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增强耐挫力为突破口,优化普通高中生学习心理的研究》课题方案 |
热 ★★★ |
《以增强耐挫力为突破口,优化普通高中生学习心理的研究》课题方案 |
|
作者:无锡市堰…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4-5 8:29:38 |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增强耐挫力,以优化普通高中生学习心理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改革与创新是二十一世纪的主题,在这知识爆炸的时代,在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轨的过程中,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除了十分重视身体和文化素质外,越来越重视人的心理素质。没有较高心理素质,面对复杂多元、竞争激烈、优胜劣汰的社会,是很难适应的,要想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是难以想象的。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伴随着改革的阵痛,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为就业奔走号呼,农民工大举进城,加上自1999年我国高校开始扩招以来,大学毕业生在就业中也优势不再,种种迹象表明,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在2003年10月11日—14日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就业问题成为会议讨论的热点和焦点。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谋求发展的人们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心理偏差,解决不好,后果不堪设想。 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的建设者。为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必须增强高中生的耐挫力,优化其学习心理。同时学习不是短暂的行为,未来社会提倡终身学习的观念,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毫无疑问也必须具有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抵抗挫折的能力、健康的学习心理。 2、增强耐挫力,以优化普通高中生学习心理是学校发展的需要 随着素质教育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深入推进,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逐步开展,广大教育工作者越来越认识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性。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德、智、体、美、劳,包括心理在内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学生,学校应和学生共发展。 2002年8月,国家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心理建康教育指导纲要》。纲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全面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还要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障碍。这给我们搞好心理教育指明了方向,我们只有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才能使学校走向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道路。 我校虽是百年老校,但只是一所农村普通中学。生源相对一般,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在学科发展上很不平衡,普遍存在着学科短腿情况,这无疑会使他们怀有挫折感。我们只有不断增强其耐挫折能力,使其心理健康地学习,使他们学科平衡地发展,才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使学校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发展。 3、增强耐挫力,以优化普通高中生学习心理是适应新课改的需要 从2002年秋季起,我省初中起始年级、起始学科首先在各实验区启动了新课程改革实验,今年秋季起,全省范围内所有初中都全面启动了课程改革实验。2005年秋季,全省高中也将全面启动课程改革。新课改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这和学生的心理是密切相关的,是和良好的学习心理状态相辅相成的。 我校作为新课改全国38个实验区之一的一所完中,大力加强心理教育,增强学生耐挫力,也是新课改的题中之义。 4、增强耐挫力,以优化普通高中生学习心理研究,是教育教学工作者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能力的需要。 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要增强学生的耐挫力,教育者自身应首先增强自己的耐挫力;要优化高中生学习心理,教师也必须要有良好的学习心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实施心理教育过程中,教师必然有一种内趋力,促使自己优化心理结构,坦然面对挫折,积极寻求走出挫折的途径。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实现了自我教育,促成了教学相长。 5、增强耐挫力,以优化普通高中生学习心理,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如前所述,社会对未来的建设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心理健康的学生才能成为健康走上工作岗位的劳动者。