谐统一体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高中生物教研组的张加梅老师以《探究生物课堂上有效性问题的设置与产生》为题,分析了教师在课前预设的问题和课堂上随时生成的各种各样问题。
(二)组织专题研讨,打造研究共同体
为了有效开展校本教研,进一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2012年5月,堰桥中学举行了主题为“合作式探究学习的现状、经验和困惑”的专题研讨会。本次研讨会有效实现了教师间的知识共享,是一次成功的校本研讨会。 一是在“互惠与信任”中找到了知识共享的意愿。在本次研讨会前,发展处向每位教师下发了《无锡市堰桥中学教师研究课题选择意向表》,明确了教师申报课题的项目类型、申报不同级别课题的基本要求、课题研究的管理办法与考核评价的标准等。通过对申报省级课题的51位教师的考察和分析,选定了37位教师作为省级课题《基于合作式探究的有效课堂学习的行动研究》研究员。这样的选择避免了以往一厢情愿地指定课题研究成员而带来的尴尬和低效,在教师和学校之间建立了互惠与信任,有效推动合作的发生,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为教师合作文化的生成提供了基础。 二是在“共同语言”里提高了知识共享的能力。对教师群体而言,知识大致分为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就是教师知识分享的共同话语,共同语言为专业知识方面的沟通提供了支撑。与会教师领到研讨交流任务后,积极搜索与交流主题相关的教育理论知识,充分发掘自身的教学经验。在交流研讨中,大家围绕主题,对合作探究内容和时机的选择、合作探究学习小组的组成、合作探究学习的评价机制、合作探究的操作形式、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调控等一系列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促进了共同理解,达成了许多共识,实现了知识分享。 三是在“互动交流平台”上抓住了知识共享的机会。本次校本教研活动摆脱了单纯的工作管理活动,改变原先工作布置多、深入研讨少的状况,提供更多的保障和有效激励机制,让教师之间有更多的知识分享。通过这一平台,教师的经验得以推广,教师的困惑得到解答,为今后开展合作探究提供了宝贵经验,避免走进曾经的误区,加快教师成熟的步伐。主题研讨后的工作布置因时间的限制更显紧凑而精要,对教师提出的上传研讨电子稿、搜集参考文献、结合学校主课题开展教研组课题研究、积极投身“合作式探究学习”的课改实践等要求,则为教师开展下一步的合作交流,实现知识的再分享指明了方向。 (三)组织开题论证,明确研究方向和内容
2012年10月24日,无锡市堰桥中学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开题论证会在雨人楼四楼会议室隆重举行。应邀参加开题论证会的专家和领导有:无锡市教科所包智强所长、黄树生博士,惠山区教育局孙建军副局长、殷亚清副主任。会议由惠山区教育局教研室殷亚清副主任主持。 课题主持人围绕江苏省“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合作式探究”的有效课堂学习的行动研究》实施方案和文献综述,从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研究的目标内容与重点、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预期研究成果、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等七大方面进行了简要介绍,重点分析了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研究的目标内容与重点等内容。 根据主持人的汇报及课题相关材料,四位专家提出了如下七个问题:①学校 “十一五”省规划课题《以“探究方案”为抓手,转变普通中学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这对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二:适于课堂合作式探究的资源选择和开发、情境创设和问题设计的研究,提供了怎样的基础和支撑?②文献综述提到了自主合作探究、合作探究、合作探究式、合作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词语,这些词语与“合作式探究”之间有怎样的区别?③合作式探究的组织形式是怎样的,能否举例说明?④如何鉴别合作探究的有效性,在合作探究中如何观察和评价后进生的发展水平?⑤为什么学校要选择“合作式探究”这一途径来达成课堂有效学习?⑥行动研究强调对教学中产生的实际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那么最终问题的解决体现在什么地方?⑦个人探究与合作式探究关系?专家提问后课题研究员开展了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并对专家的提问一一作答(回答内容,略)。 专家们对教师的回答给予了充分肯定,及时回应了所提的问题,说明了合作学习和小组学习的区别,明确了行动研究法的内涵,理清了合作式探究和有效课堂学习之间的逻辑关系。专家们还提出很多积极的指导性建议:研究内容要切合本质内涵,主题聚焦尚需进一步明晰,解决思路有待进一步理清,课题实施方案中要加入“背景分析”部分,文献综述的使用材料还可有所取舍等。 (四)举办论文交流会,展示阶段研究成果
2013年4月,堰桥中学在多功能厅举行了“合作式探究主题下的论文写作技法指导——暨2012年度论文交流会”。为了进一步提高论文交流会的实效,本次交流会分成两个部分,采用讲座和论坛相结合的方式,寻找突破点,合理分配交流时间,收到了较好效果。 本次论文交流会紧紧围绕“合作式探究”这一主题,涉及到田香老师谈到的合作式探究的意识和技能、合作探究的内容选择和组织策略,华燕萍老师的探究任务的分工、教师对学生探究的现场指导、学生的讨论和汇报时间控制,龚庆老师的探究前的指导、探究中的点拨、探究后的评价,王敏老师的合作探究动态资源的生成方式等具体问题。 学校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杨志文老师对以上六位教师的文章进行了精彩的点评。杨老师运用矛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以自己撰写的《让课堂因生成而精彩》等文章为参照现身说法,阐述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杨老师还借用课题研究的常用方法,概括了教师论文撰写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文章标题缺少新意,要不断创新;标题之间的关系值得推敲,写作格式要更加规范;缺少对关键词和核心词语的界定,要引起重视;支撑论点的典型案例的选取略有重复,要不断优化;遣词造句不很精准,有待精雕细磨。杨老师的评价全面而深刻,给与会教师很大的启发。 (五)举办教育论坛,深化课题研究
2013年5月9日,为了推进《基于“合作式探究”的有效课堂学习的行动研究》课题研究工作,不断提高教师开展合作式探究的组织调控能力,提升学生合作式探究的技能,发展处组织了主题为“如何提升合作式探究技能”的专题论坛,30多位课题组成员参加了本次论坛。本次教育论坛效果理想,达到了预期目标,不仅学习了合作式探究的相关理论,而且细化了研究主题,并收集了许多建设性意见,为下一步的深化研究指明了方向。 2013年9月26日,堰桥中学举办了一场主题为“合作式探究的教师因素”的教育论坛。本次论坛涉及到的研究要点主要有:教师专业素养研究;提升教师课堂组织与管理能力的研究;教师课堂教学方式转变的研究;问题情境的创设和探究资源的开发研究;课堂教学评价研究;教师角色转变和定位的研究。经过认真准备,与会18名高中教师主要从教师专业素养、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的评价、问题情境的创设和探究资源的开发五个小角度,展开了热烈交流。 本次教育论坛收获颇丰,针对论坛主题的研讨交流达成了共识,丰富了课题研究的成果。 2013年10月8日,堰桥中学科技楼四楼会议室开展了一场主题为“探究方案的二次编制与深化实施”的教学研讨交流会,华东师范大学的吴刚教授亲临现场指导,28位教师参加了本次会议。 2014年9.26-9.30,举办“主动参与式有效教学的课堂设计研究”论坛,主题为:主动参与式课堂教学的情境资源选择;主动参与式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主动参与式课堂教学的组织;基于“主线”的主动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文科学科 “情境-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理科学科基于“问题驱动思维提升”的“递进式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2014年10.21-10.23,举办“以学科教学为基础的校本课程开发设计研究”论坛,主题为:以学科教材为基础的核心性校本课程设计;以学科教材为基础的基础性校本课程设计;以学科教材为基础的拓展性校本课程设计;校本课程开发、开设和考核评价。 2014年10.29-10.31,举办“基于‘合作式探究’的有效教学的课堂设计研究”论坛,主题为:“合作式探究”课堂教学的情境资源选择;“合作式探究”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合作式探究”课堂教学的组织;探究方案的制作和优化。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收获
