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读写迁移的行动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
|
作者:无锡市堰…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11-20 15:31:47 |
《高中语文读写迁移的行动研究》课题原名为《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关系》,于2011年7月提交无锡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2011年12月30日被确定为无锡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课题批准号为D/ D/2011/039),主持人高静东、李霞。2012年6月18日,举办开题论证报告会,之后更名为《高中语文读写迁移的行动研究》。五年的时间里,我课题组教师主要立足于日常教学实践,以务实求真的精神对课题展开研究,课题研究达到了预期目标,取得了丰富的成果,直接成果主要表现为16篇研究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
一、课题内涵及研究定位
(一)问题提出
1、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深刻反思。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与写作教学的基本理念已逐步为多数学校和教师所理解、所接受,已经有研究者和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的行动策略方面作比较深入地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阅读教学只关注解题能力的培养,作文教学不规范,实效性差等等。这些现象及问题需要认真反思并逐步加以解决,这就为本课题的研究留有一定的空间。
2、改变学生阅读量小、写作为难这一现状的需要。由于多年的应试教育,学生普遍认为语文分数差距不大,对语文不够重视,因而阅读量小,写作兴趣不大,选材老套、感情虚假、思想肤浅是学生作文的通病。我校学生基础薄弱,在阅读和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尤为明显。研究本课题,希望通过一些探索,改变现状。
3、整合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提高我校高中语文教师素养的必要。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双翼,但有些教师将两者分离,阅读教学只注重方法的点拨,写作教学偏重于技巧的导引,看不到两者的内在联系和彼此之间的“互惠互利”。语文教师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并解决自己面对的实际问题,进而锻炼出一支科研型的语文教师队伍。
(二)内涵理解
迁移:指的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
读写迁移:是运用在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进行的写作创造活动这一过程,也包括写作对阅读的促进作用。
行动研究:是指有计划有步骤的对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由教师或研究人员共同合作边研究边行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三)目标内容和方法
1、研究目标
(1)探索多样化个性化的读写迁移行动策略,提高我校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写作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发展,进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2)通过读写迁移的行动研究,凝聚并带动一批科研型的教师,在教育科研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提高教师素质。
2、研究内容与重点
(1)高中语文读写迁移的联系点的研究。
(2)高中语文读写迁移的途径的研究。
(3)高中语文读写迁移的课型研究。
(4)影响高中语文读写迁移有效性的因素的研究。
其中,研究重点是:(1)高中语文读写迁移的课型研究。(2)影响高中语文读写迁移有效性的因素的研究。
3、研究方法
调查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二、课题实施及基本收获
(一)实施措施
1、完善实施方案,建立健全研究制度
2012年6月份课题开题论证之后,我们及时召开了课题组会议,就课题开题时专家的意见进行了研讨。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从课题名称的具体化、课题内容的完善、实施方案的可操作性等方面进行了热烈讨论,最后修改成文。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我们又逐步调整形成了较为科学的研究方案,并严格按照方案实施研究。
自申报课题之日起,我们就确立了课题研究的分工与职责,实行责任制管理,明确课题组各成员的职责和分管的任务,各司其职,使课题组能自觉、健康、稳步地运转。同时,在研究启动之时,我们就依据市教研室以及我校的课题研究管理制度,制订了本课题组的研究管理制度,并以文件的形式颁布应用,为现在和今后的课题研究提供了制度保障。
2、依托教研活动及培训,学习最新理论及研究成果
