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中心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
您现在的位置: 18luck新利PT游戏厅  > 新闻中心 > 继续教育 > 正文 今天是:
   最新热门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激情与思想:我永远的追求
关于中小学教师阅读缺失的思考
德国教师教育的特点及启示
教育均衡发展的理论阐释
哈佛图书馆自习墙上的训言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的备课经验
积累学校持续发展的动力
师资是优质教育资源的核心
从掌握“技术”到成就“艺术”:一
备课管理∶不要捆住教师手脚
新课改需重建教学管理制度         ★★★
新课改需重建教学管理制度
作者:李金碧 文章来源:转载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7-1 14:25:43

新课改需重建教学管理制度

李金碧 山西教育科学研究院

  从课程社会学的角度看,课程实施的过程同时也是学校教育价值观和学校文化重建的过程。有人认为,新课程改革持续发展有三大推动力:第一,热情和责任;第二,校本研究制度的建设;第三,学校文化重建。我们以为新课程持续发展核心的动力应该是新的学校文化。在新课程推进中,学校文化建设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关注。学校文化主要包括两方面:学校及其内部成员共同的价值取向(精神)和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制定的行为规范(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就是学校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制定的行为规范中的一种,而且是最重要的一种。众所周知,教学工作是学校的核心工作,学校通过各种有效的教学将教育目的、课程蓝图变为现实。由此看来,如果说面对新课程学校文化制度必须重建,那么,我们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应该放在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上。uniwant.co

一、关于教学管理制度的认识

什么是教学管理制度?简单地说,就是保障教学系统有效运行的组织形式和行为规范。用外延方式来下定义,教学管理制度是教学管理体系(组织结构)和教师教学的行为准则(教学常规)的总和,它包括教学思想管理、课程计划管理、教学过程管理、评价与考试管理、教研科研管理和教学行政管理等。

    众所周知,教学是学校工作的核心,而教学管理制度则是学校制度建设的核心。事实上,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践领域,都未把教学管理上升到制度的层面。大多数的《教育学》、《教育原理》、《教学论》书上讲教育制度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管理,而不提教学制度,甚至在《学校管理学》著作里也很少有专章论及教学管理制度。实践上以教学常规论之。但教学管理制度确实存在,它具体表现为一种教学组织结构,比如班级授课制;一套关于教学程序与教学行为的规范体系,比如教学常规;同时它还是一套分类系统与激励机制,如教师的职称晋升等。教学管理制度是教学系统高效运行的基本保障。教学系统是由有形的教学人员、教学设施设备和教学时空等物质和无形的课程理念、教学思想等意识组成。正是通过教学管理制度,如同计算机程序一样,把教学系统的各种因素连接成一个整体,保证教学活动有序、规范、高效地运行。一方面,课程理念、教学思想总是借助一定的制度才能转化为人们自觉的行动,变成现实;另一方面,人员、设施等又总要借助于制度才得以合理地开发与利用。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以课程教材改革为表征的,反映时代精神的教育革命,是对产生于计划经济时代、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脱节的学校教育全面的整体变革,它绝不是用一种教材去更换另一种教材,用一种教学技术去更换另一种教学技术,而是包括教育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思想以及教学管理制度在内的全方位的变革。而一旦教学组织机构、规范体系、内在激励机制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课程改革才不会流于形式,半途而废,才会持续深入。可见,教学制度重建既是新课程改革的外在保障,又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对实验区的调研中,我们感到新课程的全面推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没有一个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管理制度来支撑和保障,是难以想像的。在启动实验后,我们面对着一个个非常实际的亟需调整的管理问题。例如,如何组织集体备课,如何写教案,如何组织观摩研讨、评课、议课,教师工作量如何计算,教师考核评价怎么进行,学生期末综合评价如何进行等。我们认识到,原来的一套常规管理制度已有很多不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重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管理制度已刻不容缓。

