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中心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
您现在的位置: 无锡市堰桥中学 > 教育科研 > 校本教研 > 正文 今天是:
   最新热门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弘扬红十字精神 推进学校道德建设
分组探究学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政治课探究式教学中的切点选择
对英语任务型课堂教学的点滴体会
考前学生心理问题及疏导方法初探
浅谈农村学校“双特学生”的教育
关于高三数学复习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开发后进生心理潜能, 提高语文教学…
关爱学生 心育在先
作业的功能体现在哪里?
[18luck娱乐城 ]引领学生走进“四大名著”         ★★★
引领学生走进“四大名著”
作者:王武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2-28 19:14:46

让童年的时光在书海中浸润墨香,让如歌的岁月在阅读中滋养精神,知识改变了命运,读书改变了未来。作为学生,随时都会发现自己正漂浮在书的海洋上,四面八方都有书页在沙沙作响,用一个可供选择的方案发展自己的趣味,构造自己的罗盘,扬起人生的风帆。阅读名著,对于学生一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有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书籍中把握作品的主题,领悟人物的精神品质,读后使自己的思想行为受到熏陶,学会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有人说,名著引不起学生的兴趣,茫茫书海,巍巍书山,学生往往难以入手。相比较而言,四大名著或拥有气势恢弘的战斗场面,或有错综复杂的故事情节,或有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加上不同的背景,不同的主题,学生不易找到切入口,从而产生一种畏难心理,如何消除学生的这种情绪,从陌生走向熟悉,从无从下手走向主动阅读,激发阅读欲望,提高阅读效率,统一中求个性,稳定中求变化,教师应倡导个性阅读,重视情感体验,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循序渐进,以学生最喜欢、最欣赏为标准,及时“掌舵”和“导航”,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读书观,引导学生阅读经典作品,帮助学生走进名著,进而分析名著,理解名著,真正领悟其意义和价值。因此,教师可从多个角度指导学生走进名著天地。
    
    人物绰(雅)号
    “红楼梦”中的人名,如贾雨村(假语村),甄士隐(真事隐),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原应叹息)等字,趣味多多,使人读了,便添一份怀想。《三国》中的许褚,身材高大,腰围粗壮,力大曾倒拽两头牛,任劳任怨,打仗时不顾危险光膀子上阵,在军中有“虎痴”之誉。古龙说过:“一个人的名字也许并不说明什么,而人物的绰号则多少有些意思”,三国中的“卧龙”(诸葛亮),和“凤雏”(庞统),可见是人中之杰,给人得一而安天下的期待。绰号却是一种文化,是江湖文化绿林好汉的身份代码,有着很深的社会、人生和`精神的烙印,他是我们民族的特殊的民族心理和审美情趣,是一种民间文化的积淀。江湖豪杰的绰号,都是身份、特长、品格、生理与标记。但真正集绰号古今之大成,含金量最高的非《水浒》莫属,这些绰号富有神韵,江湖上一听绰号,马上想到起其人物,“智多星”的计谋,“及时雨”对人的扶危解困,一见此人如大旱遇甘霖,“鼓上蚤”的身轻如烟,在鼓上弹跳如簧,而人物前符号加入式更让人印象清晰:① 武器加入式,大刀关胜,金枪手徐宁。②动物加入式, 豹子头林冲,双头蛇解珍。③古代英雄加入式,小李广花荣,赛仁贵郭盛。④地名加入式,菜园子张青。⑤神怪符号加入式,母夜叉孙二娘 活阎罗阮小七等。小说中人物的姓名要么是有一定内涵,要么给人一种外在的感觉,抓住这些特征,运用分析法、归类式、列举式让学生走入其中,对学生而言,无论是个体形式,还是小组形式,一旦进入竞赛或作为语文学科阶段式的课外作业,学生自然兴致高昂,投入的时间精力便会增加,若在班中形成一种风气和习惯后,会给人一种感觉,如果那位同学不入流,在同学中恐有一种自卑感,为丰富自己的知识,学生必定会自觉投入其中。
    
    歌曲赏析
    《西游记》:“你挑着担,我骑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又出发,……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在男高音高亢的旋律中,让人明白取经之路的艰辛。不同人物行路的方式清晰地体现。朝霞与四季的时间变幻,坎坷与艰苦的不断。无论怎样,让人明白路是自己走出来的,整个歌词给人一种鼓舞。
    《红楼梦》“一个是阆园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若说有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春流到冬尽夏流到秋。”从凄婉的曲调中,让人感觉这是一个悲剧式的故事,主人公因何相遇也点出其背景,一块女娲补天之玉,一棵昆仑山的仙草,给学生一种神秘感,而为何女主人公绵绵不断之泪,更易引起学生的探究。
    《水浒》“大河向东流,天上的星星参北斗,说走咱就走,你有我有全都有,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洲啊!”这是一种带着男子汉野性的歌声,并非唱出而是“吼”出来的,这正好切合了书中人物的特点,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一群野性的好汉。“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更能人联想到这种性格和书中出现的多个故事,同时又让学生进一步思索,为何要风风火火闯九洲,结果怎样。
    《三国演义》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白发樵夫江上渚……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作为三国演义的篇头词,加上浑厚的歌声,似乎让人看到了发生在长江流域的无数战争,又让人明白了这是一群英雄参与的战争,那水那山那太阳还在, 叱咤一时的英雄却都已成为历史了,留下的只有给人的回味、思考。
     经典的影视,必留下经典的曲调,四大名著的主题歌,更是家喻户晓,广为传唱,抓住不同类型不同曲调,通过分析歌词的意义内涵,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名著,更带着探究意识自觉地进入其中。
    
