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有学者主张“走向理念办学”,认为学校不能拘泥于陈旧的管理模式和满足于短期的规模效益,而应确立一个全新的办学理念来指导办学活动和规范办学行为。 由于这种主张明确指出学校发展不能只凭经验和依靠行政指令而是要建立在先进的办学理念基础之上,因此日渐得到学校的广泛响应和积极支持。此后,无论中小学都特别重视和发挥先进办学理念的作用,纷纷提出和提炼各自的办学理念用来指导学校的改革、创新,大大推进了学校的发展。那么,究竟什么是办学理念?如何提出和提炼办学理念?办学理念与学校教育活动有何关系?需要我们审慎思考和认真研究。
一、办学理念及其结构
理念,即理想和信念,是概念、观点、观念或思想及其价值追求的复合体。从这个意义上,理念就是一整套概念体系或观念体系。办学理念是学校成员对学校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所持教育观念的复合体,是学校自主建构起来的总体的办学指导思想。欧美和我国港澳地区学校有时直接称之为“学校教育哲学”(educational philosophy of school)。
办学理念是建立在对教育规律和时代特征深刻认识基础之上的,它必需回答“学校是什么”,“学校具有什么使命”,“学校发挥什么作用”等一些基本问题。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办学理念不是一个口号,不是一个概念,不是一个教育政策,不是一种教育模式,而是沉淀了学校的历史传统,反映了学校的社区背景,以及校长和广大教师共同愿景的一整套教育思想体系的结晶。从这一点出发,可以把办学理念与学校的办学目标、办学模式、办学特色、校训、校风等区分开来。因此,许多人把办学理念视为学校发展的灵魂和命脉,是学校成功办学的关键所在,甚至提出“理念创新”是学校走向成功的标志,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学校办学理念是全体学校成员办学理念的复合体,包含了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居民等办学理念。在我国,由于校长在学校中的地位、职责和权威所致,他在学校办学理念的形成过程中往往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不仅如此,学校办学理念通常总是通过校长的言行表达出来的,有时未免夹杂了校长个人的教育思想、办学主张和语言风格等。因此,校长的办学理念是学校办学理念的主要成分。也正是这个原因,许多校长很容易地也很自然地把他个人的办学理念等同于整个学校的办学理念,应予以注意。有人戏称校长既是学校的总设计师和总工程师,无非是想说明校长在学校办学理念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他个人的办学理念对学校办学理念的形成产生正面的、积极的影响,但我们不能就此简单地认为,校长个人的办学理念就是学校的办学理念。
事实上,由于近年来我们强调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自主权,因此,教师对学校办学理念的形成正在发挥积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作用,不能忽视或者视而不见,否则会导致恶果。尤其在现在学校管理更加强调民主化和科学化的背景下,必须重视教师的意见、愿望、志趣,应将教师对办学的意见和建议置于一个合理的位置。同样,学生对学校尤其是课堂教学的感受、看法和建议非常重要,学校更应予以重视。此外,家长的教育理念和对学校的期盼也是学校办学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学校中,校长和学校管理者应重视家长的作用,主动听取和吸收家长有关教育的愿望、意见与建议。
学校办学理念的复合体结构,决定了它包含多重的关系,我们可作如下分析。第一,从对学校发展的影响来看,办学理念包括学校的主流或者主导的办学理念,与一些非主流或非主导的教育理念。主流的办学理念反映了学校成员对办学的一致主张和对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主导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和道路。第二,从教育专业性的角度来看,它包含专司教职的校长、教师等专业人员的办学理念,与家长、社区成员等非专业人员的办学理念,其中校长与教师的办学理念是学校主流的办学理念,代表着学校最基本的价值观,学校办学理念结构的价值原点。第三,从学校内部管理来看,学校办学理念主要是指校长的办学理念与教师的办学理念,其中校长的办学理念处于主导地位,起着核心作用。在学校中,校长办学理念能把学校的办学宗旨、办学目标、办学模式、行为规范等整合成一个有机整体。总之,校长和教师如果没有清晰的办学理念,就不可能办有高质量的教育和办出优质学校。
二、办学理念的来源与特征
1.来源
作为一种思想观念形态的事物,学校办学理念有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一般而言,办学理念有几种来源:一是学校办学传统的积淀和升华;二是校长经过长期办学积累了大量的成功经验,可成为提炼办学理念的思想基础;三是在广泛学习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学校教育和发展产生一种新的哲学思考;四是学习和借鉴企业和兄弟学校的管理经验,获得一种新的理性认识并尝试用于学校改革与发展;五是在教育专家的帮助下,总结有效的办学经验,设计和提出适合本校发展的理路与策略。学校在提出和提炼办学理念时,应采用系统思考的方式来看待和处理以上来源。
2.特征
办学理念若要真正发挥作用,还应具备以下特征。第一,导向性。这是指办学理念必须表明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及其内核,即回答“把学生培养成什么人”这一根本问题。这在教育方针已有明确的表述,所有的办学理念都应该体现教书育人的目标,并指导学校实践达成这一目标。第二,精神性。办学理念有特定的精神内涵,反映学校成员对教育和学校工作的理性认识,应该最容易被教育实践工作者所理解和接受。其表述必须简单、明确,没有歧义、无须加以特别的解释。第三,独特性。作为学校发展的总体指导思想,办学理念应充分考虑学校的地理位置、学校的办学层次、培养对象和学校特色等情况。例如,小学和中学,城市和农村学校的办学理念应该有所区别。第四,渗透性。办学理念应能渗透到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之中,它不但可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还可以转化为教育实践的途径和方式。第五,相对稳定性。这是指办学理念应该在一个相对长的时期内具有指导意义,而不能变来变去,随意地“升华”,频繁地花样翻新。以上这五个特征也可作为判断一种办学理念是否先进的标准。