二、现行教学管理制度的弊端与制度重建的方向

  1.现行教学管理制度的弊端。

   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国以来,伴随着人们对学校教育本质功能认识的不断深入,学校管理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在进行着不断的改革和创新。从权力管理到制度管理,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从理性管理到非理性管理,在一次又一次对旧管理思想、理论、模式的突破和超越中,我们的办学水平和效能得到了不断提高。但客观地讲,当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检讨当前学校管理的实际时,我们会发现一些在过去,甚至在今天学校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管理方式,如借鉴行政管理而来的权利主义管理方式、借鉴企业管理而来的纯科学主义的管理方式等,在推进学校管理现代化的进程中,特别是在推进新课程改革中的缺陷和不足是非常明显的。现行教学管理制度的弊端主要表现为:教学计划与执行行政化——刚性服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大多是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带着学生一步不差地进行,教师教学赶进度。教学监控与调整企业化——制度对物不对人。陷入制度主义,建章立制缺乏对人的关怀,见章不见人,扭曲了教学的本性,把教师只当作管理的对象,以僵化的条条框框制约、束缚教师,教学工作程序化、机械化、标准化,严重地扼杀了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忽视并阻碍了教师专业化成长。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化——班级授课制,固化了学生学习的时间、空间,甚至学习方式,忽视了学生间差异的存在。教学研究活动形式化——科研撑面子,教研走过场,与教育教学实际脱离。教学质量评估片面化、功利化——分数论英雄。考核教师教学质量的惟一尺度就是学生的成绩,学生学习成绩不好,其他一切皆为零;学生一好三好

    2.教学管理制度重建的方向。

    新课程的实施并不主张忠实执行,而是倡导创生、共生,主张实施的过程也是开发的过程。因而,新课程实施对实施者提出了四个行为要求:学习、开放、合作、研究,即必须不断学习、必须拥有开放民主的心态和工作环境、必须具有合作的意识、必须以研究的态度对待教育教学工作。教学管理,要为促进教师达成以上四个行为要求创造条件。这就要求学校:必须建立鼓励学习的制度。只有每一位教师都把学习、学习、再学习作为内在的紧迫要求和自觉行动,通过积极主动的、持续的学习和实践,接受新观念、新知识,拓展自我发展的空间,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教育对教师日益提高的专业水准要求。建立民主开放的制度,充分地调动教师、学生以及各相关人士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建立多元参与的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使管理目标从分数主义向全面提高质量、促进师生全面发展和课程文化共建转变;管理内容向全过程、全方位开放转变;管理主体从领导、权威垄断向多元参与和家社校共同参与转变;管理方法向灵活性、多样化转变,从而增强教师和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评价、自我调控、自我提高的意识,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建立促进合作的制度。教育是群体的活动,不是个体的活动,因而必然存在教师间、师生间和生生间的合作,合作是个体和组织发展的必要条件。在新课程实施中,课程目标的实现需要教师通过跨年级、跨学科的合作才能完成;当师生间以合作者身份出现时,会带来真正的教学民主;学生的主体性正是通过生生间的合作互动,逐渐培养起了沟通、理解和合作的态度、能力和观点。建立鼓励研究和创新的制度,倡导教师成为反思者、研究者,既要组织集体备课,集思广益,提出总体设计构想的一般思路,又要鼓励教师根据自我实际和各班学生实际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而且还要有课后反思再提高,为下面改进教学做准备,形成不断发展提高的良性循环;对学生的评价考核既强调共性的要求,又鼓励学生个性张扬。

    3.新课程亟需建立的几项教学管理制度。

    从保证和促进新课程健康、高效、顺利推进的角度讲,当前急需建立的教学管理制度有:校本教研和培训制度。教师的考评考核制度。学生学业及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优秀教学成果奖励制度。对有突出贡献的个人进行奖励的制度。为确保这些制度能够被认真执行,学校要建立和完善学校、教务处、教研组、备课组等教学管理网络;改革教学常规,在教师备课、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课后反思、作业布置与批改、考试与评价等环节上,提出符合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具体实施方案;加强对教师工作量、教师评价、教师奖惩、学生成长、档案管理、教育科研等实际问题的研究。尤其要积极探索对师生的评价,改革考试制度,使评价有利于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三、当前教学管理中的几个热点、难点问题

