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
政治组课题结题研究报告定稿(2015.11.19) | ||||||||||||||||||||||||||||||||||||||||||||||||||||||||||||||||||||||||||||||||||||||||||||||||||||||||||||||||||||||||||||||||
作者:无锡市堰…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11/20 15:37:54 文章录入:蔡永军 责任编辑:蔡永军 | ||||||||||||||||||||||||||||||||||||||||||||||||||||||||||||||||||||||||||||||||||||||||||||||||||||||||||||||||||||||||||||||||
|
||||||||||||||||||||||||||||||||||||||||||||||||||||||||||||||||||||||||||||||||||||||||||||||||||||||||||||||||||||||||||||||||
无锡市“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高中政治课探究资源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本课题成立于2011年12月30日,同时被确定为无锡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课题批准号为D/2011/013)我组成员不断在课堂实践基础上结合本校普通高中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愿景前提下思考形成本组的研究课题。从立项开始,我们认真做好开题工作,整个实验过程中边研究、边修改、边发展,于2013年12月顺利通过中期评估。目前,实施方案中所制定的研究目标和任务,业已完成,申请结题。现将课题研究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1、适应信息时代对教育发展的需要。 当前教育改革正在更多地着眼于人类自身,关注人的发展。一方面,既要立足现实,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着眼未来,有效地影响社会发展;另一方面,既要考虑人发展的共性,又要考虑人发展的个性。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类知识的总量激增,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知识爆炸”使人们不能不改变传统的教育和学习方式。我们发现信息时代的智力竞争更多的表现为内智力的较量。知识追求的目标从是什么、为什么转化为应用知识的知识,我们迫切需要能够驾驭和超越知识的学习方式。真正对学生负责的教育,应当能够促进他们全面、自主、有个性地发展。因此如何利用探究资源,帮助学生形成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方式,形成独立的思考解决问题赋予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以更为重要的使命。 2、新课改深入发展的客观要求。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同时也明确规定 “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在明确基本标准的前提下,要结合相关内容,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选择空间和交流机会,能够从各自的特长和关切出发,主动经历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的过程,富有个性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利于培养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创新精神”。可见,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是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作为教育改革者的教师的作用更多地体现在教与学的方式、教学过程的转变过程之中。为此,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已经成为当今教学改革的热点之一,也是理论界和一线教师研究的热点问题。 3、源于一线教学实践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提出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至今已有十多年,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笔者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也做出了很多实践探索:我们积极转变思路,寻求课堂有效教学的新途径;我们钻研教材寻找学生有效学习的切入点;我们转变教法,多样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等等。困扰笔者的是,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提出已是多年,但是在一线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学习方式依然存在一系列问题。到底政治课堂中的学生学习现状如何?是哪些因素影响了学生政治课学习方式转变?如何有效转变政治课学生学习方式?还存在哪些困惑?正是基于学习方式的重要性及上述问题的思考,激发了笔者寻找能面向中学生政治课课堂学习实际的学习方式及学习方式转变的探索在参看了相关文献资料后进一步激发了课题组成员关于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高中政治课探究资源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 (二)研究的意义 不断深入的新课改多次强调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与生活、社会联系最为紧密的一门学科,不可避免地需要开发更多的探究类资源。