第一部分:直接成果
(一)重新梳理了课题核心概念之间的关系
1、从语法结构上看合作式探究。偏正结构的短语,“合作式”是修饰“探究”的,中心和重心是“探究”。探究的形式有很多种,本词限制了探究的方式是采用合作的形式。合作探究:并列结构的短语,“合作”“探究”两者同等地位。在没有其它限制的情况下,可以是合作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等,可以是合作学习某个知识,但不一定是合作探究某个问题。自主合作探究:与前一个词相同,只是更加强调和突出在合作之前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式”意为“样式”,可以是一种课型,也可以是教学中某个阶段的教学样式。合作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从“教”和“学”两个方面进行,只是形式不同。总之,“合作探究”“自主合作探究”两者差别不大,后者更突出“自主”这一前提,“合作式探究”是包含在“探究”环节中的一个很小很具体的一部分。“合作式教学”与“合作式探究”采用的形式相同,但一个侧重教学两个方面、两个对象,一个侧重对问题的处理方式:探究。
2、从学习方式上看合作式探究。合作与探究是看似不同意义上的两种学习方式与课堂行为,但却有着密切的联系,合作中包含着探究,探究中充满着合作,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在教学中,合作是学习的外显形式,多以分组练习和组间竞赛的形式存在;探究是学习的核心体验,是在练习的基础上获得新知,解疑、释疑的学习过程,两者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引领创新。合作是探究的基础,探究是合作的目的,只有把合作式的探究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出现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够提高学习效能。
(二)逐步完善“基于‘合作式探究’的课堂有效学习”的资源优化策略
1、探究内容的选择和优化
设计探究活动,首要问题是确定所要学习的内容是否适合探究。判断一个学习内容是否具有探究价值,是否适合设计成探究活动,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所要学习的内容是否具有明确的探究目标。探究活动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获得有关的知识结论,是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学会科学探究方法,并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发展。如果单纯为了获得简单的知识结论,或是形成基本技能,有些内容可能没有必要进行探究。
(2)所要学习的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适合探究的内容应该位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并通过已有认知能力可以进行探究。过于简单的问题学生没有探究的兴趣,而太难或过于繁琐或超出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问题又容易挫伤学生的探究积极性。
(3)所要学习的内容是否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和兴趣。贴近学生的生活、满足学生现实需要或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的内容,容易激发学生探究动机和探究兴趣。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形象、具体的学习内容容易设计成探究的形式进行学习,而比较抽象、概括的内容不容易将学习内容设计成探究活动,如果想要设计成探究活动,也必须将问题或探究活动具体化。
(4)所要学习的内容设计成探究活动后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可操作性要求所设计的探究活动不能太复杂,所需要的条件不能太高,在学校实验室或家庭条件下就能完成,且整个探究活动必须安全。
(5)所要学习的内容设计成探究问题后是否具有价值。①探究活动的主题要体现研究问题的通性通法,具有较广的迁移性。②贴近日常生活、当代重大课题,使得探究问题的解决具有实际的运用意义。
主要成果见华燕萍老师的《走出探究误区,提高探究实效》、周维新老师的《高中物理探究内容和问题设置》、王敏老师的《高中地理合作探究学习内容的选择》。
2、教学情境的创设
(1)教学情境的创设途径
①从日常生活中找问题。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善于探索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中的科学道理,并且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或指导生活。
②从学科与社会的结合点入手创设情境。比如,现代社会离不开化学,化学与社会紧密相连。联系与化学紧密相关的社会问题(例如能源问题、环境问题等),设计相应的教学情境,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③利用有趣的问题创设情境。利用有趣的问题创设情境,让学生觉得快乐而不是负担与痛苦,是促进学生探究的重要技巧。
④利用学科发展史创设情境。利用学科发展史创设情境,不仅能丰富学生的学科知识,培养他们的意志力和情操,还能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
(2)教学情境的优化策略(以数学学科为例)
①优化课堂教学时间分配,为情境教学提供时间保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学时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它决定着教学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择和结构的安排,教学过程中如果在时间分配上存在着教师支配一切的单向性,学生缺乏自我选择的机会,就会影响情景教学的正常开展,影响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②注意积累情境素材,丰富课堂情景教学。我们需要具有诱导性、启发性和探索性的情境,它既可以来源于生活,也可以来源于学科自身,因此平时要多用数学眼光看社会、看自然,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多留意公众媒体,如电影电视、报刊杂志、网络世界等,养成积累情境素材的习惯,这样才能创设出丰富的有浓郁生活气息和鲜明时代感的情境。
③创设的情境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的情境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迅速引起学生注意,促进学生积极探索和思考,才能起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只有溢满生活气息的课堂,解决现实问题的课堂,才能让学生产生积极愉快的情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的链接才能让学习更具有实际意义。
