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中心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
您现在的位置: 无锡市堰桥中学 > 教育科研 > 校本教研 > 正文 今天是:
   最新热门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无锡市堰桥中学2011年度论文报告交…
堰桥中学2011年度先进教科研组及个…
无锡市堰桥中学2011年暑期教师论文…
运用集体力量,发挥班级管理中的“森林效应”           ★★★
运用集体力量,发挥班级管理中的“森林效应”
作者:徐宪新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1-16 8:33:55

运用集体力量,发挥班级管理中的“森林效应”

 

无锡市堰桥中学  徐宪新

 

 [摘要]  班集体既是学生生活、学习、道德成长的地方,也是教师教书育人和健全发展学生人格的舞台。而良好班集体的构建,离不开集体的力量,光靠教师或学生个体很难奏效。本文通过从两方面来运用集体力量,浅谈在班集体经营中发挥“森林效应”。

[关键词] 集体力量;班级管理;森林效应

 

一棵树如果孤零零地生长于荒郊,即使成活也长得有些低矮甚至畸型;如果生长于森林中,则枝枝争抢水露,棵棵竞取阳光,以致参天耸立,郁郁葱葱。管理专家们将这种现象称之为森林效应森林效应给了我们一个很深刻的启示:个人的成长是在集体中通过人与人交往、与人竞争中成长的。集体的要求、活动、舆论、评价和成长素质等都对个人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

在班级管理中,我们会发现,班上总有一些后进生,老师们对他(她)倾注了大量精力,做了大量苦口婆心的教育工作,有时候却收效甚微。而且,令一些老师头疼的是,班上一名学生违纪了,刚刚处理教育过,过了一段时间,班上又有同学犯了类似的错误。要改变在班级管理中老师们这种疲于奔命式的低效教育,不妨尝试运用集体的力量,它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集体为教育对象,通过集体教育个人”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这样说。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善于抓住有利的教育时机,充分利用集体的力量,引起被教育者思想上的共鸣,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在实践中,笔者感觉到,可以从两方面把握:

一、借助集体,教育个别。就是在教育个别同学时,摈弃光靠教师或班主任的“单打独斗”,而是把被教育者放到集体大环境,借助集体的力量,教育个别同学。也就是把“孤树”放到“大森林”,用“大森林”的环境来影响“孤树”,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笔者班的小毛同学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流,在平时显得不合群,个性较为孤僻。特别尴尬的是班上组织外出社会实践活动时,笔者要求同学们自由分组,可是小毛同学到最后是“光杆司令”。笔者看得出,小毛同学为此也很苦恼,笔者在适当的时机也有意无意的提醒她,但看来效果很不明显。在一次班会课上,笔者将全班学生分成四个自然组,每组10人左右,每个学生根据需要做糖弹。在5分钟时间内,对班内同学尽可能多地赞美,把赞美之词写在纸上,做成糖弹,然后把糖弹抛给想要赞美的人,直到把手中的糖弹全部送完之后,才能打开自己收到的糖弹。活动结束后的晚上,笔者看到小毛同学找笔者问作业情况,问完后没有离开的意思,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在笔者的鼓励下,她羞涩的告诉笔者,在白天的课上很意外的收到了13张鼓励她的小纸条。在反思本上,小毛同学写到:“以前我总认为自己是这个班可有可无的人,我的感受,谁也不会在乎。总而言之,平凡的(我)似乎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不少。我承认,我有点自卑,因为相貌没有人家漂亮,因为成绩没有人家优异。不过我知道,这些都不重要,今天第一次感受到这个集体的温暖,让我明白在这个集体内我不是一个“外人”,至少还有这么多同学在默默关心着我,让我感受到了这个春天的浓浓暖意……”。经过这件事后,笔者能明显感觉到小毛同学和同学关系日益融洽,能看到她和座位附近的同学一起交谈什么了。这件事也给笔者很大启发。说实话,以前为了小毛与同学交往的事,本人也是费了一番心思,甚至为了调解她和同桌的关系,笔者还分别找她们两人谈话,效果只能说是有一点的。看的出来,笔者采取的教育措施其实没有真正促动小毛的心灵。这次,笔者举班级集体之力,客观上起到了笔者单一教育很难奏效的效果。反思其原因,其实笔者只是借助了集体的力量,发挥了“森林效应”。