理论是实践的航标,作为主研教师,要搞好教学科研,就必须提高自己的素质,因此进行理论学习是我课题组坚持执行的工作重点之一。我们督促教师在熟练掌握学科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阅读各种理论书籍,提升教师理论素养。在教研活动时,就大家的阅读感悟展开专题研讨,并将适合我校学情的有关理论付诸实践。此外,我组教师能够不断学习,积极参加国家、省、市、区各级各类培训,提高自身科研能力。
3、立足行动研究,注重课堂实践
自进入实施阶段以来,我课题组教师按计划全面开展研究工作。重点运用行动研究这一研究方法,凭借一线教师的有利条件,立足课堂,大胆探索,不断反思,有计划有步骤的对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边研究边行动,以求最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我们主要以公开课的契机,展开读写迁移的课堂研究。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认真听课、评课;开课教师精心准备,课后认真反思总结。总之,我课题组以课堂为实验基地,希望通过教学上的探索实践以及学习交流,找到阅读与写作最为和谐的交汇点,从而更好地开展有效教学,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4、专家引领,促进专业成长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还“走出去,请进来”,在有着丰厚经验的专家们的指引,我们的课题才能在教学研究的道路上扎扎实实地走下去。到外校听专家讲座,观摩专家示范课,请本区内有关专家到我校进行课堂教学的指导,这些活动都开阔了我组研究教师的眼界,让大家在研究的道路上不断成长。
5、优化校本课程,关注学生阅读现状
阅读是读写迁移的源头,是迁移的关键一环。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我们在校本课程的开设中积极展开探索:最初只开设青春“悦“读,后来又将阅读层级化——在高一年级开设“文学阅读”,在高二年级开设“文学鉴赏”。后来,又扩大阅读的视野,2015年开设影视欣赏。
6、活动引领,提高学生的读写热情。
在教学处的领导下,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激发学生的读写兴趣。以我校每年的“读书月”活动为契机,开展电子小报评比、读书心得比赛、读书笔记评比等活动,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利用校本课程《青春阅读》,推荐相关阅读书目,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激发了阅读学习的动力,进一步增强自主阅读的意识;开展市级作文竞赛选拔赛、创新作文大赛等活动,巩固读写迁移的研究成果;鼓励学生向校报《雁之声》、校刊《雁行》积极投稿,让学生感受文字变成铅字的喜悦。
(二)基本收获
直接成果 通过实验研究,取得了诸多成果,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1、读→写、写→读——读写迁移的课堂教学模式
(1)读-悟-仿-创
立足苏教版必修、选修教材的课堂教学,我们探索出了符合我校学生实际的新教材教授过程中读写迁移的基本模式:整体读文、了解大意→找准重点、体悟研究→进行写作、读写迁移→课外拓展、提升创新。具体来说,第一环节是引导学生透过文字去整体理解文章所表达的内容,对事物获得感受,让文字所表现的事物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形象,让书本的语言化为学生头脑里的内部语言,再引导学生把自己对语文的了解、对事物的认识、感受,把头脑中鲜明的形象说出来,让内部语言化为外部语言。第二环节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内容的,总结文章的写作特点,感受语言魅力,学习写作知识。第三步,以写作为手段,在作文随笔的实践中运用阅读时学到的知识技巧,训练作文能力,同时使读的效果得到巩固。第四步,紧扣读写迁移的联结点,拓展到课外的阅读和表述中,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学习运用,在运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加深理解,使学生这两种能力都得到发展。其中,桂丹榆老师的录象课就是最典型的课型示例。
(2)写-读-悟-改
立足作文教学,我们还摸索出了先写再读然后再改的有效作文教学之路:审题立意,写作练笔→阅读素材,感悟文意→修改习作,提升等第。在该种写作模式下,阅读的实用性更明确、具体。我们通常会先对学生第一次习作中暴露的主要问题加以诊断,然后针对性地找一些阅读素材给学生,带领学生对阅读素材进行分析,让他们找到自己可以模仿借鉴的东西,再对自己的习作进行第二次甚至第三次的加工。这个流程让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写作过程,针对性强,实效性也更好。学生在习作练习的“量”上可能不多,但是“质”却较以前好很多,起码学生能做到“一篇一得”。夏奔老师的《高三作文教学的三点做法》就是这种写作模式的一个影子。
2、内容、结构、语言、写作技巧——读写迁移的联系点