④情境的创设应根据教学内容与目标来设置。情境的创设应根据教学内容与目标来设置,它只能服务于课堂教学,而不是流于形式,或是喧宾夺主。情境创设只是手段,体验其中的知识才是目的,不应对情境本身作过多的具体描述和渲染,以免喧宾夺主,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⑤创设的情境必须与学生已有的心理水平和知识结构相适应。过易的问题学生感觉乏味,不感兴趣,反之会使学生感到高不可攀,丧失探究信心。所以,在进行问题情境创设时,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创设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富有挑战性、现实性的问题情境。
⑥认真对待“错误”的教学情境。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出现错误都是不可避免的,此时,教师针对错误进行系统分析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分析错误原因进行有针对性地讲解,引导学生讨论,使学生辨别是非,分清正误,利用反面知识巩固正面知识,使学生领略解决问题中的探索、调试过程,从而不断深化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能力。
(3)如何巧设课堂教学情境(以历史学科为例)
①设置教学情境要注重生活性。在历史课堂上教者除了要关注教材,还要考虑学情,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中发现挖掘学习情境资源,挖掘和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
②设置教学情境应该注意形象性。历史课本知识因为时代的原因,很多用现有的思维很难理解,需要教者把教学情境变为感性的、可见的、摸得着的,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并促进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升华和转化;形象的教学情境以他的形象性和具体性能有效地使学生超越个人原有的时空限制,不仅仅让学生在知识方面获得了提高,也促使了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互动发展。
③设置教学情境应注意科学性。历史课必须强调科学性,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这既是课标的要求也是历史教育的使命,关系到任何社会的和谐发展。我们在进行历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明确历史教学的教育价值和功能指向,让学生对历史史实有全面的、客观的、正确的理解和掌握。
④设置教学情境要注重情感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创设情境应该具有激发学生情感的功效。历史课堂是一个很好的情感教育的舞台,教给学生的远不是历史,更是历史之中要渗透理性、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
⑤设置教学情境应注意时空性。作为史学教育者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有涉及模拟的历史现象必须注意历史性、全面性和系统性,否则不仅不能在有限的教学时空里完成相关的教学内容和实现课程目标,还会在无形中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
主要成果见陈美老师的《教学情境设计》、余金荣老师的《关于情境教学的学习与思考》、高友娟老师的《浅谈历史课堂如何巧设教学情境》等。
(三)初步构建“基于‘合作式探究’的课堂有效学习”的教学模式
经过四年的研究,在部分学科中,探索出基于“合作式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几门学科的探索示例如下。
1、基于“合作式探究”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
(1)导入:创设情境,引发思考;活动体验,感悟新知;复习旧知,类比迁移。
(2)展开:体会反思,尝试应用;拓展思维,归纳总结。
(3)小结:课堂的小结设计是教学过程最后重要的环节,教师可以对照教学目标从多方面设计一系列小问题,引发学生反思总结。
(4)教学后记:教学后记是教师获得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教师可以就各个教学环节中与预设不同的内容进行反思、总结或归纳,特别要就数学教学的内容进行反思。
2、基于“合作式探究”的英语写作教学流程
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顺利开展合作式探究学习,并保证每一位学生享受到公平、公正的待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和背景,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标准进行合理的分组。操作步骤如下:
①教师呈现主题:首先,教师展示英语写作的话题;其次,教师扼要地向学生讲明写作的特点、要求、体裁和格式。
②学生进行头脑风暴:每位学生根据教师展示的主题,先对作文的主题进行充分的思考和想象;然后各组根据提示,依次列出写作提纲,寻找可能用到的短语、句型及重点词汇,整理加工。
③提出问题:修改可以分为三步:学生自我修改,同伴间互相修改和教师修改。
④合作收集信息:小组每一位成员将个人列出的要点和观点汇总到小组组长处,通过各抒己见,拓宽写作的落脚点和考虑问题的角度。
⑤合作得出结果,拓展要点:根据汇报和展示成果过程中得到的来自其他小组和英语教师的反馈,小组成员进一步合作,讨论探究,拓展要点,完善初稿,从而得出小组的最终写作成果。最后,把他们的文章贴在教室的墙上,供全班学生学习借鉴。
3、基于“合作式探究”的高中日语课堂教学流程
①创设情境: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给思维以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给思维以动力。语言的学习离不开具体的语言环境,所以设置必要的语言环境,对于学生理解文法和体会日本人的思维习惯有很大的帮助。
②独立学习:就是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索、去发现,去再创造有关知识的过程。独立学习的目的,不仅在于获得知识,更在于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
③合作交流:在学生个体独立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互动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并让学生在小组内或班级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考方法及过程,相互讨论分析,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在合作交流中学会相互帮助,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往能力。
④实践运用:是把所学的知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学生解决问题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不是一个简单地用现成的模式解决问题的过程,实践运用不仅要有利于帮助学生巩固、掌握新知识,更要有利于学生应用知识及实践能力的培养。
⑤反馈矫正:学生展示交流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巡视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即使引导学生相互答疑解难,并与学生一起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及时纠正。
⑥总结提升:在上述教学环节完成后师生一起总结、梳理当堂所学知识。归纳方法、揭示规律、总结提升。
4、高中化学基于“合作式探究”的课堂教学流程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2)实验探究,发现问题;(3)因势利导,探究真知;(4)小结归纳,口诀记忆;(5)联系生活,突出重点;(6)总结内容,提炼精华。
5、高中政治二轮复习实施“合作式探究”教学的基本流程
(1)问题导引,思路探究:①自我探究,合作作答;②出示答案,对照反思;③汇总结果,形成思路。
(2)及时尝试,巩固成果:①出示问题,初拟答案;②根据思路,补充评价;③对照答案,细化思路。
