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中心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
您现在的位置: 无锡市堰桥中学 > 部门频道 > 正文 今天是:
   最新热门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四星级普通高中评估指标分项解读         ★★★
四星级普通高中评估指标分项解读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5-29 7:37:49

四星级普通高中评估指标分项解读1

 

评估指标

办学条件

评估标准

11独立设置的高中;

12规模一般在36个班以上,每班学生不超过50人。

普通高中教育是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高一层次基础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为高等学校和社会各行各业输送素质良好的普通高中毕业生。因此,创建四星高中的学校必须在区域高中教育的总体规划中明确定位,合理布局,确保可持续发展。

1.1高中独立设置是我省高中办学的基本模式,四星级高中必须独立设置12年一贯制学校的高中部必须校区独立,师资队伍独立,教学管理独立,并拥有独立使用的运动场所、实验室和图书馆等主要教育资源,高中生在校人数须占学生总数的23以上。

独立设置的高中可以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参股举办其他形式的教育机构,但不得有“校中校”、“校边校(师资、经费、设施设备、教学资源共享)”,除中外联合举办的实验班外,没有“校中班(超标准收费的实验班)”。参股举办的独立高中不享受现有星级学校的待遇。如系同一法人代表、统一调配师资、共享教育资源的分校可合并参与评估。

1.2申报四星级高中的学校必须是区域高中布局的定点的三星级高中学校,生源充足、稳定,规模不少于36个班。学生班额一般不超过50人,选科分班后的班级人数按年级计算班级平均人数,但单班人数不得突破60人。班额50人为计划招收的加正式转入的学生数,没有计划外招生,没有不在籍学生。四星级高中既要有一定的办学规模又要讲求教育效益,轨制一般控制在16轨以内为宜,不要盲目扩张,稀释教育资源。

关键信息

1.       区县高中教育布局规划或其他相关文件

2.       近三年教育行政部门下达的高中招生计划

3.       学籍管理档案资料(包括电子档案)

四星级普通高中评估指标分项解读2

评估指标

I  办学条件

评估标准

2.1校园校舍充分满足当前师生学习、生活的需要,并有一定的发展余地;

2.2新建学校一般不少于100亩。

2.1  四星级高中要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以及推进素质教育对校舍条件与环境的需要,在三星级高中生均建筑面积13平方米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并正确掌握建设标准,制订学校建设规划。校舍建设要坚持经济、实用、坚固、安全、环保的原则,根据国家校舍建设标准和学校常态规模规划校舍建设,做到一次规划、分步实施。新建校舍要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符合卫生保健要求;有一定数量的必修、选修课专用教室和学科专用教室,满足学生分科后学习、活动使用;教学辅助用房(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计算机室等)能为每个教师、学生提供一个座位,运动场地能满足所有学生课外活动需要;现有设施(天文台、室内游泳馆等)利用充分,能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服务。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不包括教工宿舍(单身集体宿舍)、学生宿舍等生活用房面积。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低于标准10%以上的作不达标处理,在建工程完成三分之二的可全额

计人,在建工程不足三分之二作基本达标处理。

普通高中教育要按照教育部文件规定,坚持政府办学为主,按管理体制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学校建设和负责筹措办学经费。普通高中的建设要充分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的承受能力,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其他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相协调。普通高中不得自行贷款新建、改建和扩建学校。

2.2  校园是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政府和学校要确保四星级高中创建学校达到生均23平方米的占地面积标准。新建学校一般不少于100亩,并根据需要适当预留发展余地。生均校园面积计算时,不包括校园外教工住宅小区等非教学用地面积。扩充用地的如办理了土地权证但未完全征用到位的土地可以计人生均校园面积。正在办理土地权证但未实施征地的情况可视为基本达标而作有条件通过。生均校园面积不足,只有规划没有任何实施行为的仍作不达标处理。在校生人数按申报前一学期末数计算,如评估当学期新生超过毕业生数量较多则应按实际在校生计算生均资源。完全中学应剔除初中生所占教育资源。

关键信息

1.校园布局、规划设计图纸

2.校舍建筑图纸及面积决算文件

3.在校生总人数

 

四星级普通高中评估指标分项解读3

 

评估指标

I  办学条件

评估标准

31各类设备设施齐全,配置先进,对学校个性发展形成支撑;

32达“校校通”工程第三层次要求;

33生均教学、办公设备固定资产不低于3 00000元。

31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办公用房、生活服务用房等设施齐全,配套合理,使用方便;图书馆使用面积不少于1260平方米,管理用计算机不少于7台,年生均借书不少20()生均藏书45,年生均购书1.5册以上,报纸杂纸250种以上,工具书及教参不少于500种;阅览室座位不少于学生数的110,电子阅览室不少于100个座位;与现行教材配套的音像资料、软件种类齐全,数量充足、内容丰富;卫生室面积不小于60平方米;食堂餐座不少于常年就餐师生数的90;学生宿舍生均建筑面积不少于4.5平方米,宿舍设施安全、卫生、实用、方便。有风雨操场或体育馆,有4006道以上塑胶跑道(城区学校可300);美术、音乐、舞蹈教室按省一类标准配备。

    理、化、生实验室配备应符合学校规模、符合省颁一类标准、符合实施新课程的需要。12轨学校按443配备,16轨学校按655配备,规模更大的学校再相应增加实验室数量;有配套使用的仪器室、准备室、工作室、药品室、标本室等;演示实验仪器每4个平行班配备l套,分组实验仪器应2人一组,教师的演示实验与学生分组实验开出率为100。配备理、化、生探究实验室及通用技术实践室,设置较固定的选修科目教室,充分满足必修、选修课程开设的需求。

32学校校园信息化水平必须达到“校校通”第三层次。在第二层次的基础上继续提高网络性能,使校内主干速率达到1000 Mbps10M交换到桌面;采用宽带专线与Internet互联;扩充网络终端的数量,使网络终端的数量与学生人数之比达到110以上,并使每个教室、每个办公室地点都有网络终端。校园信息基础设施应具备能够提供各类信息服务、信息安全管理、校务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图书自动化管理;具有电子教学实施系统功能,大部分教室都建成多媒体投影教室,每个年级一个网络多媒体教室,网络备课与授课系统、网络试题库、多媒体教学资源制作系统、电子教育教学资源中心、学校与家长和社区沟通平台。学校在建设中应以实现功能为主,部分功能可以在当地的城域网上实现,不可盲目追求硬件设备的档次,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确保计算机及其网络成为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工作和学习的基本工具,为在网络环境下开展教、学和管理创造必要而充分的条件。学校要设有专职人员,负责网络日常运行、维护和管理工作。并制订一系列适合本校的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使用的管理制度。

    33生均教学、办公类固定资产不包含土地、校舍及500.00元以下的易耗品。

关键信息

1.各类设施的固定资产原始报表档案、现场实物,网络测试

2.师生使用校园网、图书、仪器等情况

 

四星级普通高中评估指标分项解读4

 

评估指标

I  办学条件

评估标准

  41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美;

  42有独特的设计,有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氛围,有很高的文化品位。

    校园是学校精神、知识和文化的载体,是培养宽基础、高素质高中毕业生的重要基地。校园布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校园建设理念,紧密围绕学校中长期发展目标,在现有校园布局和历史传统的基础上,制订符合学校发展、地域特色和满足师生学习生活需求的校园建设总体规划。校园布局力求体现现代意识:

    ——整体性和空间共享。校园规划应当将校区视为一个整体,在校园总体环境和谐发展与有机统一的原则指导下,对建筑空间、景观等要素进行推敲,使校园在总体布局上既体现出方便实用的特点,又表现出陶冶情操的审美功能,具备全方位的环境育人功效。同时注重建筑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的贯通,适当突出共享空间,有利于相互开放,促进交流。

    ——自然为本。校园总体设计应以尊重自然为前提,以对自然景观、自然地貌、地物的分析为基础,充分体现地区的环境特色,合理营造水体、绿地和花草树木等多层次的生态群落,构建生态网络,使校园的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生均绿地面积2平方米以上。在保留原有的建筑风格的基础上,突出建设一些有标志性、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建筑,形成本校独有的建筑风格。

    ——人文关怀。校园的整体布局、功能结构要充分体现现代高中教育的特色,赋予广大师生员工更多的人文关怀。要以人的活动为设计的本原,强调人与校园环境的融合,以行为心理学等相关学科为依据,合理设计空间系统,创造宜人的交往空间。