根据研究成果,我们总结出高中语文读写迁移的联系点有内容、结构、语言、写作技巧等四个方面。①内容的迁移。语文课本是学生接触最多的阅读材料,教材所选的文章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文本涉及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名人逸事、凡人琐事等方面,学生可以学以致用,“就地取材”,课本中的很多内容都可成为学生作文的素材。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引领学生利用好语文教材资源,便能开发出无尽的写作潜能。②结构的迁移。在平时阅读中,教师有意识地通过引导学生体悟名家名篇的谋篇布局、素材的取舍、详略的安排、首尾的呼应等,并指导学生在写作习作中注重行文思路和结构,学生习作水平自然也能跟上一个台阶。③语言的迁移。“好书不厌百回读”,学生平时读到的文章,要么语言精练,要么意蕴优美,要么内涵深刻,学生在阅读中潜移默化地模仿所读到的文字,通过一步步地模仿,最终内化为自己的独特的语言风格。④写作技巧的迁移。教师指导学生读且思,在阅读之后,思考作者修辞的运用、叙事风格的选择、表现技巧的使用,通过对作品的多维解读,层析出作品的精髓,进而将这些内化为自己的写作储备,提升写作的表现力。这方面的研究收获多数老师都有体会,比如欧伟民老师的论文《〈史记﹒李将军列传〉的写作启示》、杨静老师的论文《就地取材,巧向文言作品借“源泉”》、 钱琼老师的论文《阅读,写作的源泉》、夏奔老师的论文 《平凡中见深刻——〈可以预约的雪〉之启示》、陆彦辰老师的论文《妙手点睛化素材》、尹甜甜老师的论文《浅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实现以读促写》中都有提及。
3、仿写、改写、续写、重写——读写迁移能力培养的途径
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读写结合,从读学写,以写促读。教学中选择简单易学的片段,引导学生进行仿写、改写、续写,重写,可以逐步提升学生读写迁移的能力。
在高一的新授课中,进行写作活动设计,进行仿写训练。尤其在一些文质兼美的散文学习中,引导学生体会作家的谋篇布局、材料取舍、过渡呼应以及语言运用等写作技巧,仿照名家的写作,学生也能有自己的感悟,从而写出属于自己的好文章;在高二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设计对某一首诗词进行改写——用散文化的语言重现古诗的内容和意境,既能再现诗词的意境,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又能使写作水平得到了提高;在高三的专题阅读复习中,抓住一两个重要作家进行重点解读,经过多方面阅读的积淀,学生能够将对人物的认识上升到人生感悟的层面,将书读活,进而写出情真意切又富有真知灼见的文字。在高三的语言运用专题复习中,通过习题训练,更能提升学生仿写、改写、续写的能力。此外,学习了一篇新课文,换个人称、换个角度,重新写写,感悟到的可能又是“另一番天地”。这样的迁移途径许多老师都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运用,田香老师的论文《名句体会读写迁移,段落练习深化认知》中就介绍了自己利用文言名句进行写作练习的做法,徐才魁、李霞老师的论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讲解策略优化》中也有将诗歌进行改写的教学策略,尹甜甜老师的论文《高中生写作:从模仿到创新》更是详细研究了从模仿到创新的过程。
4、教师、学生——影响读写迁移有效性的因素
(1)教师——读写迁移的主导
在读写迁移实施过程中,教师其实是居于主导地位的。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各种场合,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生的语文意识和学习语文的兴趣,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将所读之文迁移到所作之文中。一方面,在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创设情境进行恰当的引导与训练。要充分尊重学生学习发展的规律,按照学生学习的需要,使学生产生读写的冲动,唤起他们的读写热情,强化他们的内在动机,在动机中产生兴趣。另一方面,在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性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鼓励学生利用课本或其他阅读材料积累写作素材,自主探究写作技法,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手来写, 把自己最先的感知、最深的感受用文字表达出来。
此外,教师自身的业务素养也非常重要。一名语文教师,只有自己能对文本进行深入的、多方位的解读,才能在课堂上更好地引领学生感受文字的美妙;语文教师阅读书籍多,涉猎广泛,他的教室里才会有更多热爱阅读的孩子;一个语文教师热爱文字、勤于动笔,他的班级里怎么会少了“粉丝”、没了“写手”?
总之,要想更好地实现读写迁移,教师在有形、无形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2)学生——读写迁移的主体
实现读写迁移的有效化,需要学生自主自觉地以读带写。在文字阅读中,将隐藏在文字中的情感体验与自己所拥有的情感世界与思想空间进行多角度的对话,进一步开发自己的思想情感领域,从而提高自身思维的敏感度,形成思想的立体结构,从而提升作文的内力。实现读写迁移的有效化,也需要学生以写带读。学生写作时,为了将情感体验转化为意蕴深长的文字,需要找更多的阅读材料作为参考,写作完成后,也要寻找相关的阅读材料来比较斟酌自己文章的优劣。所以学生的写作实践会带动其自身的阅读素养,而阅读素养的提升最终会通过引发的写作冲动与提升的写作能力表现出来。但是,现实教学中,学生低效阅读、畏惧写作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读写迁移的有效性。学生阅读心态不正,阅读过程中缺乏思考,对“写”能起到的促进作用就很小;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写作的意义,将平日练笔直接与高考挂钩,让读写迁移最终变得“低级无趣”。纠正学生的认识误区,引导学生在阅读、写作中找到乐趣,是读写迁移过程中的关键一环。