(3)拓展引申,整体把握:①出示材料,获取双性认识;②自编自练,互测互评;③水到渠成,成果共享。
主要成果见金小强老师的《对数学探究方案设计与使用的思考》、吴国文老师的《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开展合作式探究学习的研究》、逯佳文老师的《合作式探究的课堂模式研究》、沈冬英老师的《在探究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徐福亮老师的《高中政治二轮复习实施探究式教学初探》等文。
(四)基本形成“基于‘合作式探究’的课堂有效学习”的组织策略
1、合作式探究小组的创建
(1)遵循一定的原则。将全班学生依个性化特征、性格、成绩、心理倾向、认知结构、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分为不同的层次,然后按“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把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新组合为多个学习小组。
(2)有一个卓越的组长。在小组成立过程中小组长的选定一定要慎重,一个优秀的合作小组少不了一名出色的小组负责人,小组长素质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小组的战斗力的强弱。小组长要有个人魅力,有感召力。小组长要有眼光、魄力和胸怀。
(3)建立小组共同的愿景。共同的愿景是小组合作精神建设的导航仪,有了共同的愿景才能让小组成员知道干什么,才能让小组成员同心同德,为达到共同的目标而齐心努力。共同的愿景可以是一个共同的作业,也可以是一个共同完成的项目。愿景的设置要切实可行,必须遵循大家一致同意的共同规划。
(4)全方位进行沟通和交流。沟通是合作的基础。小组内部沟通遵循平等原则,沟通过程中遵循畅通原则,要让各种观点相互碰撞,在交流碰撞中化解各种误会,让小组成员观点在沟通中达成一致,进而行动一致。
(5)讲究课桌的排列。合作式探究学习必然要有小组合作讨论,课桌如何排列很讲究。比较好的就是圆形的台子或排成“O”形,学生围成一圈进行讨论。这比较适用于每组人员比较多的情况。另外还可以把桌子排成“田”字形,大家围成一周进行讨论。这比较适用于每组人员比较少的情况。
主要成果见范建峰老师的《建立良好合作小组的几个条件》、朱水强《合作式探究学习之所思》等文。
2、合作式探究的问题设计
(1)探究问题的特征
①问题要有思维含量。设计问题时,首先要确定学生需要获得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由此出发设计要解决的问题。其次,问题的选择要具体考虑教学目标以及学习者的知识、技能水平和动机态度等因素,从而引起学生的深层次的思考。
②问题应靠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最近发展区出发,设计问题串,难度要适中,搭好脚手架,由浅入深帮助学生探究,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合作式探究的问题体现距离感,即问题和答案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从而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③问题应是学生感兴趣的,能够激发学生的动机。对学生最大的刺激就是引起他们对学科知识的兴趣,所以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设置的问题应新颖、有趣、贴近学生生活、与现代科技紧密相连。
④问题的设置要有一定的梯度。设置的问题应由易到难,让学生一步步深入,同时也要注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享受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愉悦。
⑤问题的设置具有生成性。课堂上生成的问题,有的是指向学习内容,也有的指向学习方法,教师应该以巨大的热情去分析这些问题,以敏锐的眼光去区别、归纳、综合这些问题,及时设计相应问题,把他们纳入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
(2)情境问题的设计
①从旧知的综合应用引入,设计问题情境。学生解题时,会不自觉地联想以前做过的类似题目,利用联想来创设问题情境,关键是找出问题相似的地方,利用知识的联系创设问题情境,应当培养学生联想、逆向思维的能力与习惯,以及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②从身边生活实例引入,设计问题情境。创设与现实生活有内在联系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真正地体会到“身边处处有学问”,从问题情境中去解决实际问题,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知识,而且也培养学生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③从研究者角度引入,设计问题情境。利用科学研究来创设发现问题的情境并进行学习,要设法把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角色让给学生,教师不要包办;同时要注意不要拘泥于前人经验,而是要根据教学目标有选择地加以利用。
④从新旧知识的差异引入,设计问题情境。当新旧知识联系比较紧密时,可以在复习旧知的过程中,为新知埋下伏笔,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在复习旧知中学习新知。
(3)探究问题的呈现
①问题的呈现方式。包括传统的口头提问和书面提问。这类问题要特别注意启发性,避免不假思索就可以回答的问题。教师应该注意设计关键性的问题,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避免学生过分紧张而影响对问题的反应。
②问题的呈现时机。提问的时机首先是预见性的,提问的时机应在学生似懂非懂、欲说难说之时,如当教学达到关键处时,当教学达到疑难处时,当教学达到提升处时,当教学达到矛盾处时,都是呈现问题的好时机。但是起决定作用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显示出来的实际状态,因此提出问题的最佳时机往往是生成性的。
③问题的呈现密度。与问题呈现的时机紧密联系的是问题呈现的密度。提问要切中要害,就必须少而精。很难想象一节课学生可以探究十几、二十几个问题,因此应该抓住关键性和本质性的问题。
此外,课堂上讨论的问题要整体、要集中,不要太零碎、太零散。教师要分清什么是主要问题,什么是次要问题,从而给学生清晰的层次感,使学生明确重点。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和时间,以便于他们集中精力,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主要成果见袁蓉老师的《浅谈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范广玲老师的《合作式探究的资源开发与教学情境的创设》、张加梅老师的《探究生物课堂上有效性问题的设置与产生》等文。
3、合作式探究的技能方法
(1)合作式探究技能的三分法。美国青年研究中心对必要的社交技能进行了总结,将其归纳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组成小组的技能,包括“向他人打招呼问候”、“自我介绍和介绍他人”等;第二类是小组活动基本技能,包括“表达感谢与应答感谢”、“注意听他人讲话”、“鼓励他人参与及对鼓励参与的应答”、“用幽默的方式帮助小组继续活动”等;第三类是交流思想的技能,包括“提建议及对建议的应答”、“询问原因和提供原因”、“有礼貌地表示不赞同及对不赞同的应答”、“说服他人”等。以上三类概括起来,社交技能在合作学习中就表现为:会表达、能倾听、懂交流。
(2)合作式探究技能的七分法。索米罗斯基把小组合作技能可以概括为七方面:情感与态度;寻求与提供信息;提议;支持与扩充;引导与阻止;异议;概括。
(3)合作式探究技能的十分法。第一,以问题或研究主题为基础进行独立思考和研究的能力。第二,提出问题的技能。第三,表达自己观点的技能。第四,合理听取并整理他人建议与观点的技能。第五,批判的能力。第六,归纳总结的技能。第七,与他人进行交流,协调小组成员之间关系的能力。第八,积极探究的技能。第九,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反思并完善自我观点,进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的技能。第十,合适的时机善于借助老师和同学的帮助的技能。
