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中心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
您现在的位置: 无锡市堰桥中学 > 教育科研 > 课题研究 > 正文 今天是:
   最新热门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多管齐下,释缓考试焦虑
《影响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教师因素…
《以增强耐挫力为突破口,优化普通…
以成长档案为载体,提升中学生道德…
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学生学习方式…
浅谈农村学校“双特学生”的教育
《“希望生”心理研究》课题总结
《以增强耐挫力为突破口,优化普通…
教师对学生心理影响研究
在德育管理中加强中学生耐挫力培养
《以探究方案为抓手,转变普通中学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
《以探究方案为抓手,转变普通中学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作者:教科室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9-12 8:32:03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挑战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为了适应滚滚而来的知识经济的浪潮,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21世纪教育定位的基石。这就要求我们要变革传统的教育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方式,重建一种在真正意义上尊重人的创造性、充分发掘人的潜力、促进人与人交流与合作的全新的教育观念,以及基于高新技术的学习方式。通过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适应社会,求得发展。
     2、为了迎接教育的革命,达成教育教学目标
     教育是有方向和目标的,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就要构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也是基于对学生的尊重,使教学成为有效的教学,以更多的关注来满足学生的需要,这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3、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程认为,素质教育应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而要做到这些,就要求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使课堂角色发生变化,转变教学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4、为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参与课程改革,研究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必然要研究教的方式的转变,转变课程观念,提升知识与课程开发能力,增强参与意识与合作精神,提高行动研究的意识与能力。教师通过阅读教育书籍或教育杂志,参加教研活动,通过课程改革实践来发展自己的专业。在教学中,由控制者变为帮助者,由管理者变为组织者,成为拓展型教师、反思型教师、研究型教师,从而求得可持续发展。
    5、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传统的学习方式是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的基础之上,忽略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转变学生的学生方式,就是为了变革传统学习方式中存在的弊端,转变这种单一的、他主的与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课题实施的策略与步骤
    1、准备阶段(2006.2~2006.7)
    ⑴成立课题组,形成课题研究方案,组织开题论证。
    ⑵组织课题研究成员培训,学习相关理论及材料,明确研究的意义、内容、目标、操作定义和实施办法。
    ①学习惠山区教育局编写的《课程改革——我们在行动》第五章“生成与发现:学习方式的丰富和创建”。
    ②学习南京市溧水县东庐中学实施“讲学稿”的成功经验和南京市教育局主编的《教学改革的创新之路》一书。
    ③学习山东省临沂市“自主探究,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有关材料。
    准备阶段主要采用文献法进行研究。搜索、整理和运用国内外与课题相关的理论,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对课题进行科学的界定,对课题的目标作具体的描述,为课题研究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2、实施阶段(2006.8~2008.7)
    ⑴落实研究措施,开展具体研究。
    ⑵撰写课题研究阶段性报告,进行中期评估,完善研究方案。
    实施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和咨询法开展研究。
    在行动研究中,研究者与行动过程中的实践者是共同参与、结合为一体的。他们共同组成课题组,共同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实践活动发现问题、设计和实施实验方案,进行评价、发现新问题,然后以再计划、再实施、再评价、再发现的方式不断进行研究。
    采用咨询法,通过与学生“交友”、谈知心话等方法,找出影响其学习方式的种种因素,以便制定相关的对策,及时转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3、总结阶段(2008.8~2009.6)
    ⑴召开课题成果研讨会,邀请专家指导。
    ⑵各子课题撰写结题材料,总课题组分析、研究、汇总课题资料,撰写结题报告。
    ⑶组织出版课题研究报告和研究成果论文集。
    总结阶段主要采用经验总结法进行研究。各学科组在研究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过程中,需进一步加强反思,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总结经验,形成规律,提高研究策略的效度和价值。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及重点
    ㈠研究目标
    1、更新观念,研究具有普通中学特色的带有自主、合作、探究特征的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策略。研究建立科学规范的适合普通中学学生的“探究方案”及其操作范本。
    2、通过研制和实施探究方案,研究建构合适的教育教学管理新模式,找寻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学习型组织建立的新路径。
