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成长档案为载体,提升中学生道德素养的研究 |
|
作者:教科室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9-12 8:34:54 |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要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 新一轮课程改革带来了指导教育实践的新理念,带来了审视教育行为的新视角,带来了缘于学生情结的人文关怀。新课程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新课程倡导成长记录袋质性的评价方法,强调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重视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 2、《江苏省2008年普通高考方案》指出,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整体素质的综合评价。综合素质评价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既有对学生统一的综合素质要求,又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发展的突出表现,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综合素质评价中的“道德品德”和“公民素养”合格,作为考生填报志愿的必要条件。综合素质评价以学生的成长记录袋为基础,通过对成长记录的归纳与总结,形成直观的表格,体现了评价的过程与结果的有机统一,并且将电子档案与文字档案统一起来,既便于资料的收集、整理、使用和全省统一管理,也有利于高校招生及录取后使用。学校在组织实施综合评价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采取学生自评、同伴互评、任课教师评价、班主任评价、学校评价等方式进行评定。通过评价激励学生成长。 3、《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教育是基础。要紧紧抓住影响人们道德观念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家庭、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方面,坚持不懈地在全体公民中进行道德教育。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要科学规划不同年龄学生及各学习阶段道德教育的具体内容,坚持贯彻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校纪校风建设。要发挥教师为人师表的作用,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要组织学生参加适当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帮助他们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家庭、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在公民道德教育是相互衔接、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必须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单位教育和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相互配合,相互促进。要突出加强社会教育,巩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单位教育的成果,促进公民道德教育的深化。 4、《国务院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思想道德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中小学教育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共青团和少先队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重视和发展家庭教育,广泛深入开展未成年人道德实践活动。 5、《中学德育大纲》指出,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中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并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长为共产主义者。学校必须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并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课内外、校内外各实施途径均应以本大纲为指导,发挥各自的功能,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完成德育任务。每个部门都应有德育的功能,每个教职工都应当是德育工作者。学校应对各个职能部门和教师、职工分别提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明确具体要求,并列入考评教师的指标体系,作为评价考核教职工工作成绩的重要依据。在实际工作中,班主任和教师合作的载体并未真正建立,学校德育教育存在“跳独舞”现象。 二、课题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成长档案 所谓“成长档案”,是用于记录学生道德素质发展全过程,使得对学生的评价从甄别式转向发展性评价的载体。它既关注学生对道德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道德素质的形成与发展;既关注学生道德习得的结果,更关注他们道德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自己的道德进步。在呈现评价结果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使评价起激励和促进作用。成长档案有“代表作选辑”的意思。