针对合作式探究技能,应注意三个方面:一是尽量想清楚了再动手去做,最好能制定一个计划,哪怕是粗略的。二是探究活动过程中分析调整的能力,如采取的方法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错在哪里,如何补救,正确的方法是什么等。三是保持探究的精神,即好奇心、怀疑精神(批判精神)和求证精神。
主要成果见华燕萍老师的《在合作探究学习中应该培养学生哪些合作探究技能》、李霞老师的《学生合作探究的技能》、张治才老师的《合作式探究学习之我见》等文。
4、合作式探究的课堂组织和调控
(1)合作式探究的课堂组织
①探究之前要引导。首先,教师先有计划地把学生引入教学的内容,如提问或出示材料;然后有步骤按计划地向学生提供诱发、引导性的线索,如已有的知识或相关的经验;最后则强调由学生自己归纳探究的整个步骤,以做到心中有数。
②探究之中要点拨。小组讨论中,由于学生个性的差异,那些腼腆、文静的学生面对新问题的刺激反应并不强烈,容易成为“看客”,没有真正参与讨论;有的小组遇到困难,解决不了,就浅尝辄止了;有的小组争论不休,不能形成统一意见。教师要深入到各讨论小组,及时了解探究的进程、遇到的困难,给予恰当的指导,避免学生盲目探究,也就避免了无谓地浪费时间,促进探究目标的达成。
③探究之后要总结。有时学生探究得很顺利,很快得到了结果,老师要加以赞赏,并对探究过程中所用的知识、方法、思路等进行总结,加深理解,并能够做到前后知识的联系;有时学生探究并不顺利,一堂课下来也没得到想要得到的结果,老师要加以鼓励,针对探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导,并提供合理有序的操作方法,并鼓励学生利用空余时间继续完成该活动,得到最终的结果。
(2)合作式探究的课堂调控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环境等因素的变化调节课堂中出现的“离轨”行为,使课堂教学保持在实现教学目标的正确方向上。
①练习的控制。控制练习的范围应限于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中,并考虑这些练习与该单元的关系;练习的难易应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过难或过易都不能激发学生兴趣。练习速度应考虑规定单位时间完成的练习量。
②教学反馈信息的控制。首先,教师要把握正确的教学反馈信息。其次,反馈信息必须是简洁的,应体现出科学性。再次,反馈要及时,只有及时才能强化学生正确的认识。
③教师的自我控制。教师在讲授的同时,必须充分利用自己的感官来捕捉学生反馈的信息,以随时修正讲授速度及方式。因此,课堂教学应要求教师板书科学、举例生动、表述精要、作图清晰,切忌随心所欲、海阔天空。
④纪律的控制。课堂纪律直接影响教师和学生两个系统对教学信息的输出、接收和反馈。因此,课堂纪律必须由师生共同努力来管理,无论从个人或集体意义上说,师生间的热情和融洽的关系是建立在良好纪律的基础上。
⑤合作式探究学习的时间控制。合作式探究学习的次数也不宜过多,次数太多,讨论的主题就会分散,每次讨论也只有蜻蜓点水、流于形式。教师深入指导和调控,使讨论有序进行。限制讨论和汇报时间。制定常规流程,使学生心中有数,按环节执行。各小组设立一名小组长,负责统筹管理组内的各种事务,可以临时安排分工,各司其职,各尽其能。
主要成果见陈召平老师的《合作学习的课堂调控策略》、庄瑶教师的《如何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华燕萍老师的《合作探究的时间控制》等文。
5、合作式探究的反馈评价
(1)评价方式多元化。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教师应该在合作式探究中实行多元评价方式。合作式探究学习要求教师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合作小组的编制应更多地关注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小组优化组合,给予后进生充分的展现自我的机会,提高他们展现自我的意识,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来,改掉懒于思考的弊病,成为智慧的使者。
(2)评价标准要因人而异。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要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如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是正常现象,但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同学,能举手发言就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区别对待,注重发展性评价。
(3)评价内容要多样化。除了学习上的良好表现,对于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正确的文化观等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从而提高课堂语言教学的思想性。
(4)合作探究更加应该注重过程性评价。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老师有目的的选择合适的科学探究问题,对应探究要素的各个环节中学生分担的任务和完成情况进行自评和互评。教师通过课堂观察对小组整体进行评价,对不足之处进行激励性的评价,便于小组进一步加强改进。
主要成果见华燕萍老师的《走出探究误区,提高探究实效》、许玲亚老师的《浅谈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及运用》等文。
第二部分:间接成果
1、不断更新了教学理念,转变了教师角色
提升学生合作式探究能力,使学生掌握科学思想方法,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合作式探究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定位是提高科学探究质量、达成科学探究学习目标的关键。
教师成为探究学习活动的开发者和营造者。探究是由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发的,是由内在动机驱动的。科学探究的要素很多,如提出科学问题,建立假设;搜集证据,提出理论或模型;交流与评价等。其中提出科学问题,建立假设,是探究学习最关键的要素。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教师努力创造一个宽松、愉快、和谐、民主的良好氛围,给予学生畅所欲言的安全的学习环境。
教师成为合作式探究学习的组织者和调控者。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预见到课堂教学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教师在转变教学观念、优化自身的教学行为的同时,还要十分重视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对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或不良行为进行调控,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教师成为合作式探究的参与者、引导者和追问者。学生再优秀,再主动,也是学生。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把握,对文本的解读都不可能是全面和深入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刻不忘自己是教学的主导,当学生发言出现错误或说得不到位时,就及时追问,因势利导,纠正错误,从而把学生引向深入,避免认识的肤浅和片面。
教师成为学生交流评价的指导者和全面发展的促进者。合作式探究学习完成后,教师应对学生合作式探究学习的情况进行反馈、评价。评价方式以激励为主,依据小组总体成绩决定奖励或表扬,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促使伙伴合作达标。
教师从个体指导者走向群体合作者。对合作式探究学习这一新的课堂模式,教师面临着指导学生合作探究的任务:如何指导学生选题,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如何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如何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如何对学生的探究进行评价等。多数教师很难独自一人很好地完成对学生问题的所有指导工作。这就要求教师从个体走向群体合作,联合起来对学生问题小组进行指导。
