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中心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
您现在的位置: 18luck新利PT游戏厅  > 新闻中心 > 继续教育 > 正文 今天是:
   最新热门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推荐]智慧型教师的特征       ★★★
智慧型教师的特征
作者:毛 菊 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7-6 14:09:54

[摘 要]与知识型教师相比,智慧型教师更具有创造性、伦理性和实践性特征。创造性是智慧型教师的首要特征;伦理性是教学的内在要求,也是智慧型教师理应体现的特性;实践性是智慧型教师积淀智慧的源泉。

[关键词]智慧型教师;教师专业发展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智慧型教师在新的时代应运而生,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新路向。与知识型教师相比,智慧型教师更具有创造性、伦理性和实践性特征。

 一、创造性:教师智慧的灵动

 知识不等于智慧,任何智慧都具有创造性,因此智慧型教师的首要特征是创造性。而教师的创造性又主要表现在教学中,表现在教师对教学内容、对教学中偶发事件的深刻洞悉及灵活机智的应对上。教学过程中存在众多的不确定因素,教学的对象——学生及教学情景总是随着时间、地点、空间的变化而变化,特定的情景要求教师做出不同的应对,一套固定的、可以用于任何情景的万能策略是不存在的,教师要创造性地、智慧地从事一切教学工作。然而,由于我国长期受知识型教师理念的影响,新的教学理念以及正在发生变革的教育教学环境,使很多教师多少显得有些茫然,不知所措,于是为了避免教学受到外界的“干扰”,使教学操作起来更加便捷,教师往往本能地用老办法应对新情况,缺乏必要的教师专业发展意识,在短时间内,教师的教学看似获得了较高的效率,但从长远来看人生命中极其宝贵的东西——智慧的生成则可能受到抑制,从而导致教学在看似繁华的改革表象中逐渐失去生机与活力。

 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教师首先要在教学中释放出创造的活力。因为我们坚信,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1]

  我国春秋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孔子,就有很多教育事迹都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并至今为人们传诵。如《论语》中记载: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孔子在教学中强调因材施教,这充分体现了孔子的教育智慧,也体现了他敢于冲破传统教育观念、实践全新教学手段的魄力。因材施教、知人善任是培养贤人的一条重要教学规律,直到今天仍有广泛的普适性。从另一方面看,要做到因材施教必须要对学生有深入了解,而这恰恰就是智慧型教师创造性的体现,这种创造性首先表现在教师对学生内心世界的不懈探索和对教育的不断创新上。[2]在《论语》“庸也”篇中,孔子曾经批评冉求画地为牢,裹足不前,对于道德学问抱退缩的态度,所以在此篇中鼓励他继续前行。而在《论语》“公治长”篇中记载,子路听到什么还未能行动起来,就又唯恐漏听了什么。这些反映出子路急躁冒进的性格,所以孔子要在这里压压他,引导他听到什么应先征求他人的意见,而不要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可见,因材施教还要有对学生的深入了解作为基础。其实,教师处理偶发事件的机智就体现在每天的教学工作中。

 二、伦理性:教学道德品性的诉求

 教学是否以道德为基础多年来一直是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就此问题不同的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Clark认为,教学是伦理性职业,从伦理的角度讲,做到教学负责任是一件困难、复杂的事,有时甚至是一件痛苦和徒劳的事,教学本质上是复杂的道德性活动。Van Manen认为,人们往往忽视教学中的直觉因素,教学的本质不是生产和技能,更不是教师按照预设好的正确合理的轨道行动的活动。教学过程涉及价值、个人偏好、道德等因素,教学活动本身带有伦理性,教师在教学中都会形成一套自身的教学评价标准。同时,教师应具备一些带有道德品性的素质:如爱心、责任感、幽默与活力等。同样,BannerCannon也认为教学是一门艺术,是道德性的活动。3

 借鉴以上论述,可以发现很多学者都认为:教学从本质上讲是一种道德活动,或者说至少是一种具有道德品性的活动。那么,我们对教学的理解就要突破简单认识论的范畴,注重其存在论的意义,把人推向自由存在的境界。

 从伦理的角度对教学的本质进行分析,我们首先看到的是教育是“成人”的活动,是人的一种生存方式,是人真实的生活状态。仅从知识论的角度去理解教育、塑造教师,显然不能完成教育最本真的目的。于是,我们追求智慧,呼唤智慧型教师。