——融人信息技术。为适应教育信息化的需要,在建筑物设计和新修道路时,要考虑预留齐全、完整的信息传导系统空间,注重信息技术在校园广泛有效的运用。

本项指标考察可从以下几方面人手:看学校布局是否体现现代教育理念的和谐性、科学性、实用性和教育性;校徽、校歌、校训、校标等设计是否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历史和办学特色;是否重视人文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校园绿化是否因地制宜,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相衬映,达到美化、净化、彩化、香化的两水平。总之,要看学校校园建设是否有规划、有重点、有特色、有效益,并呈现出立体的、多彩的、生态的、富于魅力的态势。

关键信息

查看校园布局规划,考察校园情况

 

四星级普通高中评估指标分项解读5

 

评估指标

Ⅱ队伍建设

评估标准

5.1 校长具有先进的办学理念

5.2 支持过省级及以上重大课题的研究或改革项目的实施,在省辖市范围内有较大影响

 

    51校长的办学理念是学校的灵魂,是校本文化的集中体现,其理念必须符合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与新课程核心理念一致,并具有校本特色,既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又传承和发展学校的优秀文化底蕴。校长的办学理念不仅要贯彻到教育管理中去,而且要有丰富的研究成果,近三年来校长在省级以上报刊公开发表的论文应不少于3篇。专家组还将听取校长对办学理念的内涵及如何通过具体措施体现办学理念韵阐述;对师生进行个别访谈,考察教师对办学理念的理解及如何化为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查阅学校有关规章制度、历史资料是否体现办学理念。通过其他方式从各方面分析观察学校是否真正体现办学理念。

    52课题研究既是校长科研能力的体现,又是队伍建设的主要举措。“主持过省级及以上重大课题的研究或改革项目的实施”是指近五年内担任省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教育学会、教科研部门等确定、批准立项的课题或重大课题的子课题组(项目)组长或第一负责人。虽然没有承担过省级及以上课题的研究,但群众性教科研工作的组织有规划、有实践、有成果,在省辖市以上地区有

影响,也可由专家组合议评定为达标。

    “在省辖市范围内有较大影响”是指该课题或项目所取得的成果或经验在省辖市及以上课题管理单位或部门通过评审,或在省辖市及以上范围内推广,或有关成果、经验在省辖市及以上报纸、网站上发表,或在省辖市及以上教改经验交流会上交流。专家组应重视对课题成果转化情况的考察,对一些参与人数不多、研究成果推广效果不明显的课题在本观察点评估中仅作基本达标处理。

关键信息

 

    1.省级及以上课题的研究或改革项目的实施情况

    2.群众性教科研工作的组织情况

    3.校长、教师、学生访谈及听课、观摩有关课题或项目展示活动情况

 

四星级普通高中评估指标分项解读6

评估指标

  队伍建设

评估标准

    6.领导班子及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好,团结协作,有前瞻的观念、服务的意识、实干的精神,在师生员工中有较高威信。

    学校领导班子是推动学校发展的核心力量,必须具有优良的素质、合理的结构、健康的身心和崇高的威信。学校要重视干部队伍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业务素质培养,努力提高领导优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本领,切实担负起领导和管理责任。

    “领导班子及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好”是指:①全部具有本科以上学历,部分具有硕士学位;②具有较强的政治素质,熟悉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教育法令法规,办学思想端正;③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接受过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岗位培训,教育理念先进;④具有较强的业务素质,是学科教学带头人或教育管理的行家里手,教育教学业绩显著;⑤具有较好的科研能力,能独立承担和组织教科研工作或管理改革任务;⑥遵纪守法,廉洁自律,自觉维护学校的合法利益,不徇私舞弊,不贪图享乐,不假公济私。

    “团结协作”是指:具有大局意识、合作品质、团队精神,分工不分家,密切联系群众,深入一线带领教师或员工积极开展卓有成效的工作,努力开创和谐校园新局面。

    “有前瞻的观念”是指:对本职工作具有较强的前瞻性,能把握教育教学改革、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方向,能相应制订好学校或部门的远、中、近期工作计划,既抓好常规工作,又不断创新,推出改革新举措。

“有服务意识”是指:坚持以人为本,热爱学生、爱护教职员工,努力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健康发展。

“有实干精神”是指:具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工作积极主动,不讲空话,实事求是,身先士卒,勤奋努力。

“在师生员工中有较高威信”是指:工作卓有成效,具有号召力,深受群众爱戴和拥护。

本项目的评价主要通过个别访谈,听取领导班子成员对分管工作的评述、工作成果的简介等;听取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人士对学校干部的评价。

关键信息

    1.领导、管理干部名册,近三年个人总结,民主测评材料

    2.个别访谈学生、教师、家长、社会人士代表,听取对学校干部的评价

 

四星级普通高中评估指标分项解读7

 

评估指标

  队伍建设

评估标准

    71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100%;

    72有一定数量的教师具有硕士学位或研究生学历;

    73具有中、高级技术职务的教师占60%以上;

    74图书馆、校医室、实验室工作人员多数具中级以上职称。

指标解读

    提升教师学历水平和技术职务层次,是加快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对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校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提高教师学历层次和技术职务层次工作作为星级高中创建中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工作来抓,强化措施,落实到位。

71  四星级高中要求专任教师均要达到本科学历,这是国家对高中教师任职的基本条件。学校要把好人口关,坚决不让非合格学历者进入教学岗位。专任教师的统计按人事和发展规划部门的统一口径执行,分子、分母的截至时间均应在规定的时间段内。本科学历的界定、双专科的计算也应该按照人事部门的统一口径执行。

    72“有一定数量的教师具有硕士学位或研究生学历”,这是对高中教师学历的较高要求,一般不少于专任教师总数的5,农村学校可包括已获得的和正在进修的教师。学校要根据学校发展对师资队伍建设的要求,规划教师的学历提高工程,要把学校发展需要与个人学历提高结合起来,把个人学历提高与学科优势发展结合起来,把长远建设与创建需要结合起来,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人民满意的师资队伍。

73“中、高级技术职务”,主要指中学中级和高级教师职称,60%比例的计算,其分子、分母统计对象要同一范围,截至时间要同一时段。正常任课的学校管理干部均可作为统计对象。

74“图书馆、校医室、实验室工作人员多数具中级以上职称”是指各机构从业人员具有相应职称系列中级职称的人员要达70。中级以上技术职务的教师调整到图书馆、实验室工作的需经过相关专业岗位培训。

关键信息

1.近三年人事年报表、人事变动材料

2.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

 

四星级普通高中评估指标分项解读8

 

评估指标

Ⅱ队伍建设

评估标准

   81优秀教师群体已基本形成;

   82大多数教师兼教一门及以上的选修课程;70%以上的教师具有高中循环教学的经历;有一定比例的教师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胜任双语教学;

83有一定数量的教师在省教育教学比赛中获奖;各主要学科有特级教师、有省级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大部分科目的师资在县市范围内享有声誉,能对外开设示范课、观摩课,具开发课程的能力;

    84绝大多数教师的教学,学生比较满意。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lT作的具体承担者,学校要以加强教师岗位培训为重点,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创建四星级高中、促进学校的科学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81“优秀教师群体”是指:以特级教师或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省级优秀教师为龙头,市、县以上学科带头人、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教科研积极分子为骨干,校教学能手、教坛新秀为基础的教师团队,其数量不少于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一。

    82“大多数教师兼教一门及以上的选修课程”中“大多数教师”是指任教二年以上的教师(除男五十五周岁、女五十周岁以上教师外)总数的60;“选修课程”包括国家规定的选修课程和校本课程。“70%以上的教师具有高中循环教学的经历,“高中循环教学”是指高中各年级教学。“有一定比例的教师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胜任双语教学”中的“一定比例”约5,其“熟练掌握”是指能看懂本专业中学国外教科书和相关资料;“胜任双语教学”是指基本能用两种语言教授国外原版中学教科书。

    83“有一定数量的教师在省教育教学比赛中获奖”中“有一定数量”是指各比赛学科至少有一名教师或每年有l2名教师获奖。“各主要学科有特级教师、有省级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特级教师不少于1省市级名教师、名校长以及教授级中学高中教师等省级评审的、表彰的或批准的其他相应的专业人员也可计入。其总数一般不少于10。“大部分科目的师资在县市范围内享有声誉,能对外开设示范课、观摩课,具开发课程的能力”中的“大部分”是指60%以上的科目;“具开发课程的能力”是指曾经承担校本课程的开发且有物质成果,或参与国家、省级课程开发。