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同行教师对探究类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的认识,并在组织整合探究资源过程中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也期盼本课题的研究努力能为高中政治课教学教学研究的深入及教学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的改进稍尽绵薄之力。所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探究资源的研究,不仅是我们教育教学的一种工具、手段,更是目的,它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师教学工作的一个切入口,有利于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得以正确贯彻实施,同时对学生的成长和终身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所以本课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与实践意义。 (三)概念的界定 1、 学习方式:学习方式是指学习者在完成学习任务时稳定而独特的基本行为和认知取向。它涉及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和心灵力量。学习方式的实质是学习者喜欢的或经常使用的学习策略,对教学刺激的偏爱以及学习倾向。 2、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就是指使学生从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使学生不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亲自参与到一个丰富生动思维过程,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 3、探究资源:资源,在《辞海》中解释为“资财的来源,一般指天然的财源”。 《现代汉语词典》中,资源解释为“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的天然来源”。 如今,资源一词的内涵已大大拓展,课程资源同样也是对资源一词的拓展和延伸,是资源。的一种。目前《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发展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本课题中的探究资源是指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能够有助于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课程资源的概称。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本课题研究与实践的理论依据主要有建构主义理论、有意义学习理论等。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活动是学生通过一定的情景,借助教师与同学的帮助,通过协作和会话的方式,达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认知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引导者;书本知识的掌握和实践活动都是学习,而通过后者建构的是无法靠他人传授获得的。“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教师要想充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必须有效地把握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利用探究资源,使学生逐步构建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从而内化为属于自己个性的学习方式。 (二)有意义学习理论 有意义学习必须以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也就是说,新知识的学习必须以学习者头脑中原有的知识为基础,没有一定知识基础的意义学习是不存在的。因此,在有意义学习中必然存在着原有知识对当前知识学习的影响,即知识学习中的迁移是必然存在的。教师通过组织合理有效的探究资源进行“先行组织者”教学,以形成有价值的课堂学习内容,从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理论目标 通过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探究资源的研究与实践,教师了解并掌握关于学习方式、课程资源类的基本教育教学理论。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思考形成并创新教学思路和方法,创新教学结构和模式,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的质量,转变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同时,探索出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资源的加工整合与之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教学实践目标 1、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探索并熟悉学生的学习方式与课程探究资源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有效促进高中政治教师专业发展,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养成自觉加工整合各类探究资源应用于政治课课堂教学实践中,最终实现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整体提升教学水平的目的。 2、通过本课题研究,活跃本教研组研究氛围,尝试建构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实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探索适用于本校学生的探究资源的内容和种类:课题以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为龙头,通过研究不断丰富探究资源的种类和类型。 (二)探索课堂教学中开发和应用探究资源必须具备的原则,总结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从而养成学生主动学习的学习习惯。 (三)开展探究资源应用路径的研究:不同备课组根据本年级政治课教学的特点,开展具有本年级特点的特色研究。如高一政治备课组开展开发与应用探究资源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研究,结合小论文评比、校本课程、校外实践等活动全面提升普通高中学生学习能力,逐步寻找并养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高三政治备课开展利用主题式探究资源教学组织进行一轮复习,提高高三一轮复习实效的研究等。 四、课题研究的进展 1、做好组织分工工作。自2011年12月份承担课题后,课题组对课题研究的任务进行了分解,确保人人负其责,个个有任务,事事有人干。组织组内成员认真学习了课题组下发的专门文件,学习相关理论,体会教育理论对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做到从思想上重视,从行动上引领,做好课题研究前各项准备工作,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做好课题论证工作等。并邀请学校发展处主任给课题组教师做课题研究专题培训,拓展了教师的认知领域,启发了教师的课题研究的专业性。 2、课题组深入学习相关专业理论。借助两周一次的教研组活动坚持学习与交流优秀的教育教学成果与经验。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本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专著,组内有序开展研读每一期的国家级核心期刊《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相关论文的活动,共同研讨学习,交流心得体会,并结合教学实践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 3、开展校际教研组交流与合作。组织课题研究成员集中培训,学习相关理论,进一步明确课题研究的意义、内容、目标、操作要求和实施办法。围绕课题开展教研和培训活动,集中学习专业理论与相关论文。同时运用外部力量提升本组教研能力,加强与省锡中品牌学科政治教研中心联系,2012年9月年受邀参加了其政治教研中心的公开教研活动,聆听了无锡市学科带头人、教研组长贾军的《神奇的货币》示范课;2013年6 月观摩了该校国家级别的同课异构活动《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利益》;2014年9月至12月期间多次旁听其教研活动;旁听并参加省锡中校级的文科大教研活动等等。2014年6月我组成员受邀参加了怀仁高级中学政治教研组的对外交流活动,学习观摩了5、及时总结反思,撰写研究论文。如果只是观察和思考那只会永远停留在“想”的层面,及时地总结反思撰写成文才能更有效的为课题研究呈现相关成果报告,才能为下一步的理论与行动的研究指明方向。组内成员注重探究资源的灵活加工设计,设计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从而引导部分同学由死记硬背式的传统政治课学习方式向自主思考探究式学习方式转变。在教学实践中进行课题研究,我组成员发现问题、搜集资料、提炼观点并积极的推广与展示自己的成果,有多篇论文获奖和发表。 6、积极参加学校校本课程建设。课题组成员100%参加在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在校本课程建设过程中有投入、有收获。谢怡、韦晔绮在2012年度第二学期开设了《时事热点聚焦》的社团,各度本组成员谢怡、徐福亮、徐晔分别在不同领域依据自身特长爱好开设了不同的社团。特别是与政治课结合相当紧密的《时事热点聚焦》结合最新时政,给予评论分析。社团活动过程中组织多样活动,如就“黄岩岛”一主题开展小组学习,以课件方式报告学习成果;如就“如何理性爱国”展开课堂辩论赛,激发学生思辨热情。如徐福亮老师的《书法社》,徐晔老师的《社交礼仪》,在其他领域挖掘思考多样的教学方式,寻求教育教学的普遍性以更好地给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以新的启迪。 7、开展政治小论文比赛。在课堂教学之余,我课题组成员在高一高二还展开了高中政治小论文评比活动,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时事分析能力。如在每一届高一学生学习完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内容之后结合本单元的综合探究课组织学生撰写《金钱与幸福》的政治小论文。高二《生活与哲学》教学过程中根据各班进度根据时下热点“我的中国梦”“身边的正能量”等话题布置哲学论文的撰写。在假期的作业布置中,我组成员布置了实践类作业,如日语班的《我的消费调查报告》《市场鸡蛋价格调查分析》《我身边的经济全球化调查统计》。在暑期的长期作业布置中,我组还为学生设计了堰桥中学高中政治课特制作业,如每天看30分钟新闻,写一句话评论;如出游一处名胜,拍几张照片;学会一项新本领,写出你的心得等等,貌似这些作业与政治课毫无联系,但是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可以很好地生成教学资源,并聚焦学生的思考点,从而进行发散,从中学生的政治课学习模式得到多样化的呈现,学生的主动地乐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慢慢凸现。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直接研究成果 1、丰富探究资源内涵,进行了多样化的课堂教学实践。 开发和利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探究资源是思想政治课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中学生能自主探究、创造性学习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的必经途径。在实践中,本课题组研究认为探究资源本身的类型和内涵是丰富多样的。 时事新闻、网络信息是政治课堂中最常见的探究资源。基于新课改的教学要求与时代对广闻博览型人才的呼唤,新闻类课程资源无疑是嵌入日常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最适合、最经济的素材类课程资源。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的近期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时事新闻,一般表现为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广泛阅读,收集、筛选、整理新闻、网络信息素材,重新整合课堂探究资源,为教学而服务。