    1.如何备课的问题。

    启动课改实验后,最紧迫、最现实的问题是每个教师要上好每一节课。要上好一节课,课前必须有充分的准备和精心的设计。那么,教师该如何准备呢?教学的多样性、变动性要求教师不单是一个执行者,更是一个决策者,教师需要创造出特有的班级气氛和学习环境,设计教学活动,通过教学表达自己的教育理念。新的课程环境一方面要求教师勇于开拓、大胆创新,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专业人员;另一方面,也呼唤着教师之间相互合作,从集体中获取知识,吸取力量。有不少课改实验区,如太原、晋城等,提出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人评价、课后反思的备课制度,逐渐为大家所认同。对于集体备课的内容,大家倾向于集体研读三书(课标、教材、教参)、反馈教学实践信息、分析学情、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等。

    2.教案的管理问题。

    教案是课前教师准备和设计教学的结果,是上课的基本依据。要不要写教案、如何写教案、怎样检查教案,历来有较大的争议。教案只是个形式,核心是课前做好教学设计,重要的是克服形式主义,注重实效,所以有人提出实行分层管理,因人而异。对新教师、有一定经验的教师和优秀教师区别对待,尽可能激发他们的自觉性和创造性,为他们提供广阔的自主设计的空间,鼓励他们撰写、总结优秀的教学案例和教学设计,在教师中交流、推广。应把过程评价与教案检查相结合,避免教案检查的形式主义倾向。

    3.听课评课的组织与实施问题。

    对课堂教学的考核评价是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学校要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制定课堂教学新规范和新的课堂教学标准,给教师开发教材、充实教材、修正教材的权利,引导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现有知识水平对部分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组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现在,学校普遍开展说课、观摩、听课、评课等研讨活动。学校管理者应注意既要制定评课的基本标准,又要关注教师创造出的新方法、新经验;既要开展以观摩研讨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研究活动,又要克服形式主义;既要重视有充分准备的观摩研讨,又要重视随堂听课和日常研讨;既要重视他评、互评,又要重视自我评价(看自己的课堂实录,自我分析、评价、反思)。

    4.如何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问题。

    这是一个大的课题。从教学管理层面上看,我们必须关注以下几个问题:淡化甄别与个体实际存在差异的关系问题,测试性考核的改革与创新,非测试评价形式的探索,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的操作,阶段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与综合性评价的具体操作,给学生与家长的成绩报告单的改革与创新,如何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的问题。特别要关注对学生的日常评价,比如,对学生课后作业的评价,首先要探索新的课后作业类型,除传统的作业外,还有自觉预习作业、收集处理信息作业、实践活动作业、动手操作实验作业、探究性作业等。其次,在作业布置的数量上,要依年级、科目不同而异,甚至依学生不同而异,精选作业,避免重复劳动。第三,对作业批改(评价),随作业类型不同,评价的方式也应不同,倡导多样化、富有实效性的作业检查或批改方式。

    5.如何对教师工作进行考核评价的问题。

    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主要有:教师的工作量问题(由于课程设置及课时数发生变化、增加了学校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所以必须重新审定教师任课的班级数,研究工作量如何认定);教师的发展性评价问题;教师、学生、家长、领导、社会人士参与对教师的考核评价问题;改变以单一的考试成绩衡量教师工作绩效的情况下,评定教师绩效并给予公正客观的奖惩问题。

    6.教育科研与课改的关系问题。

    教育科研应与教改实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教育科研绝不是脱离教学实践的空中楼阁,所以教育科研必然是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学校是组织课程实施的基层单位,教师应当既是实施者,又是研究者,这两者是统一的。在新形势下,学校教研工作是架设在新理念、科研成果和教学实践之间的一座桥梁。教师应通过教研活动研究如何将新理念和科研成果落实到每一节课的教学实践中,研究如何把教学实践中的问题、经验和案例升华到理论高度上来。总之,学校必须建立教学、教研、科研、培训一体化的运行机制。学校教育科研管理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领导机构问题(成立科研室或领导小组),各级科研课题内容的确定、申报立项问题,课题研究的管理、资金和条件问题,研究成果的评价、运用和推广问题,科研、教研、教改相结合的问题等。

摘自《中小学学校管理》2005.4

文章录入:michaelxu    责任编辑:michaelxu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无锡市堰桥中学