2、开展骨干教师培训,发挥引领带头作用
我校不断完善激励和考核机制,加大实施“名师”工程的力度,促使骨干教师引领教研向校本研修转化,把由“术”向“道”的递进作为工作必需。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省、市、区的评优课和教学新秀、教学能手的评比活动。目前我校有特级兼教授级高级教师1名、无锡市学科带头人4名、无锡市教学能手4名、无锡市教学新秀4名、惠山区学科带头人2名、惠山区教学能手6名、惠山区教学新秀56名。
附:2013、2015新评骨干教师
编号
|
姓名
|
性别
|
出生日期
|
参加工 作年月
|
专业技 术职务
|
执教年级学科
|
备注
|
1
|
林华
|
女
|
1979.9
|
2002.8
|
中学一级
|
高中语文
|
区教学新秀
|
2
|
夏奔
|
男
|
1980.9
|
2003.8
|
中学一级
|
高中语文
|
区教学新秀
|
3
|
王燕峰
|
女
|
1980.12
|
2003.8
|
中学一级
|
高中数学
|
区教学新秀
|
4
|
周志峰
|
男
|
1984.9
|
2007.8
|
中学二级
|
高中数学
|
区教学新秀
|
5
|
李伟
|
女
|
1984.8
|
2007.8
|
中学二级
|
高中外语
|
区教学新秀
|
6
|
缪丹
|
女
|
1984.7
|
2007.8
|
中学二级
|
高中生物
|
区教学新秀
|
7
|
韦晔绮
|
女
|
1982.5
|
2004.8
|
中学一级
|
高中政治
|
区教学新秀
|
8
|
阳平芬
|
女
|
1986.9
|
2008.8
|
中学二级
|
高中地理
|
区教学新秀
|
9
|
陈丽娜
|
女
|
1982.12
|
2008.8
|
中学二级
|
高中体育与健康
|
区教学新秀
|
10
|
孙雯
|
女
|
1983.7
|
2006.8
|
中学二级
|
初中语文
|
区教学新秀
|
11
|
顾益芳
|
女
|
1979.9
|
2002.8
|
中学一级
|
初中物理
|
区教学新秀
|
12
|
彭夷
|
男
|
1980.9
|
2003.8
|
中学一级
|
初中物理
|
区教学新秀
|
13
|
石晓霞
|
女
|
1980.11
|
2003.8
|
中学二级
|
初中化学
|
区教学新秀
|
14
|
李霞
|
女
|
1979.9
|
2002.8
|
中学一级
|
高中语文
|
市新秀
|
15 |
邓晓芳 |
女 |
1982.3 |
2004.7 |
中学一级 |
高中英语 |
市新秀 |
16 |
胡燮 |
男 |
1972.11 |
1994.8 |
中学高级 |
高中数学 |
市教学能手 |
17 |
陈登峰 |
男 |
1974.6 |
1993.8 |
中学高级 |
高中历史 |
市教学能手 |
18 |
张加梅 |
女 |
1981.9 |
2003.8 |
中学一级 |
高中生物 |
区教学能手 |
19 |
陆旌霞 |
女 |
1979.9 |
2002.8 |
中学一级 |
高中数学 |
区教学能手 |
20 |
胡熙妍 |
女 |
1980.6 |
2001.8 |
中学一级 |
计算机 |
区教学能手 |
21 |
欧伟民 |
男 |
1969.10 |
1989.8 |
中学高级 |
高中语文 |
区教学能手 | 3、大力培养青年教师,促进专业发展
学校着眼全局,大力培养青年教师,做好青年教师过“三关”的教学业务考核,落实并明确师徒结对。定期组织教学沙龙,定期组织“无锡市堰桥中学壹修杯青年教师技能大赛”,包括说课、教学设计、上课等环节。近五年有38人次青年教师在各级各类基本功大赛、优质课评比中获奖。
附:无锡市堰桥中学2011-2015教师基本功比赛获奖情况表
姓名
|
比赛项目
|
获奖等次
|
主办单位
|
时间
|
李 霞
|
惠山区高中语文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
|
二等奖
|
惠山区教育局教研室
|
2011.10
|
林 华
|
惠山区高中语文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
|
三等奖
|
惠山区教育局教研室
|
2011.10
|
陆旌霞
|
高中数学学科课程改革优质课
|
二等奖
|
惠山区教育局
|
2011.10
|
周志峰
|
高中数学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
|
二等奖
|
惠山区教育局
|
2011.10
|
郇 乐
|
高中数学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
|
三等奖
|
惠山区教育局
|
2011.10
|
袁 蓉
|
高中数学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
|
三等奖
|
惠山区教育局
|
2011.10
|
李 伟
|
惠山区教师基本功大赛中学组个人全能
|
二等奖
|
惠山区教育局
|
2011.09
|
胡熙妍
|
惠山区信息技术学科评优课
|
一等奖
|
惠山区教育局教研室
|
2011.10
|
林佳燕
|
惠山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质课会课
|
一等奖
|
惠山区教育局
|
2011.11
|
林佳燕
|
无锡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质课会课
|
一等奖
|
无锡市教育局
|
2011.12
|
唐铁军
|
无锡市中小学体育教师说课评比
|
二等奖
|
无锡市教育研究中心
|
2011.12
|
胡谢芳
|
高中数学青年教师优质课
|
二等奖
|
惠山区教育局教研室
|
2012.12
|
郭桂霞
|
高中数学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
|
三等奖
|
惠山区教育局
|
2012.12
|
余金荣
|
高中数学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
|
三等奖
|
惠山区教育局
|
2012.12
|
张加梅
|
惠山区生物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
|
二等奖
|
惠山区教育局
|
2012.12
|
缪 丹
|
惠山区生物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
|
三等奖
|
惠山区教育局
|
2012.12
|
胡熙妍
|
无锡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评优课
|
二等奖
|
无锡市教育研究中心
|
2012.09
|
陈丽娜
|
无锡市中小学体育教师说课评比
|
一等奖
|
无锡市教育研究中心
|
2013.01
|
刘丽亚
|
惠山区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
|
二等奖
|
惠山区教育局
|
2012.12
|
华若帆
|
无锡市第五届硬笔书法大赛教师组
|
一等奖
|
无锡市硬笔书法协会
|
2012.12
|
陈丽娜
|
无锡市中小学体育教师说课评比
|
一等奖
|
无锡市教育研究中心
|
2013.01
|
陈丽娜
|
无锡市十一运健身操大赛
|
一等奖
|
无锡市教育局
|
2013.11
|
吴杨
|
无锡市十一运健身操大赛
|
一等奖
|
无锡市教育局
|
2013.11
|
黄澎清
|
惠山区化学优质课评比
|
一等奖
|
惠山区教育局
|
2013.11
|
徐宪新
|
全国生命教育说课评优比赛
|
一等奖
|
北京师范大学
|
2013.12
|
李伟
|
惠山区英语优质课评比
|
一等奖
|
惠山区教育局
|
2013.12
|
解国柱
|
惠山区首届班主任基本功大赛
|
二等奖
|
惠山区教育局
|
2013.12
|
李伟
|
惠山区首届班主任基本功大赛
|
二等奖
|
惠山区教育局
|
2013.12
|
吴国文
|
惠山区首届班主任基本功大赛
|
二等奖
|
惠山区教育局
|
2013.12
|
高友娟
|
惠山区首届班主任基本功大赛
|
二等奖
|
惠山区教育局
|
2013.12
|
张治才
|
惠山区首届班主任基本功大赛
|
二等奖
|
惠山区教育局
|
2013.12
|
华若帆
|
惠山区中学青年教师硬笔书法
|
一等奖
|
惠山区教育局
|
2013.6
|
张治才
|
惠山区数学优质课评比
|
一等奖
|
惠山区教育局
|
2014.4
|
季敏艳
|
惠山区信息技术优质课评比
|
一等奖
|
惠山区教育局
|
2014.5
|
张治才
|
无锡市数学优质课评比
|
一等奖
|
无锡市教研中心
|
2014.6
|
季敏艳
|
无锡市信息技术优质课评比
|
一等奖
|
