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中心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
您现在的位置: 无锡市堰桥中学 > 教育科研 > 课题研究 > 正文 今天是:
   最新热门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堰中“十一•五”规划课题中期…
《以增强耐挫力为突破口,优化普通…
关于举办07年度无锡大市政治学科论…
关于“2007年无锡市中小学信息技术…
第九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获…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关于组织我区高中教师参加省普通高…
关于征集和评选2006年优秀素质教育…
千锤百炼,完善方案
关于组织申报“十一五”现代教育技…
以课例研究为载体,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以课例研究为载体,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时薛亚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3-5 7:55:09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上述课程目标落实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层面的表述中作为落实国家音乐课程标准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教师应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把握好音乐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更好地感悟与体验音乐文化,增强音乐学习的有效性,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这是新课改下课堂教学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建构主义思想对音乐学科教学的启示是:有效的教学应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让学生从中进行学习;教学应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应始终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和合作者;有效的教学应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学习材料、时间以及空间上的保障,旨在使学习者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如学生是否能用自己的话去解释、表达所学的音乐知识;有效的教学必须关注学习者对自己以及他人学习的反思,注重学生对该学科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如:能否用已学的音乐基本要素去分析、比较、鉴赏其他音乐作品中的相关现象,能否用所学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迁移到音乐创编的实际问题中去,这正是我们课堂教学所必需的。因此,教师能否进行有效的教学,学生是否实现了有效的音乐学习,正是我们音乐教学所期望的。  

(二)研究意义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课的教学过程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过程领域都应该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并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音乐教学强调通过实践活动,注重学生的参与体验,让学生在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体验,从而引导学生表现自我,展示个性,尽情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而,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使教师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校内外教学资源,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特点来设计教学方案,为学生创造学习的环境,引导学生创新与实践,促进学生的发展。  

音乐教师不仅是音乐知识技能的传授者,更是学生音乐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是音乐教学的研究者、设计者。音乐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学生为本,就必须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关注学生的发展:即要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科学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形成。开展课例研究,可以促进教师努力研究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体现学生主体,高效实现目标。教师在合作的课例研究中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反思,共同的合作与研究,诊断课堂教学的问题,改进和调整课堂教学的方法,与学生共同成长。  

二、研究内容及预期目标  

(一)课题界定  

课例研究:以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的有关内容为研究内容,以发生在课堂教学情境中的教学活动作为研究对象,把有代表性的音乐教学素材,作为课题小组研究、探讨、实践、分析、反思、提高的研究材料,由一组教师共同开展研究,通过制订计划、实施教学、检验效果和改进提高的一系列工作,形成合理的、艺术的、创新的教学范例,为同行的研究、学习提供借鉴,成为中小学音乐教学课程改值得借鉴的有价值的研究资料。  

课堂教学有效性:根据 盛群力 教授的有效教学理论所阐述的有效教学的“教学有价值、教学有效果、教学有效率、教学有魅力”的四条标准,结合音乐学科教学的具体特点,本课题所探讨的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从教学目标的操作性、教材内容的审美性、教学环节的层次性、教学手段的便利性、教学方法的趣味性、教学技巧的艺术性、教学效果的有效性、教学评价的合理性等方面入手展开教学活动,使学生通过音乐学习,在音乐认知、音乐技能、音乐审美和情感上获得协调发展和提高,有效达成音乐课程的三维目标要求。  

(二)研究内容  

本课题从教学目标、教材分析、教材处理、教学环节、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技巧、教学效果、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研究,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操作性,选择有效策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深入探讨和研究以下几个问题:  

1.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什么?  

2.有效音乐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是什么?  

3.如何实现有效的音乐课堂教学?  

4.课例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是什么?  