这些制约因素在研究实践中逐渐显现,相关论述见夏奔老师的论文《如何深层解读文本》、李霞老师的论文《阅读——读写迁移的关键》。
附录1:2011—2015年课题组成员发表论文目录
序号
|
姓名
|
相关论文标题
|
发表情况
|
1
|
田 香
|
《论网络时代下的语文阅读教学》
|
《考试周刊》2011年第69期
|
2
|
夏 奔
|
《平凡中见深刻——〈可以预约的雪〉之启示》
|
《语文报(高中版)》2011年第15期
|
3
|
夏 奔
|
《如何深层解读文本》
|
《新语文学习》2012年第78期
|
4
|
夏 奔
|
《高三作文教学的三点做法》
|
《课程教育研究》2012.月中
|
5
|
徐才魁
李 霞
|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讲解策略优化》
|
《考试指南报》第283期2012.11
|
6
|
夏 奔
|
《“铁板铜琶”苏轼词》
|
《语文报》2013年第19期
|
7
|
欧伟民
|
《〈史记﹒李将军列传〉的写作启示》
|
《考试指南报》第82期2013.11.4
|
8
|
钱逸旦
|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架起读与写的桥梁》
|
《语数外学习》2013、12
|
9
|
李 霞
|
《阅读——读写迁移的关键》
|
《语数外学习》2013、12
|
10
|
钱 琼
|
《体验式阅读在教学中的运用》
|
《考试周刊》2013年67期
|
11
|
田 香
|
《名句体会读写迁移,段落练习深化认知》
|
《考试周刊》2013年68期
|
12
|
夏奔
|
《立意新颖,选材典型,意义深远——记叙文技巧谈片》
|
《考试周刊》2013年75期
|
13
|
尹甜甜
|
《高中生写作:从模仿到创新》
|
《华夏教师》总第036期2014、12
|
14
|
尹甜甜
|
《浅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实现以读促写》
|
《华人时刊﹒中外校长》总第68期2015、4
|
15
|
陆彦辰
|
《妙手点睛化素材》
|
《华夏教师》2015、1
|
16
|
陆彦辰
|
《构建语言优质课的途径》
|
《教师博览》2014、12
|
|
杨 静
|
就地取材,巧向文言作品借“源泉”
|
|
附录2:2011—2015年课题组成员获奖论文目录
序号
|
姓名
|
相关论文标题
|
获奖情况及时间
|
1
|
田 香
|
《网络时代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初探》
|
2011年江苏省第三届“行知杯”征文贰等奖(2011、9)
|
2
|
钱琼
|
《阅读,写作的源泉》
|
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一等奖(2011、7)
|
3
|
夏 奔
|
《例谈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深层解读》
|
第18届中华圣陶杯中青年教师论文大赛二等奖(2011、5)
|
4
|
钱逸旦
|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架起读与写的桥梁》
|
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一等奖(2011、7)
|
5
|
林华
|
《利用教材资源,开发写作能力》
|
无锡市中学语文教学论文评比二等奖(2014、11)
|
6
|
钱 琼
|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实施的原则》
|
无锡市中学语文教学论文评比三等奖(2014、11)
|
7
|
陆彦辰
|
《妙手点睛化素材》
|
无锡市教育科研论文评比二等奖(2011、11)
|
附录3:2011—2015教师相关教学设计获奖情况
序号
|
姓名
|
相关教学设计的标题
|
时间
|
获奖情况
|
1
|
钱 琼
|
《聆听鸟啼,感悟生命》
|
2011、7
|
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二等奖
|
2
|
钱 琼
|
《梦游天姥吟留别》
|
2012.3
|
惠山区教学设计二等奖
|
3
|
钱 琼
|
《画龙亦需点睛——新材料作文如何扣题》
|
2013
|
惠山区教学设计一等奖
|
3
|
陆彦辰
|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
2011、8
|
惠山区教学设计三等奖
|
|
陆彦辰
|
《言之有“文”,让作文的语言亮起来》
|
2013
|
惠山区教学设计二等奖
|
4
|
夏 奔
|
《音乐中的古典诗词》
|
2011、7
|
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一等奖
|
5
|
夏 奔
|
《老人与海》
|
2012.9
|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专业委员会一等奖
|
6
|
夏 奔
|
《睿智观点源于敏锐思维》
|
2012
|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专业委员会一等奖
|
7
|
夏 奔
|
《直面苦难》
|
2013
|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专业委员会一等奖
|
8
|
李 霞
|
《梦游天姥吟留别》
|
2012.3
|
惠山区教学设计一等奖
|
9
|
征巧云
|
《记念刘和珍君》
|
2012.9