无锡市教研中心
|
2014.6
|
李 伟
|
无锡市第14届教师技能大赛
|
一等奖、五一创新奖
|
无锡市教育局、无锡市总工会
|
2015.10
|
陈丽娜
|
无锡市第14届教师技能大赛
|
一等奖
|
无锡市教育局、无锡市总工会
|
2015.10
| 4、注重课题辐射,拓展课题实践
根据《四星级高中评估标准及评价细则》的具体标准,学校组织了相关教研组设计和撰写课题研究方案,要求每一个教研组承担校级以上课题1项,80%的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每年每人有1篇以上论文(案例、设计、随笔等)公开发表或获奖。为了进一步整合研究力量,形成研究合力,总课题组大力宣传课题功能,引导研究生、教研组长等研究力量投入到总课题研究之中,拓展研究和实践范围,使教育研究在更广的领域中取得更多的成果。
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汇总目录(教研组课题)
序号
|
课题名称
|
主持人
|
课题
类别
|
研究方向与范围
|
1
|
高中语文读写迁移的行动研究
|
高静东
李 霞
|
市规划
|
基础教育6
|
2
|
以高中数学探究方案为载体提升学生自学和探究能力
|
胡 燮
李 静
|
市规划
|
基础教育6
|
3
|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高中政治综合探究题研究
|
谢 怡
韦晔绮
|
市规划
|
基础教育6
|
4
|
高中地理中合作式探究的学习策略研究
|
王 敏
陈召平
|
省规划
|
基础教育6
|
5
|
提高初中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
许群益
|
省规划
|
自选课题
|
6
|
基于交互模式下的初中英语教学
|
王 燕
|
省规划
|
基础教育6
|
7
|
初中学生操作能力与物理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
|
顾益芳
|
省规划
|
基础教育7
|
8
|
初中数学中主动参与式教学模式设计的研究
|
江燕明
|
省规划
|
基础教育6
|
9
|
普通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
|
周维新
|
省规划
|
基础教育6
|
10
|
初三学生化学实验中的学习行为研究
|
谢晓月
|
省规划
|
基础教育7
|
11
|
化学学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研究
|
石武贤
|
省规划
|
基础教育4
|
12
|
提升高中英语课文复述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
肖永芳
|
省规划
|
基础教育6
|
13
|
中学信息技术双语教学的实践研究
|
钱海燕
|
省规划
|
基础教育6
|
|
|
|
|
|
|
| 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申报课题汇总目录(研究生课题)
序号
|
课题名称
|
主持人
|
课题类别
|
研究方向与
范围
|
1
|
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理念的实践研究
|
陈召平
王 敏
|
青年教师专项
|
基础教育6
|
2
|
高中书法特色学校的美育研究
|
华若帆
|
青年教师专项
|
基础教育6
|
3
|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激励策略的应用研究
|
葛黎群
|
初中教育专项
|
自选课题
|
4
|
论普通高中历史学习中的作业讲评
|
周玉梅
朱水强
|
青年教师专项
|
基础教育6
|
5
|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策略与实践研究
|
沈 凌
|
初中教育专项
|
自选课题
|
6
|
《牛津高中英语》Project板块教学实施现状的研究
|
邓晓芳
|
青年教师专项
|
基础教育6
|
7
|
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研究
|
华燕萍
|
青年教师专项
|
基础教育6
|
8
|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单元作业设计的研究
|
胡熙妍
|
青年教师专项
|
基础教育6
|
四、课题反思及努力方向
1、课题实践范围较窄,有待于进一步拓展
从教研组来看,教学管理人员及教研组长的参与率较很高,但是教研组课题中只有4个课题与总课题相关,使得课题研究很难在组内得到深化;从研究生群体看,其课题研究方向基本与总课题无关,都在各自为战。为了进一步整合研究力量,形成研究合力,课题组应以行政介入的方式,大力宣传课题功能,引导研究生、教研组长等新生力量和骨干力量投入到总课题研究之中,拓展研究和实践范围,在更广的领域取得更多的成果。
2、课题阅读严重不足,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在研究伊始,要求课题组成员认真阅读吴刚教授主编的《从课程到学习》、宋运来主编的《什么是最有效的教学》、余文森主编的《有效教学十讲》、佐藤学编著的《静悄悄的革命》《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等经典书目。在研究过程中,也向课题研究员推荐相关读物,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进展不如人意,既有时间不足的原因,更有意愿不强的因素。下阶段课题组应积极配合区教育局的“五个一”工程,在全校范围内着力开展课题文献的阅读工作,开展读书竞赛,营造良好阅读氛围。
3、课题培训体系不整,有待于进一步优化
从教研组活动看,没有真正做到教研结合,往往以教学研究为主,很少涉及课题研究;从学校骨干讲座看,质量参差不齐,脱离研究主题,效果大打折扣;从外出培训看,有时有名无实,没有落实好和兄弟友好学校的后续合作和深度交流,浪费了教育资源。下阶段应该加强对教研组活动的管理,让教研组富含“研分”,真正实现向科研要效益。将真正具有丰富实践、丰厚理论、丰硕成果的教师请上讲台宣讲成果,启迪教师。要“化整为零”开展校级交流,选派优秀教师和管理人员蹲点友好学校,取得真经,造福学校。
4、课题研究成果品质不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从文章的成果档次看,发表于核心刊物的很少,获奖的较多,没有发表和获奖的更多;从文章的形式上看,大多以论文的形式出现,调查报告、教学案例、教学设计较少。下阶段我们将深入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推出优秀教学设计和经典教学案例,继续组织“案例群”的撰写,鼓励教师开展教学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开展行动研究,实现论文成果多样化。鼓励教师根据课题实践撰写原创作品,积极向杂志社投稿,不断提升成果质量。
附:成果目录
2011.9—2015.10教师相关论文发表情况
序号
|
学科
|
姓名
|
发表或获奖题目
|
时间
|
发表期刊
|
1
|
语文
|
田 香
|
高中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
2013.05
|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年13期
|
2
|
数学
|
华燕萍
|
课堂教学中怎样节约探究时间
|
2012.09
|
新校园学习2012.07
|
3
|
数学
|
杨志文
|
努力提高数学教学设计的水平
|
2013.11
|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2013.08
|
4
|
英语
|
华珂珂
|
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策略
|
2011.11
|
《考试周刊》2011年64期
|
5
|
英语
|
李 雁
|
对高中英语语法情境教学法的一些思考
|
2012.12
|
课程教育研究2012.10月中
|
6
|
英语
|
吴国文
|
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开展合作式探究学习的研究
|
2012.12
|
《英语周报-高中教师版》2012年19期(总762期)
|
7
|
英语
|
李 雁
|
翻转课堂教学法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实践研究
|
2013.11
|
《考试周刊》2013年64期
|
8
|
物理
|
周维新
|
物理探究方案中学习目标初探
|
2011.09
|