(三)预期目标  

1.本课题以音乐课程标准为研究宗旨,以音乐课程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坐标,借鉴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以行动研究为研究方法,以课例研究为研究主体,以音乐课堂教学策略为研究内容,以合作小组为研究手段,以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为主要研究途径,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研究目标。  

2.探讨总结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形成以课例研究为载体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案例、论文集等研究成果。  

研究步骤  

在研究过程中,抓住研究的两项关键问题:课例研究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讨,课题组进行分工与合作,明确职责,采用“全员实践,明确主题,学科组交流、研究”的“研究过程阶段性”形式,分两个阶段进行实施,从而完成课题研究任务。  

四、研究成果及其分析  

(一)探索教学有效性的实现路径  

1.课例研究方法  

过程:“确定课例内容——制定课前计划——实施课堂教学——课后评价反思——修订教学方案——再次实施教学——再次评价反思——共享研究结果——总结理论成果” 。  

内容:确定贯穿研课始终的长远目标后,选择确立具体的内容目标。  

计划:教师通过钻研教材定拟定草稿,然后把最初的方案提交到课题组进行集体讨论。通过反馈,对草案进行再度修改,然后准备实施。  

教学实施:教师讲授这节课,学科组教师参与到课堂中进行观察。  

课后反思:授课教师发表自己对这节课的实施情况及存在问题,学科组教师提出观点和建议,共同讨论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带有批评性的意见。  

修订教学方案:根据课堂教学的反馈和课后其他教师的评价及教师本人的反思,调整目标定位和教学方法,对某些内容进行修订。  

再次实施教学:在修订的课准备好之后,再由教师在平行班级上这节课,邀请其他教师来听课和观察。  

再次评价反思:学科组教师参与讨论,邀请其他专家参加进行指导和评价。在此基础上,教师思考更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比如,“对于教和学来说,我可以从这节课及其实施中学到什么。”  

总结理论成果:分析提炼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总结全面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指标。  

2课题研究环节  

第一环节: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查找资料钻研教材——进行教学设计——一次上课、二次上课(可以邀请小组成员或其他同行听课和评价)——进行反思修改——三次上课等——记录每次上课的情景——研究理论反思教学——撰写出有价值的案例。  

第二环节:个人汇报自己的教学案例、同行补充——互相学习、研究和探讨,指出存在问题和精彩设计片断——大家充分讨论,确定设计比较优秀、教学效果比较明显的案例。  

第三环节:由执教者整理教学案例及反思并初步定稿。  

(二)提出教学有效性的基本策略  

在研究操作中,我们发现,“加强目标定位、抓住学科特征、精选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注重评价反馈” 等五大策略,可以有效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  

1.从音乐教学目标的层面构建目标脉络,提高教学目标的适切性  

1)构建每册教材的学期目标  

我们根据音乐课程标准,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维目标的要求来总体把握;按照音乐学科教育的逻辑,制订的教学目标力求体现本学科的特色,体现对学生素质培养的学科功能。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学目标充分体现针对性、适切性和层次性。我们通过螺旋循环上升的目标网络,使每学期音乐学科的知识点、技能点、情感点得到充分体现,并落实在平时的教学中。  

2)根据学期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课时目标  

针对本学科不同的课型,制订较具体而有所侧重的教学目标;克服教学目标过于大、空、虚等现象,注意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  

3)根据课时目标制定符合实际的环节目标  

在教学设计中安排能达成课时目标的环节,是落实教学目标的关键。如何在教学环节里细分教学目标,分配在不同的教学过程中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任务。  

2.从学科的层面把握音乐学科特征,加强学科教学的音乐性。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和合作者,必须把握好音乐学科特征——听觉至上。必须充分认识到:音乐这门独特的语言,文字无法阐述清楚,只有听觉上的理解和体验,才是真正的认识。所以,音乐学科教学的主要特征是通过对学生听觉能力的培养,如听赏的兴趣、听赏的体验等达到对学生内在品质的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  

3.从音乐学习内容的层面选择教学材料,体现音乐学科的人文性。  

音乐作品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和接受能力认真选择,做到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由有情节到无情节,可以让学生欣赏带有表现性的歌曲和生动有趣的有故事情节的器乐曲;也可以让学生欣赏音乐形象鲜明的器乐曲;还可以让学生听一些难度大的合唱曲等等。不仅可以欣赏经典的、传统的乐曲,也可选用时下深受大家喜爱的熟悉的作品。合理的选材,可以使音乐教学更适合学生音乐心理的发展,由愉悦式聆听逐步过渡到理解式聆听,最后慢慢达到评价式聆听。  