它所选择或提交的作品,是由出示档案的学生自己创造的。向他人告知自己的努力、进步或者成就等情况,是作品的有意搜集。 2、成长档案评价 成长档案评价属于质性评定方法,它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美国教育实践中出现的一种学业成就评定方法。档案评价是汇集学生作品的样本,但它们的目的和内容,是为了展示学生的道德进步状况。档案内容的选择或提交,是由被展示作品的作者与档案提交的对象,即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决定的。档案制作的进程,涵盖了一项任务从起始阶段到完成阶段的整个跨度。建立成长档案为学生学会如何评估自己的道德发展情况,提供了一个可以操作的具体方法。 3、中学生道德素养 从我国历史和现实的国情出发,中学生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大力普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 三、国内外同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和研究价值 (一)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概况 20世纪80年代,在欧、美等国,建立学习档案袋,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均衡发展就已成为趋势,并形成规模体系。美国的巴里斯•爱丽丝著《培养反思能力》一书,明确提出通过学习档案和真实性评估学会反思。约翰•杜威提出:加强学校和家庭的联系,学校生活应该是家庭生活的扩展,是孩子们早已熟悉家庭活动的延续。采用信件、座谈、家庭学习档案,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日志,可以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美国课程评价专家约翰逊提出了档案袋评定的评价方式。档案袋评定依据使用目的、提交对象以及对学生的帮助等的不同,可以有各种不同的种类。美国教授格来德勒对档案袋评定作了大量的研究,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他以档案袋的不同功能为标准,把档案袋评定分为:理想型、展示型、文件型、评价型以及课堂型,其中理想型最具有代表性。 2、国内研究概况 在探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面,一些省、市作了大量的工作。北京、上海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就已制定了“义务教育阶段六至九年级学生基本素质培养目标”,开始实行中学生评价手册。上海大同中学2001年开始着手“研究性学习档案袋,湖南长沙雨花区59所中小学实行“新概念三好学生”评比,2001年上海市闵行区着手进行“新基础教育实验”。上海于2003年开始在高中实行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我校2002年开始实施“学生成长档案”,研究和探索“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新课标实施以来,我国教育界开始关注档案评价方法,有的学校已经进行了档案袋评价的实验研究,收到较好的效果。但由于新课标才刚刚启动,很多理论处于假设、论证阶段,可借鉴的资料很少,因此对于档案袋评定的许多问题,还有待于在研究中验证和反思。 (二)研究价值 1、理论价值:《江苏省2008年普通高考方案》指出,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整体素质的综合评价。但是,方案并没有提供现成的对学生道德素养的具体评价细则,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寻求评价学生道德素养的具体操作模式。创新评价机制,实行过程评价、开放评价、创新评价、多元化评价。 2、实践价值:长期以来,对学生道德素养的评价主要依据班主任掌握的“品德操行”记录,很多情况下流于形式,无法真正反映学生的道德发展过程与水准。设计成长档案,建立科学规范的适合普通中学学生的评价原则、机制、标准和评价制度,可以有效达成对学生道德素养的综合评定。在此基础上,改革教育管理,促进学校整体发展。 四、相关理论依据 1、质性课程评价理论 质性课程评价,也被称为自然主义评价(Naturalistic Evaluation)范式,它在认识上反对科学实证主义的基本观点,反对把复杂的教育现象和课程现象简化为数字,认为这种做法提供的只能是歪曲的教育信息,且有可能丢失重要信息。它主张评价应全面反映教育现象和课程现象的真实情况,为改进教育和课程实践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2、多元化评价理论 多元智力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该理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推动了当代教育教学改革,在教育理论和实践领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该理论,强调关注学生的多元发展和主体性发展。指出人的发展至少包括七项智能,即: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内省智能等,而且指出大多数人只要培养指导方法得当都能达到较高水平,各智能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3、新课程评价理念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学习的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法;应该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评价的手段与形式应该多样化,应以过程评价为主。对评价结果的描述,应采用鼓励性语言,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4、反思性学习理论 教和学是一个需要不断的重复检查、反省和调整的持续过程。反思性学习又称“自律学习”。