    ㈡研究内容
    1、探究方案实施背景、实施现状与问题的研究。回顾在学科教学中,借鉴东庐中学“讲学稿”,制定和实施探究方案的阶段尝试,分析成功经验,发现问题所在,展望发展趋势。
    2、研制“探究方案”,转变备课模式的研究。创新集体备课制度,改变形式主义的备课模式,探索编写探究方案的原则与具体要求。
    3、使用“探究方案”,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研究如何以探究方案为载体,将新课程理念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现代电教手段增加课堂教学的高密度,如何实现学教合一。探索探究方案的使用原则和要求。
    4、改革课外辅导方式的研究。研究如何将学校以往倡导的“三本”(笔记本、纠错本、默写本)管理移植到探究方案中,如何利用探究方案梳理错误知识点,如何将提优补短纳入课堂教学,减负增效。
    5、实施“探究方案”对学生学习心理、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的影响研究。研究如何使用探究方案,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习惯、善思好问的习惯,培养学生学习自信心,优化学习策略,提升学习品质。
    6、活用“探究方案”,革新评价机制的研究。如何通过实施探究方案,改革师师评价、生生评价、师生评价以及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树立正确评价观,形成完整科学的评价体系。
    7、依托“探究方案”,改革教学管理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习型组织建设的研究。研究建立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
     ㈢研究重点
    1、如何使用“探究方案”,开发新课程实施中的具有学校特色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切实转变普通中学学生学习方式。要转变学习方式,编制“探究方案”是前提,利用方案进行反馈是保证,关键在于实施方案进行有效教学。通过课前预习,让学生带着知识储备走进课堂,教师运用现代多媒体手段,再现探究情景,出示探究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与参与,通过互动,使学生通过情景体验、问题思考和知识探究的过程将知识内化。以课堂教学为核心实施方案是学生探究意识、探究习惯和探究技能养成的关键环节,是学生良好学习心理、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得以形成的主阵地。
    2、实施“探究方案”,改革教学管理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习型组织建设。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是三位一体、同步协调的,其中关键在于教师的发展。没有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很难培养高素质学生,很难提升学校品牌。制定和实施探究方案的过程就是师生、师师互动和共进的过程。集体备课,轮流主备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骨干教师的作用,缩短了青年教师的成长周期,促使教师群体的总体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学习型组织的创建提供了队伍保障,学习型组织的建立和完善又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搭建了良好平台。实施探究方案,创新教学管理模式,在更高层次和更广领域体现了独特价值。
    四、研究内容序列及分工安排
    子课题序列 课题负责人
    1、教师提出和掌握编制“探究方案”的原则和过程,转变备课模式,设计各学段探究方案。建立科学规范的适合普通中学学生的完整“探究方案”范本。 高静东 陈 美
    2、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学生转变学习方式,达成师生互动、学教结合,分步探索合理高效、各具特色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及其变式。 沈建清 徐福亮
    潘维奕
    3、改革课外辅导模式,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学情,建立纠错反馈有效机制。 胡志衍 钱 琼
    4、探索学生使用“探究方案”,学会预习,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会反思的方法,以及养成良好学习心理和学习习惯的途径。 史惠元 徐宪新
    5、学校管理者通过关注和跟踪“探究方案”的研制、实施与完善过程,建构新型教学评价机制和管理新模式。 胡建秋 任隽燕
    6、探索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习型组织建立的新途径。 任隽燕 胡建秋
    五、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1、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
    课题组共有11名成员,学科分布均匀,全部参加过“十五”学校两个省级课题研究工作,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研究成果都在省级刊物发表或省级以上论文比赛中获奖。其中研究生4名,本科生6名。中学高级教师7名,一级教师3名。区级以上教学能手4名,区级以上教学新秀7名。
    2、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前期准备工作。
    2005年2月以来,我校在初中部分学科率先实施探究方案。2006年初,着手申报省“十一五”规划课题。经过认真调研根据实际情况,在借鉴南京市溧水县东庐中学“讲学稿”实施经验的基础上,学校确定了研究课题。在研究大量参考文献后,2006年2月出台初稿。三月份,经校长室、教科室、教学处共同讨论,提出了初步修改意见。四月份,学校邀请区教育局教研室、教科室专家来校指导,提出了深入修改意见。五月份,确定核心成员明确分工,多次协商,六月初最终定稿。
    3、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
    ①领导高度重视教育科研。校长亲自任课题主持人,积极倡导“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科研兴师”理念,推进课题研究工作。
    ②规范的组织制度。学校建立了由校长直接挂帅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建立实施课题研究的管理制度、各子课题目标、任务,职责明确,分工协作、协调运转。
    ③时间保证。计划用三年半时间,分三个阶段,循序渐进完成研究任务。
    ④有力的资金保证。学校通过年度预算有计划安排足够的科研经费,投入研究工作,以确保研究活动顺利开展。
文章录入:michaelxu    责任编辑:michaelxu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无锡市堰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