普通高中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强,在遇到挫折时,他们常希望能回避它,不愿或不敢面对挫折;或寄希望于他人帮助解决;或无休止地责怪自己。行为上表现为手足无措,尽量拖延或消极等待。他们面对挫折不知道该怎样去调整自己的情绪,更不懂得消极情绪将对自己发展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教育者通过研究发现学生学习心理欠佳时,便会对症下药,将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使每个学生都健康地成长。 二、课题的界定和表述 1、挫折指人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遇到了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使其需要或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所产生的消极情绪反应。在努力过程中受到阻碍、压力,迫使人们不得不停止努力,这就是遭遇了挫折。它给人们带来紧张状态和失望、压抑、沮丧、忧郁、苦闷等情绪反应,就是人们常说的挫折感。 一般认为,挫折的产生要具备以下条件:具有必要的动机和目标;要有满足动机和达到目标的手段或行动;必须有挫折情境的发生,个体有所知觉等等。 耐挫折力,就是指个人遭受失败后保持常态的能力,是学生对遭遇的挫折的承受能力及走出挫折的能力。是社会适应能力的构成要素之一。 2、学习心理 (参照《教育心理学》) ,简单地说,即在学习过程中具有的心理状态。它受到四大系统的影响:动力系统、操作系统、自我调控系统、稳定的品质(包括耐挫力)。 学习心理教育,是教师利用心理学专业知识协助学生认识学习的原理及方法,提高其学习效果,发挥其潜能的教育过程。学习心理教育的核心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判断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掌握学习的科学方法,增强学习的信心,使其成为真正的思考者与创造者。主要包括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考试心理、学习适应性、学习困难学生的辅导等内容。 3、本课题是一种应用性研究。显然,学校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状况,以增强学生的耐挫力为突破口,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影响学生心理的本质的、规律性的因素,从而找到相应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发学生心理潜能,调节学生心理机能,通过对学生心理施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使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⑴上海市中小学心理辅导协会和普通教育研究所教育心理研究会合编《学校心理辅导活动指南》,在第五十讲“当挫折到来时”中,以案例的形式,对此主题进行了分析。 ⑵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等学校基础教育简明教程—心理指导》,第十二章“挫折心理”中,用三个单元分别说明了挫折的基本常识、挫折的反应、挫折的对策与自我调适。 ⑶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学校心理辅导系列教材》中,也对此问题作了相关研究。 ⑷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作了一定的研究。 ⑸《夏令营中的较量》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启示,在和日本青少年的较量中,我们输了,而且输的很惨。应该说,孩子意志薄弱,耐挫折力较差,与他们的生活总是一帆风顺有关。为此,全国各地都大力开展了耐挫折教育,比如体育锻炼、劳累筋骨、设置障碍、批评教育等。在国外,更是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耐挫折教育。 总之,耐挫折教育已引起国内外的广泛重视,成为学校心理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研究必将走向深入。 2、本课题与之联系和区别 课题顺应了当前素质教育、新课改的要求,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学者关于增强耐挫折力,以优化普通高中学生学习心理的有关理论研究成果、有关观点和做法,本课题属于上述有关理论和观点在基础教育中的应用性研究。 本课题研究以校本课程建设为切入口,探索以增强耐挫折力为突破口,优化普通高中学生学习心理的实践操作模式。 四、理论依据及理论假说 (一)理论依据 1、1999年8月13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 2、2002年8月5,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3、2003年3月3日,省教育厅颁发有关学校心理教育的文件。 4、《江苏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大纲》指出:高中阶段的教育主题是,培养健全人格,准备迎接新的生活。学会思考,学会探索,学会审美,学会选择,学会创造知识。在高一年级的要求中特别提到:培养自己坚强的意志和耐挫力。 5、新课改精神。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课业负担很重,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我们一定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这已成为推进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解决困扰我国教育改革的一系列“老、大、难”问题的关键。 6、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米特尔曼提出的《心理健康十大标准》及奥尔波特提出的《心理健康六大标准》。 7、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8、国家教委颁布的《中小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中的第十二单元。 9、我省心理学会和教育学会的中小学心理教育专业委员会提出的对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二)理论假设 1、学校实施人本管理可以对增强耐挫力,优化普通高中生学习心理产生积极影响。 