80年代在西方国家兴起的,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估活动,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具有反思能力的学生是一般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强烈的学习动机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学习过程有自发性、自主性、灵活性、自控性和自如性。这样一个过程需要有一种新的、以学生运用知识的实际表现为基础的评价形式,评价应该为鼓励推动学生的学习活动、展现学生的学习成果、分享学生的成功喜悦而服务。 五、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 1、使用成长档案,革新评价机制,有利于提升学生道德素养。 档案评价一方面能够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展示学生的最佳成果,真实地反映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成功与挫折,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受成长与进步。另一方面,档案袋有助于收集学生在德育方面的信息,为教师、家长和其他人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评价材料,使教师能够更加开放地、多层面地、发展地评价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水平,保证评价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2、合理构建成长档案的模块,有利于具体、全面和真实地反映学生的道德素养。 制定成长档案的设计原则、目标是建构档案模块的前提。根据成长档案的目的来确定收集的内容。只有确定恰当的、适度的、细化的评价内容,才能真正发挥成长档案在提升学生德育素养中的功能。 3、制定成长档案的实施原则、制度与措施,构建学生、教师、学校、家庭和社会德育评价网络,有助于提升学生道德素养。 多主体参与应该是成长档案的特点。在成长档案的创建过程中,我们从成长档案运用的目标出发,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教师、同伴与家长等参与评价。这样,让不同的参与者在成长档案的实施过程中发挥独特的作用,调动一切可利用资源帮助学生成长。 4、电子档案与文字档案相结合,创新档案记录形式,有利于更好发挥成长档案在提升学生道德素养的作用。 学生成长档案电子化以数字化网络为平台,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随时记录并储存学生富有个性化的评价内容。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看到自己成长的脚印,从而真正实现自主发展、主动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效应。电子化评价也架起了一座有效促进家校交流的空中桥梁。 5、借助成长档案,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有利于发挥教师的育人功能,为提高学生道德素养搭建优质平台。 新课程提出了课堂教学的三纬目标,强化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给学科教学提出了更高和更全面的要求。教师应在思想和道德方面做学生的表率,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结合学科特点,寓德育于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对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六、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及重点 ㈠研究目标 1、更新观念,研究具有普通中学特色的带有创新性、多元性、开放性等特征的学生道德评价机制和体系。研究建立科学规范的适合普通中学学生的成长档案及其操作范本。 2、通过研制和实施成长档案,研究建构合适的学生道德素养评价的新模式,找寻提升学生道德素养,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㈡研究内容(子课题设计) 1、成长档案的功能与现实价值研究 主要研究成长档案对老师评价学生的作用,反思教育行为和教育方法的作用,对学生的素质全面提升的作用。研究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和社区教育,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实施成长档案,对提高学生道德素养的功能。 2、成长档案的设计原则、目标与成长档案的模块构建研究 研究成长档案中该积累哪些资料,怎样积累资料。也就是围绕学生综合素质评定中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合作与交流、艺术与审美能力等项目,根据德育大纲要求,研究成长档案可以分几大块内容(不同学段突出什么内容);每一大块又包括哪些主要内容;每一内容如何记录,如何收集,要注意的问题;每一内容要达到的目的;个性化内容的范围。 3、依托成长档案,合力提升学生道德素质的实施原则、制度、体系与具体操作研究。 研究建立系列工作制度。建立“学生成长导师制”,谈心辅导与汇报制度,家长联络制度,社区联络制度,个案分析制度等。研究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如何引导全体教师参与育人工作,全面关心和正确引导学生的思想行为,开创学校德育工作新局面。研究具体如何操作成长档案。学生、任课教师、班主任、团队学负责人、关工委等评价主体在积累过程中的角色是怎样的,具体负责什么内容。 4、电子档案与文字档案相结合,记录学生道德素养发展的形式研究 研究文字档案使用什么材料;选择什么颜色;具有什么使用功能;如何体现个性化;如何携带方便,使用方便。研究成长档案内容呈现的多样方式,如何将文字材料、图表、手稿、照片、奖状、图画、作品、录象、光盘等有机结合。研究如何以数字化网络为平台,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创新评价形式,提升评价的科技含量。 5、借助成长档案,在教学活动中渗透道德教育的研究 研究各学科教学如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最经常的德育,来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研究学科教学如何结合各学科特点,落实本学科的德育任务。