在实践中课题组成员研究认为通过利用新闻本身的兴趣点、与书本理论的契合点、事件本身的思辨点、新闻故事的动情点组织课堂教学对于提升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主动思考的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在课堂教学实践层面也获得了真正的收获。具体研究成果可见韦晔绮老师《链入新闻资源,添彩政治课堂》。(获江苏省“师陶杯”科研论文评选三等奖) 学生本身为课堂教学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探究资源。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开发和利用学生课程资源,让学生最大化的获取知识提升能力,是每一位教学工作者的职责。教师应提高开发学生课程资源的能力,从而增强教学实效性,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已有知识、生活经验、情感、动作等,通过师生互动而生成的资源都能过成为政治课教学中的重要探究资源。我们可以从学生实际出发,对接学生的“生活情境”形成课堂预设教学预设,从而促进学习内容和学生经验产生有效联系, 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兴趣。我们还可以在课堂中发现和利用学生可贵的错误,进而让这些“错误”成为服务学生服务课堂的有效探究资源;我们还可以利用学生的特殊性和学生差异来促进教学主体间的互动、协作和教学相长。主要研究成果可见徐晔老师《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发表于2015.1-2《校长》) 在整合加工书本教材素材形成探究资源教会学生如何多角度思考问题。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材知识具有系统性、完整性、科学性。作为课堂教学的最重要依据,教师通过灵活多样的加工整合教材内容,形成探究资源,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思维的热情。书本教材中为我们呈现了丰富多样的正文和辅文内容。有些情景探究材料、有的漫画图像、有的专家点评、有的名次点击通过教师艺术化的加工往往能够成为添彩课堂的点睛之笔。学生在此过程中也学会了根据不同的素材资源如何有效地思考、如何进行合理地 学习。 我们更可以从乡土资源、课外实践活动中挖掘生成探究资源。在这些探究资源的呈现、组织、整合、过程中本身就包含着学生必须采用多样的学生学习方式才能完成的学习任务。在此过程中学生逐渐养成主动学习、乐于学习的政治课学习风格 2、进一步深化了对探究资源应用于政治课堂价值的认识。 政治课是各门学科领域当中是最能体现时代脉搏的学科,时新性极强,全球化的经济和转型期的社会使文化和价值趋于多元化,作为信息时代的高中生,一方面必需具备广阔的智力背景,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另一方面必需具备正确认识分析现实的能力与正确的价值导向才能应对新时代信息社会的各种挑战。在各类探究资源中信息类探究资源最能凸现政治课时效性。将信息资源整合为政治课堂教学的学科资源,以此拓来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并在此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围绕网络资源、新闻资源开展研讨和教学实践,在实践中总结认为:探究资源应用于政治课堂有利于弥补高中政治课教材内容的不足;有利于更好达成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有利于拓宽学生知识面,构筑学生智力背景;有利于提升学生正确分析现实,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主要成果见论文《例谈 高中思想政治课开发应用新闻资源的作用》(获无锡市教育规划办二等奖) 3、总结并验证探究资源选择原则的研究,丰富学习风格,优化课堂教学。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仅是特定部门和人员的专业行为,更是教师主导的活动原则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是正确行动的根据、尺度和准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是随意而行的,同样需要一定的原则来规范。本课题组在研究中总结认为探究材料的选择必需遵循一定的原则,根据课堂平时的教学实践与课题研讨,课题组认为探究资源的选择需要关注以下原则: 时效性原则。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要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丰富的课程资源。这就要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开发教材之外的教学资源。高中政治课的时效性很强,课本教材上面有时候呈现的辅助教学资源有时候已经是多年前的了,有些甚至快过时了,虽然具有普遍性的指导意义,但是面对求新、求变的90后学生,明显吸引力不够。所以,我们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根据书本知识体系的要求,适时的添入新的资料进行整合,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时政敏锐性,拓展学生视野和开阔学生的思路,还能很好的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适用性原则。网络资源铺天盖地而来,只要上网搜集,就会得到多方面详尽的相关资料,但这些资料并非都是有助于教与学的,所以我们必须严格地筛选。否则大量资源的堆砌只会造成课堂上看似热闹活泼,学生很感兴趣,而实质上是分散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注意力和思维的集中度,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甚至会影响课程目标的达成。探究材料的选择应该考虑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学生情况、前后衔接等因素,这样才能真正服务政治课堂教学。 连续性原则。我们要注意挖掘资料的多重价值。课堂常用的教学方法就是事例论证法,即用一段材料来说明一个知识点,材料选择很好,也很能说明问题,但是,材料之间的联系不紧密,有时候甚至毫不相干,这样的课堂教学可能就会显得结构松散,节奏不紧凑。其实,任何资源都是有多重价值的,如迁移价值、认知价值、情感价值等。