总之,我们力求在课堂中选择艺术美感强的音乐材料,强化音乐学科的人文内涵,选择艺术表现力丰富的音乐材料,选择音响效果好的音乐材料,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音乐材料,拓展课堂教学内容,提升课堂教学的内涵,体现音乐学科的人文性。  

4.从音乐教学过程的层面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科教学的审美性。  

1)教学形式能直指音乐教学的要素。  

2)教学形式能使学生获得丰富的音乐体验。  

3)教学形式能动静交替促进学生听觉的转化。  

5.从音乐教学评价的层面指导课堂,注重课堂反馈的实效性。  

就课堂教学而言,评价总是和教学活动紧密结合,和教学的每一环节紧密相关。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的过程性评价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手段。其目的不仅仅是为了鼓励而鼓励,而在于及时得到反馈信息,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策略,改善课堂教学改进工作。  

(三)形成教学有效性的判断依据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否能实现有效的音乐学习,有多少学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有效的音乐学习,不仅取决于教师的教,也决定于学生的学,因此,教师教的评价标准和学生学的评价标准是判断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依据。  

1.教师教学有效性的标准  

1)教学有准备。包括音乐教学的设计、音乐教案的编制、教学课件制作、音乐技能操作准备和音乐教具与学具准备,围绕音乐教学内容进行。  

2)目标求合理。目标能使每个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是合理的、科学的、有价值的命题,能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维目标的内在统一。  

3)内容能精选。教师能合理对教材进行加工、处理,整合、形成自己对教材的独特理解。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关注学生的音乐情感,对教材的处理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  

4)过程分层次。教师的教学过程中的各个教学环节能井然有序,活动节奏合理,能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灵活调整既定的教学安排,注重挖掘教学过程中的闪光点  

5)方法讲效率。教师要选择恰当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兴趣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其音乐审美能力。灵活使用方法,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充分发挥。  

6)教学有风格。教师的音乐教学基本功扎实,包括教学过程中的歌唱技能、乐器演奏技能、识读乐谱的技能等达到一定的水平,具备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教学组织能力。教态亲切自然、举止幽默大方,教学规范富有艺术感染力。  

7)评价有效果。教师的评价语言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抓住评价的时机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喜欢音乐,通过评价调控课堂气氛,使音乐教学活动达到预期的结果。  

2.学生学习有效性的标准  

1)愉快的情绪状态。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有强烈的求知欲;感受到音乐学习过程的愉悦,音乐情感得到抒发,并不断增强学习音乐的愿望。   

2)积极的参与状态。大部分学生能积极参与音乐学习活动,乐意参与知识技能的学习和训练,自然地、主动地融入在音乐的欣赏、感受、体验当中,享受音乐的美的熏陶。   

3)和谐的交往状态。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与同学友好地合作、交流,达到生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之间的互动。使音乐的课堂教学建立在民主的、平等的、和谐的氛围之中。   

4)活跃的思维状态。艺术的源泉在于想象,想象的灵感在于活跃的思维状态。学生能否积极思考,开启自己的艺术思维,探索音响的神奇魅力,发挥自己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判断学生音乐学习有效性的根本。  

5)理想的生成状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了应学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技巧,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对未来的音乐学习是否充满了信心。  

(四)获得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价值  

1.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  

1)养成了学生的音乐学习习惯  

有准备的教学,教师的有效课堂调控,要求学生 关注 老师,关注课堂内容,使课堂教学氛围显得格外安静。如在歌唱教学中,通过教师的指挥,让学生注意歌唱的起始、休止和结束,使学生的思想高度集中,步调格外统一,在师生默契配合的过程中,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由此形成。  

2)提高学生的音乐注意能力  

学生的注意力直指音乐本身,对音乐的注意能力会不断增强,由此产生的音乐期待也将更主动而强烈。我们在教学中,通过体态律动培养学生的内心听觉,将运动和声音的感觉“内化”,使学生注意和记忆运动和声音感觉,补充和完善已有的感觉,通过内心听觉让学生迅速感知、记忆音乐音响,产生音乐共鸣。从而使学生的音乐注意力和记忆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  