研究各学科和教材、教学大纲和教学评估标准,如何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研究教学主管部门和教研人员深入教学领域,指导教学同德育工作有机结合的有效方式。 ㈢研究重点 1、成长档案的设计原则、目标与成长档案的模块构建研究 2、依托成长档案,合力提升学生道德素质的实施原则、制度、体系与具体操作研究。 七、研究内容序列及分工 子课题序列 课题负责人 1、成长档案的德育功能与现实价值研究 徐福亮 卫云华 2、成长档案的设计原则与档案的模块构建研究 叶振宇 欧伟民 3、依托成长档案,合力提升学生德育素质的实施原则、制度与操作研究 徐宪新 周晓杰 4、电子档案与文字档案相结合,记录学生德育素养发展的研究 胡文珠 任新风 5、借助成长档案,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研究 史惠元 周惠芹 八、课题研究工作计划安排 1、准备阶段(2006.6~2006.10) (1)成立课题组,形成课题研究方案,完成申报工作。 (2)组织课题研究成员培训,学习相关理论及材料,明确研究的意义、内容、目标、操作定义和实施办法。 ①学习《学生成长档案》相关课题研究材料。 ②学习《江苏省2008年普通高考方案》、《江苏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等江苏省新高考纲领性文件。 ③学习 《新课程评价的理念与方法》、《普通高中新课程—模块学业评价》等新课程理论。 阶段负责人:徐福亮 2、实施阶段(2006.11~2008.12) (1)组织开题论证。 (2)落实研究措施,开展上述六大子课题内容的具体研究。 (3)撰写课题研究阶段性报告,进行中期评估,完善研究方案。 阶段负责人:叶振宇 3、总结阶段(2009.2~2009.6) (1)召开课题成果研讨会,邀请专家指导。 (2)各子课题撰写结题材料,总课题组分析、研究、汇总课题资料,撰写结题报告。 (3)组织出版课题研究报告和研究成果论文集。 阶段负责人:高静东 九、课题研究的方法 1、准备阶段主要采用文献法进行研究。 搜索、整理和运用国内外与课题相关的理论,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对课题进行科学的界定,对课题的目标作具体的描述,为课题研究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2、实施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和咨询法开展研究。 在行动研究中,研究者与行动过程中的实践者是共同参与、结合为一体的。他们共同组成课题组,共同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实践活动发现问题、设计和实施实验方案,进行评价、发现新问题,然后以再计划、再实施、再评价、再发现的方式不断进行研究。 采用咨询法,通过与学生“交友”、谈知心话等方法,找出影响其道德素养的种种因素,以便制定相关的对策,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3、总结阶段主要采用经验总结法进行研究。 各年级组在研究提升学生道德素养的过程中,需进一步加强反思,用现代教育理论总结经验,形成规律,提高研究策略的效度和价值。 另外,整个研究过程中辅以教育观察法、个案研究法等。 十、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1、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和成果。 课题组共有11名成员,年级分布均匀,大多参加过“十五”学校两个省级课题的研究工作,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研究成果都在省级刊物发表或省级以上论文比赛中获奖。中学高级教师7名,一级教师4名。区级以上教学能手4名,区级以上教学新秀5名。 2、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前期准备工作。 2006年6月以来,我校着手申报无锡市“十一五”规划德育课题。经过认真调研,根据实际情况,在借鉴有关学校实施“成长档案袋”经验的基础上,学校确定了研究课题。在研究大量参考文献后,2006年8月出台初稿。9月份,经校长室、德育处和教科室共同讨论,提出了 初步修改意见。10月初,学校邀请区教育局和市教研中心专家来校指导,提出了深入修改意见。10月中旬,确定核心成员,明确分工,最终定稿。 3、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 ①领导高度重视教育科研。高校长任课题主持人,积极倡导“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科研兴师”理念,推进课题研究工作。 ②规范的组织制度。学校建立了由高校长挂帅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建立实施课题研究的管理制度、各子课题目标、任务,职责明确,分工协作、协调运转。 ③时间保证。计划用三年半时间,分三个阶段,循序渐进完成研究任务。 ④有力的资金保证。学校通过年度预算有计划安排足够的科研经费,投入研究工作,以确保研究活动顺利开展。 十一、成果呈现方式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负责人 阶 段 成 果 1、成长档案的德育功能与现实价值 论文、 案例 2006、12 徐福亮 周惠芹 2、成长档案的设计原则与档案的模块构建 论文、 案例 2007、6 叶振宇 欧伟民 3、依托成长档案,合力提升学生道德素质的实施原则、制度与操作细则 论文、 案例 2007、6 徐宪新 周晓杰 4、电子档案与文字档案相结合,记录学生道德素养发展 论文、 案例 2007、6 胡文珠 任新风 5、借助成长档案,在教学活动中渗透道德教育 论文、 案例 2008、6 史惠元 卫云华 最 终 成 果 1、《以成长档案为切入点,合力提升中学生道德素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报告 2009、6 高静东 2、《以成长档案为切入点,合力提升中学生道德素养的研究》成果集 论文、 案例 2009、6 徐福亮 3、建立科学规范的适合普通中学学生的成长档案操作范本。 手册 2009、6 叶振宇 |
文章录入:michaelxu 责任编辑:michaelxu |
|
上一个文章: 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 下一个文章: 《以增强耐挫力为突破口,优化普通高中学生学习心理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