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07届高一新生家长会上的发言 |
|
作者:叶振宇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9-21 10:06:18 |
一、致欢迎辞 各位尊敬的家长,今天有机会和各位共同讨论教育孩子的问题我感到很荣幸,在此我衷心的感谢各位家长的到来,我的发言当中如有不当之处,请各位多多批评指正. 考上国家级重点中学是每个家庭的愿望,但是只有少数家庭能够实现这个愿望.没有实现这个愿望可能会使我们包括孩子有一种挫折感,但是我们不要忘了更重要的一次挑战还在3年之后,我们还有更大地机会,百年老校会为你们的孩子重新创造辉煌,07年300多名学子考取本科132人足以说明选择堰中也能成才。这也告诉我们目前又一次站在人生的新起点, 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作为家长我们该怎么做?家庭教育究竟能发挥多大作用?作为家长在孩子步入大学、踏上社会之前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下面我就谈谈本人粗浅的想法。 第一个问题:家庭教育究竟作用有多大? 有的人认为,高中教材越来越难,作为家长已经不可能在学习上对子女有很大帮助,因此只要生活上关注好,其他方面的家庭教育对子女所产生的影响力将越来越小。我认为这个观点是不正确的,我们不妨通过以下案例来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1、美国一位著名心理学家为了研究母亲对人的一生的影响,在全美选出50位成功人士,他们都在各自的行业中获得卓越的成就,同时又选出50位有犯罪记录的人,分别去信给他们,请他们谈谈母亲对他们的影响。有两封回信给他的印象最深。一封来自白宫一位著名人士,一封来自监狱一位服刑的犯人。他们谈的都是同一件事:小时候母亲给他们分苹果。 那位来自监狱的犯人在信中这样写到: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绿绿,大小各不同。我一眼就看见中间的一个又红又大,十分喜欢,非常想要。这时,妈妈把苹果放在桌上,问我和弟弟:你们想要哪个?我刚想说想要最大最红的一个,这时弟弟抢先说出我想说的话。妈妈听了,瞪了他一眼,责备他说: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要让给别人,不能总想着自己。 于是,我灵机一动,改口说:“妈妈,我想要那个最小的,把大的留给弟弟吧。” 妈妈听了,非常高兴,在我的脸上亲了一下,并把那个又红又大的苹果奖励给我。我得到了我想要的东西,从此,我学会了说谎。以后,我又学会了打架、偷、抢,为了得到想要得到的东西,我不择手段。直到现在,我被送进监狱。 那位来自白宫的著名人士是这样写的: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绿绿,大小各不同。我和弟弟们都争着要大的,妈妈把那个最大最红的苹果举在手中,对我们说:“这个苹果最大最红最好吃,谁都想要得到它。很好,现在,让我们来做个比赛,我把门前的草坪分成三块,你们三人一人一块,负责修剪好,谁干得最快最好,谁就有权得到它!” 我们三人比赛除草,结果,我赢了那个最大的苹果。 我非常感谢母亲,她让我明白一个最简单也最重要的道理:要想得到最好的,就必须努力争第一。她一直都是这样教育我们,也在这样做的。在我们家里,你想要什么好东西要通过比赛来赢得,这很公平,你想要什么、想要多少,就必须为此付出多少努力和代价! 推动世界的手就是推动摇篮的手。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你可以教他说第一句谎言,也可以教他做一个诚实的永远努力争第一的人。 北京海淀区法院少年法庭庭长尚秀云共亲手审批了629名未成年犯罪者。她发现,“问题少年”往往是“问题父母”的产物,每7个编造谎言犯诈骗罪的少年中,有6个的家长不诚实;每14个偷拿他人财物犯盗窃罪的少年中,有13个的家长崇尚金钱、贪小便宜;每15个持械斗殴犯故意伤害罪的少年中,有12个的家长性格粗暴、爱与人争斗、动辄打骂孩子。 这些事实充分说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说明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同对孩子成长所产生的不同影响,充分说明了教育与不教育的结果确实是不同的。 第二个问题:家庭教育该注意些什么? 有一位教育工作者说:“矛盾的家庭与矛盾的孩子,这个问题在今天应引起每个家庭及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如今家长在言教、身教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种种矛盾化的教育,极容易把孩子培养成多重人格。孩子们在成长中承受着许多矛盾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化,必将搅乱他们的幼嫩的心智。” 的确,怎样面对这些矛盾,正确处理这些矛盾,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 在做人上,现在的孩子处在“言教”与“身教”的矛盾中。 “言传身教”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教育的永恒命题。“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的这种“身教胜于言教”的教育法则,在几千年后却被我们给扭曲了。许多家长一边给孩子讲“粒粒皆辛苦”,一边却随手扔掉不合口味的食品;一边结孩子讲“孔融让梨”,一边却争先恐后地挤车抢座;一边让孩子尊重父母,一边自己却不尽瞻养父母的职责和义务;一边给孩子讲“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大道理,一边自己却一年也不摸书本,甚至沉溺于扑克麻将桌上;一边要求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一边却又帮孩子打扫教室卫生,恨不得连劳动课都要替孩子上;一边告诫孩子要好好听老师的话,一边却又背后对老师评头论足,甚至破口漫骂……诸如此类的矛盾行为,比比皆是。 这种充满矛盾的家庭教育。