|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专业委员会一等奖
|
10
|
征巧云
|
《听听那冷雨》
|
2013
|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专业委员会一等奖
|
11
|
征巧云
|
《山居秋暝》
|
2013
|
惠山区教学设计二等奖
|
12
|
陆彦辰
|
《静观思察,细节摩人》
|
2013、10
|
惠山区教学设计二等奖
|
附录4:2011—2015教师指导获奖情况
序号
|
姓名
|
获奖情况
|
时间
|
1
|
征巧云
|
无锡市第十届“湖滨杯”中学生作文竞赛指导教师二等奖
|
2011、10
|
2
|
征巧云
|
第七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复赛指导教师三等奖
|
2012、6
|
3
|
李霞
|
第七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复赛指导教师三等奖
|
2012、6
|
4
|
徐才魁
|
第七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复赛指导教师三等奖
|
2012、6
|
5
|
征巧云
|
“我的航天﹒我的梦”征文大赛优秀奖辅导教师
|
2013、12
|
6
|
林华
|
“我的航天﹒我的梦”征文大赛三等奖辅导教师
|
2013、12
|
7
|
陆彦辰
|
“我的航天﹒我的梦”征文大赛二等奖、三等奖辅导教师
|
2013、12
|
8
|
邓艳霞
|
“我的航天﹒我的梦”征文大赛一等奖辅导教师
|
2013、12
|
9
|
欧伟民
|
第八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江苏赛区决赛指导教师三等奖
|
2013、5
|
10
|
徐才魁
|
第八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江苏赛区决赛指导教师三等奖
|
2013、5
|
11
|
杨静
|
第八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江苏赛区决赛指导教师三等奖
|
2013、5
|
12
|
陆彦辰
|
第八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江苏赛区决赛指导教师三等奖
|
2013、5
|
13
|
林华
|
第八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江苏赛区决赛指导教师三等奖
|
2013、5
|
14
|
叶建华
|
第九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江苏赛区决赛指导教师三等奖
|
2014
|
15
|
尹甜甜
|
第九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江苏赛区决赛指导教师三等奖
|
2014
|
间接成果 1、教师在科研实践中成长
课题组教师课堂教学观念更新。许多教师转变了阅读与写作教学收效甚微的传统观念,渐渐树立起了“读写结合”的教学指导思想,能把教材作为例子,注重引导学生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相互促进,坚持“读写迁移”成为教师的教学习惯。
课题组教师科研意识增强。课题实验不仅提高了教师运用教材的能力,边教边研,还促使部分教师更加明确了教育科研与教育改革、教育质量的关系,树立起科研兴教的观念,增强了教师的校本教研的意识,提高了广大教师的科研能力。在前期的研究中,共有11位老师创作了相关论文,其中有16篇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刊物,1篇论文获奖,11篇教学设计获得区级以上奖励。
通过科研实践,教师不断成长,更多的教师跻身于骨干教师行列。2013年,李霞老师于晋升为无锡市教学新秀,林华、夏奔老师晋升为无锡市惠山区教学新秀;2015年,欧伟民老师晋升为无锡市惠山区教学能手。与此同时,在各级各类比赛中,教师们也开始有所斩获,李霞老师2011年获得去教师基本功大赛二等奖,杨静老师2014年获得区评优课二等奖。
2、学生读写素养逐步提高
读写迁移的研究有效地开发了教材,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了写作思路,使学生养成了读中写或读后写的语文学习习惯。
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通过对四个班级[高一(4、7)班,高三(1、3)班]实验前后的读写水平纵向对比,以及实验班与非实验班的横向对比,发现“读写迁移”的课堂教学改变了学生长期以来不会读写的现状,培养了学生语文读写的主动性、创造性,提高了语文读写教学效率。
学生的读写水平得到了充分地展现,学生独立阅读、写作的能力有所提高,读写能力优异的学生自信心增强,能在更大的舞台展现自己的才能。各级各类的作文比赛中,我校学生也接连获得不错的名词,特别是2013年许朝晖老师指导的高二(6)班杨露获得了第八届全国中小学创新作文大赛江苏赛区决赛一等奖(整个江苏赛区决赛一等奖共10名)极大地鼓舞了我校师生的士气。更多学生热衷于文学创作,积极向校报《雁之声》、文学社期刊《雁行》投稿。
附录5:2011—2015学生作文竞赛获奖情况
序号
|
姓名
|
获奖情况
|
时间
|
1
|
缪欣煜
|
无锡市第十届“湖滨杯”中学生作文竞赛二等奖
|
2011、10
|
2
|
孟俊杰
|
第七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复赛三等奖
|
2012、6
|
3
|
何庆林
|
第七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复赛三等奖