3)增强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多方位的音乐活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尤其是通过教师的指挥、开放的的教材观、体态律动等途径,强调学生的参与——身体的、心灵的,将再现音乐所必需的要素“融化”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学生对音响节奏和身体节奏的通感,达到能用学生的官能直接反映情感。促进了学生对音乐语言的认识,提高了学生对音乐表现要素的理解。通过体态律动调动学生全身心地投入音乐活动,促使他们充分感受和热爱音乐,体验音乐、体验情感。  

4)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我们通过有意识、有计划地不断提供给学生合适的多层次的音乐作品,让和谐、丰满的声音经常不断地回响在学生的耳畔,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带着兴趣参加音乐活动。如唱歌、跳舞、演奏简单的音乐并唤起他们的学习演奏乐器的愿望,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创造力并能发展它。通过画画表达自己的想象,用图画将音乐的结构和元素表现出来。用身体律动、用语言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发展了学生音乐感觉和体验能力,提高了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5)提升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  

我们通过建立音乐资料库,选择美的音乐材料,选择音响效果好,表现力丰富的音乐,培养学生拥有一双善于聆听音乐的耳朵,给他们提供一个长期的、具有美感的音乐环境。让学生有目的地聆听;使学生时刻置身于音乐的环境中。使学生对优秀的音乐有越来越多的积累。通过开放的教材观,拓展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增强了学生的音乐文化内涵。达到了培养具有丰富体验、感情细腻、品德高尚、具有高度人文精神和人文涵养的人的目的。  

2.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探究式课例合作研究是一种研究性的预设,是一次次不断加以改进的过程,合作组成员一次次否定或修改教学计划,一次次研究课堂教学元素、一次次调整教学手段或方式,可以促进教师研究自己,分享别人成长的经验,积累反思素材,在实践中自觉调整教与学的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能。因为我们的研究:  

一是重实践:课例研究注重教学实践与研究,课例研究的过程是一次次“研课”的过程。“研课”经历了一个“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过程,一次“研课”过程往往需要一个月的时间,然后通过再一次的教学实践来验证改进是否正确有效,在此基础上,开展经验总结工作,共享结果。教师在此过程中经历了艰苦的磨课过程,包括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方式的转变、评价方式的转变等都在螺旋上升中不断得以提高。  

二是重发展:这种方式不只关注教学本身,重要的是教师在研究中更加关注自己的发展,而且也只有自己的发展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是我们合作研究的根本——注重教师专业发展。我们的“研课”活动把教师专业发展作为最终目的,尽管每节课后要对教师作出评价,但这种评价是发展性的,评价的目的是让教师认识到音乐课堂教学计划和课程实施的优点和缺点,从而加以改进。  

三是重合作:课例研究不是个体教学研究而是合作的团队式研究,所有“研课”各环节都是全组教师合作完成的。所以,合作组形成了这样一种氛围,经常性的、常规性地进行课堂教学研讨,开放式地进行课堂教学展示,大家畅所欲言地评课,无需顾忌,在我们的研究活动中,“公开课”就像平时课一样,都是在自然的状态下进行的,非常真诚和开放。  

五、课题研究的思考  

通过课例研究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际上涉及到音乐课堂教学的评价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成长。  

1.如何在自我评价中反思。教师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和全面发展状况进行系统的自我反思,要充分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2.如何在他人评价中反思。学生和同事评价尤为重要。教师只有重视并及时听取他们的评价和建议,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从同伴的评价中反思自己的教学,对于改进教学和发展自我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3.如何在评价学生中反思。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学习行为的分析、学习结果的反思,有利于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全面判断,分析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可以为教学策略的调整提供及时的信息导向,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  

总之,新课程教育环境下,只有细心地研究教材、创新地设计教案、科学地选择教法,才能有效地提高质量。  

文章录入:时薛亚    责任编辑:michaelxu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无锡市堰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