    84“绝大多数教师”指占学校教学一线教师的80%以上;“学生比较满意”指近三年学生对教师师德、水平、能力的满意率达到70%。

关键信息

1.反映教师队伍素质的分类名册及其相关材料

 

四星级普通高中评估指标分项解读9

 

评估指标

Ⅱ队伍建设

评估标准

    91教师培训、培养力度大,形式多样。优秀教师传、帮、带形成制度;赴外校挂职锻炼、出国进修渠道畅通;“派出去”、“请进来”活动丰富;个人提高与组织培训结合较好;每年都有专题培训;

    92每年用于教师学习、培训的经费占学校教师工资总额的8%以上;

    93培训效益显著。

91-教师培训力度大”,是指按照教育行政部门实施教师继续教育的制度,对全体在职教师进行培训,每5年一个周期,5年中在职培训不少于240学时。同时完善校本研修制度,学校每学年工作计划中有教师培训培养的明确要求和具体安排,教师人人有专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形式多样”是指培训的渠道、形式多样化,有集中培训、专题培洲、拓展训练、体验式培训、讲座式培训、分组合作交流式培训、脱产培训、在职培训、临时培训、长时培训等等,交替运用。优秀教师都有传、帮、带的对象,结对的形式完备、关系稳定巩固,有一定的仪式或项目名称,有制度化的检查考核。教师培养坚持派到国内高等学府、研究机构、著名中学、国外等进行深造,为本校的教师清来相关的专家、学者讲学和做兼职导师等。制订赴外校挂职锻炼的计划,实施情况良好,有计划地派出出国进修人员,并发挥回国人员的骨干带头作用。在进行上述活动中,始终保持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个人业务进修计划与学校的发展规划、培训安排方向上的一致,培训的专题与当时学校的工作中心、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问题相一致。针对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人员选择不同的专题,有教育专题如班主任工作,有教学专题如课程改革的某个问题,有教师的专题,也有员工专题、管理者研训的专题,还应有技术类专题,如计算机培训等。

92学校每年必须预算一定经费用于教师培训,教师各类学习、培训所用的全部相关费用占学校教师工资总额的8%以上

93培训效益显著主要看培训活动对教师自身的业务成长、素质拓展、水平提高有显著帮助,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强力推动。

本项指标的考察重点必须关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规划及其实施过程,关注以教研组为单元的教师研修情况,关注青年教师专业进步和老年教师知识更新情况。

关键信息

1.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规划、教师业务档案中的专业发展规划及其实施过程形成的档案材料

2.教师论坛、课堂教学观摩情况;学校日常教师管理的相关材料           

 

四星级普通高中评估指标分项解读10

 

评估指标

管理水平

评估标准

101根据学校实际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经充分论证,形成了明确的办学目标和发展规划;

102发展规划涵盖全面,重点突出,措施扎实,具先进性、示范性;近期规划实施情况好。

办学目标和发展规划是学校发展的总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努力体现时代精神,充分反映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反映人民群众对子女接受良好教育的期望。

101从学校实际出发、满足社会发展需要,这是对学校办学目标定位以及制订发展规划时必须遵循的两条重要原则。

 “学校实际”,主要是指学校在本地区现有的办学水平及发展态势,在学校特色发展、错位发展、多元发展中硬件基础和软件建设水平,包括师资队伍建设和学校传统、文化底蕴等。从学校实际出发,就应坚持实事求是,充分考虑学校的人力、物力、财力、现实基础、外部环境以及发展潜力等,综合分析学校发展优势和存在不足、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使办学目标和发展规划既不脱离实际,盲目拔高,也不因循守旧,落后于形势。“社会发展需要”,即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以及人民群众对子女接受良好教育的愿望。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即意味着学校的办学目标必须始终与国家的教育方针保持高度一致,学校的发展规划能够充分体现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和要求,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积极落实新课改精神,持续提升办学内涵,不断拓展优质资源,卓有成效地培育出大批高素质人才,有力彰显学校的办学价值。

学校办学目标和发展规划的形成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且一定要经过充分论证。所谓“充分论证”,概要而言是指在不同范围、层次的人员中征求意见,多次召开专题研讨会,并有区域内权威人士的鉴定,以确保科学性、可行性。具体来说,可借助于如下几种主要途径:①召开学校行政会议、家长委员会会议等,研讨办学目标与发展规划的基本定位和思路。②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全校教职工大会等,集思广益,积极吸纳全校师生员工的意见和建议。③组织学校各职能部门、各学科组进行讨论交流,制订出本职能部门、本学科组、年级部等发展规划,每位教师制订成长发展规划。④邀请资深教育专家、知名学校同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进一步研讨和修正。⑤继续征求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使之不断完善。其中,学校发展规划最后必须经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或全校教职工大会表决通过,并经本地区政府领导、教育行政领导、教育专家与学者论证、鉴定。

102  发展规划是学校一个时期的行动纲领,必须涵盖全面。规划的结构主要包括指导思想、背景分析、发展目标、发展策略、主要任务、主要措施、发展步骤等。内容大致可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基础分析,包括学校传统、特色、业绩和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第二部分是学校发展目标,包括办学指导思想、办学理念、办学目标;第三部分是学校发展规划主要项目,包括队伍建设,德育工作,教育教学和管理改革,教育科研,信息化建设,学校文化建设和校园基础建设等;第四部分学校改革和发展的保障机制,包括学校制度、改革评价制度、创新管理机制、后勤保障等。发展规划总体上应以改革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为重点,而从内容看,第三部分又是发展规划中的重点,是现代教育思想引领下的可操作性的实践环节。

明确了学校发展目标和任务,关键还在于要有扎实的措施予以保障。所谓“措施扎实”,要求措施能紧扣目标、任务,富有针对性、实效性,并努力体现改革精神,有一定的力度。“具先进性,示范性”,是指规划能体现时代特色和较新的办学理念,体现“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主流价值取向;能示素质教育之范,重在教师专业发展、新课程推进、教育管理机制创新等方面为市内外兄弟学校起较好的示范作用。“近期规划实施情况好”,指学校近一二年内按照规划设计进展顺利,措施落实到位,阶段性目标达成度高。检验近期规划实施情况是否好,主要考察学校年度工作目标和任务与规划的关联度、达成度,重在效果的检验。

关键信息

1.学校上一轮发展规划和现执行中的发展规划

2.反映近期规划实施情况和成果的印证材料(原始档案资料)

 

四星级普通高中评估指标分项解读11

 

评估指标

管理水平

评估标准

111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健全,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112制度规范符合改革的要求,有学校特色,为师生员工普遍认可,执行情况较好;

113基本实现管理手段现代化。

111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是学校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基本要求。校务、党务、教务、政教、总务、科研等各项工作都应有相应的规章制度,从学校领导、中层干部到年级组长、学科组长、工会小组长、班主任、备课组长,以至全体教职工,各类人员都要有明确的岗位工作规范要求,整个学校工作有章可循,运行顺畅。并注意通过实践检验,不断总结经验,根据实际需要和情况变化,及时加以修订。

112制度管理的前提是以人为本,为巩固和发展保驾护航。因此必须做到“制度规范符合改革的要求”,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相配套,从制度层面保障各项改革的顺利进行,既有力促进学校事业的发展,同时又维护学校的稳定。“有学校特色”,要求制订的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能从学校自身实际出发,注意体现学校的不同特点,有一定的创新。“为师生员工普遍认可”,关键的是重要的规章制度须经教代会、学生会审议通过,认可率需达到90%以上。“执行情况较好”,主要检查落实情况及实际效果,看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是否对师生员工产生积极的影响。

113“管理手段现代化”,要求学校网络成为内外上下快捷沟通、各方面参与管理以及各部门服务师生的重要工具。学校有自己的主页,信息发布及时。学校各有关部门普遍使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包括学校人事档案管理、学生学籍管理、教务管理、图书流通管理、学生选课管理、学分管理、财务管理等,并在校园网上建立“网上邻居”关系,实行部分信息资源的共享。

关键信息

1.学校各类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及执行情况

2.校园网络运行情况及为管理、教学和师生、家长服务的情况

 

四星级普通高中评估指标分项解读12

 

评估指标

  管理水平

评估标准

121大力推进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

122探索网络环境下的管理改革;

1 23基本建立适应课程改革要求的管理模式;