 知识型教师“为了确保准确无误地把知识灌注给学习者,学习者的情绪、意志、价值观等被排除在学习之外,学习仅仅局限在第一层次,也就是学习的表层过程,人为地割裂了学习的完整性”[4],与此同时,也割裂了人的整体的、完整的发展。英国教育哲学家彼得斯(PetersRs.)在1966年发表的《伦理学与教育》这部著作中提出了教育的两大标准:一是传授有价值的东西;二是以合乎道德的方式进行。只有达到这两个标准,教育才是合乎道德的、有价值的教育。然而,以这两个标准的任何一个来评价知识型教师所进行的教学,仿佛都不尽如人意。而智慧型教师则更符合教学的本质。智慧型教师强调学生的综合性发展,强调培养健全发展的、整体的人。因为,教育智慧不仅是一个智力范畴,而且首先是一个伦理范畴。“有一种智慧叫师德”,就是在从伦理学的角度强调教育智慧的内涵。在智慧型教师那里,教学首先是道德性活动,他们能够以更加人性化的方式进行教学。首先,智慧型教师以“人”而不是以“知识”为教育对象,能使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开放与和谐。其次,在智慧型教师看来,教学是以促进人的生命发展而不是以掌握、传输知识为目的,知识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和工具。新课程改革以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作为目标,此目标也预示着智慧型教师出现的必要性。第三,智慧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以与学生交往的、开放的、共生的形式进行教学,以道德的方式向学生传授有价值的知识。而知识型教师通常以一种封闭的、单向的方式教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霸权地位,学生只是消极地服从,因此,我们可以把这种教学称为以不道德的方式进行的不合道德的教学。伦理性是教学的内在要求,也是智慧型教师理应体现的特性。

 三、实践性:积淀智慧的源泉

 首先,从德性的角度看,智慧型教师的实践性是其智慧的来源。基于伦理道德因素在塑造智慧人的过程中的关键作用,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加强伦理道德修养,这里的伦理道德包括社会生活的伦理道德与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的伦理道德。[5]智慧型教师的伦理素养决定了教师要直面现实生活,从实践中去体味教育,恰当地处理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等之间的关系。简言之,智慧型教师加强伦理道德修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在教育实践中使自身内在的精神生命不断重构与重组的过程,也是对人生意义的理解过程和自身的人生价值系统逐步确立的过程,是积淀智慧的重要方式。换句话说,教师德性的提升必须通过实践——不论是日常生活还是教学实践的途径来实现。一方面,获得德性要通过实践;另一方面,德性的践行可以让人更加充实地生活。

 在当今社会中部分现代人德性的缺失,使得社会生活变得支离破碎。而只有德性的回归才能让人们获得生活整体的内在品质,这种品质的获得必须通过实践来建构。在教学实践中,智慧型教师的伦理品性能够引导学生不断获得道德智慧,促进学生健全发展。道德智慧是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人提升生活质量的唯一途径。

 其次,从教师专业发展所应具备的知识来看,实践性知识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我国学者陈向明等人将教师的专业知识分为“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两类。理论性知识可以通过系统传授或学习而获得,通常呈外显状态,是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理论依据,也是将教师的教学由经验水平提高到科研水平的重要前提;而实践性知识具有默会性,是教师在教学实践和不同的教学情景中使用和体现出来的深藏于教师内心深处的、通常呈内隐状态的知识。教师的专业发展是靠实践知识保障的,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关键在于实践知识的不断丰富与提升。智慧型教师之所以智慧,通常都是因为他们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教学情景中处理偶发事件时表现出了机智。“机智的行动是充满智慧的、全身心投入的。”“没有智慧就没有机智,而没有了机智,智慧最多也只是一种内部的状态而已。从某种意义上说,机智与其说是一种知识的形式,还不如说是一种行动。”[6]智慧必须在实践中、行动中得以体现。正因为实践智慧隐含于教学实践过程中,与教师的思想、行动有着共生关系,因此它必须由教师在特定的教学实践和经验中不断建构和生成,这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真实的教学情景总是动态的、不确定的,教师需要拥有实践智慧以应对千变万化的教学情景,在具体的教学情景中作出当机立断的判断和处理。当然,不可否认智慧型教师首先要有渊博的知识作为基础,而有渊博知识的人却不一定是智慧的人。如果知识只是机械零碎地储藏在个体的头脑中,不能活学活用,就只是一堆死知识。智慧型教师能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获得和提升实践智慧。实践智慧是教师智慧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智慧型教师必须经历实践的历练,并在实践中成长起来,高居理论的庙堂是培养不出智慧型教师的。

[注释]

1]叶澜、白益民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3页。

2][5]刁培萼、吴也显等:《智慧型教师素质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25页。

3Robin GrovesJohn Wallace and William LoudenTeaching Standards And Moral Dispositions Can We Have One Without The Other?,http//wwwaareeduau01 papgro01456htm

4]刘玉静:《合作学习的伦理审思》,山东师范大学2003级博士论文,43页。

6][加]马克思·范梅南者,李树英译:《教育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168页。

                                             (责任编辑:刘宏博)

《教育科学研究》2007.11

文章录入:michaelxu    责任编辑:michaelxu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无锡市堰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