|
2012、6
|
4
|
王梦丽
|
第七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复赛三等奖
|
2012、6
|
5
|
李敏煜
|
第七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复赛三等奖
|
2012、6
|
6
|
蔡雯洁
|
第七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复赛三等奖
|
2012、6
|
7
|
杨露
|
第七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复赛一等奖
|
2012、6
|
8
|
杨露
|
第八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江苏赛区决赛一等奖
|
2013、5
|
9
|
钱铭铭
|
无锡市惠山区2013年高中学生作文竞赛二等奖
|
2013、11
|
10
|
糜雪
|
无锡市惠山区2013年高中学生作文竞赛三等奖
|
2013、11
|
10
|
钱铭铭
|
无锡市2013年中学生作文竞赛三等奖
|
2013、11
|
11
|
吴雨杭
|
第八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江苏赛区决赛三等奖
|
2013、5
|
12
|
蔡雯洁
|
第八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江苏赛区决赛三等奖
|
2013、5
|
13
|
尤敏慧
|
第八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江苏赛区决赛三等奖
|
2013、5
|
14
|
缪欣煜
|
第八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江苏赛区决赛三等奖
|
2013、5
|
15
|
蒋依婷
|
第八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江苏赛区决赛三等奖
|
2013、5
|
16
|
钱航
|
第八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江苏赛区决赛三等奖
|
2013、5
|
17
|
刘楷
|
第八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江苏赛区决赛三等奖
|
2013、5
|
18
|
邵丽芬
|
第八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江苏赛区决赛三等奖
|
2013、5
|
19
|
符依婧
|
惠山区青少年消费文化体察征文贰等奖
|
2014、12
|
20
|
钱航
|
第九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江苏赛区决赛三等奖
|
2014
|
21
|
朱旦红
|
“我的航天﹒我的梦”征文大赛优秀奖
|
2013、12
|
22
|
徐俊烨
|
“我的航天﹒我的梦”征文大赛优秀奖
|
2013、12
|
23
|
谈佳怡
|
“我的航天﹒我的梦”征文大赛三等奖
|
2013、12
|
24
|
张家欣
|
“我的航天﹒我的梦”征文大赛三等奖
|
2013、12
|
25
|
刘楷
|
“我的航天﹒我的梦”征文大赛二等奖
|
2013、12
|
26
|
刘雪玲
|
“我的航天﹒我的梦”征文大赛一等奖
|
2013、12
| 3、教研组团队实力增强
在课题研究这五年里,我教研组多数老师积极参与,边研究边学习边成长,特别是一大批青年老师成长迅速,团队的凝聚力、实力不断增强,2013、2014两个年度连续被评为学校“先进教科研组”。
三、课题研究的反思及方向
课题研究虽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在研究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也值得我们反思和改进:
(一)本课题虽致力于“读”到“写”的拓展,致力于“创新”,但从研究的方向与所取得的成果来看,未走出前人研究的窠臼,仍在寻找读写联结点上下功夫,在迁移训练的方法上打转,在原文的写作方法上机械的模仿。下一阶段将重心移到学生思维的拓展训练上,不同年级确立不同的训练点,并要求通过一篇或数篇课本的学习、迁移训练,能得出一般的规律来,从“读”中找出“写”的带普遍性的规律。研无止境,路依旧长。
(二)由于学生的语文基础与学习能力客观差异,无论在哪一个班级总存在着相应的且数量不在少数的“学困生”。“ 读写迁移”是一个练习范围相对扩大的训练。而“学困生”在以往较为单一的阅读或作文教学中都存在学习困难,在这相对综合的读写结合训练中其学习困难可想而知。相反,学优生通过读的铺垫,写的延伸和写的反哺作用,其读写能力都有更大的进步。班级内的优差生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拉大。如何抓好“学困生”的辅导与转化是下一阶段的重点研究工作,尝试运用“分层教学”的策略,降低对“学困生”的要求,给予更多的关照和表现的机会,让每个层面的学生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三)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身边的阅读媒介也在发生着重大变革。视频阅读、电子阅读就在我们师生身边。在新的形式下,如何定义阅读与写作?我们的阅读与写作该走向何方?这些问题值得继续探索。
(执笔:李霞)
2015.11.
|
文章录入:蔡永军 责任编辑:蔡永军 |
|
上一个文章: 堰桥高中语文组举行公开课研讨活动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