读写算2011-8(总49期)
|
9
|
物理
|
沈建清
|
在卫星飞行的典型习题中拓展知识
|
2013.04
|
《中学物理》2013年第4期
|
10
|
物理
|
范广玲
|
高中物理教学中合作探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2013.8
|
《考试周刊》第64期
|
11
|
化学
|
顾丽洁
|
创设教学情境,提升有效学习
|
2013.7
|
《考试与评价》2013年第5期
|
12
|
生物
|
顾明伟
|
例谈探究实验中提出问题之有效性界定
|
2013.11
|
《学周刊》2013年10月(上旬)
|
13
|
政治
|
韦晔绮
|
浅谈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的网络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
|
2011.09
|
《读写算》2011-8(总49期)
|
14
|
政治
|
徐福亮
|
把握三大要素 实施有效教学
|
2011.12
|
《新课程》2011年11期
|
15
|
政治
|
徐福亮
|
高中政治“合作式探究学习”的情境创设和问题分析策略
|
2013.09
|
学子2013年8期
|
16
|
历史
|
高友娟
|
如何巧设教学情境
|
2013.09
|
新疆教育2013年7期
|
17
|
地理
|
阳平芬
|
刍议探究性学习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
2013.6
|
新疆教育2013年第6期
|
18
|
地理
|
王敏
|
精心预设及时生成 追寻有效地理课堂
|
2013.11
|
《学周刊》2013.12(上旬)
|
19
|
数学
|
李静
|
巧借学生错误,实施有效探究
|
2014.10
|
《新课堂》2014.1
|
20
|
生物
|
缪丹
|
让合作学习小组在生物课堂中流光溢彩
|
2014.06
|
《华夏教师》2014.06
|
21
|
数学
|
何金红
|
高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设置的思考
|
2014.12
|
中学教学参考2014.12中旬刊
|
22
|
历史
|
沈亮
|
高中历史情境导入创设的实践与思量
|
2014.12
|
江苏教师2014年17期(总78期)
|
23
|
数学
|
余金荣
|
一道高考试题的探源及其应用
|
2015.10
|
福建中学数学2015年9期
|
24
|
英语
|
肖永芳
|
基于课本,模仿写作,培养思维
|
2015.4
|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5.02
|
25
|
政治
|
韦晔绮
|
参与式的情境 生本化的课堂
|
2015.6
|
华夏教师2015.5
|
26
|
政治
|
徐晔
|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
2015.4
|
校长2015.1-2
|
27
|
历史
|
朱水强
|
科学性,历史课堂教学永恒的魂
|
2015.6
|
华夏教师2015.4
|
28
|
地理
|
阳平芬
|
高中地理课堂导入策略
|
2015.4
|
创新时代2015.4
|
2011.9—2015.10教师相关论文获奖情况
序号
|
学科
|
姓名
|
发表或获奖题目
|
时间
|
获奖等次
|
1
|
数学
|
胡谢芳
|
高中数学探究教学的几点思考
|
2011.12
|
无锡市教研中心二等奖
|
2
|
数学
|
李 静
|
也谈数学课堂教学中思维情景的创设
|
2012.09
|
江苏省教育学会一等奖
|
3
|
英语
|
吴雅新
|
引领学生“探究性学习”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
2011.09
|
无锡市教育学会论文大赛二等奖
|
4
|
英语
|
李 雁
|
对高中英语语法情境教学法的一些思考
|
2011.11
|
无锡市教研中心三等奖
|
5
|
英语
|
朱彩霞
|
创设情境,提高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有效性
|
2011.11
|
江苏省陶研会三等奖
|
6
|
物理
|
龚 庆
|
对科学探究的点滴思考
|
2012.09
|
江苏省教育学会三等奖
|
7
|
化学
|
陈 美
|
教学案例:这样的教学有效吗?
|
2012.09
|
江苏省教育学会二等奖
|
8
|
政治
|
徐福亮
|
高中政治探究式教学“整合性”的思考
|
2012.02
|
江苏省中小学师陶杯教育科研论文大赛三等奖
|
9
|
政治
|
徐福亮
|
《基于合作式探究的有效课堂学习的行动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
2012.09
|
江苏省教育学会一等奖
|
10
|
历史
|
高友娟
|
浅谈历史课堂如何巧设教学情境
|
2011.11
|
江苏省陶研会一等奖
|
11
|
地理
|
王 敏
|
合作探究学习模式下的地理课堂中的预设与生成
|
2012.09
|
江苏省教育学会三等奖
|
12
|
物理
|
范广玲
|
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
2013.12
|
无锡市规划办一等奖
|
13
|
英语
|
费伟
|
浅谈情境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
2013.12
|
无锡市规划办三等奖
|
14
|
数学
|
高雪芳
|
回归数学本质的“探究性数学学习”模式
|
2013.12
|
2013年江苏省师陶杯大赛二等奖
|
15
|
数学
|
胡谢芳
|
如何进行高中数学探究性教学
|
2013.12
|
无锡市教科院三等奖
|
16
|
生物
|
缪丹
|
让小组合作学习在生物课堂中流光溢彩
|
2013.12
|
2013年江苏省师陶杯大赛三等奖
|
17
|
物理
|
彭 夷
|
基于分析多版本教材探究方案的探究实验设计——以“音调影响因素演示器”为例
|
2013.12
|
江苏省三等奖
|
18
|
历史
|
沈亮
|
高中历史材料教学创设的实践和思量
|
2013.12
|
江苏省师陶杯大赛三等奖
|
19
|
政治
|
韦晔绮
|
例谈高中思想政治课开发应用新闻资源的作用
|
2013.12
|
无锡市规划办二等奖
|
20
|
生物
|
张加梅
|
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
2013.12
|
无锡市教科院二等奖
|
21
|
生物
|
张加梅
|
高中生物“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实验改进
|
2013.12
|
无锡市教科院三等奖
|
22
|
物理
|
范广玲
|
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
2014.12
|
江苏省2014年师陶杯论文大赛二等奖
|
23
|
物理
|
范广玲
|
运用问题探究式教学,实现高中物理课堂的有效教学
|
2014.12
|
省第六届“行知杯”论文大赛二等奖
|
24
|
化学
|
陈美
|
《利用合作学习,提高复习实效》
|
2014.12
|
省教育学会化学专委会三等奖
|
25
|
数学
|
张治才
|
高三数学复习课中实施小型探究的策略
|
2014.12
|
省第六届“行知杯”论文大赛二等奖
|
26
|
生物
|
缪丹
|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情境导入例谈
|
2014.12
|
省第六届“行知杯”论文大赛三等奖
|
27
|
政治
|
韦晔绮
|
链入新闻资源 添彩政治课堂
|
2014.12
|
江苏省2014年师陶杯论文大赛三等奖
|
28
|
政治
|
徐晔
|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
2014.12
|
江苏省2014年师陶杯论文大赛二等奖
|
29
|
生物
|
缪丹
|
巧设提问,成就精彩课堂
|
2014.12
|
无锡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三等奖
|
30
|
政治
|
韦晔绮
|
引新闻活水设情境,入境晓理升情感
|
2014.12
|
无锡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二等奖
|
31
|
数学
|
沈建春
|
信息技术在机械制图课程中的运用
|
2014.12
|
无锡市教科院一等奖
|
(执笔:徐福亮)
2015.10
|
文章录入:蔡永军 责任编辑:蔡永军 |
|
上一个文章: 物理教研组活动对外开放日后记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