124在省辖市范围发挥了示范作用。

121“大力推进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主要指加大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力度,重点在运行体制、用人机制和分配制度上有所创新。一是实行行政部门和年级组、教研组的分级管理体制,下移管理重心,推行合同式精细化管理模式,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保障体系的持续改进。二是实行全员聘用(聘任)制度,做到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用。同时健全和完善教师考核制度,考核结果作为收入分配、奖惩和聘用(聘任)的重要依据。三是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制订与聘用(聘任)制度相适应的校内分配办法,坚持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建立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的分配激励机制。

122“探索网络环境下的管理改革”,要求学校对基于信息化网络的管理改革积极进行探索,以提高管理的效能。例如在人事管理上引入信息化手段,包括对教职工考勤、干部民主测评等。又如建立“家校通”,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相互沟通,随时听取家长对学校对教师的反馈意见等。再如充分运用网络技术,进行学生选课管理、学分管理、财务管理、后勤服务管理等。

123基本建立适应课程改革要求的管理模式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学校管理提出的新要求。进入新课程,课程的功能、结构、内容发生了重大变化,不只要求课程的具体实施作相应变化,学校管理模式也应朝着有利于促进课程改革的方向不断修正。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学校管理模式应充分体现人本特质、人文关怀,融强制性、柔和性和激励性于一体,通过“人本化”的管理为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创造出理解、和谐的校园氛围,调动起师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管理制度中,要注意剔除违反教育规律、不符合素质教育规定、不利于实施课程改革的成分。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师生主人翁精神,积极鼓励师生参与学校管理。

124 “在省辖市范围发挥了示范作用”,要求有关经验在省辖市以上区域范围内进行交流或在教育报刊、简报等媒体上发表,并产生一定影响。

关键信息

1.学校全员聘用(聘任)制度方案及教职员工的反应

2.管理模式改革对学校管理、课程改革产生效益

 

四星级普通高中评估指标分项解读13

 

评估指标

  管理水平

评估标准

131经过多年的创建,已形成为广大师生和社会广泛认同的优良校风、教风、学风;

132“三风”建设促进了工作,提高了管理水平,收到了良好效果。 

131校风是整个学校的风气,是师生员工精神面貌的总和。优良的校风具有强烈的感召和规范作用,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教风主要指全校教职工从事教育教学或管理工作的态度和作风。优良的教风对保证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学风是指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习惯养成状况等。优良的学风关系到学校办学和育人目标的最终实现。一所学校的“三风”,显性表现为整个学校包括教师从教与学生学习的风气,而深层的意义则体现一所学校办学的内涵与品位。对校风、教风、学风的考察,关键看广大师生的认同程度,对“三风”内涵的理解深度,作为行动准则努力践行的效度。

132“三风”建设促进了工作,提高了管理水平,收到了良好效果,一方面要看“三风”建设的结果:领导班子团结协作,勤政廉政,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一心一意为谋发展;各职能部门恪尽职守,通力协作,服务周到,工作高效;全体教职工身体力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全面关心学生,潜心教书育人,不体罚、变相体罚或讽刺、挖苦学生,不以教谋私,不做任何有损教师形象和学校声誉的事;学生自觉遵守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言行举止文明,为人诚实守信,兴趣爱好健康,学习勤奋踏实。另一方面也要看建设的过程:一是宣传发动是否到位,做到全校师生人人皆知,深人人心。除了充分利用板报、宣传栏、广播、校园网等宣传媒体进行宣传,还可开展歌唱以“三风”为主题的校歌、开展“三风”征文竞赛等活动。随着办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学校“三风”也应赋予更深刻的内涵,学校可发动全校师生参与“三风”大讨论,对校风、教风、学风作新的解析。二是“三风”不只停留于文字表述上,围绕“三风”建设要有扎实的措施,通过开展各种富有针对性的活动,引导师生努力践行“三风”,化“三风”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例如从抓“考风”着手抓学生的学风,实行无人监考、诚信考试制度,以培养学生勤奋踏实的学风;以评选先进教师集体和先进个人活动为抓手,激励教职工认真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等。

关键信息

1.师生对“三风”内涵的理解与实践体会

2.“三风”建设活动资料及反映学校优良“三风”的报道、荣誉证书等

 

四星级普通高中评估指标分项解读14

 

评估指标

  管理水平

评估标准

141学校校务公开,管理民主。各部门职能作用充分发挥,师生参与性强,教职工权益、利益得到尊重与保障,形成了团结奋进的良好局面;

142建立与社会沟通合作的机制,主动听取学生、家长的意见,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规范办学行为。

141“校务公开”是学校管理民主化的重要实现形式。校务公开的内容包括学校发展规划、学校发展的重大决策、人事任免、奖惩和职称评聘、重要规章制度的出台、学校经费的预决算及财务收支、招标与采购等涉及师生切身利益的校务。校务公开的形式主要有书面公开、会议公开、网络公开等。“监督周全”,要求学校健全监督机制,包括发挥党组织监督保证作用,学校重大事项由党组织、党政联席会议集体讨论决策;发挥教代会、学生会的民主管理作用,定期召开教代会和学生会会议,商议学校有关重要工作,有关涉及学校改革发展以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大事,都应递交教代会讨论、审议,学校领导对教职工代表的提案要认真答复,做到件件落实;建立学校领导分工联系制度、接待制度等,设立校长信箱、举报电话等,在管理过程中充分尊重广大教师和学生,经常听取师生的意见和建议。

民主管理的成效关键是看各部门能否各司其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优质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看师生是否具有主人翁思想,能否主动关心学校,特别是教职工能否积极为学校建设发展进言献策;看教职工权益、利益是否得到尊重与保障,如学校能否尊重和维护宪法、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赋予教职工的各项权利和正当利益,教职工能否充分行使应有的知情权、发言权、表决权,有关福利、奖金分配、评先评优、职称评定等有关教职工切身利益的政策是否得到很好落实;看是否形成了团结奋进的良好局面,教职工队伍是否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心同德,和睦相处,互相关心,共同进步,学校政令畅通,积极向上。

142“建立与社会沟通合作的机制,主动听取学生、家长的意见,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规范办学行为”,一是要与学校所在地社区组织、邻近单位(部队)、文化活动场馆等加强联系,主动听取对学校办学的意见和建议,争取他们的积极配合和支持。二是要经常召开学生座谈会,定期召开家长会,以及通过家访或利用网络、通讯工具,加强与学生和家长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听取他们的意见,不断改进工作。三是要认真做好家长来访接待工作,认真处理电话投诉、人民来信,做到闻过则喜,凡确有不规范的办学行为和教育行为,立即采取措施整改。

关键信息

1.校务公开制度以及相关材料

2.教代会、学生会参与民主管理的做法和效果

 

四星级普通高中评估指标分项解读15

 

评估指标

  管理水平

评估标准

151校内校外教育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152  图书馆、实验室、信息中心等各类设施充分开放,为师生研究、学习提供指导与服务。

151本指标所说教育资源是指支持、促进教育的物力、人力、信息等方面的内外因素和条件。学校的物力资源主要有图书馆、实验室、微机室、信息中心等各类硬件设施与设备,以及校外各种可资用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设施、条件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等;人文资源如教师群体(特别是专家型教师)、学生社团组织、校史、办学传统等;人力资源主要指适合从事教育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的各类专业人员;校外教育资源包括社区乃至整个社会中各种可利用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设施、条件、经验、成果,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等;信息资源则包罗万象,囊括各种有助于教育教学的经验、成果、资料等,随着网络技术向宽带、高速、多媒体方向的发展,它以更具人性化的应用方式推动着教育的信息化。“校内校外教育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关键是考察学校能否根据实际需要,充分发挥各类教育资源的效用,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例如学校图书馆有丰富的藏书,是否鼓励师生借阅;有了完备的实验室,是否确保实验的开出率;有了一批热衷教科研的教师,是否支持他们开展课题研究;有了信息化网络,是否建好学校主页,及时维护、更新等。校外教育资源的利用则需经常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基地活动,参观工厂、农村、部队,邀请优秀校友、先进人物、劳动模范来校作传统教育报告等。

152“图书馆、实验室、信息中心等各类设施充分开放,为师生研究、学习提供指导与服务”,要求学校在完善各类设施的基础上,充分提高利用率。例如图书馆、阅览室要确保开放时间,方便师生随时借阅,并主动向师生推荐介绍新书、好书。实验室要满足学生操作实验和开展相关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需要,逐步实行开放式管理。信息中心要为师生学习网络技术以及上网查找资料信息提供帮助,予以热情指导。