二、提醒个体,教育集体。就是在处理解决个别同学问题时,要注意着眼于整个集体,起到提醒个别同学,也教育整个集体的效果。既然树木在森林中能长得郁郁葱葱,明显好于孤立的环境,看来环境对个体树木生长起到的作用不容小觑。同样,在我们师生共同经营的班集体中,其环境(舆论)对同学个体的身心发展,作用也是巨大的。我们教育工作者就要善于利用典型事例,在教育同学个体的同时,也注意教育整个班级同学,从而优化班集体建设,提升班级整体素质。那是去年的一次放学后,刚准备下班回家的笔者接到了班上外语老师的电话,她在电话里用听似平静的声音向笔者反映了件刚发生在班上的不愉快事情。原来在下午的英语辅导课上,老师让同学们读书,准备接下来的默写。在巡视中,老师忽然发现坐在后排的小A同学在低头画什么东西,等到老师快步走过去,小A同学迅速将纸收起,不老师的再三要求,死活不肯将纸拿出来,一度僵持后,老师改变了策略,要求小A到教师办公室谈心。结果效果并不好,当下课铃声响起,小A自顾自地离开了,甚至朝想叫住他的老师一句:铃声就是命令,我去食堂了。在电话里笔者听得出来,英语老师还是很在意这件事的,她平时工作很认真,甚至有些孩子一时不能接受她的严要求。听完英语老师的陈述,笔者下楼正好遇到这位同学,看着这位同学有点躲闪的目光,笔者只是跟他打了个招呼,没有多说什么。因为笔者觉得,刚才也只是听了老师一方面的陈述,生怕立即处理时自己性子急,说错话处理不当。于是第二天笔者就把这个问题交给全班同学,笔者故意向全班同学传达一个好消息,说有班主任老师说她们班的自习纪律越来越像我们6班了,变得很是自觉安静。笔者话锋一转,昨天的英语辅导课上却发生了不愉快的一幕,请各位同学发表意见和看法。很快同学们的反思本收上来了,很多同学都批评了那位同学。但也有相当多的学生认为英语老师一定要看同学的东西,是侵犯了同学的隐私,也不对。对于这一点,说实话事先笔者倒没有在意。怎样才能提醒个别,教育大家呢?当时正好新闻里一直在播报美国复活节期间的枪击案,笔者就以此为切入点,从美国人持枪“合法但不合情”引入,组织学生召开了“合情与合法——兼谈隐私问题”的主题班会。很多同学都讨论了生活中侵犯他们隐私的问题,比如很多家长偷听他们的电话、私拆他们的信件、甚至偷看他们的日记等等。看到同学们群情激奋,笔者就抛出河南段惠民老师所举的一个例子:老师所在学校在三月八日前夕和当地一家公司联合,组织学生给母亲写封信。细心的老师在检查学生信封时,无意中看到一位学生写给母亲的信中充满了悲观厌世情绪,老师通过窥看学生信件,了解了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及时与家长联系,有针对性的疏导学生,避免了悲剧的发生。很多学生在班会课后都谈到,合情与合法,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不能片面地依据书面的概念,很多同学对外语老师表示了理解,那位同学也主动地老师道歉。后来,笔者明显感觉到同学们对外语老师越来越认可了。就这样,笔者在帮助教育小A同学时,也提醒教育了班级中其他同学。在教育实践中,笔者感到现在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享受到了来自父母长辈太多的关爱,结果他(她)们在生活中或多或少表现出自我为中心的一面,不善于站在他(她)人角度考虑问题。通过上述典型事例,笔者也想告诉学生要学会换个角度考虑问题,多一点对自己行为的审视,多一点对自己内心的反省。 “一个少年,只有当他学会了不仅仔细地研究周围世界,而且仔细地研究自己本身的时候;只有当他不仅努力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而且努力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的时候;只有当他的精神力量用来使自己变得更加好、更完善的时候,他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苏霍姆林斯基如是说,『2』这也应该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育人的方向。在教育个体时兼顾提高集体,激发集体成员的反思和自我教育,也应该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育人的途径之一。

运用集体的力量,发挥集体的森林效应来教育管理学生,让他们在互动的集体中产生交互作用,互相监督、共同影响,促使学生个体自主地适应集体。同时,通过学生个体思想道德素养的提高与发展,带动整个集体的提高与发展,促进学生在集体中实现自我教育的作用,从而为学生适应社会的人际关系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学生走向社会开拓一片广阔的天地。

 

 

备注:

1』转引自《企业管理》 2010322《什么是森林效应》

2』引自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46月第2 P338

 

文章录入:michaelxu    责任编辑:michaelxu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无锡市堰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