    武器对应
    小说中人物的兵器,是所持人的一个招牌,见之如同见本人。在四大名著“西游记”中,许多故事家喻户晓,如孙悟空的金箍棒,猪八戒的九齿耙最为有名,大众中熟悉程度较高,而其他几篇则较陌生,其关键在于学生对这些小说缺少了解,甚至一无所知,通过列出一些主要人物,让学生用跳读法寻找有关人物的武器,自然会让学生增长知识。如:《三国》中刘备的双股锏,关羽的青龙偃月刀,张飞的丈八点钢矛,会使学生产生一种阅读兴趣,进而列出更多的次要人物,让学生找寻,从而达到粗读的目的,这个过程,虽然只是让学生找到几个或几十个点,然在自觉与不自觉中学生的阅览之网越撒越广,无形中达到了概括感知全书内容的目的,而一旦有了初涉小说的经历。从浅层次的粗略阅读向深层次的专题阅读便会水到渠成。
    
    故事介绍
    相对于整部庞大繁杂的小说来说,要了解或掌握其中一个典型故事,比了解全书要容易得多,一个简单的故事,只要熟悉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即行,如:《西游记》中的“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水浒》中“武松打虎”、“拳打镇关西”,《三国》中的“赤壁之战”、“空城计”、“草船借箭”等。当然在简单了解的基础上,如要详细复述,那还得掌握故事中的多种描写手法,如渲染气氛的景物描写,刻画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手法,了解到的故事会更加丰富,在此基础上,班级人员人人参与或开故事会,或每花一定时间轮流讲述,逐日逐周积累,进而达到化整为散,变散为整的目的,而且有了熟知的情节,也为整部小说的阅读打开了一个缺口,由于故事不按一定顺序,跳跃式进行讲述,势必会令学生产生思考,为何会产生这事?这事以后怎样了?为达到目的,不得不先行去阅读以一解心头之疑,如此,阅读整部作品即象开垦荒地一样,不断从已垦之地向周围陌生之处延伸,进而达到由无数小板块形成一个大板块,达到了解整部作品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写写读书笔记,评评人物得失,学生便走入了更高一层的阅读。
    
    人物找寻
    一部纷繁复杂的文学巨著,几百个人物的聚集、情节的曲折绵长自不必说,要理清什么故事,什么场合出现什么人物,极易混淆不清,更会令学生产生一种烦躁与恐惧心理,失去阅读的兴趣,化繁为简,抽丝剥茧,不失是一种好的阅读法。如:诸葛亮:一副对联,两次出师,三顾茅庐,四-----,五丈原殒,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八阵卦图。初涉文学巨著的学生,选择专读“一个人”之法比较可行,即抓住有关人物的内容阅读,其他内容跳过,使内容上紧缩,时间上省略。阅读小说中的专人,会牵涉到人物所处的背景、人物绰号、姓字,对联、诗词,而相关事件是阅读重点,其中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更是重中之重。通过这种单一式人物相关内容的梳理,除积累一系列事件名称外,作者运用哪些描写手法刻画人物,人物的性格特点如何,读者对人物的情感态度都能在阅读过程中一一体会或表现出来。运用此法,类推阅读,通过对几个人物的梳理,在不断交织与相互补充中感知整部作品,产生褒贬之感,增长知识的同时,感受人物对自己的影响,明白是非对错,更好地指导自己的行为,为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打下基础。
    
    诗词探索
    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应选择不同的读物,初中生不应再停留在小学生短小薄读物的基础上,而应向长而厚的文学巨著发起冲击,以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提升自己的阅读层次。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选择相应的指导方法,对于一些文学功底较好的学生不妨为他们定位高一些,直接让其进入名著的诗词天地,这是一种带有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引导法。诗词具有较强的凝炼性,字面意义较易理解而深层含义却需化时间探究,其中人物的性格、事情的背景、作者的评价、反映的主题、写作手法等或多或少地渗在其中,而这会使一般学生望而却步,但对文学水平较高的学生却是一种经得起的挑战,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学生的欣赏语言的能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如《红楼梦》中有关“金陵十二钗”中诗词既隐含人的名字,又点出了其人生命运的概况,更有语文知识中“谐音”等手法的运用,(举二、三个),又如《三国》中篇头词(见前),隐含着物是人非,世事沧桑,“英雄受时代”局限等特点。再举“西游记”一例。阅读与探究诗词可寻题外之意,言外之音,追朔根源。
    
    除以上介绍的几种外,还可采用读书笔记比赛,采用层层推荐的方法,对优秀作品进行传阅和奖励;也可用心得交流和手抄报比赛,激发阅读兴趣。总之,课外阅读四大名著是语文学习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从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来看,课外阅读名著是不分场合、不计时间,相对自觉的一种阅读方式,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由于学生课外阅读的动机各异,水平不一,方法多样,特别是对传统的四大名著的阅读更是差异极大。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除有赖于教师的指导这一外因外,更有赖于学生内因的调动,这一内因即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引发阅读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阅读的内部动机,也是形成学习习惯的重要前提。兴趣可激发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指导阅读方法,是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关键,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搭建平台,要寓方法于实践。
文章录入:michaelxu    责任编辑:michaelxu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无锡市堰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