关键信息

1.近三年学校图书馆(阅览室)开放和图书借阅情况

2.实验室、微机室、多媒体室、报告厅以及各类专用教室和电教设备、仪器使用情况

3.社会实践基地活动、学生外出参观考察活动资料

4.校园网资源库可供资源目录

5.其他反映学校有效利用教育资源的材料

 

 

四星级普通高中评估指标分项解读16

 

评估指标

素质教育

评估标准

161德育工作制度化、系列化,针对性强,有特色;

162重视德育工作在各项工作中的渗透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效果明显。

16·1“德育工作制度化、系列化。针对性强,有特色”,是对学校落实德育措施提出的目标要求。“制度化”,就是要求学校必须适应新形势,建立起一套切实可行的德育规章制度,以此保障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别是要重视建立体现导向性、公平性、发展性和可操作性原则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系列化”,主要指德育内容要丰富多彩,按照《中学德育纲要》结合本校实际形成一定系列。“针对性强”既要求学校遵循思想道德建设的普遍规律,又要适应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从他们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深人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考察德育工作,着重要看学校是否发挥自身优势,在德育内容、方法、途径、活动、评价等方面大胆创新,以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或亮点;学校对学生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时,是否内容全面、客观,程序科学、规范,是否关注学生全面协调发展,是否关注学生的特长和潜能。“有特色”是指学校德育工作的个性化水平。学校德育工作应在德育科研的引领下,注重德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德育的内容、方法、途径、活动等方面积极创新,逐步形成自己的亮点和特色。确认德育特色的三个维度主要在于:时间维度——德育工作的某一方面能够率先突破并迅速普及;空间维度——德育工作的某一方面形成“人无我有”的优势;质量维度——德育工作的某一方面有所创新、具有突出的效果和影响。

16·2  德育工作在各项工作中的渗透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两个重要途径。为提高德育效果,学校除了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各种教育活动,还应努力实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使德育渗透学校各项工作,形成浓厚的校园育人氛围。学科教学是德育的主要渠道,学校尤其要重视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按照不同学科特点,促进各类学科教学与德育的有机结合,寓德育于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学校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既不放任自流,又不管得过死,为学生自主开展多种实践活动创设条件,搭建培养、锻炼学生才干的舞台,放手让学生自主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效果明显”与否,一般直接反映在学生精神面貌上。考察时主要看教师课堂教学德育有机渗透的情况,看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与表现,看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看整个学校的风气和校园环境等情况。

关键信息

1.各部门和教职工岗位职责和考核制度的实施情况

2.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建设情况

3.各类学科教学与德育有机结合、渗透情况

 

 

四星级普通高中评估指标分项解读17

 

评估指标

素质教育

评估标准

171有符合课程改革要求,切合学校实际的课程发展规划;

172有比较完善的课程开发、更新的制度与机制;

173有丰富的课程资源和校本课程,学生选择空间大;

174全面执行国家及地方课程,高质量实施各类课程,有一批深受学生欢迎、能为兄弟学校提供示范的优质课程。

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是一场牵动整个高中教育的深刻变革,涉及培养目标的变化、课程结构的调整、课程标准的制订、课程内容的更新、教学方式的转变、课程资源的开发、评价体系的建立等。新课程对学校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同时也给学校主动发展和脱颖而出带来新的契机。学校要积极呼应,勇于探索,掌握主动权,努力提高新课程实施水平。

171《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明确提出我省高中课程改革要“充分体现普通高中教育的性质,即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充分体现时代要求,根据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以促进学生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核心,全面、准确地实施普通高中课程”。学校要吃透《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精神,根据教育部、省、市有关实施意见的要求,结合具体实际,认真思考学校的课程发展规划,拟定新课程实施方案。具体内容重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现状分析,即客观地认识和分析本校课程改革的基础和优势,着重分析当前课改进程中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二是基本目标,从课程的功能、结构、内容、操作及评价等方面描述建设的目标;三是推进策略,从优化教学管理、配置教师队伍、改进教学科研、创新评价方式等方面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学校新课程实施总体方案必须“符合课程改革要求”,全面、正确体现新课改指导思想,与国家的教育方针保持一致,与素质教育的要求保持一致。方案还必须“切合学校实际”,做到从实际出发,有较强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172高中新课程在我国课程发展史上首次将学习领域、科目、模块的概念引人课程领域,并以此构筑新的高中课程体系及结构,从而使普通高中的课程结构产生了实质性的突破。课程的开发、更新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学校新课程实施的质量。学校应充分用好新课程赋予的课程自主权,从制度与机制上予以切实保障,包括建立课程开发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责任制;重视专家的引领,建立培训、研讨制度;规范操作程序,严格课程开发需求评估与审批制度;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落实考核奖励措施;建立学科资源库,提供网络交流平台等。在课程开发、更新的过程中,注意遵循互补性原则,充分体现校本课程对国家课程的补充作用;遵循多样性原则,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选择;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发挥学校、地域的优势,注意扬长避短.

173课程资源大致是指有利于达成课程目标,在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课程资源具有广泛多样的特点,弥散于学校内外乃至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例如满足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社会实践类资源,包括乡土历史、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生产技术、国防等;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促使其开发潜能、发挥特长的培养类资源,包括书法、绘画、音乐、文学、体育等;满足学生探索和创新心理需求的科技创新类课程,包括实验操作、科技制作、信息技术、学科前沿研究成果等等。对学校来说,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过程,也就是建设校本课程的过程。建设校本课程,必须明确校本课程的两层含义:一指对国家课程和地方安排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学校可根据本校实际,对国家课程和地方安排课程内容适度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更贴近学生、学校和社区的特点和需要;二指学校自行设计开发的新课程。要求学校在充分调查学生学习需求的前提下,在国家课程和地方安排课程以外的领域,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化的课程。是否重视校本课程建设,集中体现了一所学校教育价值的取向。学校应充分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通过筛选和加工提炼,或用于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安排课程,或用于拓展国家课程和地方安排课程以外的新领域,形成丰富的“课程超市”,给学生以足够大的选择空间。本观察点对学校的考察,具体看学校是否能充分满足学生对所有选修工课程的选择,并且可供选择的选修Ⅱ课程不少于15门。值得注意的是,校本课程不能光局限于几门文化课的延伸,更不能投机取巧,借“校本课程”之名,行加深高考科目教学难度之实,否则可视为学校的办学理念存在问题。

174国家课程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统一课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框架的主体部分,对国家基础教育的整体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未来公民的素质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地方课程是在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内,由省一级教育行政部门因地制宜开发的课程,在利用地方课程资源、反映地域特点、增强课程的适应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国家和地方课程均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予以落实,具有权威性和严肃性,作为学校必须无条件地全面执行,所有必修课程,包括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等,都必须开齐开足。有些学校为追求高升学率,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围着高考转,全然不顾国家对课程设置的严格规定,任意增减科目和课时,造成学生大面积偏科、过早偏科,对此必须引起高度警惕。包括选修课程在内的各类课程,学校都要力求高质量地实施。这里的“高质量”,决不是指传统的认知领域“单维”目标的高达成度,不是指学生考试的成绩和升学率,而应是体现新课程价值取向的“三维”课程目标的达成度,即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川隋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状况。课程的实施,除了强调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还强调要了解和体验问题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初步掌握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真正学会学习,还强调要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科学的精神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现代公民。

现场考察要关注“三维”目标的落实情况: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是否注意引导学生学会选择与主动发展,通过课程的精心设计与实施,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及个性化的学习过程提供尽可能大的空间;是否注意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是否注意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注意尊重和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有一批深受学生欢迎、能为兄弟学校提供示范的优质课程”,即达到上述目标要求,经过评教评学,学生满意率达80%以上且被兄弟学校学习借鉴的课程。为兄弟学校提供示范的主要标志是:

(1)以示范课、观摩课的形式对外开放;(2)课程教材被兄弟学校直接选用或改编;(3)课程开发的相关教师为兄弟学校课程开发提供过各种形式的咨询。“一批”的数量概念,应不少于10门。

关键信息

1.学校新课程实施方案、近三年学校新课程实施工作年度计划、总结

2.校本课程建设规划、校本课程教材、选修课讲义列表及样书、样稿

3.学校已开设的选修课汇总表、学生选课指导制度

4.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成果展示情况(校园网)、学生成长记录袋

5.上学年教学质量调查表及质量分析材料等

 

 

四星级普通高中评估指标分项解读18

 

评估指标

素质教育

评估标准

181大力推进教与学方式的改革。

182努力创设民主、平等、和谐、互动的教学环境,全面关注学生的发展,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形成高效、富有个性的学习策略。