我们在选择探究资源的同时,要注意资源的前后衔接,内容的连续性,尽可能从同一主题的材料中挖掘其不同的知识、情感指向,来贯穿课堂教学,从而全面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成果见论文《浅谈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的网络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发表于《读写算》2011-8); 4、探索了探究资源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整合与设计的常规范式。 探究资源的链入就是让学生在寻求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培养技能,进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自我学习方式与学习风格的转变。 (1)整合式探究资源的课堂组织。课堂教学本身就应该体现鲜明的整合性,探究的资源需要整合,探究的问题需要整合,探究的结论也要整合。可以说整个探究的过程都离不开整合。在整合中探究,在探究中整合,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综合思维能力。 搞好“综合探究”单元教学,实现单元知识整合。通过教学“综合探究”,可以促使学生从对零散的知识吸取中走向综合,形成比较系统且更为深入的新认识。练好“综合探究题”,强化模块之间综合,有意识地设置综合探究试题,以热点材料为背景,多角度设计问题情境,不断训练,强化模块知识间的知识联系。这不仅能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更便于学生在解题时有效、及时地提取知识,提高答题的针对性和全面性,提高复习课的教学效果。、打破学科界限,实现政史综合。政治学科和历史学科有着明显的对应关系:政治政治生活对应中国政治史、经济生活对应中国经济史、文化生活对应中国文化史。鉴于“政史不分家”的事实,政治课教学中必须关注相应的历史知识。主要成果见设参与式情境于趣味处。课堂教学活动往往是理性的,教学内容一般是抽象的。学生有效学习的动力应源于内心的需要,而兴趣是影响学习动力的主要因素。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思维就会活跃起来。为了让学生主动地融入课堂,自主地学习,教师必须设置一些学生能够参与的、乐于参与的课堂教学情境,为学生主动乐于融入课堂教学提供平台。将教材抽象的内容还原为能有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具体情境,在参与的过程中激起学生思考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 并在思维碰撞中生成收获知识。 设参与式情境于悬疑处。“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惑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起点也是探究新知的源动力。在设计参与式教学情境过程中,我们可以设计一连串悬念,使学生疑窦顿生,探究欲增强,给学生心中留下一个个疑惑并不断处于待解疑惑的期待之中,由此步步深入,层层递进,由此使学生始终就处于活跃主动地思维水平与探索状态,课堂教学便会更加自然流畅,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断生成新情境,教师在生成的情境中接连设问,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内化”为发现问题的认知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分析问题的推理思维及解决问题的创新精神。我们教师的工作就如同产婆,你永远不可代替学生思考,要象一个产婆一样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学会自主思考能终身学习能力。 设参与式情境于体验处。。在情境教学过程中设置体验环节,通过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准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在体验环节中学生情感心理上产生共鸣,课堂便会从抽象向形象、空洞向直观、单调向生动转变。来源于学生生活的,并通过学生体验的素材和问题,才是真正的知识之源。在此过程中不仅能促进学生发现并认同从体验式情境中传达出来的知识和价值观,而且能成就学生知行意行的有机统一。 总之在情境的趣味处、悬疑处、体验处设计学生参与式的探究资源,力争做到因生制宜、借力学生、问题引领,重建教学资源,以期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可持续发展。主要成果可见论文《“参与式”情境 “生本化”课堂》(发表于2015.5《华夏教师》) (3)“合作式探究学习”的情境创设和问题分析策略。合作式探究学习方式需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提出高质量的探究问题,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分析解决问题,才能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创设教学情境,优化“合作式探究学习”环境 。教学情境创设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的教学。新课程提倡设计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教学环境与问题情境。要做到理清前因后果,达成教学情境的有序性;深化背景分析,展现教学情境的整体性;灵活设计问题,体现教学情境的辩证性 合理分析问题,提升“合作式探究学习”实效。新课程提倡设计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教学情境与问题情境,诱发、驱动并支持学习者的探索、思考与问题解决活动。教学情境提供了合作探究的载体,问题情境则提供了合作探究的抓手,更重要的是教师对合作式探究学习的组织、引导和反馈。要做到明确教学目标,把握问题分析的拓展度;研究教学内容,提高问题分析的精准度;结合教学情境,注重问题分析的关联度。具体研究成果可见(执笔:韦晔绮) 2015.10 附:课题研究成果目录 一、发表或获奖论文
(执笔:韦晔绮) 2015.11 |
||||||||||||||||||||||||||||||||||||||||||||||||||||||||||||||||||||||||||||||||||||||||||||||||||||||||||||||||||||||||||||||||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