让不明世事的小孩确实感到为难,他们无所适从。他们往往学家长样子,一面从学校接受文化知识教育,另一方面从家长身上仿效“说一套,做一套”的圆滑世故的处世哲学。因此,人们很形象地总结出“5-1=0”,即学校苦口婆心的5天教育,被家庭、社会的一天教育所抵消。 在生活上,今天的孩子处在“穷教”与“富教”的矛盾中。 改革开放,使一部分人首先富裕起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明显改善,使人们有能力为子女提供最好的生活条件。计划生育政策的结果是独生子女的剧增,使人们从情感上愿意为其奉献一切。现今的很大一部分家长在其成长过程中,都曾承受过物质上的匮乏,他们今天不想再让自己的子女遭受自己童年的困境。于是“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教育口号率先在每个家庭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家里水果、点心、高级饮料、高档食品之类的东西,应有尽有,以满足子女的生活需要。同时,他们又要求子女生活节俭,不要光顾吃而不学习,埋怨子女好吃懒做。一年四季衣服花样翻新,甚至每天可以不重样,什么服装名牌新潮,就给买什么,另一方面却又希望子女要多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常常又拿伟人的俭朴生活来教育他们,讲授“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陈年旧理,家贫出孝子,执绔出富家的千年古训,成了许多人街头巷尾闲谈的至理名言,而一旦涉及具体问题,则往往又是另一番表现。 很难想象,在这种矛盾家教中长大的孩子,会形成何等的生活质量观。我们并不是吝啬鬼,也并不绝对反对改善孩子的生活,但必须适可而止。在生活上对子女要有所节制,那样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因为“现在的孩子仿佛天天都过年,因而他们已无法尝到真正过年时的甜蜜。”“现在的孩子得到什么都很容易,因而他无法理解‘简朴’和‘珍惜,的含义。”从小的范围看,我们的这种教育方式只能让孩子成长为一个个身宽体胖的“胖墩儿”,却无法让他们成为一个能够真正承担社会责任的“巨人”。从大的范围讲,这样培养出来的社会极端利己主义者,将是人类社会的一大灾难:很难设想一个人人都只知“索取”和“享乐”的社会,会是怎样一种情境。 在亲子关系上,今天的孩子处在“溺爱”与“叛逆”的矛盾中。 目前在我国青少年中普遍存在长期困扰着教育工作者的许多问题,诸如厌学、逃学、吸烟以及团伙违法、犯罪等不良行为,乃至近期屡屡发生的骇人听闻的青少年自杀、杀人等事件,均与家庭中的不良亲子关系有关。少年时期,国外有学者称之为“亲子关系危机期”,对孩子的影响极大,不仅有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并且对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都有十分深远的影响,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孟育群教授对亲子关系进行了10年的研究,她的调查表明:绝大部分受测试家庭亲子关系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其中最严重的问题是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父与母人数分别达70%和80%,过分溺爱的父与母人数分别达到40%和60%。许多家长对子女的要求,几乎有求必应,可换来的结果是,子女不尊重父母,不理解父母,甚至走入极端,对父母操起了罪恶的屠刀。对此,家长应该认真检讨、反省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其实孩子的许多毛病都是我们自己教出来的。 第三个问题:进入高中,父母最应该告诫孩子的几个注意事项。 1、控制孩子使用电脑的时间,防止子女通过电脑迷上游戏,特别是受到黄色内容的侵蚀。因为大部分学生不能正确使用互联网来辅助学习,他们不会把电脑当成办公与学习的工具。 2、家校配合,共同关注孩子的交友情况。 很多严重违纪与学习退步都与交友不慎有着直接的关系,学生进入高中后危害较大的是以下几种:一是交玩友,二是男女生交往密切,易导致早恋。三是和社会不良青年包括和中专技校的同学交往,这个最危险。 3、吸烟、玩手机,是两大导致青年人变质的突出问题。受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少数学生会沾上吸烟的不良习惯。从第一次好奇开始,到慢慢吸烟成瘾,一个人的心理也随之发生改变。首先,吸烟滋生了嚣张自大心理,形成无视规章制度的态度。其次,由于校园内吸烟群体很小,必定会导致结交学校内与校外不良青年,所以吸烟往往成为一个人走上歧路的重要诱因。再次,吸烟也是高消费的一个因素。手机本身没有坏处,而且确实给人们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是,奇怪的是中国的中小学里几乎都禁止中学生带手机。我们这几年观察下来,也得出手机弊大于利的结论。我们所看到是手机并没有成为与家庭联系的通讯工具,而恰恰成为违纪的诱发因素。如不分场合的收发短信、聊天、玩游戏,利用手机作弊、谈情说爱、甚至是与校外青年联络的工具,一旦发生矛盾,就利用手机呼朋唤友,导致聚众斗殴等违法事件出现。 各位家长,有一位学者说:造就一个人,或者毁掉一个人,就看你是如何被教育的。当初播下什么样的种子,今天就会收获到什么样的果实。一个人究竟成什么样的材,因素是很多的。学习成绩仅仅是其中的一项。我跟考取大学的学生是这样说的,不要因为考上了大学就认为人生已经迈向成功,分数仅仅在你读书时成为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主要依据,但是人的行为、习惯、品质、能力才是决定人的最终命运的因素。所以,让我们一起全面关注学生的各个方面,为他们今后踏上社会奠定终身发展的基础。 |
文章录入:michaelxu 责任编辑:michaelxu |
|
上一个文章: 聪明的家长让孩子的大脑做做操 下一个文章: 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调查问卷(家长卷)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