183各类探索蔚然成风,绝大多数教师有心得,能示范;

184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探索网络环境下教学改革,有丰富的成果与经验。

181“大力推进教与学方式的改革”是本项指标内容的概括与领起,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观测点,主要考察学校对改革教与学方式的重视程度。“大力推进教与学方式的改革”,需要学校领导带头端正办学思想,并切实采取措施,促进教师积极转变教学方式;要持续开展教师“后续培训”,针对各种模糊认识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倡导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质量观;要积极营造宽松的环境,不向教师下达升学率指标,为教师“松绑”;要加强平时的督促检查,检查教师备课笔记,实行“推门听课”,督促、指导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要建立正确导向,特别对大搞加班加点、迷信“题海战术”的教师,应严肃批评,不能默许,更不得褒扬。

182观察点二是对教师转变教学方式与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提出的基本要求。新课程强调教学的组织实施必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努力创设民主、平等、和谐、互动的教学环境”,是对教学环境及其人文特征的高度概括。此教学环境构建的必要前提,是教师能围绕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既备教师的活动,又备学生的活动。教学环境集中体现为,教学过程中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任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形成重在教师一方的努力引导,关键则在于:一是以“爱”为前提,即教师需要有高度的职业责任感和对学生的真心真意的关心和爱护;二是实现师生人格的平等,教师必须尊雷学生人格.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好奇心,防止歧视和偏见;三是克服“教师中心”,把促进学生发展作为教育教学的宗旨和目的;四是转变角色意识,把自己从“知识的化身”角色转变成学生学习促进者的角色;五是打破教师的“话语霸权”,积极创设师生交流、对话的良好氛围和合作平台。“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教是为了不教”,教师要“授人以渔”,在教学过程中还应高度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指导,促使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形成高效、富有个性的学习策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183“教无定法”,特别是在新课程的实践中,教学不应有固定的程式。学校要积极鼓励教师围绕教与学方式的改革进行“各类探索”并“蔚然成风”。例如对教学实践中如何运用讨论式、启发式、互动式、谈话式、活动式、研究式、体验式、角色转换式等进行探索,甚至可以具体到某一教学内容适宜采用何种教学方式、如何用好这一教学方式等进行深入研究。在探索过程中,要注意互相学习和启迪,多借鉴别人成功的经验和做法;注意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对象的不同特点,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注意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争取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绝大多数教师有心得,能示范”,“绝大多数”的概念应在90 96以上;“有心得”就是教师能总结教改得失,有反思材料或理论成果,其形式可以是论文、调查报告、经验总结、案例分析及教学反思等,相当数量在市级以上报纸发表或区()级以上评比中获奖。“能示范”,是指绝大多数的教师的教改探索成果能在本区域发挥示范、辐射作用。此作用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教改成果直接为他人(他校)所选用或借鉴;二是每年学校召开一定数量区域内教改成果经验交流会;三是教改成果拥有者成为其他学校的咨询参谋或专家顾问。

184“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指的是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这就道明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两者整合的重要意义。“整合”不是“凑合”,也不能“貌合神离”。它要求教师不仅熟练掌握从“三机一幕”到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理解信息技术的内涵和应用价值,还应全面了解所教学科课程的特点,明晰教学重点、难点,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应用自如地实现“整合”。特别是要注重“网络环境下教学改革”,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上资源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可以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利用网络通讯进行合作学习;对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创新品质也十分有利。“有丰富的成果与经验”,要求学校有相关的课题研究小组,有相关的研究论文发表,并每学期开设“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公开课。

关键信息

1.学校网页有关信息资料、现场“教师论坛’’观摩情况

2.现场考察时随堂听课情况

3.领导干部、学科组长上课、听课、评课资料;学生评教资料

 

 

四星级普通高中评估指标分项解读19

 

评估指标

素质教育

评估标准

191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积极探索评价制度的改革;

192初步形成了较为可行的课程评价、学生评价、教师评价等体系,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评价制度如何改革,对推进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但同时也一直是个难点、热点问题。评价制度如不改革,无疑将成为制约课程改革的一大瓶颈。因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制度应有的导向功能,确保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191“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积极探索评价制度的改革”是本项指标的领起,同时也是一观测点,主要考察学校对评价制度改革的认识与态度,考察学校在探索评价制度改革上有无实质性的进展。学校要统一全体教师的思想,达成共识,积极创设良好的评价改革氛围;要建立健全学校评价制度改革工作的组织机构,将评价制度改革摆上学校重要工作日程;要集中力量研究攻关,制订各类评价标准和实施办法。学校建立的评价制度必须符合素质教育精神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体现“以人为本’’的先进办学理念。

192课程评价旨在规范学校课程管理,促进新课程健康、顺利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学校“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学校的课程评价须着重把握好以下三个环节。一是课程开发前需要评估和专家论证,以确保课程开发的学生教育价值和课程本身的科学性、规范性;二是课程实施中的过程调控,以确保课程目标的有效实施及过程方法的连续性及弹性;三是课程实施后的阶段性总结和效果评估,通过效果评估和对整个课程方案的再认识,为课程后续开发、调整奠定基础。

学生评价是评价制度改革的重点。“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学校要积极实施《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探索高中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要把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个性特长和健全人格作为评价的重点,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关于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主要是要严格学分制管理。“学校要根据课程方案的学分要求形成学年学分分配表。遵循客观、公正、透明的原则,严格学分认定的标准、程序,规范操作过程,严禁学分认定中营私舞弊、弄虚作假的行为”(《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成长记录手册”主要收集反映学生各项素质发展情况的资料、信息,结合行为观察、思想交流、情景测验,采用自评、互评等方式,对学生的优点与不足、付出的努力与进步,以及发展潜能与努力方向等,作出客观的评价。学校要认真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结合学校实际,制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实施细则应主要包括明确的评价标准、清晰的评价程序以及相关责任人等内容。学校在组织实施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采取学生自评、同伴互评、任课教师评价、班主任评价、学校评价等方式进行评定,通过评价激励学生成长。

教师评价应立足于促进教师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的提高,注意由管理性评价转向发展性评价。对教师的评价必须杜绝以学生成绩和升学率作为衡量教师工作唯一标准的做法。要切实按照《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提出的要求,“全面、科学、准确地评价教师教学工作,将教师教学工作评价与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统一起来,通过评价促进教师课程执行能力、课程开发能力、课程创新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增强评价过程中的对话、交流和理解,发挥评价对实施新课程的促进作用,努力营造实施新课程的健康环境。”教师评价要公正、公平、公开,具有导向性和激励性,通过新的评价体系的建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减轻学生和教师的过重负担,全面提高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    虽然评价制度的改革尚处于探索阶段,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学校应初步形成较为可行的评价体系。“较为可行”涉及到评价标准、评价方法是否既符合课改精神又切合学校实际,是否能得到评价对象的普遍认同。学校还应建立定期研究评价改革工作的制度,力求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关键信息

1.学校有关评价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和研究论文(校园网信息)

2.实施学生评价、教师评价、课程评价的档案资料

 

 

四星级普通高中评估指标分项解读20

 

评估指标

素质教育

评估标准

201教科研工作扎实,发动面广。

202教研组、年级组有自己的规划,各教师有自己的目标;

203学校每年组织骨干力量,围绕实践中的重大问题开展研究,并有所突破;大多数教师每年有研究成果;有多项由本校教师主持或参与的省级以上课题;有一批高水平的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公开发表;

204积极进行教改实验,多项实验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并在省辖市以上范围推广。

201强调教科研工作要以校为本是新课程的战略要求,也是星级高中评估的基本思想。大力推进校本教研,实现教学研究的目的、内容、组织形式、评价与管理、资源配置以及政策环境的系统变革,对于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的目标,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学校课程建设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教科研工作扎实”,主要反映在学校领导是否高度重视教科研工作、是否密切关注教科研工作的过程及其在本校教育教学改革中所起到的推进作用。“科研兴校”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要有实实在在的行动,做到有健全的组织机构,有科学的制度保障,有可行的配套措施,有具体的行动方案,学校形成浓厚的教科研氛围,成为学习型组织。学校教科研必须夯实三个基础:(1)制度基础。必须建立《教科室工作条例》、《教科室主任职责》、《课题研究管理办法》、《优秀科研成果评选办法》、《教科研工作奖励条例》、《课题鉴定办法》等规章制度。(2)队伍基础。应当建立教育科研的四支队伍,即教科研领导管理队伍、教科研专家顾问队伍、教科研骨干研究队伍、教科研群众研究队伍。(3)课题研究基础。应该逐步建立三级课题网络,即学校中心(骨干)课题一教研组(备课组)专项课题——教师个人研究课题。“发动面广”,表现为教师普遍热情高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教科研工作。骨干教师都能参与到校级以上的科研课题中去,每一个教师都有来自于教学实践和反思的小课题,并形成一定的研究成果。