学校的办学理念一旦得到社会承认或在社会上广为传播,它就会使学校从众多同类学校中脱颖而出,成为独树一帜的品牌学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办学理念其实是一种“软实力”。它虽然不同于学校中的硬件设施等办学条件,只是一种观念性的办学软件。但正是这种理念却要在将来的学校硬件条件相差无几的竞争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愈来愈发挥它的巨大威力。
三、办学理念的提出和提炼
办学理念不是凭灵感爆发,甚至靠拍脑袋而能提出来的。一所学校提出和提炼办学理念,一般可采取下列工作步骤。
步骤一:总结、反思与研究学校的历史与现状。
办学理念是学校的精神之所在、观念文化之根基。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在学校的土壤中生长起来的。应在总结学校发展的历史,筛选学校发展的经验,反思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客观地分析学校发展的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和提炼办学理念。只有对学校历史与现状作充分的分析,才能增强办学理念对学校自身的适应性。
步骤二:开展学校发展环境分析。
学校发展环境分析常用SWOT分析技术,即分析与其他学校相比较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办学理念不能脱离社会发展、学校发展对学校教育的时代要求,不能脱离学校所处的社区背景,不能与学校自身已有的观念基础、师资队伍、教育资源的基础。尽管办学理念具有一定的理想性,但也应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办学理念所确立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价值追求应是学校经过一定的努力可实践的、可实现的。
步骤三:广泛研讨与深入论证。
校长在确立学校的办学理念中往往起着关键作用。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往往反映了校长的教育理论水平、教育事业追求、办学思想、教育良知甚至教育信念。尽管许多学校的办学理念是由校长首先提出的,但校长个人的教育理念必须在校内征求广大教师的意见,开展教育思想的讨论与争鸣,达成共识。校长的办学理念是否成为全体学校成员共同的理念,关键在于它能否取得全体学校成员的认可和支持。因此,校长不仅有责任向学校成员做好解释、教育和说服的工作,还要广泛吸收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这符合学校道德领导的基本思想。美国学者萨乔万尼指出,现代学校强调学校成员广泛共享学校共同体的价值观、理念、理想并负有相应的义务和责任,这是学校管理的目标。 要做到这一点,对那些习惯于通过行政手段、将个人的意志强加给教师们的校长来说,这对他的道德准则、道德领导水平是一种严峻的考验。既充分肯定校长在学校办学理念形成中的关键作用,又要全面考虑校长的道德素养和领导艺术。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由教育行政部门领导、教育专家、社区代表合学生家长等人员参与的论证会,甚至采用张榜公示、问卷调查、利用校园网、举办各种座谈会、研讨会、恳谈会等方式,广泛征求意见,逐步提炼和提出学校办学理念,并为学校成员所接受与认可。
步骤四:科学合理地表述办学理念。
一所学校办学理念的内涵是丰富的。办学理念的具体表述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必须有一个稳定的语言表述形式,以标示自己学校的个性。这里应注意三点要求:第一,办学理念的表述应能统整其内核的基本要素,使它具有一定的包容性和可读性。我在深圳创办的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附属学校是一所公办九年一贯制学校。根据学校的特点和发展要求,我提出了“有教无类,出类拔萃”的办学理念。这一理念试图表明这所学校:坚持教育公平的基本原则,突出其公办性;关注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有个性地发展,满足家长、社会对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第二,拒斥正确的废话,避免贴“示范”或“特色”或“名校”等标签。如有些学校提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再如提出“团结、敬业、进取、创新”等理念,表面上正确,其实没有核心理念。第三,语言简洁明了。办学理念的表述应该用简洁的文字,精要地地表达丰富的思想和价值观。例如,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小学提出“六年影响一生”的理念,就展现了其强大的思想冲击力和情感冲击力。但有的学校办学理念冗长而偏颇,不仅不便记忆,也不便于理解和把握,要尽量避免。
步骤五:要在实践中检验办学理念的科学合理性。
新的办学理念提出以后,必须贯彻落实在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用理念来规范办学中的一切行为,追求理念所要求的高质量,培养各个层次的体现学校风格特色的高水平人才。办学理念作为一种理性认识和价值追求,其对办学实践的反映是否合理,是否具有科学性,是否能起到引领的作用,只能靠办学实践来检验。也只有通过办学实践的检验,办学理念才能在办学实践中得以更好地体现,才具有现实的意义。要根据办学实践的效果,具体考察办学理念是否正确反映教育的本质和规律,是否符合学校的办学实际,是否具有现实可行性,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的调整,努力实现办学理念与办学实践的良性互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