2、学校的德育管理、教学管理、后勤管理、群团组织工作等的创造性开展,会提高普通高中生耐挫力,优化其学习心理。 3、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增强耐挫力,优化普通高中生学习心理具有正面影响。 4、认真研究影响学习的各种非智力因素,有利于增强普通高中生耐挫力,优化其学习心理。 5、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会减少高中生的挫折感,优化其学习心理。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经验总结法 各部门、各学科组在研究学生耐挫折力和学习心理过程中,需进一步加强反思,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总结经验,形成规律,提高研究策略的效度和价值。 2、教育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比较适合。要求研究者用统一严格设计的问卷,通过书面语言与被调查者进行交流,来搜索研究对象关于学习障碍,遭遇挫折的信息和资料。 3、文献法 搜索、整理和运用现今国内外与课题相关的理论,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对课题进行科学的界定,对课题的目标作具体的描述,为课题研究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4、咨询法 通过与学生“交友”,谈知心话、问卷等方法,找出影响其学习的种种心理障碍,以便制定相关的对策,及时消除学习的心理障碍,使其充满自信地学习。 另外辅以行动研究法、教育观察法、个案研究法等。 六、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总体目标 综合各部门、各学科组的经验,深入研究相关理论,努力探索增强高中生耐挫力,优化学习心理的原因、途径及重大意义,构建新时期在新课改背景下学校德育管理的新模式。 (二)具体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明确学校实施人本管理的过程中,如何具体落实增强耐挫力,优化普通高中生学习心理,以及这样做的重大意义。 2、运用教育调查法等方法,寻找教育、教学、后勤管理、群团工作中影响学习心理,带来高中生挫折感的因素,寻求解决的具体途径。 3、运用各种方法,探索家庭环境在高中生挫折形成中的具体影响因素,寻求家校合作,提高普通高中生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 4、运用个案分析法、咨询法等,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新课改理念,减少普通高中生挫折感,使其心理健康,满怀自信地面对各种挑战。 七、 研究内容序列及分工
A |
“十五”国家级课题 |
课题负责人 |
|
《以增强耐挫力为突破口,优化普通高中生学习心理研究》 |
沈建清(基地负责人) 徐福亮(具体负责人) |
B |
子课题序列 |
|
1、 |
学校人本管理对增强耐挫力,以优化普通高中生学习心理影响的研究 |
高静东 沈建清 胡志衍 |
2、 |
学校德育管理对增强耐挫力,以优化普通高中生学习心理影响的研究 |
孙仁根 许静娟 魏 健 |
3、 |
教师教学行为方式对增强耐挫力,以优化普通高中生学习心理影响的研究 |
任隽燕 蒋国荣 胡建秋 |
4、 |
学校后勤管理对增强耐挫力,以优化普通高中生学习心理影响的研究 |
陈登峰 俞 斌 缪如政 |
5、 |
学校群团组织工作对增强耐挫力,以优化普通高中生学习心理影响的研究 |
徐宪新 徐福亮 朱云兴 |
6、 |
家庭教育对增强耐挫力,以优化普通高中生学习心理影响的研究 |
王 武 胡文珠 周惠琴 |
7、 |
非智力因素对增强耐挫力,以优化普通高中生学习心理影响的研究 |
史惠元 叶振宇 沈 晔 |
8、 |
新课改下大学科教学对增强耐挫力,以优化普通高中生学习心理影响的研究 |
蔡永军 周德明 梅丛斌 钱 琼 |
9、 |
新课改下文科教学对增强耐挫力,以优化普通高中生学习心理影响的研究 |
谢 怡 潘维奕 潘爱民 王 莉 |
10、 |
新课改下理科教学对增强耐挫力,以优化普通高中生学习心理影响的研究 |
周维新 陈 美 薛建明 范广玲 |
八、课题研究工作计划安排 (一)准备阶段(2002.10—2004.1) 1、成立课题组,形成课题研究方案,开题论证。 2、组织课题研究人员培训,学习相关理论,明确实验的意义、内容、操作定义和实施办法。 (二)实施阶段(2004.2—2006.2) 1、落实研究措施,开展具体研究。 2、撰写课题研究小结报告(阶段性),进行中期评估,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三)总结阶段(2006.3—2007.3) 1、召开课题成果研讨会,约请专家指导。 2、各子课题组撰写结题材料,总课题组分析、汇总、研究资料,写出总结、论文、研究报告。 3、出版《以增强耐挫力为突破口,优化普通高中生学习心理的研究论文集》。 4、出版《以增强耐挫力为突破口,优化普通高中生学习心理的研究案例集》。 5、编写高中分册《高中生心理教育实验教材》 九、课题研究的保障条件 1、领导高度重视教育科研 校长亲自任课题研究基地负责人、课题负责人,积极倡导“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科研兴师”理念,推进课题研究工作。 2、较强的研究队伍 课题组共有31名成员,其中研究生4名,本科生21名。中学高级教师6名,一级教师23名。教学能手3名,教学新秀14名。绝大多数成员曾参加学校“九五”科研课题《“希望生”心理教育研究》,不仅较强的科研能力,更有参与科研的热情、责任心。 其中,有一名教师已取得由苏州大学颁发的学校心理教育辅导员资格证书,有三名教师正在参加由无锡市教育局举办的、南京师范大学联办的第二期培训班学习。 3、规范的组织制度 学校建立了由校长直接挂帅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建立实施课题研究的管理制度,各子课题目标、任务和职责明确,分工协作、协调运转。 4、有力的资金保证 学校有计划安排足够的科研经费,投入课题研究工作,以确保课题研究活动顺利开展。 十、成果呈现方式 1、编写一本《以增强耐挫力为突破口,优化普通高中生学习心理的研究》论文集。 2、编写一本《以增强耐挫力为突破口,优化普通高中生学习心理的研究》案例、随笔集。 4、编写一本《以增强耐挫力为突破口,优化普通高中生学习心理的研究》教育设计集。 5、编写一本高中分册《高中生心理教育实验教材》。 6、音像资料汇编。
|
文章录入:michaelxu 责任编辑:michaelxu |
|
上一个文章: 教师对学生心理影响研究 下一个文章: 《“希望生”心理研究》课题总结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