202教研组、年级组是分别按学科按级段建立的教师组织形式,虽然两者在工作性质和具体任务上有所区别,各有侧重,但目标相同,都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职责。因而,各教研组和各年级组都应有自己的教科研规划,教研组可侧重学科课程实施的研究,年级组可侧重德育课程、班集体管理、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研究。教科研规划一般应明确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点内容、研究方式、具体措施和工作要求等。各教师也都应自加压力,制订个人教科研目标,可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适应自己业务水平提高的需要,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和优势,确定研究主攻方向,争取研有所成。

203校本教研是一种实践活动,通过校本教研促进教师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是校本教研的着眼点与落脚点。学校除了要经常性地组织开展各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科研活动外,“每年组织骨干力量,围绕实践中的重大问题开展研究”,就是要组织学校教科研骨干,发挥集体的智慧,为解决学校改革发展特别是实施新课程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合作攻关,以期有效解决问题。组织重点课题的研究,要注意遵循科学研究的一般规律,规范课题研究的实施,包括确定重点课题研究项目与研究的主要内容,分析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明确课题研究的对象、研究的思路和方法、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步骤及进度,以及课题研究的组织与管理、保证措施等。“有所突破”,即达到预期目标,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真正解决了“实践中的重大问题”。“大多数”要求有80%以上;“每年有研究成果”就是要求通过教科研每年都有所收获,主要表现为工作有所改进,业务水平有较明显提高,并有相关的论文、体会等文章。

“有多项由本校教师主持或参与的省级以上课题”之“多项”,要求五年规划期内由本校教师主持的省级以上课题不少于5项,包括正在实施研究中的课题和上一个五年规划已结题的课题。提倡学校派出教师参与上级部门或兄弟学校的课题研究。如课题任务重大、影响较大、本校人员有实质性的参与和重要的研究成果,也可纳入统计范围。如省级以上课题少于5项,但群众性的教育科研工作成果卓著,成为省辖市以上的教育教学改革典型,本观察点可视为基本达标。

 “有一批高水平的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公开发表”,要求每年有30%以上的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论文必须是独立完成或是第一作者,字数不少于1 500字;合著的教育著作、教学理论著作可按章计人;省级以上教育报纸、学会、教科研部门组织的论文评选一二等奖比照计算;省级以上学术会议、专题工作会议交流材料也可计入;各种形式的练习、考题汇编均不能计入。

204课题研究提倡以行动研究的方式为主,边研究边实践,使研究工作落到实处,产生效应,有力促进课程改革实验,促进学校建设和发展。“成果”及“推广”,主要考察学校科研成果在省辖市以上范围所产生的影响力,以此衡量学校科研成果的实践价值、实用意义和适用范围,衡量学校教育思想、办学理念、教育实践模式的示范性和辐射力。推广的方法主要有:(1)通过报告会、学术交流会,进行宣传型推广;(2)通过各种出版物,进行文字型推广;(3)通过现场观摩会,进行示范性推广;(4)通过学习研讨,进行培训型推广;(5)通过建立基地,进行合作研究型推广。“多项”可按近五年来不少于5项来计算。本观察点作为学校声誉调查内容之一。对数量达标但只有实验项目和理论成果而无推广应用行动和实际效益的,可作基本达标处理。

关键信息

1.校本教研实施方案、教科研工作制度、工作领导机构及工作情况

2.近三年学科组、备课组活动计划、总结及活动情况

3.近三年教师在省级以上报纸发表的论文、省级获奖论文及省级以上学术会议、工作会议交流材料(目录清单、学校网页)

4.学校省级以上研究课题实施方案、课题组成员名单、研究成集等(学卡蕾网页)

 

 

四星级普通高中评估指标分项解读21

 

评估指标

素质教育

评估标准

211积极主办或参与国内外教育交流;

212通过互派教师、学生等多种方式,加强与国外学校的联系,扩大学校开放度。

211教育视野的宽广与深邃,是教育实践得以丰富和鲜活的前提。因而,通过教育的内外合作与交流,学习和借鉴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先进教育理念,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学校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提升办学水平的内在要求。特别是教育的国际化,对于学校拓展国际视野、汲取先进教育理念、拓宽办学思路,着力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的一代新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校应认真落实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指示精神,积极创造条件,“主办或参与国内外教育交流”。国内交流方面,要求学校加强与省内外兄弟学校的联系,举办或联合举办市内外、省内外教育教学研讨、观摩等活动,也可以通过网络实行互联共享进行交流,虚心学习先进地区先进学校的办学经验。热情支持教育不发达地区的办学,承担教师培训、干部挂职锻炼等任务,并加大对本地区薄弱学校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国际交流方面,要求学校通过各种途径,建立与国外境外学校的合作交流关系,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进行合作办学,特别是要加强教育学术交流、教师学生互派,就共同关心的教育难点、热点等问题讲行切磋,取长补短。

21·2“加强与国外学校的联系”,通常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互派教师、学生”的办法。“走出去”,学校应有计划地选派教师走出国门进修、访问、讲学、搞项目合作研究等;组织学生到国外进行短期修学旅行,派遣学生到国外留学。“请进来”,学校应主动邀请外国专家、学者、教师到学校来讲学,参加学术讨论,条件允许的学校可聘请外籍教师来校任教;吸收外国留学生到本校来学习,接受外国学生来校短期访问学习。“扩大知名度”,要求学校明确建立合作或交流关系的国外境外学校不少于一所,并定期开展互访交流活动。专家组现场考察时,要十分重视对参加过国际交流、考察的校长、教师的访谈,了解交流成果,了解对本职工作所产生的影响及在教师培训中所发挥的作用。

关键信息

1.校园网收集、传播国内外教育教学信息的资源情况

2.近三年参与省辖市外教育教学交流、缔结国内外友好学校情况

3.近三年接受外校教师培训、干部挂职锻炼和国内外送培情况

 

 

四星级普通高中评估指标分项解读22

 

评估指标

素质教育

评估标准

221学生全面发展,各方面素质较好。

222综合考试优秀率、合格率高,

223近三年每年有80G左右的毕业生能够升人本科院校,一批毕业生为全国一流高校录取;

224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各类小发明小创造成果丰硕,较多学生在市级以上各类竞赛中获奖。

221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现行教育中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让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人格完善程度与其所承担的学业要求相适应,同时让学生在完成其学业任务的过程中身心得以发展、人格逐步得以塑造和完善,这是学生和谐发展的理想境界,也是考察学校绩效的重要视角。对学生全面发展指标达成度的考察,着重看学校教育管理是否在学业活动中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与人格完善,是否在学生身心发展与人格完善中促使学生顺利、高效率地完成学业任务。学生全面发展具体体现在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的基本素质。学校应为每个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成长记录袋中包括每学期的评价表、三年的总表,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突出表现的材料,其他有价值的材料。这是本项指标考察的重点材料。

222综合考试一次性合格率达98%以上。实行新高考方案后,选修课和必修课一次性合格率(D以上)98%以上,二次合格率达100%,有95%以上的学生至少有两门学科达C级以上。

223每年有不低于40%的毕业生达本二分数线,有不低于80%的毕业生能够升人本三以上院校,有10%以上的毕、12生为全国211高校录取。所有录取人数均包括高水平运动员和艺术特长生、高水平大学自主选拔录取生、出国留学生。

224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前提下,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四星级高中的重要任务。学校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科技创新大赛、信息技术竞赛、研究性学习论文竞赛等活动,并形成相关的指导、培训、竞赛、奖励制度,由专人负责,时间、经费、师资得到保证,平均每年至少有10人以上的学生有小发明、小创造、小论文成果在县以上获奖。

关键信息

1.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情况和学生成长记录袋

2.综合考试(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成绩、获奖情况统计及区域概况

 

 

四星级普通高中评估指标分项解读23

 

评估指标

素质教育

评估标准

23.在先进办学理念指导下,经多年追求、积淀,形成学校特有的传统优势和办学特色,并成为学校声誉的重要标志。

办学特色是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本校特有的、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优质风貌。特色应当对支撑办学目标、优化学生培养、提高教学质量起到重要作用。特色有一定的稳定性并应在校内外得到公认,产生了一定影响。特色可能体现在不同层面:体现在总体上的特色——治学方略、办学观念、办学思路;体现在教育上的特色——-教育模式、科研兴校、素质教育等;体现在教学上的特色——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综合实践等;体现在教学管理上的特色——科学的管理制度、先进的运行机制等。

办学特色是四星级高中创建与评估的重要内容,在建设和评估中都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是办学理念与办学特色的关系。办学特色承载着学校的教育观念文化,是教师应具有的教育思想的观念基础。没有先进的、个性化的办学理念,就难有高质量的教育和优质的学校。学校的办学理念必须切合时代的脉搏和教育发展的规律,符合国际教育改革的方向,这种办学理念应是学校传统优势、办学特色以及创新成果的高度浓缩,能够深入到每个师生员工的血液中,灌注于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所在。学校应有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经过多年的追求、积淀创新和发展,形成了学校特有的办学风格和学校特质,并为社会公众和教育同行所认同,成为学校声誉的重要标志。

二是办学特色与整体优化的关系。办学特色是指在国家教育方针指导下的教育目标和管理目标具有与众不同的“个性”,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从教育本质与功能方面理解,评估标准所强调的学校办出各自的特色是基于:一要对“应试教育”进行改革;二要面向全体学生;三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其目标是对每个学生素质与能力做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培养,并达到最高水平,使之具有主动适应社会与发展社会的能力。因此,办学特色决不是指少数人具有的某种技能和本领,而是指全体学生的身体、心理、智能、道德、审美、劳动和交往素质的全面提高;也不是指学校一个系统,而是家庭、学校、社会和自我教育诸系统的综合。所以应“以点带面”,最终使学校工作在整体上、全方位地反映出这种特

三是办学特色的确立与形成的关系。学校的办学特色,实际上是校长办学思想个性化的体现。办学特色的确立是校长领导下的集体智慧的结晶。因此,不能人云亦云,要结合学校实际,立足本校的生情、师情和校情。在实施过程中,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专题突破、点面结合、注重训练、逐步提高、科学评价,让学生在严格训练中知行,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明理,在生动活泼的课堂学知,在活动课中发展特长。

四是办学特色与常规的关系。办学特色是一种创新,通常表现三个方面:一是教育观念与办学指导思想有新意;二是办学措施与途径有创造性;三是办学成效有新气象新面貌。创新并不等于花样翻新,更不能生搬硬套外部经验,应充分分析本校的办学基础和学校常规。如培养学生“守纪律’’的好习惯,要求学生走路成行、无声和课间站队“快、静、齐”,这实际上就是学校一日常规所规定的。可见,办学特色并非都是开创性的,有好多是历史上形成的特色,对此应保留并通过继承和发扬传统而实现学校的特色。

五是办学特色与“教学风格”的关系。要把学校办出特色,重要的是发挥教师的特长。因为学校特色往往来自于学校有特长的教师,以及他们的教育教学经验的积累与升华。因此,促使教师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并不断形成和完善自己特有的教学风格是学校的重要任务。一要把基本功训练的成果及时转化为课堂教学的实际能力;二要引导教师在总结已有教学经验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如开展“最佳一堂课”、“优质课”评选活动,“成长杯”、“成才杯”、“成功杯”竞赛活动等,帮助教师总结提高,使其尽快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

六是办学特色与培养学生特长的关系。如果学生普遍有特长,那么这所学校的特色就会展现得更充分。因为建设办学特色的目的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而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人才,必然是全面发展、优化个性、各有特长的各级各类合格人才。因此,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发展其特长十分重要。一是教育者了解掌握学生的特长,以便扶植培养;让学生知道自己的潜在长处,鼓励其努力发展;二是给学生创造条件,留有选择的余地,让每个学生充分发展特长,变“补短教育”为“扬长教育”;三是通过“扬长”活动课,开发学生潜能,使活动课像学科课一样有章可循,形成系列化、科学化。

传统优势和办学特色可从如下方面进行考察:(1)具有历史积淀,老校应在10年以上,新校应在5年以上;(2)对办学目标和人才培养有直接支撑作用;(3)有理论研究成果的支持;(4)有较为广泛的区域影响和知名度;(5)受益面较大。

关键信息

1.办学理念在近三年学校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中的体现

2.学校传统优势的具体内涵及佐证材料

3.学校办学特色的有效提炼及佐证材料

4.学校在发扬传统优势和完善办学特色方面所取得的成果

5.对传统优势和办学特色的理论研究材料

6.师生、社会公众和教育同行对学校传统优势和办学特色的认同度

 

 

四星级普通高中评估指标分项解读24

 

评估指标

办学绩效

评估标准

241学校是所在区域实施素质教育的典范,教科研的基地教育教学改革的先行者,其经验在省辖市区域范围内推广。

241这一指标是办学绩效考察的重点。学校要制订校本评价总体方案,明确校本评价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主要内容、评价方式、实施要求、制度建设、组织保障等,并围绕实施素质教育的典范、教科研的基地、教育教学改革的先行者等方面进行校本评价指标的构建、评价方式的选择、评价工具的开发以及评价结果的认定。

考察学校是否是本区域实施素质教育的典范,基本的观察点:其一看是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实现素质教育课程化;其二看是否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重视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每个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其三看是否按照新的课程方案开全开足课程,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保证学生在校1小时的锻炼时间。

考察学校是否是本区域教科研的基地,基本的观察点:其一教科研是否成为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抓手;其二是否在本区域范围内利用学校自身的优势广泛开展校际之间的合作研究,许多学科成为本区域内的研究基地或中心,有效发挥学科建设的示范功能;其三是否有相当数量的理论研究成果在本区域内转化为教育教学的实践行动,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

考察学校是否成为本区域教育教学改革的先行者,基本的观察点:其一学校是否吃透《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精神,全面、准确地实施普通高中课程;其二课堂教学是否按照新课程的理念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积极转变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其三是否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初步建立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

专家组还要结合评估标准第二模块“素质教育”的有关信息对本指标进行评价,考察这三方面的经验是否都在本区域范围内推广,是否起到了典型引路的作用。

关键信息

1.素质教育、教科研和教育教学改革经验及其在省辖市区域范围内推广情况

2.区域内同类学校的评价以及校外教育机构、其他团体参观考察情况

 

 

四星级普通高中评估指标分项解读25

 

评估指标

办学绩效

评估标准

251充分发挥学校优势,服务社区,多渠道为兄弟学校提供支持;

252  学生、家长、往届毕业生、同行及高等学校对学校评价好。

251  四星级高中是地方最有价值的教育资源之一,应该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有机整合本校各类优质教育资源,与社区和其他教育结构实现资源共享,有效发挥本校教育资源对社区辐射作用。考察学校的服务绩效,首先要考察是否把为社区服务、为兄弟学校提供支持列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之中;其次要看可以共享的教育资源如体育馆、图书馆、信息中心等是否有选择、有计划、有制度地对社区开放;第三看学校是否多渠道为本区域内的兄弟学校提供管理经验的输出、师资的培训、骨干教师的支教、学科资源和教育信息的共享等。另外,还要看学校是否适时组织师生走出校门,融人社区,开展各种针对性较强的公益活动,推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252本观察点是对学校办学绩效的又一个综合评价,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宗旨在指标体系中的必要体现,是决定学校发展生命周期的坚强基石。公众(包括学生、家长、往届毕业生、教育同行、社会各界及高等学校)对学校的评价主要集中在校长领导艺术、学校管理、师资水平、教育教学质量、校风教风学风、教育投资效益、毕业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学校要制度化地向学生、家长、往届毕业生、同行及高等学校等相关人士进行书面或网络问卷调查,正确分析和使用调查信息,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工作。专家组在现场考察时也将进行多形式的民意调查,以获得各方面的正确评价。专家组根据调查结果并参考学校档案数据进行评价,凡学生、家长、往届毕业生、同行及高等学校对学校的评价达到80 %以上的满意率即可认为“评价好”。凡评价数据弄虚作假者作不达标处理,有调查无分析、反馈的作基本达标处理。

关键信息

1.体现服务社区、学校工作业绩的规划、计划、总结、荣誉

2.各层次问卷调查的原始材料、分析反馈情况

3.专家进行的社会声誉度调查

 

文章录入:michaelxu    责任编辑:michaelxu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无锡市堰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